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制,福利越來越少,事情也越來越多,還繼續做嗎?

木雪舞


題主這個題目是偽命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出現這種現象的群體有兩個,一個是在國企改革中要被淘汰的邊緣化職工,另一個則是那些打著改制幌子,實則搞形式的假變革國企。這兩種情況並不能代表真正的國企改革。

企業改制,本身是好事情。是在供給側改革和深化產業結構調整,順應國家發展大勢的情況下做出的最佳選擇。但是一些企業還在那裡裝腔作勢,糊弄自己,效益上不去;還有一些職工因為能力、理念等問題,處在被淘汰的邊緣,哪能有好的福利?

國企改制已經不是一年半年的事了,磨磨蹭蹭,整體過程並不理想,期間很多企業理念轉變不過來,捨不得既得利益。而同時一些國企的職工,在利益、工作等理念上也已經變了“味”。

1.走形式,一些國企捨不得對自己下狠手,導致企業半死不活。

總是存在一些國有企業,改革改制的口號喊了好多年,到現在還在喊。但是,並沒有在企業的運營體制、所有體制、管控體制、治理體制等方面做出真正的動作。

所謂的改制,要麼就是換幾個人,要麼就是開幾場會,要麼就是做幾次報告和宣傳。全都是流於形式。

原因也很簡單,儘管大勢所趨,必須要改,但是利益相關者並不願意放棄自己唾手而得的東西。捨不得、不捨得,放不下,當然也就賺不來。

老思想、老習慣和老管理依然在這些改制的外衣下存在,企業沒有真正的活力,沒有真正的市場化,沒有競爭優勢,只能眼睜睜看著頹廢下去。效益越來越差,哪來的福利?能不下崗,能保住飯碗就不錯了。

2.一些國企是在改制,但是改制的路徑未必合理,期間面對的不確定因素和經營風險較大,會出現一些效益低下的現象。

有一些國企,確實也在改制。前幾年我就參加過幾個國企的改制會議。他們是想改,但是到底怎麼改,如何權衡現有機制與未來機制的接軌路徑,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保證公司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和風險過度過去,就是一個大問題。

不改不行,改也是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企業要麼猶豫不決,改了個半吊子,還不如不改的時候,還有一些企業,一改之後讓自己階段性陷入經營危機。

改制的所有結果都會通過企業效益體現出來。如同形式上的改制一樣,改制不成功的國企,日子一樣很難過。對於一些做得不好的國企,在改制的路上簡直就是泥菩薩過河,作為員工還想多拿福利?

3.不是我個人偏見,不少國企的職工在理念上是有問題的。

因為環境影響和長期體制下形成的思維習慣,很多國企職工不是企業的奉獻者、不是奮鬥者,而是變成了“寄生蟲”。有一種“摘果子”的思維。

面對企業的不利局面,一些國企員工並不關心,更不會有什麼積極的貢獻,當企業在那裡風雲激盪的時候,他們考慮的還是自己能不能多拿點,福利能不能多發點,即使企業完蛋了,自己能不能從中謀點利益,撈點好處?

火中取栗,這是很多國企員工不同於私企員工的地方。在關鍵的時候,並不是考慮職業的問題、考慮企業生死存亡的問題,而是考慮自己如何亂中獲益,如何“趁火打劫”的問題。

這也是很多國企獨有的“悲哀”,換句話說,也是這種獨有的“國有”體制培養出來的作風與思維。越是這樣,企業越不景氣,越不景氣,職工越想趁機撈點好處。

自己所在的企業改制,處在最為關鍵的時期,你擔心的不是企業正常的過度和更好的發展,而是自己那點小福利,自己的那點小算盤?這種思想不改,你辭職到民營企業試試,哪個民營企業能容得了你?

