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買一種保險,意外險和養老保險,你會買哪一種?為什麼?

楚霸王二世


拿我現在的年齡來選的話我一定會選意外險。我這個年齡正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如果真發生了意外可不能給家裡添麻煩,添負擔。意外發生時在經濟上是一般老百姓家庭都不能承受的,所以意外險是花錢保個平安。

其實我剛參加工作時就買了不少養老保險,那時同學在保險公司,上單位找我推銷保險。因為是同班同學又不好意思拒絕,所以自己帶頭買了,後又幫她在同事間推銷。這一晃也快交二十年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還是應該買點意外險。


丫媽wxl


優先配置意外險,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意外險主要的保障範圍是:因意外險導致的身故和傷殘,它是所有險種裡唯一保傷殘的。

很多人覺得意外車禍交通事故甚至飛機出事是很少見的,這種交通意外只是意外險的一個分支,意外的覆蓋範圍是很廣的,包括生活的處處細節,摔傷磕傷運動滑倒骨折甚至是魚刺卡到被動物咬傷等,都屬於一般意外,所以挑選一款合適的意外險就尤其重要。

而意外險所保障的呢?意外身故賠償100%保額,對於一個人來說,拿了也沒法養老了。但是意外傷殘呢?意外導致的身故畢竟是小數,意外傷殘說嚴重點缺胳膊斷腿,燒傷等說輕點粉碎性骨折不也得躺個把月。後期除了一個醫療費用外,還有因失去工作能力而導致的收入損失。這些意外的傷害除非達到了重疾標準,不然重疾險是不會賠的,而意外險是可以根據傷殘等級按比例賠付,傷殘等級的定義標準也是保監會統一定義的。



大劉說險


看了挺多他人的答案我很吃驚,很多意然選擇了意外險?為何選擇了“意外”這種小概率事件,而放棄了人人都可能經歷的養老保險呢?如果是我一定選擇養老保險,實際上我也無意外保險,只有養老保險。

為什麼呢? 意外險,顧名思義就是保障因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事件而導致的人身傷害。也就是說你病了人家不管的,是不是很多人對於意外險界定和範圍有誤解才至使很多人選擇去投意外險?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群人一起吃飯,別人沒事,你食物中毒,對不起,這個不是意外,是你體質不行,不會理賠,費用自理。如果2、3個人中毒,那才會考慮,可能食物中毒,意外險賠償。

不明白為何很多要去選擇意外險!你們從事高風險工作嗎?你被坐車遇車禍,有車主賠,你在工地被砸傷,有工地賠,你下礦出事,有礦廠賠,你在單位工作受傷,有工傷賠…..所以出租車要求強制車險,工地、井礦為工人保了意外險,單位有工傷險……你買意外險是要本來由第三方賠償的責任你來承擔嗎?

還是不怕犧牲自已而要“賺”些錢,回到上面的食物中毒,這個由做食品的賠,因為你個人體質中毒醫保幫你解決。

如果有錢投一份意外險無可厚非,但是在他與養老保險兩選一的時候,還選擇它,難免讓人有些意外了。寧可杞人憂天也不肯真實的面對眼前要真實誰也無法迴避的問題?

新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期間,曾有篇文章看得我淚崩,在疫情四處蔓延的武漢,仍有人推東西上街賣,他們不怕嗎?怕,很怕,但是生活所迫。



三毛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老去是人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中國人平均壽命76歲,何以慰老人,唯有退休金!退休金牢牢地控制著老人的安全感。

生活首先是活著 意外和退休,你覺得你更可能與哪個相遇?何必為不見得出現的意外而放棄了很會遇見的退休生活呢?

再說現在五險合一,只要交養老保險的單位,必須交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這樣基本無後顧之憂了! 當然生活求優求好,又有閒錢,有了養老保險再買意外險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不能本末倒置。

💝關注我,關注更多精彩。


網悠然


意外險和養老保險屬於不同的險種,買那一種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首先看看這兩種險種。

1、所謂意外,就是外來的,突發的,非疾病因素導致的風險事故,一般來講,一個人一生無非就是面臨兩大風險,疾病跟意外,所以,從對抗風險建立保障的角度來講,意外險是必不可少必須買的險種,是剛需。

2、養老險本質是什麼呢,是年金險,所謂年金險,就是按照保險合同在約定的時間給你錢的保險,養老險就是在約定的一般60多歲退休養老的時候能給你錢的保險。買不買養老險,以下幾點可以參考:①如果現在已經有社保,可考慮暫時不買,反之,可以考慮買;②如果現在經濟條件不允許,可暫時不買,反之則買;③已經購買了重疾和醫療險(重疾和醫療及意外險是剛需),可以考慮暫時不買,反之可買。

