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

02060519


這點一點也不要擔心,一個國家的戰略儲備糧,足以使這個國家度過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糧荒。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丶強國,應對任何糧食危機都胸有成竹。這一點絕對完全有保障。

前些年國家大規模的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退耕還湖。積極改善生態環境的舉措,使祖國大好河山處處披綠妝。通過這些國策的改變,從側面證實了這個國家己完全過了糧食安全這道關。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所以國家才有底氣把這些剩餘的土地改作其它用途。

當然一個國和民祖要時時處處有危機感。不能盲目樂觀自大。我們國家還不很富,還有一定數量的貧困人口,土地流失還很嚴重,很多不合理的用地擠佔了原本屬於產糧的耕地。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珍惜方寸土,留於子孫耕。讓我們的兒孫後輩代代有地耕,有糧吃。珍惜耕地應從現代做起,從我們做起。


閒散人居士


大災大難中糧食最重要,民以食為天,中國古代造反都是又災難饑民搶吃掄物質,國人十四億人吃飯是最重要的大事,什麼貴重物質可以沒有可以人生存,人類每個人離不開食物,三天無飯吃會餓死人,歷史上的天旱天災都為糧食最要事,本人就是困難年代過來人,從五九年六零年,喝粥的麵粉不好買,我們這代人經歷過餓肚子的難受味,災難面前必須存糧是上策。


1236wsj


其他不說,保證全國人民吃半年,是絕對沒問題。

目前國家究竟儲備了多少糧食,沒有公開報道,數據不得而知,畢竟,這個是屬於機密,也不可能告知你我,但有幾點可以肯定:

第一、中國是全世界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耗大國,中國的糧食生產和消耗,世界第一,同時,因為我們一年產糧食在6億噸以上,我們一年要吃掉6.8億噸,中間還有0.8億噸缺口,就只能進口了,這就導致我國也是世界上糧食進口大國,進口糧食也是世界第一,一不小心,我們在糧食上,拿了三個第一。


說這個,就是想說,我國糧食產量世界第一,即便產量只夠我們吃十個月,也足夠我們擋住因疫情導致全世界封鎖,至少可以熬過十個月。我想,疫情再長,也不至於十個月吧,十個月後,全世界早就解封了。

第二、即便不夠,我們可以加大生產量。真遇到疫情持續不好轉,世界長期封鎖,達到一年以上,我們的缺口怎麼辦?同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雖然大多數農村人外出打工,不種地了,出現了糧食缺口,但是,真遇到長期國際封鎖,糧食供不應求,國家也會考慮讓村民回去種地,如種植稻穀、小麥、玉米等,甚至會採取鼓勵和補貼政策,激勵農民回去種植糧食。


第三、國家儲備的糧食,我們看不到,但可以感受到。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特別是一些重大突發情況,出現市場供應緊張情況,這是國家層面年年都在做的工作,這也是為何一些地區糧食豐收後,國家儲備糧單位就回去收購,儲備起來,很多地方,都設有比較大的糧食儲備庫,你進去可以看到,堆積如山的儲備糧,這些糧食,就是為我們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時準備的。那麼,究竟總量儲備了多少,不得而知,但公開信息顯示,僅僅玉米,就儲備了1.2億噸以上,臨儲稻穀庫存1億噸左右,臨儲小麥庫存7400萬噸,臨儲大豆庫存800萬噸左右。


舉例,在2015年,中國的玉米、小麥、大米及其他農業大宗商品的國家儲備已攀升至極高水平。據估計,僅玉米庫存就高達2.5億噸,幾乎是當年國內玉米產量的1倍還要多。巨大的糧食儲備規模,一旦銷售很可能會淹沒整個市場,或者面臨因長期存儲而損壞的風險。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目前來看,新冠疫情對世界糧食市場的衝擊還是很小的,也不會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64億噸,相較於2018年增產了594萬噸,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東北糧食基地)

如果按照14億人口計算,中國人均糧食產量約為475公斤,遠超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說吃飯是絕對沒問題,而如今中國人對糧食的需求早已不止於果腹那麼簡單,我們不僅要吃的飽還要吃得好。

例如,2019年我國白酒產量累計值達785.9萬千升,這麼多白酒,耗費的糧食何止千萬噸。

另外還有大量的糧食被投入養殖業,畢竟大多數人更愛吃肉,而養殖業也是耗糧大戶。還有我們現在的乙醇汽油,裡面的乙醇同樣是拿糧食製造的。

正是由於對糧食需求日漸多元化,精細化,國內市場對糧食的消耗量也越來越大,因此我國也是一個糧食進口大國。

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785.1萬噸,進口大豆8851.1萬噸,合計10609.2萬噸。