反過來看,國企改制,是福利越來越少,事情越來越多嗎?如果改制失敗,或者企業經營不善,福利越來越少是可能的,但是如果事情越來越多,這倒是一件好事情,說明企業正在崛起,職工的好日子要來了。

最近,格力集團混改火爆網絡,作為一家國有企業,格力集團的改制是成功的,員工的福利不但沒降,反而增加。不怕事情越來越多,只要待遇同比增長就好。下面,我結合格力混改的事實,說明一下國企改制的大局,以及對於員工的影響。

1.國企改制,理念轉變:資產管理轉向資本運營

作為傳統的國有企業管控,各地的國資委一般情況下,並沒有把國企當作市場主體去管理,而是作為資產進行控制。資產思維決定著主管機構過多的注重所有權,而不是經營權;更多的在意現有資產的貶值問題,而不是市場獲利與企業增值的問題。

這種思維下,國有企業,即使行業再好,員工再有能力都無濟於事。而打破這種局面,需要資產到資本的理念轉變。資產管理是過日子,而資本管理則是闖天下。

在這方面,格力集團就做得很好:

珠海市國資委控股的格力集團,其股權比例從最初的50.28%一步步降到2018年的18%。2019年4月,格力電器公告,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總股本15%股權。這意味著,混改完成後,格力集團成為僅持股3%的小股東。

這種局面下,“國有”管理基本上就完全讓位了。讓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有足夠的經營活力和發展空間。

而作為格力的員工呢?一方面,企業國有的影子薄弱了,個人職業發展更趨向於市場和正常的職場環境,不怕你沒機會,就怕你沒能力;另一方面,隨著企業活力增加,工作自然要忙一些,但是盈利能力的增多和可分配利潤的增加,意味著員工將獲得更為豐厚的報酬。

2.國企改革,體制轉變:不是以股權大小來說話,而是以市場為導向。

2017年11月,珠海市國資委印發《關於規範市管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指導意見》指出,競爭類企業積極探索股權多元化,採取多種途徑實現與社會資本混合交叉持股,引入戰略投資者、財務投資者,探索管理層和骨幹員工持股。

而格力的改革,呈現出兩大特點:其一,是股權多元化,機構投資介入;其二,是經營獨立化。

社會資本和機構投資的介入,使得格力集團的整體治理更趨向於市場化,而所有權與經營權更為徹底的分離,則使得格力在經營上更為奔放和自由。資本的力量顯示出來,企業的獲利激發出來。這就是成功混改後的結果。

如果從員工的角度來看,此次格力此次混改的成功和讓利企業的理念,為未來更多的管理層持股打下基礎;目前核心經銷商平臺京海擔保已持有公司 8.91%股權,混改落地後,格力有望實現新進大股東、管理層、核心經銷商共同持股,高管激勵到位、治理大幅改善,有望推動格力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不是員工的“福利”嗎?這種“福利”要比過節過日發放二斤茶葉、三盒月餅強的多吧。

3.資本與企業市場化和諧握手

格力的這次混改,高瓴資本成功介入。而其介入有兩大原則:一是完全尊重企業市場化的規則;而是不能破壞企業的經營結構。

換句話說,良性資本的引入,有助於企業經營的獨立性和市場化,只能是推波助瀾,而不會成為野蠻人。雙方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最大程度的推進企業更高水平的經營。

用董明珠的話來說:“政府為什麼做出這個決定?我認為是從國家未來整個經濟發展,怎麼樣更加法治化、市場化這個角度去考慮做出的決定。他們做出這個決定並沒有跟我商量,也不需要跟我商量。但是我知道以後,我就知道這種戰略選擇絕對是正確的。”“巨大的一個收益回報,有什麼不好?”“未來的格局一定是要市場化、法治化。我覺得這是真正的改革的目的。”

小結:在這種整體思維和機構的引導下,企業能不爆發出活力?經營能做的不好?效益不好資本能答應?而良好的經營一定依賴員工的工作激情和創造力,”福利“和”激勵“也不會落下的。

整體上來說,只要企業真改制,而且改制成功,一般情況下,職工的福利待遇不會差。但是面臨企業的改制,一些職工內心焦躁,沒有安全感倒是真的。

1.要正確認識企業改制

企業改制是一種趨勢,擋不住。而改制對於內部管理和員工工作的直接影響,就是廢除原來的”大鍋飯“,就是真正的市場化。這會導致一部分不習慣非國有企業經營體制的員工難受,也會導致他們在新的要求和環境下,對於目標管理、任務安排和新的職責要求與績效考核都不適應。

