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巔峰金國遇到巔峰蒙古,誰會是北方草原的霸主?

老闆別加香菜


哈~哈~哈~ [小鼓掌]各位觀眾,謝謝大家站得這麼直,靠得這麼攏聽我說書。真是太~~~給面子了![祈禱][祈禱][祈禱]今天要說的人物吶……就是完顏阿骨打和鐵木真,他們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捂臉][捂臉][捂臉]哦!對不起,咱們言歸正傳。

話說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以前,女真人實行的是全部族“壯者皆兵”的兵役制度,軍隊按“猛安謀克”來編制。女真人擅長捕魚打獵,這種軍事編制就是從圍獵制度演變而來。完顏阿骨打曾經曰過:“我國中最樂無如打圍,其行軍佈陣,大概出此。”出獵時,除幼兒婦女,一切能行動的男人都要參加,壯年當正兵,老弱則當預備兵。其組織按十進位制,“猛安”為千夫長,“謀克”為百夫長,下屬有什長、伍長。這個編制最初僅為單純的狩獵組織,逐漸變為平時狩獵、戰時作戰的組織,後來進一步發展為常備軍的編制。

金太宗天會元年(公元1126),金國發兵四萬侵宋。完顏宗翰為都元帥,完顏撒離喝為左副元帥,完顏宗弼為右副元帥,三路南下,金戈鐵馬,勢如猛虎,直撲宋朝都城汴梁。次年,攻破汴梁,俘獲宋欽宗、宋徽宗,北宋滅亡。此時,金國士卒驍勇,鬥志昂揚,可謂金軍戰鬥力最巔峰時期。

話分兩頭,各表一枝。卻說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部落,被推舉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英武天縱、用兵如神。其統轄的軍隊由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和新附軍組成。據《元史》記載:“蒙古軍皆國人,探馬赤軍則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籤為兵。”由此可知,蒙古軍全部是由蒙古本族人民組成的軍隊。探馬赤軍是蒙古的精銳騎兵,是從蒙古、契丹、女真等部族精選而來,專門擔負攻堅衝銳、踹陣踏營的艱鉅戰鬥任務。漢軍和新附軍主要來自被消滅的遼、金等國的遺民。蒙古軍隊也實行十進制編制,有萬夫長、千夫長、百夫長等統軍將領。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領七萬大軍親征西夏。蒙古軍騎射精熟,進退迅速,號令嚴整,機動靈活。幾番大戰,就將號稱“重甲硬弩”的西夏擒生軍打得落花流水。此役當為蒙古軍戰力最巔峰時刻。

閒話少說,言歸正傳。正所謂“關公戰秦瓊,英雄有奇逢。” 假如讓1126年的金軍攻打1226年的蒙古鐵騎,會是個什麼結果呢?答案是:金軍獲勝的概率不大。

首先,軍隊數量相差懸殊。1126年金軍攻宋時僅有四萬人馬。正因為兵力不足,金軍才採取“遠程突襲,速戰速決”的策略,一路繞開宋朝有重兵屯駐的河北西路、河東路,騎兵直插汴梁城下,以突如其來之勢,威懾宋軍,宋欽宗來不及組織兵力應戰,都城被迅速攻破。其實,金軍後方極其空虛。此時如果河東宋軍截斷金軍後路,金軍極有可能難以北返。而1226年成吉思汗以七萬大軍攻伐西夏,兵力比金國多出三萬。而且蒙古軍後方穩固,糧草充足,運輸補給方便快捷,所以能橫掃西夏精銳,圍困西夏都城中興府。

其次,蒙古軍久經戰陣,士氣高昂;而金軍新滅遼國,師老兵疲,且以掠奪財帛子女為務,自然不敵號令嚴明的蒙古軍。

最後,蒙古軍出征向來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統率,軍威浩蕩,聲勢震天,賞功罰罪,將士用命;而金軍僅由完顏宗翰統領,三道進兵,各自為戰,互不相下,指揮不靈,也不可能是蒙古軍的對手。








棒槌襖襖


這個確實是個很腦殘的問題,用腦都想得到,金國怎麼可能是蒙古的對手?哪個領導人夠狠天下就是哪個領導人的。歷朝歷代沒有一個人比成吉思汗更狠的,動不動就滅國,花剌子模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哪怕逃到海島上,也要追上去滅了你。西夏也是,和大宋打了那麼多年,大宋都不能把他怎麼樣。蒙古大軍直接就滅了他的國。


歷史名將錄


倒看世界認為,蒙古會是草原霸主。金國並不能打過蒙古。

金朝作為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在之前蠻荒的環境下,雖然其文化難稱發達,但軍隊卻一直保持著毋庸置疑的戰鬥力。但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國漢文化先進制度和發達經濟的環境的影響,軍隊逐漸腐化,戰鬥力下降,這是所有草原民族的通病。而蒙古在長期的遊牧中軍隊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毅力,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更是增添了許多凝聚力,戰鬥力更強。\r

作為金朝的統治者,面對更加先進的制度和外族統治所產生的民族矛盾,勢必要做出改變和適應,金章宗時代,由於統治者的鼓勵,金朝國內的文化發展達至最高峰。完顏璟不單對國內文化發展加以獎勵,其本身亦能寫得一手好字,與北宋徽宗的“瘦金體”形似。但這種改革勢必會加速抹去草原民族的韌性。\r

