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做人,就要做一個有智慧有品德的人,那麼怎樣算是有智慧有品德呢?就是像水一樣的人。水的形象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裡很重要。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滋潤萬物,自然界的植物動物離開水都不能生存。人類最早的文明都發源於水邊。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的兩河流域文明,非洲的尼羅河文明,我們的黃河和長江文明。水潤澤萬物卻不求回報,“水善利萬物”是不爭的事實。

水“不爭”體現在三點:一是水有邊界不爭。海有海岸,河有河堤,湖有湖畔;二是水有秩序不爭。水流動的時候,前後相隨,循序漸進,非常有秩序。三是水有犧牲精神不爭。水流動的時候遇到坑坑窪窪,遇到阻礙,前面的水把坑坑窪窪填平,把阻礙衝開,後面的水才能滾滾向前,這就是前仆後繼。

水的智慧和品德在《道德經》裡一共講了九條。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01 居善地

水待在什麼地方呢?低的髒的地方是水最願意去的。水到了那個地方之後把汙濁洗淨,滋潤萬物。水去了那個地方就是在行善。做人也是一樣,特別是一國之君,你就要能夠“受國之垢,受國之不祥,處眾人之所惡”。能夠忍受全國的屈辱,能夠承受全國的災難,能夠去到最髒最底層,做到這些才能做好一國之君;這樣的人,黨派,國家,才會受到人民的擁護。看看我們共產黨的宗旨是什麼?“為人民服務”,所以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02 心善淵

“心”在我們的文化裡指胸懷、思維等。“心善淵”就是要視野寬,胸懷廣,有格局。

毛澤東是大家都認可的一位視野寬,胸懷廣,格局大的人。

抗戰勝利之後,日本有一位學者專門來到中國研究中國人的戰爭理念和戰爭哲學。他就研究毛澤東的《論持久戰》。

1937年抗戰爆發之後,在陝北召開的洛川會議上,毛澤東就開始講持久戰的思想。1938年《論持久戰》這本書就面世了。毛澤東在戰前就把戰爭的進程概括為六個字,“退卻,相持,反攻”,而歷史就是沿著這六個字發展的。可見毛澤東的視野和格局很大。

毛澤東對戰爭的整個過程做了設想。

一開始我國正處軍閥混戰,四分五裂的狀態,而日本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軍隊裝備精良,想把日本人擋在國外根本不可能,所以要“退卻”,以退為進,保持有生力量。

日本入侵之後,我們拉長戰線,逐漸持平雙方力量。所以是“相持”,咬牙堅持。

最後是“反攻”,我國得到國際力量的援助,因為我們站在正義的一方,日本是侵略者,我們得到國際輿論的支持,同時,內部力量增強,最終取得勝利。毛澤東的胸懷和格局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一個人的格局和他所處的位置要匹配,有的人在很高的位置卻沒有大格局,胸懷很小。這樣的話,這個位置就會害了他。就像一個杯子,格局就這麼大,再多的水也裝不進去。所以,做人要胸懷廣,有大格局。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03 與善仁

“與”就是給予。我們在給予別人好處的時候,也要仁愛,也要注意自己的態度。

水,不管誰喝,喝的時候態度都是一樣的;臉多髒,到水邊洗的時候都是一視同仁。做人也要如此。

陶淵明和蘇東坡是被公認的中國文化的最高典範。不是因為他們的作品而是因為他們偉大的人品,人格。

陶淵明做官的時候,家裡小孩沒有人照顧,請了僕人照顧孩子。他寫字條告訴兒子“此亦人子也,亦善遇之。”僕人也是人家的兒子,不要指手畫腳,要好好待他。

蘇東坡說“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蘇東坡認為和玉皇大帝在一起,不覺得自己卑微;和農夫乞丐在一起也不覺得自己高貴。陶淵明和蘇東坡就是像水一樣的人,在他們看來,每個人都有平等的人格。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看到,一家兄弟姐妹幾個人,有一個人升官發財了,就幫助剩下的兄弟姐妹找工作,買房子。最後這幾個人都和升官發財的這個人反目成仇。為什麼?因為升官發財的這個人認為我幫助了你們,你們要時時刻刻記著我的好。時間長了,這個人不把其他人兄弟姐妹當親人,幫助了他們就趾高氣昂,對他們態度惡劣,把他們當奴隸看待。與善仁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即使對別人有大恩大德,也得注意自己的態度,要仁愛。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04 言善信