要知道你的福利多少與企業有關,也與你個人的表現一般,福利少了,是不是個人也有原因呢?工作量大了,是相對於改制之前嗎?要知道改制之後的企業不可能像原來一樣,慢騰騰的運轉下去。為了更好的發展和更有競爭力,勢必要加大對員工的要求。

所以,現在的問題不是懷疑企業,而是首先要檢討自己,是不是落伍了?是不是能力跟不上了?

2.總體上來說,國企的包容性是要高於民營企業的。

一個人不管能力怎樣,只要進了國企,很少有被辭退的。除非是做了違法的事情或者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損失。不管能力和表現如何,即使和領導有矛盾,也很少被開除。

良莠不齊的員工,在傳統國企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子。而傳統的國企,因為體制與理念的原因,對於員工的管理,大多隻是薪資調整、崗位調整,很少用其他的手段。

所以,在國企,一般人的”職業“相對穩定,因為企業包容性大,競爭小。這樣的環境,對於員工來說,有利也不利。

對於有能力、有魄力、有事業心的員工來說,如果企業改制不到位,他的能力發揮和收益獲取就會被壓制。不如跳出來大幹一番;而對於,能力平平、思維和習慣已經僵化的員工來說,跳出來無意是自尋失敗。

但是無論怎樣,隨著企業市場化的增強,員工必須要增強自己的實力。

3.因為福利少了點,工作多了點就要不幹,這應該不是國企員工的作風。

對於大多數國企員工來說,也是比較能”忍“的。一把情況下,福利少點,工作多點,可能會有牢騷,但是想要走人的,應該是極少數。這種情況在民營企業好多,但是國企較少。

如果你覺得自己夠牛,離開國企一樣能有好的前景,那就離開;如果覺得離開後,職業前景難測,最好還是謹慎一些。

總結:

大江東去,國企改制是一定的。作為國企員工,要做的不是牴觸這種局面,而是盡力適應這種局面。要知道,趨勢你擋不住,如果再不想辦法適應和改變自己,那就沒有退路了。所以,一點福利和工作量不是大事,最主要的是要改變自己的腦筋,轉變自己的思維!否則,不是你想走的問題,而是企業要趕你走的問題了。

更多職場觀點,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指尖視野“。本文由@指尖視野原創,侵權必究!


指尖視野


我去年從國企出來,國企改制所帶來的影響,我感同身受。

我出來這家公司從14年開始,就沒有年會了。然後各類福利、獎金,都大幅度降低。

在14年之前,我們最高峰,公司的優秀員工,基本月工資加獎金,折算下來,一年最多可以拿到21個月。即便是表現一般的員工,一年也有17個月工資。

整體工資水平本身就不低,再加上良好的福利體系、雙休、節假日正常放等等,這些條件加起來,非常吸引人。

可後來開始改革了。雖然休息休假沒變,但是工資整體下降了。績效不好的員工,沒有獎金或者無法調薪,也是家常飯了。

但是,加班是真的多起來了。內勤部門還好,可研發部門,平時加班到大半夜,雙休、節假日加班更是常見。累計的調休時間,完全沒有時間調。

節假日,不允許發放各種代金券、購物卡之類的,每次節假日,都發的實物。不允許節假日聚餐慶祝,甚至不允許參加同學聚會、同鄉會之類的。

這些規定,毫無疑問是國企的一些要求。在這些要求下,再看看更加激烈的競爭模式,很多人確實會產生動搖的念頭。

在這種大環境下,我認為有這麼幾點,作為當事人是必須要明白的:

首先,國企的整體吸引力,還是比外界的一般企業要高。

就好比說這次的疫情,國企顯然比較堅挺。在外界裁員、降薪,企業和員工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國企照常發工資,毫不含糊。該給的福利,一個都不少。

我有好幾個國企的朋友,3月份公司開工,2月份工資不僅全額髮,公司照例發了開年大禮包。試問,有幾個小企業會如此?

