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基石投資者對投資者的意義

懶人須知:可能不是最好,但是最關心你的港股打新攻略!

書接上回:今兒我們來聊港股打新中的基石投資者

科普的意義在於如果我們打算真金白銀的去做一個投資,去賺一筆錢,那我們必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只有這樣

賺錢的時候吹噓起來更專業!

虧錢的時候至少能心安~

港股打新:基石投資者對投資者的意義

港股打新:基石投資者對投資者的意義

基石投資者

基石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s),主要是一些一流的機構投資者、大型企業集團、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屬企業。基石投資者的引進實際是對公司基本面和發展前景的肯定,這給市場帶來了很大的信心。相應地,基石投資者需要承諾購買,且上市後鎖定3到6個月。同時,基石投資者不能重複進行申購,特別關鍵的是基石投資者要在公司的招股書中披露,需要公開一些相關信息。——百度

知道你懶得看~

我們還是舉個通俗易懂的栗子吧!

港股打新:基石投資者對投資者的意義

這一天,王狗蛋的“狗蛋科技”公司是一家內地的公司,現在準備在港股上市。

李狗嗨作為香港本地的大富豪和投資一哥,和王狗蛋在美國留學時是同學,於是王狗蛋找到李狗嗨說:“哥,我要在港股上市了,但感覺你們這邊的投資人不太瞭解我們狗蛋科技呀,你給我做個信用背書咋樣!”李狗嗨本來就一直關注著狗蛋科技,於是對外公佈了“李狗嗨承諾購買狗蛋科技發行的xxxx股票!且認可6個月的鎖定期~”

趙狗剩則不同,作為“狗剩資本”的一員,早在有消息傳聞狗蛋科技要來港股上市的時候,就派兵遣將去內陸調查狗蛋科技的實際情況,這一調查不得了,什麼近幾年很火的“狗信”“狗狗榮耀”“狗音”都是狗蛋科技旗下產品,狗剩資本非常看好狗蛋科技,生怕拿不到足夠的份額,於是趙狗剩找到了王狗蛋,並“以狗剩資本的名義承諾購買狗蛋科技發行的xxxx股票!且認可6個月的鎖定期~”

於是,李狗嗨和趙狗剩就成了“狗蛋科技”的基石投資者


基石投資者的由來

從2005年起,港股引入了基石投資者。

因為港股市場的投資者並不清楚一個來自內陸的擬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而散戶們又需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判斷是否要去參與申購,最多就是依靠招股說明書,但是大家都懂得,散戶如果能認認真真把招股說明書研究透徹那就不叫散戶了,但如果有市場上知名的機構或個人提前入股,還鎖定持股6個月,那很多散戶就會有信心(or卸下防備)去申購了。

港股打新:基石投資者對投資者的意義

市場畢竟不總如意,11-12年間,受全球經濟放緩及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港股IPO持續低迷,一些冷門的IPO不得不通過尋找基石投資者來實現上市的需求,有求於人嘛?一些抽屜協議(under the table)應運而生,比如有收益率保底或者其他利益輸送,說白了就是合夥噶韭菜,因此到了13年,根據香港聯交所刊發的指引:“基石投資者的投資,除保證按首次公開招股價分配股份外,不得向基石投資者提供直接或間接利益”。


基石投資者的組成

什麼樣的人願意做基石投資者呢?香港的基石投資者主要由5類組成:

1.主權財富基金。資金大,投資時間可以很長,不介意6個月的鎖定期。

2.國際機構投資者

。主要是長線基金和少數的對沖基金,他們也不介意6個月的鎖定期。

3.企業。要麼處於戰略合作的考慮,算是示好;要麼有專門負責投資業務的部門,目的是分散主業經營風險;兄弟公司友情捧場

4.富豪。有錢人的世界你我不懂...

5.私募機構。一般不常見,但是在特殊時期會出現IPO市場的估值甚至比pre-IPO市場估值還要低,而且流動性好很多,所以私募也會進來買IPO,他們同樣不介意6個月的鎖定期。

成為基石投資者的利弊

投資的角度看,成為基石投資者的好處就是保證足夠的份額,因為港股IPO的分貨是由發行人和投行決定的,對某一個投資者,給貨還是不給,給多少,完全是一個商業上的決定,而不是按比例給貨。

如果狗蛋科技是一家被

市場認可的好公司,發展前景寬廣,基本面普遍被業內看好,那麼王狗蛋就不愁上市,而李狗嗨和趙狗剩則會想盡辦法成為狗蛋科技的基石投資者。

相反,如果狗蛋科技是一家不咋地的公司,那麼IPO時就不得不求助於“基石投資者”來幫助他們順利上市,這時候大家都不太願意做冤大頭,畢竟想買的話有足夠的額度,而做基石投資者是有成本投入的。

一則最後認購的價格在簽訂認購協議的時間節點是一個未知數,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另一則是上市後的鎖定期意味著基石投資者要承擔很大的市場風險。

成為基石投資者的利弊也反饋到發行人身上。

好公司不僅不需要基石,還會嫌棄他們的鎖定期使股票流通受限。

不太行的公司則非常需要基石投資者,來為IPO的成功保駕護航,並幫助其在市場上傳遞正面消息,樹立信心,吸引散戶們。


對港股打新的參考價值

說道基石投資者對散戶的意義...

不禁讓我想起了最愛的《讓子彈飛》

港股打新:基石投資者對投資者的意義

“我告訴告訴你。縣長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攏豪紳,繳稅捐款。他們交了,才能讓百姓跟著交錢。得錢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這跟13年之前的“抽屜協議”是一樣一樣的。

就目前對個人投資者而言,港股打新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基石總比沒基石好,基石越多越好。認購比例要辯證看,理論上是越高越好,但如果“基石”的認購比例總和過高也不好,因為過多喪失流動性的股票對打新沒有好處。

二是“大富翁”最好。有錢人之所以是有錢人,生錢的能力肯定不差,保住自己錢的能力也絕對不弱,他們不向各類機構,他們更注重風險。畢竟,機構可能會賣個人情,虧的也不是自己的錢。

三是能吸引產業基金的更好。大家都是基金,大家都是機構,但是產業基金的專業性無疑是最強的,比如醫藥。

四是能吸引上下游的公司的更好。這個要辯證的看,即有可能是賣個面子抬兄弟一手,也可能是真心看好公司發展,畢竟是上下游產業,大家情況怎麼樣,心裡還是有點逼數的~

老實說,作為港股打新的參考指標之一,“基石投資者”只能錦上添花,無法也不存在雪中送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