言善信跟水有什麼關係呢?中國人喜歡拿潮水作為講信用的代表。錢塘江的潮水,每年那幾天就來了。“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這是中國女性對男性不講信用的吐槽。

人們都知道信用的重要,但是有些人做事的時候就忘了。有些人很熱情,別人求他什麼事,他都答應,但是最後做不到,時間長了就成了沒有信用的人。“輕諾,必寡信,”太容易許諾,就會成為失去信用的人。我們中國漢字裡說話的“說”,言字旁加一個兌,什麼意思?能兌現的話再去說,不能兌現的話就不要說。所以,做人要像潮水一樣,言善信。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05 正善治

政治跟水也有關係嗎?人們對好的政府的期許是什麼樣的?“政清如水”。水有什麼好?一是因為水代表著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二是因為水代表著激濁揚清,把汙濁洗去變得清廉。人民當然希望政治清廉。

我們國家強調依法治國,法和治都是三點水。法:三點水代表法律要公平公正,旁邊的“去”,代表去除邪惡。治:是三點水,是水治,不是制,不用刀制。由此可見,治理國家的智慧也要像水一樣。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06 事善能

人要像水一樣有各種各樣的本事。人要做事,就要有本事,要想有本事就要學習,所以這裡強調人要不斷學習。人不像自然界的其它動物,出生沒多久就會跑,就會尋找食物。人出生後還得被照顧,一兩年之後才學會走,逐漸才學會跑。所以,人要不斷學習,增強自己的才幹能力。“才如箭簇,學如弓弩”,才華就像箭頭,不斷學習,才能發揮作用。

我們說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值”,人站直了才有價值。沒有本事,總是卑躬屈膝去求人,活得卑微。所以有句教育孩子的話很有道理“不是我督促你們學習,是為了讓你們以後活得不那麼卑微。”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07 動善時

水,懂得尋找時機,該動的時候動,該靜的時候靜,過不去的地方繞過去。做人要有水的智慧。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螺旋上升,波浪前進,一味追求直線,必然失敗。處理問題的時候用曲線的方法,迂迴的方式,委婉的方式,不是更好嗎?曲成萬物,就是這個道理。

雨水是自然現象,它就很會掌握時機。春天的時候,種子剛發芽,禾苗剛出土,春雨就來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而不是一場大雨,大雨就沖壞了禾苗。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08 善清

人要像水一樣,學會善清,學會靜下來。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怎樣才能讓汙濁停止,變得清澈?靜下來,它就變得清澈了。一杯渾濁的水,你老搖晃不行,你得放著不動,慢慢沉澱,就清澈了。做人也是,要有定力,要會沉澱。寧靜才能致遠。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我們必須學會靜之徐清。靜下來才能增長智慧,讀書就是一個好方法,不僅能讓我們安靜,還能獲得智慧。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09 善勝

水是柔弱的,老子是想讓人們像水一樣變得柔弱嗎?當然不是。

天下莫柔弱於水”,水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隨方就圓,這是它的外表。

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攻克堅強的東西卻沒有能勝過它的,這是水的本質。所以,老子讓人們學會示弱,而不是真的成為弱者。

人要不斷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石頭堅硬,水柔弱,卻能水滴石穿。金屬堅硬,水刀卻能切割金屬。

這就是“柔弱勝剛強”,一種善於勝利的方式和手段。人,示弱善勝。

把道家的這種思想概括的最全面的就是游擊戰爭的十六字令:

敵進我退”,打不過敵人就跑,蓄積力量。打得過敵人,也跑,誘敵深入,一網打盡;“

敵駐我擾”;“疲我敵打”;“敵退我追”。

表面柔弱而內部蘊含無窮的力量,抓住時機,以柔克剛。


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利萬物而不爭,沒有憂愁煩惱

上善若水”在我們的文化裡佔據的地位非常高,做人要做上善若水的人。老子用水的形象給大家講做人的道理,人每天離不開水,看到水就想到做人。概括為九個詞,善地,善淵,善仁,善信,善治,善能,善時,善清,善勝。話不多說,讓大家自己領悟。大道至簡,智慧無窮。



我是 ,閱讀讓生活更美好,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