其次,福利減少,事情增多,減能增效,是大勢所趨。

現在沒有純粹的鐵飯碗了,除了公務員外,不論什麼崗位,或許都不大可能進去就衣食無憂一輩子。

就算是國企又如何,毫無疑問,在看似美好的國企面前,一樣有垮掉的。那些從垮掉的企業裡出來的員工,可曾想過自己也有那麼一天?

最後,綜合考慮,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能力較強的。

一方面是整體優勢依然存在,一方面是競爭更加激烈。所以於自己而言,不是關心這種趨勢怎麼變化,而是關心,自己在這個趨勢裡,究竟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如果以國企優勢和競爭激烈兩個指標作為極端值,很顯然,自己能力越靠近優勢那一方,就越不需要擔心競爭的問題。

因為此時自己還是處於有利地位,不論是和內部比,還是和外部比。

但如果競爭激烈已經讓自己明顯感到了壓力,那就有些不妙了,自己要考慮,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有待加強。

不然,說實話,出去後的結果,不會比現在更好。在外界看來,國企員工都比較廢,這裡都呆不下去了,可想而知能力是有多差。

所以,按照我上面說的思路來考慮。第一步是評估自己,第二步才是考慮是去是留。

跳過第一步,直接走第二步,就衝這種做事的方法,多少感覺有些不靠譜。結果十有八九好不到哪去。

我是@次等大叔,豆瓣讀書認證作者。著有《從零開始學招聘》,合著《HR軟實力》,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全網閱讀量五千多萬。10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經驗,擅長生涯諮詢、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本人女29歲,座標武漢,剛入職一個月,工資三千多,試用期還沒過,沒有五險一金。我想用切身體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今年7月之前,我一直在湖北十八線城市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工作,是省交投旗下的,算得上國企,經常熬夜,月薪3500到3700不等,沒有年終獎,沒有年底雙薪,只有節假日加班2到3倍工資,有五險一金,而且公積金是按照最高比例12%繳納的,這個待遇在我老家那個小城市算是相當不錯了。晉升無望再加上長期加班身體不好,於是,今年7月我果斷離職了。

然後今年11月來武漢找工作,苦找一個月無果後,我決定降低要求,現在在一家創業型小企業做銷售,三千底薪加提成,如很多人知道的那種,提成很不好拿,所以這個月我可能只有三千的工資。在找工作的這段期間,我深深感覺到國企和私企的不一樣,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擠破腦袋也想進國企事業單位這些吃皇糧的單位,待遇差別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私企一般都是有考核機制的。

你試用期沒通過或者業務沒有完成,很可能你考核期過不了就要被pass,私企基本上每天都會給你定任務,沒有完成就要批評或者罰錢,這會讓你壓力非常大;而國企基本上都是輕鬆簡單的工作,很多時候也不會強制性要求你必須每天完成多少事兒,整個人可以很放鬆。

私企很多不給你交五險一金。

很多中小型企業都不會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美其名曰:我們把社保福利以現金形式給你,讓你每個月工資到手更多。其實是不想花費額外的錢去替員工繳納社保福利,而且武漢居然很多公司只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沒想到五險都被他們拆開賣了。住房公積金那就更難得了,在武漢繳納住房公積金的單位真的如鳳毛麟角,就算極少數公司繳納公積金,也只是以最低基數繳納,而國企事業單位這些,都是以最高比例基數繳納,可能你現在覺得沒什麼,但是你以後買房就會發現有多大好處了。


所以,建議題主不要輕易選擇離開國企。如果覺得工資太低,可以利用休息時間發展一下副業或者和朋友合夥投資,以賺取更高的收入;如果實在想離職,也一定要把未來計劃好,把以後的路想得明明白白的再離開,另外離職前,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去報個培訓班學點東西或者考個證,這樣以後就算離開了,也有更多的選擇餘地。


江漢幸子


要不要繼續,關鍵還得看你,有沒有能力跳出來。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國企改制是勢在必行了。

