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消費扶貧解難題 真情幫扶增信心

“這香菇肉質飽滿,真漂亮,我來10斤”“楊書記,給我三個袋子,我要裝三袋,一袋送岳父,一袋送爸媽,一袋自己吃”……。3月25日,在永順縣若西村便民服務中心外面廣場上熱鬧非凡,大家圍著兩大堆香菇搶購著。

湘西州:消费扶贫解难题 真情帮扶增信心

這是湘西自治州扶貧辦結合幫扶幹部進村入戶開展“六看六查”活動,在貧困村大力開展“消費扶貧”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該單位駐永順縣若西村工作隊堅持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分類施策,抓住重點,想方設法發展扶貧產業,幫貧困戶增收、解難。為著力解決疫情期間貧困戶農產品滯銷困難,組織後盾單位全體幹部實施消費扶貧,積極探索電商銷售、以購代銷等方式,拓寬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渠道。

“人人參與消費扶貧,人人支持消費扶貧,人人宣傳消費扶貧。這既是一次進村入戶走訪結對幫扶活動,也是一次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該單位分管駐村幫扶工作副主任向生平看著本次活動取得的多重效果笑著說道。

“今天大豐收,晚上香菇燉雞。”規劃財務科幹部彭慧梅提著兩大袋香菇笑哈哈的對著大夥說。今天她還在貧困戶家裡購買了一隻五斤多重的大公雞。

社會扶貧科謝琳琳一手提著香菇一手提著雞蛋,對駐村第一書記說:“楊書記,你那有紙箱嗎,我要裝雞蛋”。謝琳琳是機構改革調到州扶貧辦後第一次參加走訪活動,其幫扶戶張忠明二級殘疾又有大病,四十多歲還沒有子女,除了政策兜底外,主要靠他老婆在村裡打臨工增加收入。謝琳琳在瞭解他們家裡情況時聽說養了幾隻蛋雞,平常都會把雞蛋送到集市上去賣,於是對張忠明老婆說,你家裡現在有多少雞蛋,我全買了,於是50元錢“換來”十幾個雞蛋。

“作為黨員,要時刻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及時幫助貧困戶排憂解難,以消費扶貧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不僅讓貧困群眾的“錢袋子”不受疫情影響,還推動了扶貧產業的長效發展。”該單位黨支部專職副書記楊志一邊將幾大袋香菇裝到車上,一邊說道。

據駐村第一書記楊代宏介紹,該村共有三戶農戶承包了村裡的大棚種香菇,每人種一畝二萬棒,畝產三到四萬斤,每斤能賣到5—9元錢,為了解決香菇保鮮問題,村裡還投入五萬元專門建了一個能一次存放二十多噸的冷藏庫。由於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還有三千多近存在冷藏庫沒有銷售完。

湘西州:消费扶贫解难题 真情帮扶增信心

該單位負責人李衛國說:“消費扶貧模式是社會扶貧與產業扶貧有機融合的創新扶貧,是通過‘以購代銷’方式,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消費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帶貧基地合作社生產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等,幫助其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模式。在當前春耕時節,通過紮實開展‘下基層、摸貧情、解民憂’活動,推進抗疫情防返貧消費扶貧行動,鼓勵和倡導幫扶責任人參與消費扶貧,爭做消費扶貧達人、勇當愛心扶貧先鋒,努力為貧困群眾解決農副產品滯銷問題出謀出力,這不僅提振了貧困戶的信心,還為貧困群眾送去了真真切切的關愛,更進一步穩固了脫貧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