二、給您的建議:

1、既然在考慮買什麼保險,說明你有保險意識。專業的角度來講,購買保險一定要遵循“買對人、買對險種、買夠保額”三原則,在“買對險種”的問題上,“重疾+醫療+意外”是必需品,是標配,是保險迴歸“保障”本質的體現,其次再考慮養老險。基於您的問題,如果非要在意外險和養老險中做選擇,建議購買意外險。

2、基於您的問題,從專業的角度,給幾個建議方案給您,僅供參考:①如果已經有了重疾和醫療,建議把長期意外險買了,反之,建議配置重疾和醫療和意外;②如果內心很糾結,又很想買養老險,建議您意外險買一年裡的短險,很便宜,一年也就幾百元,少的幾十塊百把塊就可以了,然後把養老險買了,也就是意外險和養老險都買。

如何買保險,有其專業性,實質是資產如何配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一點幫助,謝謝!

樂享保險、樂享生活。我是保保講法商的彭繼華!





保保說險


每個人對保險的理解不同,但無論怎樣都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人生兩大偶然:意外和疾病 兩大必然:教育和養老

一位朋友描述給我的故事:“假如當時沒有把孩子從河水裡救出來,她的後半生就什麼都沒有了,她的父母就無依無靠了,她的家就徹底散了”生兒育女雖然不全是為了養老送終,一但有一天突然失去了,還真的是災難,尤其是一家的頂樑柱,收入來源的主要貢獻者,那麼由此看來意外傷害保險,不是準備給自己的,是給我們愛和愛我們的那群人的。



養老年金保險是為了晚年品質生活準備的.......屬於將自己已經賺到的錢在一定得時間點得到有效保值、增值、且有效的使用。本質上屬於資產增值,理財的範圍。

保險配置原則先保障 後理財,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保障,何談理財?

綜合意見,如果意外和養老只選一個,優先考慮意外險!


我是中國平安好幫手老武! 可以加關注,深度溝通!


好幫手老武


這個說一下,你的重點是隻能買一種保險的前提下。那就要看你手上有多少資金,因為養老險跟意外險同樣的保額價值是不一樣的,保費不一樣的。但我從一個專業的保險銷售來講的話,建議你優先考慮意外險。,養老保險可以稍微放一放。因為人生有兩大意外是不可預知的,也不好避免的,一個就是意外,一個就是重疾疾病。所以我們在有限的規劃裡有限的錢的話,你要早為這兩個風險把它提前規避。規避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買保險。轉移風險,當某一天風險真正來臨的時候,你不用想的那麼侷促,有保險公司替你扛著。今天相當於一個槓桿效應,用很好的錢來搏擊更大的保護。就像這次新冠一樣,意外和明天真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活在當下要努力活好每一天。有閒錢的時候買點保險,先意外或者先重疾類的保險都可以,但這兩個一定要買。所以結合實際,我建議你還是先考慮意外險。或者買一份綜合險,又帶意外的有帶重疾保障的一次性把它搞定。




興悅


對於普通人來說,基礎保障就是保險4件套:大小病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壽險。

4個裡面最重要的又是大小病醫療險和意外、壽險。

若在縮減,那麼就是大小病醫療險、意外險。


意外險和養老險二選一,一個便宜到爆,一個就是堆保費,咋選?

一般來說,若只能買意外險和養老險,那麼說明這個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問題、或者年齡太大,已經不符合健康型保險的投保要求。

若是因為健康問題,無法買醫療和重疾,這種情況下,人年輕,錢多,可以買養老險,意外險也買上,一年上萬的養老險都能買,幾百塊的意外險不來一份?


若人年齡大了,那麼買養老險的保費還是留著吧,別去瞎折騰了。好好的買意外險,買專門的老人意外險。


一個健康的人,想買養老險,說明不差錢,那麼就該先買上醫療和重疾,而不是養老險。畢竟若真遇到什麼,沒錢進醫院的情況,養老險再多也用不上啊。


你覺得我們說的對嗎?