在我參加工作的時候,並沒有享受到改制之前的福利。但是根據一些老員工說在早10年前的時候,公司的福利特別好,給員工提供宿舍,更早的時候,還有房子。就在零幾年的時候,那時候公司福利真的是特別全,夏天有西瓜,冬天發肉,而且福利都是一車一車的往回拉,但是呢,隨著改制,這些福利都沒了。現在,儘管福利也有,但是比那時候少多了,而且,每年的工資總額和福利總額是有限制的,不能隨便亂花。

而且隨著國企改革,工作壓力也是慢慢的加大了,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人浮於事的情況少了,為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專門制定了績效細則。同時,對於一些老員工,進行了內部轉崗和內退。

從現在國企的發展情況來看,工資起不來,事情越來越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基層員工,工資拿得是最少,但是工作是幹得最多的。有基層員工跟我抱怨過,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才那麼點,什麼時候才能漲起來。

國企改制,福利少,事情多,要不要繼續做,關鍵是還得看自己。

我們單位也有人跳槽出去了,但是有的人跳得好,有的人跳坑裡了,因為個人能力不一樣。有的人能力強,要麼考了公務員,要麼跳到了其他的大型企業,年薪翻倍。

而有的人出來之後,卻很難找到工作,要麼就是進入了小公司,公司的氛圍還是比較差。問他現在過得咋樣,結果來了一句:一言難盡。

所以,要不要繼續做,得看自己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後路才行。


傑說職場


先上結論,當你覺得你在國企工作很辛苦時,你最好別跳出來,因為外面的工作更加辛苦!

本人也在國企工作,工作了八年多了,說實話,從剛畢業到現在,我也深刻的感覺到工作越來越辛苦,待遇原地踏步,甚至一些原有的福利被砍掉了。

但是,你要知道,目前國企福利待遇變差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的現象,這說明什麼,說明經濟已經差到連我們國企都要降低福利待遇了,“共和國的長子”日子都不好過了,那麼體制外的生活是怎麼樣,你睜大眼睛看看不就知道了。

九零後的負債率可是遠超八零七零後的,螞蟻花唄和借唄這麼火爆,如果大家手上有閒錢,誰會借呢?

不婚率屢創新高,二胎政策刺激了這麼久,出生率還是下降,最直觀的,實體店鋪越來越單一,以前逛街各種商鋪五花八門,現在呢,除了賣衣服的就是吃飯的,還有幾家奶茶店,實體店鋪經營的越來越單一,代表著的就是很多行業不好做了,而僅剩的餐飲服裝業,壓力又是那麼大。

從國企出來,裸辭不是最好的選擇,真正的從國企出來,是要跳槽,藉助這個平臺把自己打造成職場精英,然後通過跳槽實現價值的飛躍。

畢竟現在的國企不是上個世紀的國企,現在還能在市場上存在的國企哪個不是行業的龍頭,在這個龍頭企業做出自己的成績,在跳槽出來,成為私企的中高層管理,這樣才是職場精英的選擇。

人生短短几十年,做決策不要草率,破釜沉舟的項羽雖然霸氣,烏江自刎的也是他,相反癩皮狗劉邦最後卻成了漢高祖。


肥宅觀天下


國企改制,福利越來越少,事情也越來越多,還繼續做嗎?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就是你個人有沒有能力適應外部的競爭環境,如果有能力,果斷跳出來,沒有能力,則繼續待著吧。

當然你要跳出來也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為私企的工作,本身就是強度大、福利少,工資可能會比國企高那麼一丟而已,當初排除那些特別優秀的人才,或者在國企中積累了很多人脈資源的人。

針對題主的疑問,我來講一下我身邊兩個人的案例,正好和題主的情況差不多。一個是畢業進入了某煤礦國企,剛開始確實收入福利非常好,工作也很簡單,就是辦公室裡寫寫報告,送送材料之類的。後來隨著整個煤礦效益的下降,單位收益也不好,然後工資也縮水了,一些有能力的人走了,然後由於編制收緊,再加上待遇確實一般,沒有新人進來,所以原來三個人做的工作,就由他一個人做了,他每天抱怨工作多,其實他的那個工作量在私企真的不算什麼,可能享福享慣了吧,因為能力也一般,最後還是在這個國企裡待著,就是每天抱怨。

