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究竟能不能讓世界人“口”一“罩”

疫情發生以來,口罩成了戰略物質硬通貨,武漢封城後有段時間極度短缺,全國人民發揮人海戰術從全球搶罩,據統計1月24至2月24日海外進口口罩達到16.3億片,隨著疫情的趨緩,今日中國已從口罩不足走向了尚有餘力出口國外創匯,老百姓在市面上也可以買到各類口罩了,但是疫情的反轉,我們突然間原來發達的歐美國家連口罩的生產也面臨著如此巨大的困難,全球各國人民向中國求“罩”,中國製造究竟能不能讓世界人民人“口”一“罩”成了一個重要問題

一、中國口罩的供需不平衡

(1)聚丙烯纖維的產能充足:生產口罩的熔噴無紡布是由高熔指聚丙烯纖維製成,再上游就是聚丙烯,國內聚丙烯2020的產量可達 2500萬噸以上。一噸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料可生產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90萬-100萬片,而生產N95醫用防護口罩20萬-25萬片。在國內聚丙烯供應相對充足的情況下,國內一年可生產聚丙烯纖維約170萬噸,而2019年國內聚丙烯纖維產量為90萬噸,理論可生產的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1.5萬億片或生產N95醫用防護口罩3400億片,如果每人每天一片即可供全球70億人用214天或48.6天,即如果將聚丙烯纖維的產量增加70%可滿足全球70億人每天一片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的用量,或將聚丙烯纖維的產量增加7倍可滿足全球70億人每天一片N95的用量。當然不可能將聚丙烯纖維全部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也不可能全部生產N95,另外也不可能全球每人每天一片口罩。

(2)熔噴無紡布產量不足: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18年國內無紡布生產量約594萬噸。其中用熔噴法生產的比例為0.9%,由此推算出國內熔噴無紡布的產量為5.35萬噸。每噸熔噴布可生產100萬隻醫用外科口罩或50萬隻以上的N95口罩。假設5.35萬噸的熔噴全部用於生產醫用外科口罩,並且在其他 生產條件不受限制的情況下,共計可生產醫用外科口罩535億隻,換算成日產量約為1.47億隻/天,仍然無法滿足疫情下口罩的需求。並且現實情況中這5.35萬噸的熔噴布除了用於生產口罩材料外,還用於空氣、液體過濾材料、隔離材料、吸納材料、保暖材料及擦拭布等領域。根據騰訊財經 報道,熔噴布的市場價格正常在1.8萬元/噸,疫情發酵後,熔噴布價格上升為2.9萬元/噸;另根據財新網報道,湖北仙桃疫情爆發前當地熔噴布價格為2.2萬元/噸,疫情爆發後上漲至17萬元/噸。現階段熔噴布供應較為緊缺。

(3)醫用口罩產能有限:據工信部數據,2019年我國口罩的總體產能約為 2000 萬個/天,目前產能為全球第一,佔全球產能規模一半。其中醫用外科口罩產 能為220萬隻/天,醫用N95口罩產能約為60萬隻/天。 其中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江蘇13家、山東10家、湖北8家位居前三,長三角地區的口罩企業數量佔全國的40%以上。醫用口罩屬於醫療器械需要批文才能生產,疫性發生以來截止2020年2月底共有391家企業擁有醫用口罩批文,河南63家、江蘇55家、江西54家、湖北45家位居前四。

(4)復工後口罩需求井噴:疫情爆發口罩需求量激增,口罩成了復工復產的必備神器,根據不同暴露風險,國家給出了五類口罩使用標準,根據全國各類從業人員6億人員計算,若全面復工,每人每天一片口罩需要6億片/天,高風險的湖北地區每人每天的用量可能不止一片。因此按2019年2000萬片/天的產能計算,是遠遠無法達到需求的,因此可以看到各大企業通過轉產或新增投資的方式大規模的增加口罩產量。

二、如何突破展現中國的製造實力

(1)口罩生產的硬梗阻在哪裡: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口罩產量難以提高的困難主要有:一是熔噴布的生產;二是熔噴布生產設備制約,尤其是一些關鍵零部件需要進口,短期內難以到位,價格也較高。三是醫用口罩生產對廠房的潔淨度要求較高,生產需要在10萬級淨化車間完成,投資大短期難以投產。有幸的是在舉國體制之下,從上游到下游每一個環節均有企業力克艱難險阻,展現了中國製造的超硬實力,如中國石化緊急投資熔噴布生產線,建設口罩生產線;贏合科技、智雲股份、華東重機等企業增加設備生產能力緊急支持生產線建設;比亞迪、富士康、中順潔柔等企業快速建設口罩生產線等。

(2)一個月內口罩產量翻兩翻:據工信部數據從1月23日武漢封城後一個月後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7285萬隻,日產量達到7619萬隻,相比於1月底產量翻了兩翻,其中醫用口罩日產量達到3028萬隻,醫用N95突破100萬隻,初步緩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到3月份,隨著疫情的逆轉,口罩產能進一步增加,口罩供需形勢已大為逆轉,可以對外出口援助其他國家了。

三、滿足全球人民人”口“一”罩“不是夢想

從中國產業鏈的完整性和強悍實力來看,隨著政策的放開,資本的到位,大量有生產條件的企業紛紛轉產口罩,短時間已經看到中國的口罩生產能力已快速增加,已有餘力對外捐助。目前中國已對83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如上海市對釜山捐贈的7萬隻口罩、威海市回贈仁川20萬隻口罩、海南省日本兵庫縣和韓國濟州道捐贈20萬隻醫用口罩;還有中國企業與意大利達成了800萬隻口罩的供貨協議,韓國向中國採購1億隻口罩。據統計我國目前共有2萬多家從事口罩業務的進出口公司。其中,2020年以來新增5千多家,佔比約25%。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疫情的逆轉緩解了生產困難,也大大減弱了口罩的需求壓力。讓我們拭目以待,看中國如何鼓起風帆,讓全世界人民人”口“一”罩“。沒有不好的產業,只有不好的企業,產業鏈不分高端低端,做強做大永遠是硬道理,小小的口罩學問大道理深,中國製造不應該歧視任何所謂的”低端產業“,這就是中國完整產業鏈的優勢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