薩達姆當年吞併科威特,如果美國沒出兵,僅憑聯合國決議,科威特能擺脫嗎?為什麼?

長江微波


兩伊戰爭傷亡幾十萬,沒看到美軍出兵來制止戰爭,美國巴不得打得死去活來;圖西族和胡圖族種族衝突死亡百萬人,沒看到美軍出兵制止衝突 ,因為那裡沒有美國利益。科威特就大不相同了,那裡有美國巨大利益,失去科威特就意味著失去對中東石油乃至世界石油的控制。雖然美國出兵是出於自己的利益,但這符合國際社會的一致要求,是在聯合國各成員國一致同意並在聯合國授權下,出兵對伊拉克的侵略進行打擊。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支持。所以判斷一件事對不對,只依據這件事本身符不符合國際社會一致認同的原則及公平正義,而不是看他喊的口號。


江鷗戲蝦


如果美國不出兵,科威特會變成伊拉克一個省,當然聯合國也不閒著,不斷的譴責薩達姆,薩達姆會蠻橫的不理會聯合國,聯合國會有國家表態,希望各方遵守聯合國協議,和平解決爭端,不支持美國干涉伊拉克內政,隨著時間的推移,薩達姆會以石油供應優惠,分化瓦解各個常任理事國,最終科威特事件不了了之,


更惡劣的是,薩達姆吞併科威特最終得逞讓其他國家躍躍欲試,許多國家模仿科威特模式解決國際領土爭端,先爭吵一番,然後大兵壓境,面對國際譴責強硬回擊,並拉攏部分大國形成同盟,這樣全世界是不斷戰火紛飛,

這一系列現象可不是假設,而是肯定會發生的事實,聯合國在成立後,對於全人類的合作與發展,確實發揮了作用,但是對於解決國際爭端,基本上沒有發揮作用,


冷戰時期,聯合國成了美蘇鬥氣的場所,雙方不停動用否決權讓事情無法解決,薩達姆佔領科威特的時候,蘇聯岌岌可危,否則,美國連用聯合國出兵的名義都沒有,美國在索馬里發生黑鷹墜落事件,並且被大國指責干涉內政,隨後盧旺達發生大屠殺,美軍不願意出兵,時間延續幾個月,死亡上百萬,在屠殺期間聯合國無所作為,

南聯盟內部的種族屠殺,聯合國內部是爭吵不休,隨後美國以北約名義出兵,轟炸78天讓塞爾維亞屈服,否則其他民族要被殺光了,

伊朗試圖擁有核武器,如果不是美國軍艦,伊朗是不可能理會聯合國的,雖然最終伊核協議是以聯合國名義簽署,明眼人都知道是美國的作用,


萬事皆空70


薩達姆攻打科威特並宣佈其成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無論是什麼理由,都是違反國際法的。當時,聯合國通過了11個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及一個授權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

但聯合國施加的壓力沒有讓薩達姆退縮,在決議規定最後期限前也未從科威特撤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糾集了幾十個國家發動了海灣戰爭。這場戰爭一舉擊垮了在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軍隊,迫使其快速撤離。而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因為打著聯合國的旗號,所以師出有名,所花費用80%由盟國分攤,美國自己只拿20%,花費不算多,共計190億美元上下,而且傷亡很小,是二戰後美國打得最成功的一次戰爭。

所以,聯合國決議實際就是一張廢紙,如果沒有會員國去執行,對任何國家都沒有約束力。而執行聯合國決議,特別是要求動武的決議,顯然必須有強大的實力做保證。美國是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又以世界警察自居,當然首當其衝的應該去幹這種事。

不過,美國可不是聯合國隨便就指使得動的。美國的標準就是為利益而動,無利它是無論如何也不當這類急先鋒的。比如海灣戰爭,是伊拉克一心想做大,嚴重侵害了美國的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而科威特是中東地區非常親美的國家,打科威特在美國人看來等於是打美國,所以即使聯合國不通過決議,美國也會去收拾伊拉克。