還有一個人是同學的爸爸,因為在國企內工作時間比較長了,也有一定的經驗和人脈資源,後來所在的國企效益不好,就有同行業的私企前來挖人,收入直接比國企的翻了一倍。所以,能不能走出去,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有沒有能力。無論在哪裡,能力都是最重要的。


村長談管理


說個故事:有個山裡的農民,種了一些桃子樹,每天給山裡的野猴子分桃子吃,猴子呢開始挺感恩,可後面時間久了,就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再後來,山裡桃子收成不好,農民就沒再給猴子吃。這時候,猴子就開始抱怨了,覺得農民怎麼怎麼不好!農民也很委屈啊,哪裡這桃子非要給你們猴子吃呢?一旦不給了就反目為仇。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反映出一種人的心態,也就是把原來已經享受到的東西當成了理所當然,一旦環境發生改變,就開始怨天尤人。

說回這個話題,我想也是類似的道理,下面我再具體說三點看法。

一、進國企,你應該理解為是一種福分,而不是你該得的

誠然,這麼多年來,國企在人們眼中都屬於鐵飯碗、香餑餑,除了公務員事業機關,國企就是最穩定的地方了。

我自己也在國企幹過,裡面許多員工從畢業幹到退休的都有,且早些年國企的福利一直不錯。

比如分房、配車、解決子女教育,這些天大的福利都曾經有過。但隨著國家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企無法再依靠國家的資源扶持來生存,越來越多的國企必須參與市場競爭中去,很多福利也不允許再給員工違規發放。

舉個例子,以前很多列支在福利費科目中的補貼、津貼,目前不少地方都規定要納入工資總額進行管理了,而工資總額根據2019年國務院最新的文件,也必須得和效益進行聯動管理,即效益不好工資總額就得下降,不得超發員工工資。

這麼一系列國企改革下來,實際上國企的優勢所剩不多了,可能也就是企業背靠政府、不容易裁員這些了,你要論收入,還未必有同行業的民企來得高。

這樣的變化,導致很多原來在國企環境中很安逸工作的人都非常不適應,覺得自己的福利下降了,收入下降了,日子反而不如從前,各種抱怨的聲音都來了!

按我說:有本事這個公司是你開的啊!你付出多少價值就拿到多少回報,你不滿意可以跳槽出去呢。

心態決定一切,你不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這個問題就沒法解決。

二、其實這是件好事,國企改革倒閉你改革!

我一個朋友,30多歲的年紀,就開始在國企養老了,按他說的,自己也沒啥追求,能混到退休就是他最大的心願。

可是好景不長,他的公司出現了債務危機,都要破產清算了!好歹是個國企,除了一些主動離職的人以外,答應給留下的員工儘量爭取安置。

所以他到處參加其他兄弟國企的一些面試,但因為自己這麼些年也沒啥拿得出手的技術能力,沒有一家公司願意安置他崗位。

這就尷尬了,上頭領導說給他一筆補償金讓他自己找工作吧。

所以我朋友就慌了,這突如其來的人生變化,讓他一下子瘦了好多斤。後來他來找我諮詢,我就提了幾條建議:

1、其實這件事是不幸的壞事,但也是你幸運的好事。為啥呢?因為沒發生在你50歲的年紀,而是30多歲還年輕,完全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

2、以前混日子的做法當然行不通了,哪怕你再想去別的國企,現在的要求都很高,不比你當年,就算託關係也得有實力才行了。所以必須得學習培養一些技能出來。

3、心態上主動改變,沒法再佛繫了,看看人家互聯網企業的30歲員工還是996模式,你不努力怎麼和人家競爭呢?

我的建議雖然不中聽,但確實觸動到了他的痛點。此後,他真的有了改變,想嘗試去民企鍛鍊鍛鍊。希望新的經歷可以帶給他新的感悟和成長吧!

