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人的命,天定三分,人定七分!

《金剛經》上說: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人生,從虛無中來,到虛無中去。來往之間,生出無數因緣。

活了一輩子,才看懂這因緣,與天無關,是好是壞,都是自己。

知曉了命運,才不會再抱怨;看清了自己,才不會再有怨言。

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佛經有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生在世,早有定數。

掙扎之下,才能懂得,這命數,不是上天給的,是自己種下的。

聊齋志異裡記載了一個《祿數》的故事,講的是:

有個縣令為人貪婪,沒少做壞事,他的妻子常常勸誡他卻也無濟於事。

一天,一位大師路過這裡,見到縣令,便對他說:“你不積陰德,祿數已經不多了。再吃二十石米、四十石面,命數便盡了。”
縣令不以為意,想著:我省著點吃,一年只吃兩石面的話,算一算還能活二十年呢!
於是繼續為非作歹,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他便得了大病,導致飯量大增,一天吃十幾頓都還是餓。

就這樣,不到兩個月,他便死了。

人生,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誰也無法阻止生命的盡頭,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善待每一刻。

生活,總有一絲不盡人意,是緣法,也是命運,強求不來,也強迫不得。

人生多無奈,隨緣便是福。你無法勉強事事如意,所以你要學會放手。放下留不住的那片雲,才能擁有整個天空,放下不屬於你的,才能擁有把握得住的。放下多餘的,才能得到更好的!

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其實,認清自己,就是智慧。

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告老還鄉,準備用自己一生的積蓄,為家鄉建一座橋。

可聽聞此事的子女卻紛紛出言反對:“您做官我們沒有沾到一點光,現如今好容易盼到您歸家,您卻如此不管不顧我們!”

劉蔭樞這才發覺,自己清白一身,卻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於是,他耗盡積蓄,歷時五年,成大橋,取名“毓秀橋”。

橋成之日,他將子女叫至跟前,說道:“我將全部積蓄用來修橋,是想告訴你們,人一輩子,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創,你靠天、靠天、都不如靠自己。”

緊接著,他便將橋廉價賣給了官府,徹底打消了子女們依賴抱怨的心理。也因此,他的子女們最終都成長為一代人才!

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過得好不好,不是用抱怨來改變的。沒有誰欠你什麼,人生如何,全是自作自受。

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認清自己。別人的幸福看起來絢爛,卻於你無關。

人生,因在手中,果在身受。因果,全在你的身上。生命中的成就與幸福,都是靠自己的點滴修行。屬於你的,不曾遠去;不是你的,強求無益。前方的路能走到何處,只看你自己的選擇。

別再抱怨人生的不幸,先試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人生的轉機,在於看清自己。

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人生不強求,老天不負人


《華嚴經》:一切諸報皆業生起,一切諸果皆從因生。

人生種種,皆是因緣,這因緣,卻離不開自己的選擇。

有這麼一個故事:

傳說在太行山深處,有兩隻修行許久的黃鼠狼。

一晚,仙人託夢,告訴兩隻黃鼠狼:明天午時,山上會來一輛車,你們從車軲轆的縫隙中竄過,便可修成人行,否則多年修為化為烏有!

第二天,兩隻黃鼠狼早早來到山路上,午時一到,果然來了一輛車。那趕車的是個中年人,車上還坐著一個婦女,一個小孩。車子越來越近,卻不料山路崎嶇,一個顛簸,那小孩竟從車上掉了下來,旁邊就是百丈懸崖!

情況緊急,甲黃鼠狼卻一心只為渡劫,於是從立即車軲轆的縫隙中竄了過去,卻不想用力過猛,一頭撞在了路邊石壁,暈死了過去。

乙黃鼠狼早顧不上渡劫之事,情急之下,直接蹦了過去,用它的尾巴捲住小孩,放回車上,自己卻腳下踩空,落下懸崖。

也就在這時,奇蹟發生了,乙黃鼠狼身子一輕,竟在此刻成功渡了劫,安全回到了路邊。

佛經上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人生許多事,不是強求來的,而是自己修來的。所謂“盡人事,聽天命”,便是說,凡事不強求,儘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其餘一切隨它去便好。

人生,不求萬事如意,不問天意如何,只要做好自己,那便不懼未來風雨。

人生不強求,老天不負人。所有的付出,其實早已記載在自己生命的功德冊中。不必擔心老天對你不聞不問,做好自己,活好當下,生活一定不負於你!

人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命運如何,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你選擇了善良,就別擔心福報。因為它會在某一瞬間來到你的面前!

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