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義志通語》魂兮歸來卷 東 22


我的《義志通語》魂兮歸來卷 東 22

多看山 多走路 多讀書

凡中國人多有追根溯源的毛病,對吧!

在北宋以前,魏、蜀、吳三書是各自成書的。

《舊唐書·經籍志》以《魏書》為正史,歸《蜀書》、《吳書》入編年,

我的《三國志》五


陳壽《三國志》從東漢末年的戰亂開始記載,重點是東漢末和三國時代的史實,

不以晉三分一統為主,對三國中後期的歷史從簡。

這不是陳壽故意維護魏晉,不顧歷史事實,因時王隱《魏書》是以魏史為主,

陳壽創作《三國志》沒有侷限於魏國曆史, 一是不願與

王隱重複,沒有過多記錄司馬氏之事,

二是因為晉朝正在籌備《晉書》的創作,正為年限起始爭論,反正已經著手準備了, 張華杜預推薦陳壽參加《晉書》創作。

陳壽在寫三國曆史時,不過多寫司馬氏是不願與當時《晉書》的創作準備工作衝突, 在陳壽雖然沒有記述司馬氏的隱諱,

但是也沒有記載司馬氏的很多歷史功績、言行,不能說他是故意為司馬氏迴護。


陳壽《三國志》以東漢末到三國的中期為主,總體上是真實可以相信的。 晉朝歷史太短、太亂,只能讓數百年之後的人來撰寫《晉書》了。

《晉書》唐·房玄齡

等撰,記載從司馬懿始到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的史事。 書中雖多矛盾、疏漏,但仍是研究晉史的主要書籍。

在歷史上,《晉書》存在過兩種:臧榮緒私修《晉書》(已佚);唐初官修《晉書》。

南朝·齊·東莞莒[今山東莒縣]臧榮緒[414年-488年], 雖然本書已失,但唐《晉書》以其為最重要的藍本。


《晉書》為二十四史之一,編者共二十一人。

其中監修三人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天文、律歷、五行等三志的作者為李淳風

[《推背圖》是中華道教預言第一奇書,由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的。]

擬訂修史體例為敬播

其他十六人為令狐德棻來濟陸元仕劉子翼盧承基李義府薛元超

上官儀[女兒上官婉兒]、崔行功辛丘馭劉胤之楊仁卿李延壽張文恭李安期李懷儼

盛世修史,《二十四史》唐一朝有八部,三分天下矣。


《晉書》唐房玄齡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北齊書》唐李百藥

《周書》唐令狐德棻

《隋書》唐魏徵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在北宋以前,魏、蜀、吳三書是各自成書的。

《舊唐書·經籍志》以《魏書》為正史,歸《蜀書》、《吳書》入編年,

分類極不科學,然其可證三書,

當是時仍是互相獨立的三部。北宋雕板刻書,始合三書為一種。

現存最早的刻本是北宋鹹平六年[1003年]的國子監刻本。

《三國志》沒有表和志,清代以來不少學者補撰,雖然材料基本上不出原書和《裴注》,

但經過分類排比,眉目清醒,有關地理、職官的表志,尤為有用。 這類補表補志絕大多數收在《二十五史補編》和《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