三、形勢比人強,你不繼續待著幹,有勇氣跳槽嗎?

從這個話題的描述來看,目前公司的事情越來越多,但福利卻反而下降了,所以就要離職嗎?

我給的建議是,你不妨自己找時間去外面的公司面試一圈看看,你自己的市場價值到底有多大?

如果還不如你目前的待遇和崗位的,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依附平臺所取得的光環,實際上那都不是你自帶的,平臺改變了,你也就沒了以前的風光,這就是形勢比人強啊!

所以,面對現實,在沒有能力和勇氣跳出去以前,安安心心在國企幹,千萬不要消極應對,因為你也不清楚公司下一步還會有多大改變,也許就是要清理一些好吃懶做的員工呢?

哪怕你的目標真的是在國企混到退休,也沒關係,你也要提高“混”的本領啊!要知道,現在公務員都不好“混”了,何況你是企業人員呢?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自媒體營銷號TOP5,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培訓師,資深職業規劃師,多家頭部平臺簽約作者,碼字很辛苦,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國企的改革從企業不辦社會開始的,到後來把應有的職工福利各項補貼待遇逐漸取消了。職工只有儘快的適應,沒有別的辦法。

我原來在的央企,通過不斷深入改革,解散了職工醫院,撤銷了職工學校,關閉了職工食堂,出賣了職工療養所,把職工幼兒園剝離給私人承包,要求職工住的企業產職工宿舍都買了產權(廠房管維修處也自然消滅)。

總之,凡是與社會職能相關的部門都改沒了,職工相關福利待遇基本所剩無幾了。對改革涉及部門的職工實行下崗內退買斷解除合同等不同的政策,很多職工就此選擇了自謀職業。如今,職工下班後在廠裡浴池洗澡都自己掏錢買卡充值使用了。

企業要求員工敬業愛崗,提倡無私奉獻精神是對的,但是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也是企業凝聚員工的基本條件,不能因為企業減員增效降低成本,盲目的縮減降低取消職工應得的福利待遇和勞動保護標準。這不利於調動員工積極性,反而有損企業的凝聚力和長遠發展。

作為處於弱勢群體的企業職工,面對企業改革勢頭,你改變不了什麼,只能接受,只能儘快轉變原有的觀念,適應新環境。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高技能水平,才能保住飯碗保住崗位,應對競爭,否則就是被淘汰出局。實話實說,到哪都一樣。


手機用戶張和新


看到題目我想說一句,朋友你知足吧,你知道你所從事的工作時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嗎,所謂付出了才會有回報,因為工作多了就像跳槽,我們旁觀者怎麼看,你要真覺得辛苦,那麼建議你去工地看看、去民營企業看看,雖然別人福利待遇不好,但渾身依舊是打了雞血。

以前我們這裡流行一句話叫“國企養懶人”,我不知道現在的國企情況怎麼樣,至少在以前,國企員工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什麼皮沙發、皮椅,這些都是標配,每天就只知道在辦公室裡摳腦袋,辦件事都是所有領導都要簽字,成天沒完沒了開會,這樣的工作效率能提高嗎。還好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讓國企也深知市場競爭的殘酷,不得不做出改變和調整。

之前公司連續來了好幾位國企員工,當老闆聽說是國企下來的,都直接給回絕了,至於什麼原因,我也不好評論,至少說明一點,過慣了好日子的願意來和你一起過苦日子嗎。朋友,好心相勸,工作比你辛苦的人比比皆是,請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了。雖然我的觀點可能有失公正,但這種情況確實存在。


Power泡兒


你讓領導親戚咋辦?我聽說國企靠關係就能進哦!混不了正式工,混個長期工,待遇什麼都一樣哎!混到退休發了。很多國企高層就是家裡親戚朋友一大堆,有些時候莫名其妙多出來一些職位,都不知道幹嘛?現在搞明白了,養老用的專職!反正啥事沒有,每天到點來,到點走,準時吃飯,生活恰意啊!和小豬豬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