實際上,聯合國也就是對違反國際法的中小國家做出懲罰性的決議,而對美國這個霸道的超級大國從來也不會做出任何懲罰性決議的,哪怕它幹了再多的壞事。事實上,美國是世界上發動侵略戰爭最多的國家,聯合國拿它毫無辦法,而別的國家又不具備懲罰它的實力。也許會有人說,美國侵略它國並沒有吞併人家呀,這和伊拉克還是很不一樣嘛。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象,其實,美國和伊拉克一樣,侵略別國都是為了爭奪利益,只不過薩達姆太生猛,實力又不濟;而美國打下一個國家後,卻以扶持代理人的方式控制這個國家,攫取經濟利益,玩法不一樣,但卻是殊途同歸。但正因為實力上的差別,伊拉克遭受了十多年戰爭留下的創傷,而反美英雄薩達姆也最終在美國的操控下被絞死;但美國卻因為不斷髮動侵略戰爭,維護了其霸權,仍然風光無限,牢牢坐在第一強國的位子上。



高山流水116820061


首先,美國做為“五常”之一,有責任去幹予世界任何國家霸凌它國,其二,將問題擺到聯合國,有能力去解決科威特被佔領只有“五常”,而“五常”當中,美英是北約聯盟,法國雖不是北約組織成員,但長久以形成與英國戰咯聯盟,而俄羅斯當時正經過蘇聯解體,國內除經濟不振外,尚有許多內部動盪(車臣問題),中國當時尚致力於建設,軍事只能防預尚勉勉強強,(東風一3,殲10都沒有,空軍只有蘇一27撐門面,巨浪3沒影,紅旗,鷹擊都沒系列列裝)……,所以,沒有以美國為首,科威特真會淪落為伊拉克的一個省,科威特應感謝強大,美麗,善良的美國。


東方不明西方亮


科威特能否擺脫,取決於科威特的態度。很多人都知道,薩達姆在1990年下令伊拉克軍隊佔領科威特,引發“海灣危機”。但是,薩達姆為何要佔領科威特?這是很多人所忽略的。

事實上,薩達姆是被逼急了。當然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美國人設計的陰謀,把薩達姆一步步引入坑中。在此之前,薩達姆與美國的關係很好,美國曾經把薩達姆當作重要的“盟友”,用於制衡伊朗。例如,薩達姆在1980年挑起“兩伊戰爭”,這背後就有美國人的支持。既然在10年前,薩達姆和美國是很要好的關係,可為何在10年後,美國人卻要對薩達姆使陰招呢?

答案很簡單,美國當初支持薩達姆,主要是出於利益。兩伊戰爭打了8年,對於美國來說,這其實是一場代理人戰爭,伊拉克只是美國的工具。因此,美國人的目的達到了,通過這場戰爭,既消耗了伊朗的國力,同時也遏制了伊拉克的發展。但是,美國人很不講理。例如,在債務問題上,伊拉克欠了一大筆錢,如果追本溯源,這筆錢應該由美國人出,因為罪魁禍首,就是美國人。然而,美國人不願意承擔責任,薩達姆感覺被擺了一道。在當時,科威特是美國的小弟,美國要進一步打壓薩達姆,可能在計劃別的陰謀。有人認為,科威特為何要逼迫薩達姆還債?這背後可能是美國在搞鬼。如果沒有美國撐腰,科威特又怎麼敢去惹薩達姆呢?

在“科威特討債勢力”的逼迫下,薩達姆很憤怒。在他看來,伊拉克需要休養生息,國內問題一大堆,哪有錢還?但是,“科威特討債勢力”得理不饒人,一定要逼迫薩達姆還債。事情很清除,薩達姆起初不想賴賬,可這個時候確實很困難。假如“科威特討債勢力”能認清形勢,給薩達姆一點時間,也許這場戰爭就能避免。或許,是美國人在背後撐腰,也有可能是美國人在背後鼓動,“科威特討債勢力”與薩達姆之間,矛盾持續惡化。

