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廣東鄉村防疫利器:大喇叭“靈魂喊話”

<article>

(抗擊新冠肺炎)揭秘廣東鄉村防疫利器:大喇叭“靈魂喊話”

中新社廣州3月25日電 題:揭秘廣東鄉村防疫利器:大喇叭“靈魂喊話”

作者 王堅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大喇叭廣播裡的“防疫聲音”就一直在廣東農村的田間地頭回蕩,或是嚴厲喊話,或是風趣幽默的當地方言,不少網友直呼這簡直是“直抵靈魂的喊話”,也讓大喇叭出人意料地成為了廣東農村的防疫利器。

全省逾萬個大喇叭“靈魂喊話”

“沒想到,大喇叭在防疫中發揮了這麼大的作用。”廣東省遂溪縣江洪鎮北草村書記吳德說,“疫情剛開始,各種謠言滿天飛,不少村民跑去商店搶購物資,等到縣大喇叭一遍遍發出防控信息闢謠,大家才不再搶了”。

相比城市,農村社區由於各項條件相對薄弱,能否防控尤為關鍵。特別是偏遠山區農村,居住分散,老人多,很多不識字,讓他們看通知、看新聞等比較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廣佈農村的大喇叭發揮了作用。

1月22日,廣東首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I級預警短信通過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全省全網發出,“戴口罩”“少出門”“勤洗手”,遍佈全省各地農村的大喇叭同步響起“防疫之聲”。

同時,不少農村還將防疫信息翻譯成本地方言,包括瑤話、客家話、潮汕話等。“喇叭方言版廣播聽著很親切,很多老人家也聽得懂,就能第一時間瞭解防疫知識,非常實用。”廣東省饒平縣上饒鎮埔中村駐村工作人員莊俊輝表示。

“大喇叭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城鄉社區疫情防控重要力量之一。”廣東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以及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宣傳、農業農村、疾控等28個部門,利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向農村大喇叭滾動發佈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信息,覆蓋人群超三千萬。

意外“走紅”大喇叭背後的秘密

在幾十年前那個電視、手機等匱乏的時代,大喇叭是中國農村最主要的信息傳播工具,但隨著電視、智能手機等普及,人們越來越少聽到大喇叭的聲音,這次疫情防控中的“走紅”也讓不少人始料未及。

“這個‘意外’背後,其實是省部共推農村大喇叭體系建設,以及大喇叭系統本身的改進。”廣東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喇叭與微博、微信等預警信息發佈體系多種傳播渠道互為補充,但是針對農村社區特別是邊遠山區,農村大喇叭一旦發聲,民眾能第一時間被動獲取突發應急信息。

同時,大喇叭播報可根據鎮村發佈針對性內容,具有“廣覆蓋、靶向準”的獨特優勢,為各地實施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疫情防控提供支撐。

“現在大喇叭裡安裝有手機卡,不再需要接電話線,就可以接收併發布內容。”廣東省恩平市氣象局局長莫小飛介紹,大喇叭現有平臺播報、MP3播放、人工喊話三種操作方式,其中MP3播放解決了以前大喇叭發佈次數少的瓶頸問題,實現了滾動、增加頻次等播報方式。

大喇叭規範管理成效好

廣東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每年遭受災害性天氣影響多,氣象信息尤其是救命的預警信息,如何傳到鄉村和邊遠地區始終是面臨的一大難題,大喇叭的構想應運而生。

2014年,依託廣東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共推氣象現代化試點省“平安山區”氣象保障工程項目,廣東省氣象局加大農村大喇叭建設,分別在廣東陽春、陽西、陸河等10個縣2720個行政村試點建設大喇叭。

目前,廣州、江門、肇慶等地陸續建設農村大喇叭共覆蓋40個縣5263個行政村。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已接入14家廠商的31個系統9405個大喇叭終端,並初步形成了一套規範的標準管理模式,推動廣東各地、各部門、各企業的大喇叭接入農村大喇叭統一發布管理,在線率超過80%,讓大喇叭在關鍵時刻,第一時間權威播報“防疫之聲”。(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