點這個贊,給個關注唄。若要投保或者諮詢保險,可以留言或私信


海哥說險


這個問題蠻有趣的,突然看到這個問題,我還愣了一下。不過我相信最近整理的5大保險購買理念應該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https://www.toutiao.com/i6795784980791296520/



什麼屬於基礎保障?基礎保障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未來可能的損失性風險。如果用一個金字塔來作比喻的話,基礎保障在金字塔的最底端,像地基一樣,地基打牢,金字塔才能更穩固。

比如生了重大疾病,除了會損失一筆工資收入之外,家裡還要拿出一大筆錢來進行就醫治療、以及後續的長久治療等,這對於家庭的經濟能力造成很大的壓力。基礎保障可以讓家庭更從容的應對這些突發事件,為家庭的穩固構築最基本的保障。


在基礎保障都做好的情況下,我們通常會做一些投資理財,比如基金、股票等,來追求更高的收益。其實保險也可以,同樣也有一些偏重於儲蓄/理財功能的保險,例如子女教育金、個人養老年金等,甚至還有更兼顧現金靈活性的增額終身壽險,可以從不同角度實現財富增值,甚至還可以實現資產傳承的功能。

所以,總結就是,如果有配置保險的計劃,優先考慮基礎保障;有餘力的時候可以考慮儲蓄/理財型的保險。


再回到你的問題:

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和定壽險,都屬於基礎保障類的險種。如果你問我意外險和養老金險則麼選?我肯定先選意外險!


以安易危


因為這兩個險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而且兩者的保費差別相當大,假設單純的意外身故保險,需要1000塊,那麼一個適當的養老保險需要1萬塊,10萬塊都不等。

所以,這個二選一的前提條件是不是因為保費的問題而產生的,如果只拿1000塊錢出來,肯定不能去買養老險,因為就算能買到,這樣保費的養老保險也解決不了什麼養老問題。任何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東西,都是沒有用的,我們也不會為他花錢去購買。

而如果不是因為保費的原因,那麼就是合理選擇保險的問題了,按科學的方式來說,一個人成年人的生命過程是:從剛剛工作到成家立業,再到生兒育女,子女教育,子女成家進而到自己退休養老。在每一個階段,人生所需要承擔的責任是不一樣的。

剛剛工作打拼,這個時候年輕力壯,醫療的風險相對較小,而且需要積累資金,那麼這個時候優先考慮最容易配置的也最便宜的意外險,意外的幾率跟年齡沒有多大關係,意外險包括意外傷害和意外傷害醫療。前者負責意外導致的傷殘或者身故賠償,後者負責意外導致的醫療費用的報銷。

人到中年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面對更多的是重疾風險,而且這個時候資金也比工作初期更多,所以需要合理配置重疾險。如果資金壓力大可以選擇用定期重疾來解決。同時這個時候也要適當為自己和配偶的養老做準備。因為如果到臨近退休才來考慮養老問題的話,那就太晚了。

真正到了退休後的人生,那麼需要考慮的是醫療費用保險,意外保險。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考慮養老金準備的問題了。如果是有很多資產的家庭,需要考慮的是資產的傳承和保全問題,如果是企業主,還需要考慮接班人的問題[呲牙]


理財師吳強


兩者有不同的功能,最好都要買,但是如果非得二選一的話,那毫無疑問我選養老險?


在回答原因之前,首先搞清楚一個問題:保險的本質是什麼?保險其實就是一種風險轉嫁工具。我們人一輩子生老病死,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有些風險是確定的,有些風險是不確定的。有些風險是我們可以承受的,有些風險是我們不可承受的,只有那些確定的不可承受的風險,才最最需要通過保險這種金融工具來轉嫁。


比如意外和養老,意外是不確定的(意外發生的概率是1%),但是養老是確定的(變老的概率是99%)。人可以一輩子不發生意外,但是人大概率一定會變老,老了不一定能賺錢,但肯定要花錢,活多久就要花多久。所以趙本山說:比錢還在,人沒了,更悲傷的是人還在,錢沒了。


有人說,養老險的替代方案很多,比如自己存錢,買股票,買基金等方式,但這些都不足以保障自己擁有一個確定的有尊嚴的養老生活。


真正的養老金是什麼樣的,我覺得至少得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養老金必須是安全的,不可挪用的現金流。僅這一點,基本上可以把市面上大部分的金融工具pass掉,自己存錢容易被挪用,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有風險,波動又大。賺了的話還好,要是虧了,那還怎麼養老。萬一自己到了60歲,正要退休的年紀,突然股市崩盤,股價跳水,怎麼辦?再幹兩年等普票回來了再養老?


2、養老金必須是持續、穩健增長,做到保值增值。目前國家通貨膨脹率是3%,定期存款才1.5%,無法抵禦通貨膨脹,做到保值增值。


3、養老金必須是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活多久,領多久。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一個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綜合以上三個條件,唯一能滿足的只有養老保險。首先,它絕對安全,其次,它可以保值增值,收益鎖定,第三,它可以提供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


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家一定要把養老險納入社保範圍,但是社保養老只是基礎,需要一定的商業養老保險來做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