最終,薩達姆忍無可忍,他下令軍隊佔領科威特,給了“科威特討債勢力”一個下馬威。這個時候,薩達姆也膨脹了,他被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直接宣佈吞併科威特,要把這裡變成伊拉克的一個“省”。這樣一來,薩達姆徹底落入美國的圈套。有人認為,薩達姆在吞併科威特前,曾徵求美國人的意見,所以說這件事,水非常的深,美國陰謀者的陰謀,計劃的很周詳。

在佔領科威特後,薩達姆下不來臺了,他面臨國際社會的指責。假如美國不出兵打擊伊拉克,伊拉克又能否長期佔領科威特呢?恐怕未必,因為薩達姆出兵科威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逃債”。既然已經把“科威特討債勢力”教訓了一頓,今後的事情,還是能商量的。薩達姆,也很要面子,他要在中東樹立正面形象,如果強佔著科威特不走,肯定是不理智的。在此時,假如“科威特討債勢力”能主動服軟,免除伊拉克的債務,也許還能有新的出路。


圖維坦


如果美國不出兵,薩達姆佔了科威特還想和別的國家打比如以色列,野心貪心永無止境,想一想對兩國人民有什麼好處?戰爭犧牲受害的是普通人,滿足的是獨裁者的野心,世界只要存在這種人永無和平。


雲華看天下1


美國不出兵,對於薩達姆這樣的獨裁者來說,任何和平方案,任何決議都是無效的。因為獨裁者相信,他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是正確的,根本就不可能因為其它因素改變,即使自己發現錯了,也會一條路走到黑,用其它錯誤來掩蓋現在的錯誤,所以在美軍增兵海灣的最後一刻,仍然希望薩達姆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主動從科威特撒軍,但是薩達姆覺得這樣有城下之盟的感覺,有損自己的威信,所以選擇了抵抗的道路,反正首先死亡的是伊拉克的士兵,抵抗不成功,也不算丟人,如果不抵抗就撒軍,那就丟人丟大了,讓薩達姆如何再領導伊拉克人民?

對於美國人來說,並不想消滅薩達姆,因為薩達姆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是平衡美國的死敵伊朗什葉派的,中堅力量!所以只打了1OO小時,就打到了伊拉克的巴士拉,美國宣佈停火!這個時候薩達姆就應該清楚,和美國對抗沒有好下場,但是薩達姆在有關國家的支持下,不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不執行石油出口換食品計劃,偷偷走私石油,執意與美國和國際社會對抗,對抗聯合國的檢查,美國忍之又忍,直到無法可忍,美國對薩達姆進行第二次打擊,不作死就不會死,薩達姆自己走上了不歸路!

海灣戰爭,薩達姆死了,是最大的失敗者,美國損兵折將,耗費龐大的軍費,什麼都沒有得到,亦是小敗,最大的贏家是伊朗,失去了對手的伊朗,這些年非常猖狂,動不動就叫扳美國和國際社會,成為中東的毒瘤,現在,美國對伊朗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伊朗神棍不改變政策,難逃美國的一擊!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有句話說得好,那就是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花言巧語陰謀詭計都是蒼白無力的,做什麼事情都是要靠實力說話,光說不練那是假把式,來犯之敵你開口說一千句辱罵對方的話都沒有一拳把對方打趴下有震懾力,伊拉克攻打科威特的目的非常的明確,想要通過譴責來解決問題基本上不可能。


薩達姆攻打科威特的目的有三個,第一個是伊拉克跟伊朗打了長達八年的非常難看的戰爭,導致伊拉克自己的外匯花完了,還欠了一屁股債,光欠科威特的債務就多達140多億美元,在當時的年代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伊拉克攻打科威特的一個原因就是威脅科威特取消伊拉克的債務,科威特當然不可能接受。

第二個原因是伊拉克當時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大國,但是伊拉克的出海口條件非常差,遠遠沒有科威特的出海條件好,伊拉克的薩達姆早就眼紅了科威特的地理位置,早就想取代科威特的出海港口,攻打科威特佔領港口也是目的之一。