從我國進口糧食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大豆是我國進口糧食的主力品種,這是因為國內大豆的產量跟不上食用油的需求。

目前我國主要是從美國、巴西、加拿大等國進口大豆,現在這些國家的大豆產量仍然非常穩定,疫情對上述三國農業的衝擊並不大。

(進口大豆)

除了大豆以外,小麥、玉米、大米也是我國進口糧食的主要品類,其中玉米主要是用於養殖業,例如喂牛、餵豬,作飼料。而小米和大米則主要是進口一些高端的產品,以滿足國內高消費人群的需求。

目前我國的小麥和玉米主要進口自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大米主要進口自泰國和越南。而這些國家當前的農業形勢也非常穩定,進出口一切正常。

總的來說,我國的糧食產量是絕對能夠自給自足的,所進口的糧食只是用於高端消費人群,只有對大豆的進口比較剛需。

不過現在疫情對於世界農業的衝擊極為有限,各大豆產區受到的波及很小很小,國際糧食市場也沒有什麼大的起伏。而就算是糧食進口中斷,我國的儲備糧也絕對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所以對於國內糧食安全咱們大可不必擔心。

(我國專業的糧食儲備基地)


千佛山車神


說糧食,我想還是我們農民最清楚。病毒全球大流行現在已經成為事實了,而且已經有40多個國家封閉了國門,禁止一切與外界的聯繫,這種做法顯然是抗擊疫情最好的辦法,我們都是非常贊同的。但很多人就開始關心了,如果所有國家都關閉城門了,那麼我們需要的糧食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大家真的不用擔心,我是一個農民,我最瞭解咱們農民的糧倉到底什麼樣,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咱們國家的糧食有多富有吧。

我們國家有著世界10%的耕地,這10%的耕地每年產的糧食可以供養全世界近20%的人,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那麼很多人問了,既然能自給自足為什麼還每年要進口糧食,這個我們就不得不說我們糧食結構的矛盾性了。

我們進口的糧食主要就是大豆,進口大豆佔了我們大豆總量的80%,這主要還是我們大豆的產量有限,我們把耕地都用在了小麥、玉米、水稻的種植。其實我們的小麥也是有進口的,但每年就300萬噸左右,這些小麥主要是製作高筋粉的原料,因為我們種植的小麥筋度不夠,為了需求才會進口國外的高筋小麥。我國水稻基本就是那種香米,而玉米主要就是一些產能過剩地區的玉米都會被我們國家低價收購。

看過上面的解釋,大家是否對我們國家的糧食有了很大的認識呢,其實我們中國現在現有的糧食儲備都可以夠我們不種地吃兩年的,就像我們這收玉米的都說,糧食太多了,糧站都不願意收,底層都這樣,何況我們的國儲糧了,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糧食的問題。


一起種植


全球一共177個國家已經存在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總感染人數已經超過27萬,用不了多久,全球感染人數就會超過30萬,一個星期左右,全球感染人數就會超過50萬!

因為疫情,有的國家已經下令進入緊急狀態,有的國家已經下令封城,有的國家已經下令封國,下令禁止集會,下令禁止串門,以此來抗擊疫情!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到處肆虐,已經嚴重影響世界各國的經濟,亞洲股市暴跌,歐洲股市暴跌,美洲股市暴跌!

疫情會人傳人,只要有人員的流動,就有可能導致疫情的傳播擴散,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大家不要急,不要慌,我們國家的疫情已經進入收官之戰,很多企業都已經復工,在企業工廠都已經開始復工的情況下,農村地區地廣人稀,人口不密集,也開始農業生產,所以不會影響我國糧食的產量!

我們國家雖然有14億人,但是我們國家每年的糧食產量早已提高,我們國家早已是糧食生產大國,一年最少可以生產6億噸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其次,中國人都有儲蓄的習慣,喜歡存錢,喜歡囤積糧食。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存錢和囤積糧食,就是為了防止沒有糧食吃,防止沒有錢花。我們是有存糧的國家,存糧很多,最少夠吃幾年!

當然,很多人擔心的是,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進口的糧食不足,其實大家都已經發現,人多的地方,疫情才是最嚴重的,而美國這樣的國家,地廣人稀,雖然會有很多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是在這個農業早已機械化的時代,種莊稼用不了幾個人,一個人開著機器就能完成種植、收割的任務,所以,也不用擔心糧食的進口量會大幅度下滑!

