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内综合消费,旅游业不能“旧瓶装新酒”

导读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出台19条硬措施促进消费扩容,突出强调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

每个非常时期需要重振消费市场,旅游业往往都是第一梯队的“消费入口”。近几年,力度更大、频度更高: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这一点不难理解。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日前公布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基础更加稳固。几个核心数据值得注意:2019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入出境旅游总人数3.0亿人次,同比增长3.1%。

促进国内综合消费,旅游业不能“旧瓶装新酒”

数据是最长情的告白。串联着“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业,关联行业超过110个,其对综合消费的带动辐射效果一直被广泛认可。有数据显示,在刺激消费方面,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

对于本次《意见》,有观点认为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立足新冠疫情大背景下,本轮措施也有新的产业风向和价值导向。

促进国内综合消费,旅游业不能“旧瓶装新酒”

首先,实现文旅融合的“新契机”。

《意见》提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购物场所;推动重点城市加快文化休闲街区、艺术街区、特色书店、剧场群、文化娱乐场所群等建设,发展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区;规范演出票务市场,加强对演出赠票和工作票管理,强化票务信息监管;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鼓励博物馆游、科技旅游、民俗游等文化体验游,开发一批适应境内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及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创意旅游商品。

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合并之后,文旅融合的节奏也明显加快。但由表层切入到肌理,需要一个过程。《意见》就是真正深入到文旅产品融合形态中。概言之,其整体思路就是进一步丰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构建文旅多产业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以此为基础,具体手段上,不排除未来会深入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等,利用包括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工作抓手,促进文化和旅游两个产业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促进国内综合消费,旅游业不能“旧瓶装新酒”

其次,展现技术革新的“强动能”。

《意见》指出,鼓励各地区、各行业运用手机应用程序(APP)等方式,整合旅游产品信息,畅通消费投诉渠道,改善旅游和购物体验;提升“智慧景区”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做好客流疏导和景区服务。

事实上,近几年,传统旅行社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其背后的原因有不少。没有拥抱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是其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旅行社过去曾经拥有的车票、住宿、门票等优势,在新技术面前不堪一击。“互联网+”为旅游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思路,也给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可以预见,疫情之后,旅游业的在线化、信息化、科技化水平都将获得较大的提升,这是时代赋予的不能回避的课题,也是供给端匹配消费端的必然要求。2003年“非典”之后,旅游业的信息化就得到了一次“启蒙”,本轮将再次确认新技术在旅游赛道的重要作用。

当然,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前景尽管很美好,但真正落地也并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真正让技术革新为本轮旅游业的再次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

促进国内综合消费,旅游业不能“旧瓶装新酒”

再次,推动入境旅游的“再出发”。

近些年,入境游市场越来越难做,整体宣传促销推广工作也确实做了不少,但就是难见起色,有些专注入境游赛道的旅游企业纷纷转型。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既与旅游行业自身亟需提升有关,也与国内的综合环境有关。

不难看出,《意见》对于入境游市场也是寄予厚望的,从加大入境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多语种服务水平、出台相关便利政策措施、优化购物离境退税服务等等角度,力图重振入境旅游市场。甚至政策可以具体细化到“鼓励境内支付服务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与境外发卡机构合作,为境外游客提供移动支付业务”。

入境旅游既是我国旅游市场近些年的短板,也是本次新冠疫情受损最严重、恢复最困难的领域。可以预见,未来势必进一步深入实施出入境便利、支付便利、离境退税、免税业等政策,打造一批吸引境外游客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消费目的地。

还需要指出的是,推动出入境旅游重振,还不是当前的任务,要根据全球疫情整体发展状况“适时”推动。在我国疫情走势呈现一个新阶段后,省内游、国内游应该首先提到议事日程上去谋划。

促进国内综合消费,旅游业不能“旧瓶装新酒”

最后,立足综合宣传的“新优势”。

业界曾有个戏言:旅游业的发展,一半要靠“忽悠”。可见,宣传推广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意见》就尤其强调,创新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模式。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按职责分工负责,有助于发挥综合宣传渠道和平台的“新优势”,呈现大宣传格局的立体走向。

事实上,《意见》明确提出,编制前瞻性入境旅游营销战略规划,更好发挥各地区旅游推广联盟、行业协会和新媒体作用,持续推广塑造“美丽中国”形象等。

营销推广是花钱的工作,做得好会“生钱”,反之则是“烧钱”。如果市场调研不充分、宣传规划不精细、传播内容不精准,就会难以锁定目标客群,打动人心,导致宣传费用的浪费。落实好《意见》,前期需要做好客源市场调研,提高宣传投放的指向性,中期跟踪评估机制要跟上,投放部门需要及时分析处理宣传营销数据,并根据数据反馈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唯有此,才能够实现立体传播效果和良好的口碑效应,吸引境外游客来到我国,以“美丽中国”打动人心,让风景、文化与情感真切碰撞


商务合作—微博:@李可为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