第三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薩達姆統治期間,屬於一個非常冷酷的獨裁者,雖然伊拉克當時的生活水平很高,但是薩達姆對內部的打壓非常的嚴厲,原本老百姓和一些反動派對薩達姆都有不滿的情緒,加上兩伊戰爭把伊拉克的經濟拖入了低谷,導致國內的情緒非常的不滿,薩達姆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所以選擇吞併科威特,這樣可以一舉三得。


加上蘇聯解體,中東地區出現大國勢力空虛的階段,伊拉克也想著趁著這個機會壯大自己,薩達姆一直有著一統阿拉伯國家的心思,一直以阿拉伯老大自居,所以薩達姆攻打科威特是一石多鳥之計,債務問題得不到解決,國內矛盾問題得不到解決,薩達姆怎麼可能會輕易收手。

戰爭其實就是為了爭奪利益,伊拉克攻打科威特其實也是為了利益,聯合國的那些聲明沒辦法解決伊拉克自身的問題,所以薩達姆當然不會接受,所以所謂的譴責和制裁其實對於伊拉克這樣手握石油命脈的國家來說根本沒有一點震懾力,加上當時伊拉克的軍事力量也足夠強大,當時的伊拉克號稱世界第四,自然有狂妄的資本,才敢於無視聯合國的聲明。



因為伊拉克自認為自己足夠強大,還有手握石油命脈的底牌,所以敢於無視聯合國,現實中的確也是有這樣的道理,真正的強者都是無視規則的,強者是制定規則來限制別人的,只是伊拉克有這樣的想法卻沒有這樣的實力,最後被美國跟他的小弟狠狠的教育了一番,讓薩達姆和伊拉克知道什麼才叫強者,什麼才叫實力,誰才能夠真正的無視規則,美國的這次戰爭讓整個世界認清了自己。

蘇聯被美國拖垮,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個時候是美國上位的時候,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需要一些東西來立威建立自己無敵的形象,這樣才能震懾世界,伊拉克這個時候主動過來送機會給美國,美國高興都來不及,所以美國也沒有浪費這次機會,讓全世界都知道了誰才是真正的老大,可以說伊拉克的這次送溫暖非常的到位,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擾亂了中東石油。


無法超越的足跡


薩達姆吞併科威特是中了美國設置的圈套,兩伊戰爭打了八年,是美國挑動伊拉克對伊朗開戰,伊拉克對伊朗動用了生化武器,伊朗損失慘重。後來因為伊拉克在出售石油方面反對以純粹美元結算,就開始得罪美國,美國為了尋找開戰機會,故意使沙特,科威特的石油增長出口,使伊拉克的石油價格大幅下降,產量也降低,伊拉克和沙特,科威特產油國的矛盾上升,就是美國導演的好戲,伊拉克又是中東地區的軍事霸主,吞併科威特,打擊沙特准備充分。美國的聯合國代表發聲說,對於中東地區的軍事衝突不會干涉。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本來就是靠軍事政變上臺,是個喜歡冒險敢打硬仗的軍人風格,但是頭腦不夠冷靜,中了美國人的引蛇出洞之計,美國和西方國家早就看不慣薩達姆的桀驁不馴,他們巴不得薩達姆犯錯,現在的世界國際,光有實力是不夠的,還得時刻提防別人的陰毒暗算,小心亦亦的隱藏實力,仔細的看清周圍無處不在的陷阱。隨時隨地躲避背後有人對你施放冷箭!所謂兵不厭詐,玩弄政治的人要更加敏銳和機辨!薩達姆此人雖然是國家總統,但他更是個軍人,也是個軍事人員,絕對不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美國政治家的對手,因為在謀略上他都不是對手。


用戶8464247526995


如果美國不出兵,沒有其他國家會幫助科威特復國。薩達姆百萬大軍打美國打伊朗沒有勝算,但滅科威特滅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等國綽綽有餘。薩達姆領導的政黨叫做阿拉伯復興黨而不是伊拉克復興黨。可見其統一阿拉伯世界的野心。而阿拉伯世界被統一,中東石油被壟斷既不符合西方利益也不符合中國利益。如果中東真地被薩達姆統一,依靠石油資源極有可能崛起一個世界大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