疫情雖然在全球肆虐,但是每個國家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有的國家疫情嚴重,有的國家疫情輕,疫情輕的國家經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醫療體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農業生產能夠正常進行,進出口貿易能夠正常進行,糧食就不會短缺,世界各國缺的是醫療物資!


老鱷魚觀天下


這個關鍵要看封多久,如果單純封了三個月兩個月的,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但若長達一年之久,可能會有一些影響。因為糧食是季節性的慢作物,它不像生產口罩,加加班使使勁多上幾臺設備就出來了,時間上可以爭取,糧食需要生長的週期,只要我們安全度過了這個週期,那麼就會進行良性循環的通道,是可以完全自足的。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年產糧達到6億噸,但是進口數據也連年上漲,尤其從2016年開始正式邁入“億噸級”規模,而且呈現連年上漲的趨勢。我們的糧食是個什麼狀態,我記得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表達過一種擔憂,那就是我們的進口規模佔比太高,而且相對應的是,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現在我們的儲備是個什麼狀態,到底能夠應付14億人吃多久,我想也只有他們才明白。

不過我們可以現實的種糧情況,其它地區不太瞭解,但從我們老家的情況來看,農村土地種糧的利用率不高,很多做了經濟作物種植,有些甚至是直接撂荒。有些雖然種了,但是應用於小麥水稻這種主糧的並不太多,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吃糧主要來源還是靠購買,單純靠當地農民的種糧,連農民自己都無法滿足。


元芳有看法


我國曆來就十分重視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有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保證在關鍵時候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

為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我們這些年做了大量的努力,眾所周知,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很大,但是耕地面積並不多,很多地方因為是山地不適合種植農作物,因此,常年來我國非常重視提高糧食的產量,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由於袁老的傑出貢獻,我國的糧食產量實現了質的飛躍,單位面積糧食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值。

中國每年的一號文件必然是關於農業的,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保護,近年來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取消農業稅,鼓勵農民種地。大面積推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田質量。設置保護紅線,全國18億畝耕地的紅線絕對不能碰,如果有地方因各種原因佔據耕地,必須從別的地方再騰出相應面積的土地作為耕地,做到佔補平衡。近年來,國家還在不斷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投入力度,每年都投入巨資,通過實施農產品補貼、農機補助等多項財政政策,支持農業綜合開發。

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中國的穀物產量(小麥、大米)達到了6.1億噸,佔糧食總產量的90%以上,比1996年的4.5億噸增加1.6億噸。目前,中國穀物自給率超過95%,大量的農產品進口更多的是品種和花樣調劑,原因不是因為“吃不飽”,而是因為“想吃好”,中國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因此,疫情期間,即使所有國家都封閉鎖國,不能實現糧食出口,中國人僅靠中國自己的糧食完全能夠自給自足,這一點無需擔心。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可能出現,現在各個國家還遠未到完全閉關鎖國的時候,即使未來有的國家關閉了進出通道,但在糧食等產品上,進出口的通道應該還是開放的,所以,大家請放心,該吃吃,該喝喝,不用想法為國家省糧食。


大國縱橫


新冠病毒肺炎已經進入了全球大流行的狀態,目前全國已經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入了封國或者封城狀態。中國人口目前有14億,很多人擔心中國的糧食究竟能不能夠能得到保障呢?

中國的主要糧食產量

2019年的最新糧食產量已經公佈了。根據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66384萬噸,比上年增加594萬噸,增產0.9%。

大家吃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穀物。我國全年穀物產量61368萬噸。其中,稻穀產量20961萬噸,減產1.2%;小麥產量13359萬噸,增產1.6%;玉米產量26077萬噸,增產1.4%。也就是說,大家熟悉的稻穀和小麥只有34320萬噸,對於14億零5萬萬人,人均只有245千克,490斤而已。不過,稻穀和小麥並不等於大米和麵粉。稻穀有很大一部分只是牲畜飼料。


據國際穀物理事會(IGC)發佈的報告顯示,2019/20年度中國大米產量預計為1.465億噸。2019年預計中國進口大米約300萬噸,出口約360萬噸,基本上還是自給自足的。實際上,為了應對風險,中國的大米有大量庫存,2019年末大米庫存至少有1.136億噸,能堅持9個月。

至於麵粉,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小麥粉進口總量只有25萬噸,數量更是微乎其微了。從這些角度上講,我們國家人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根本不受進出口影響的。

其實,人們在考慮糧食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一種重要經濟作物——大豆。2019年中國大豆產量為1810萬噸,同比2018年增長13.4%。2019年中國大豆進口數量達8851萬噸,我們的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3%。我們的大豆進口主要來源是巴西、俄羅斯和美國。

