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這5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尤其是最後一種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著名的教育家威廉詹姆斯博士說:“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而最終這張紙是否能夠被描繪成一幅精美的圖畫,完全取決於他們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一言一行都關係著孩子的性格養成和成長髮展。

千萬不要忽視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這5種言行習慣,很可能讓孩子越來越笨,嚴重甚至會讓孩子變得消沉、抑鬱。

家長的這5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尤其是最後一種

一、孩子的成績高於一切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期望。

可有些家長把成績看得很重,大過孩子的一切,認為孩子只要讀好書就行,其他事情一律不用操心,甚至,只要考高分,什麼要求都能滿足。

在這種高期待下,不管孩子成績是好是壞,壓力都非常大。

曾經網上報道,有個孩子考了98分,因為沒有考滿分而被罵,為了討父母歡心,孩子不停的學習,每次考試都生怕考不好被罵。

家長的這5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尤其是最後一種

這麼多年走過來,孩子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著雙重壓力,抑鬱之下,最後不堪負重,在高考後跳樓自殺。

父母看到遺書後不停自責,後悔將自己的孩子逼上了絕路。

成績是學習的一個衡量標準,但一時的成績好壞,並不能代表孩子就止步於此,而且,成績並不能作為判斷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

別把成績看作唯一,除了成績,還有很多東西是更重要的,比如品格、為人、處事……

二、經常拿孩子做比較

“別人家的孩子”,簡直是絕大多數孩子的“噩夢”。

父母見面打招呼聊天,時常就會扯到孩子,然後聊孩子的成績、懂事、乖巧、工作……出於禮貌或是出於羨慕,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好。

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孩子怎麼不如其他孩子,這種盲目比較,讓孩子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挫敗和被嫌棄。

家長的這5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尤其是最後一種

《少年說》中,曾有一個女孩,站在天台上很委屈的跟媽媽說:“媽媽,你能不能看看我的好,不要總是拿我和朋友比較……能不能也多鼓勵鼓勵我……”

但媽媽的回覆是怕女兒驕傲:“媽媽瞭解你,媽媽也是為了你好,不然你容易飄……”

最後,女孩因為無法說服媽媽,傷心地哭了起來。

有時候,家長覺得自己是在變相激勵孩子上進,但實際上,孩子接收到的是打擊,是否定。

經常數落孩子不如別人,久而久之,再優秀的孩子也難免陷入自我懷疑,逐漸失去自信,最後,孩子真的會變得越來越笨。

家長的這5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尤其是最後一種

三、孩子沒有話語權

“你一個孩子,懂什麼”

“聽我的,難道我還會害你不成”

“我說這樣就這樣,沒得商量”

家長用權威強迫孩子服從,孩子要麼變得越來越叛逆,等腿硬了,甚至能離家出走;要麼變成討好性格,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哪怕內心壓抑,也不會表現出來。

習慣了服從安排的孩子,遇事缺乏主見和判斷,長大後更容易吃虧,甚至不敢為自己爭取權益,哪怕委屈自己,也不敢得罪別人。

而那些從小在家有話語權的孩子,不管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是思辨能力都顯然要高一籌,性格也更自信大膽,在人際交往中有著天然的優勢。

孩子的想法雖然稚嫩,但卻代表著孩子的思考和表達,如果我們總是剝奪孩子的話語權,孩子也就失去了自主選擇的權利,失去了在嘗試中快速成長的機會。

我們尊重孩子,其實也是在往好的方向塑造孩子。

家長的這5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尤其是最後一種

四、包辦代替,過度保護

心疼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包辦代替,過度保護,卻恰恰限制了孩子的人身發展。

從小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事就找父母”的孩子,長大後,依賴性強,不愛思考,遇到問題就知道找家長,獨立性很差。

一個無法獨立的孩子,失去了依靠,也就無法生存。

給孩子最愛的好,不是替他做好一切,不是幫他安排好一切,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筋,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當他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再啟發他幫助他。

孩子雖然是經父母而來,但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愛孩子,就要捨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

家長的這5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尤其是最後一種

五、大量的負面暗示

曾經有一則關於語言暴力的公益廣告,主人公是瀋陽看守所的6個少年罪犯,他們分別講述了自己過往的故事。

無一例外,他們都曾在小時候常被父母責罵,“ 丟人” ,“ 是人就比你強”,“豬腦子”,“怎麼不去死”……幾乎沒被誇獎過。

正是父母一句句大量的負面言語暗示,讓他們走上了歧路。

他們的經歷恰恰印證了專家的研究證明:在中國,青少年犯罪與童年時期遭受語言暴力之間有強烈的聯繫。

家長的這5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尤其是最後一種

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即暗示的作用,當一個人在充滿信任和讚賞的環境中,人則容易受到啟發和鼓勵,往更好的方向努力;當一個人在充滿負面評價的環境中,人往往會受到負面信息的左右,對自己做比較低的評價。

如果我們在跟孩子交流溝通時,總是給孩子灌輸大量的負面暗示,那麼孩子就極容易變成我們所說的樣子,甚至更糟糕。

多給與孩子正面具體的鼓勵,並不會讓孩子驕傲,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的自信,更加的向上。

家長的這5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尤其是最後一種

果媽寄語

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如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性和優勢,我們不能太過著急和武斷,就像不同的花種有不同的花期,不開花的孩子說不定是一棵大樹。


※ 作者簡介:果媽,從事教育工作11年,家裡有兩個調皮娃娃。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贊,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