大豆富含大量蛋白質、脂肪和各種礦物質,含鐵質也非常高,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大豆進口可以榨油,製作動物飼料等等。美國的轉基因大豆更是由於產量高、出油好受到美國農民的廣泛青睞,美國大豆2019~2020年產量約是1.14億噸,出口量約0.545億噸,大部分來到了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影響糧食生產。

實際上,糧食生產是一種低密度的生產。本身由於處於廣闊的室外通風空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非常小。

高度的機械化生產一樣不需要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的影響。像美國的農民,一個人可以管理幾千上萬畝土地。他們一個農民生產的糧食作物可以供養上百人。

不管美國人的工資比我們國家的人均工資高6~7倍,但是美國每噸大豆的人工成本只有21.26元人民幣,而中國卻高達133.18元,這還是2009~2012年的數據,現在中國人工成本更高了。



進出口貿易中,現在通過電子商務方式就可以實現交易了。人與人之間的見面傳播是幾乎沒有的。國際貿易,人與人見面的次數要遠,比國內貿易少得多。

總體來看,不管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怎麼樣,世界糧食的進出口都不會停止的。畢竟這屬於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宗貨物,這些貿易不會對新冠病毒疫情防疫產生影響。


暖心人社


大家好,我是歷史領域優質創作者,喜歡我的可以點擊一波關注。

目前,疫情已經蔓延到100多個國家,像美國、英國、韓國、意大利、伊朗、德國這些國家,形勢非常嚴峻。

可以這麼說,新冠肺炎已經是事實上的“全球大爆發”,這場災難,對人類、對我們帶來的影響可能遠超我們想象。地球從開天闢地距今已有46億年,生物起源距今也有38億年;而人類文明(以文字的誕生為標誌)在地球上存在時間充其量才幾千年,我們的大千世界就像宇宙的剎那間擦起了一個小火花……

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是中國解決糧食供需問題的基本方針。中國將努力促進國內糧食增產,在正常情況下,糧食自給率不低於95%,淨進口量不超過國內消費量的5%。

從歷史上看,中國對國際糧食市場的依賴度不大。從新中國建立至六十年代之前,中國是糧食淨出口國。六十年代以後,糧食有進有出,進大於出。七十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淨進口糧食佔國內糧食生產的比重呈減少趨勢,1978—1984年為3.2%,1985—1990年為1.2%,1991—1995年為0.4%。

因此,中國進口少量糧食,絕不會對世界糧食安全構成威脅,國際上所謂的“中國糧食威脅論”是毫無根據的。中國在進口一些糧食的同時,還出口一些具有較高附加值的食品。1985—1995年,中國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畜禽等出口額為756億美元,進口額為340億美元,是食品淨出口國。中國願意與糧食出口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比較穩定的糧食貿易關係。

中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十幾年豐收,看新聞確實“振奮人心”,畢竟這也是有記錄以來從未有過的好成績。特別是有關部門公佈數據的時候,總是能引起“一片譁然”。當然,時至今日,到底有多少人信呢!

儘管糧食生產連續十多年豐收,引起普遍的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糧食生產水平在不斷提高,糧食供應總體在逐漸增長。特別是在保溫飽階段,以稻穀、小麥、玉米為主的高產作物面積的增加、單產水平的提高,對於我國保證糧食自給率、確保中國人的飯碗裝的都是中國糧等發揮了巨大作用。

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方方面面,農業生產當然也會受到打擊,疊加非洲沙漠蝗蟲災情的影響,個人覺得當前是時候考慮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的時候了。

我國是世界糧食產量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糧食進口最大的國家,糧食自給率已經降至80%。全部農產品自給率僅為70%。今年,一場20多年以來最為嚴重的蝗災在東非爆發,並向南亞、西亞延燒,佔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每天可吃悼3.5萬人的口糧,對當地糧食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嚴重威脅。日前,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已發佈糧食危機警告。從糧食進口構成上看我國進口的主要品種是大豆,每年進口量11255萬噸,主要是來自於美國和巴西。當前正是大豆進口季,而且我國的大豆庫存己降至十年來低位,截至3月5日,中國從美國2019年至2020年進口的大豆僅有一船未裝運,巴西港口的大雨也導致裝貨延遲,到3月中旬我國港口大豆庫存已降至392萬噸,是2010年8月以來每週數據的最低紀錄。

畢竟,接來下的一段時間,如果經濟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影響的將是整個消費層面的倒退。

以上就是我回答的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積極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