入主中原後,女真貴族大肆佔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金朝國勢衰退,其統治已然不得民心,最終滅於宋蒙的聯合進攻之中。

客觀形勢固然對蒙古有利,而蒙古本身的優點更為重要。蒙古擁有優勢騎兵,在近代槍炮廣為應用前,遊牧民族的騎兵的確難以匹敵。而且蒙古人善於動員定居國家的人力物力,以供作戰之用。在征伐過程中,不斷適應新情勢,增加新兵種,吸取新戰法,配合騎兵作戰,這是蒙古東征西討、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r

成吉思汗及其繼承人的卓越領導也是蒙古人得以征服四方的重要原因。成吉思汗無疑是一個充滿魅力的領袖、卓越的組織家。他不僅將蒙古人,乃至所有的草原遊牧民族組成為一支紀律森嚴的部隊,而且賦予其征服世界的狂熱。此外,他更是氣度恢廓,知人善任。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蒙哥、忽必烈等都能步武其後,繼續擴大帝國的領土並改善其組織。

綜上所述,我認為蒙古會是草原霸主。


倒看世界


冷兵器時期沒人能打贏蒙古,蒙古人在一場戰鬥中不會硬拼,不停地超你騎馬射箭,蒙古人發現沒有取勝的可能就撤了,


特朗朱


金崛起的時候,遼國並沒有崩潰,雖然遼國的統治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但對草原地區仍然維持著統治,草原上並不是混亂無序的狀態。所以,金國從崛起開始,就以遼國為敵人,而不是先去統一草原地區。

金滅遼之後,草原地區仍然沒有完全進入大混亂狀態,而是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秩序,金通過滅遼戰爭接收了草原的東部地區,而西部地區則被遼國餘部建立的西遼控制著。接著,金國就開始南下,進攻北宋,控制了中原地區。

相比之下,控制中原地區的收益要高得多,和在中原地區建立穩固統治相比,通過征服草原地區獲得收益幾乎微不足道。所以,金國在滅遼之後,就一直在不斷的和南宋作戰,而沒有像其它草原帝國一樣,把征服和統一整個草原地區當成自己的目標。

而且,金國對漠北地區的統治也很脆弱,基本上是分而治之的政策,扶弱鋤強,維持平衡,避免出現一個強大的能夠威脅到其它部落,乃至有可能對抗金國的部落聯盟國家。成吉思汗早期就曾經協助金國進攻過札剌亦兒人。

金國從崛起並統治中原地區,到蒙古在漠北草原地區崛起,中間只相隔了七八十年,時間並不長,但這時金國統治下的草原地區和中原地區都已經出現了不少叛亂,所以金國當時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對付這些內部叛亂上,無暇顧及漠北地區。

為了防止漠北地區的草原部落聯盟國家衝擊金國的核心統治區,金國還仿照中國曆代王朝的經驗,在今天的內蒙一帶修築了長城,進行防禦,以掩護其核心統治區。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蒙古草原地區修築長城。

修築長城就意味著放棄了對長城以外地區的控制,既是為敵人畫一條邊界線,也是為自己畫一條邊界線。而金國修築長城的1192年到1211年這二十年間,正是蒙古逐步統一草原各部,形成統一的草原遊牧部落國家的過程。

金國修築明昌長城最早是為了對付草原上的阻卜、弘吉剌、山只昆等蒙古部落的零星襲擊,而這些部落後來都被成吉思汗消滅,變成了統一的蒙古國家的一部分,弘吉剌部更是成為蒙古的核心部落之一。後來金國再修築大安長城,就是為了對付已經在崛起過程中的蒙古,但也並未起到什麼作用。

正因為金國對草原地區已經轉入防禦態勢,所以蒙古才能在打擊金國之後,開始西征。到金國滅亡的時候,蒙古已經先後消滅了克烈部、乃蠻部和西遼,完成了第一次西征,控制了中亞地區,並消滅了西夏,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草原帝國,版圖已經和之前全盛期的突厥帝國差不多了。

在這個意義上,契丹算是一個控制了整個草原地區的草原帝國,而金國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草原帝國,也正是金國的統治重心不斷向中原農耕地區轉移,漠北地區基本上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

蒙古開始在草原上崛起的時候,面對的主要是金國。在當時的蒙古人眼裡,金國就是中原,就是中國。

和契丹相比,女真興起的時候,並沒有先佔領草原地區,再向南進攻遼國,而是直接向南進攻遼國的主要統治區。先是遼國核心的蒙古草原的東部地區,再是華北地區,沒有經歷大規模的西征,這和一般的草原遊牧民族的興起過程是不太一樣的。

這是因為,契丹崛起時,回鶻汗國崩潰之後草原上部落林立,沒有統一的遊牧國家政權,而當時中原地區也已經處在唐末和五代的大分裂、大混亂時期,所以契丹有時間從容的先征服草原地區,


玖伍貳柒9527


金朝還是打不過蒙古,金朝有時候和南宋都是平手。連西夏都滅不了。蒙古人在成吉思汗帶領下,攻無不克。閃電戰,野狐嶺之戰,10萬對40萬可想蒙古人多能征善戰。西夏,金朝,南宋,雲南都被蒙古人征服了。


dadagou


金國一直吊打蒙古人,蒙古一直是金人的附屬國,成吉思汗聯合了宋朝才滅了金國,成吉思汗說——滅掉金國宋朝的“功勞”至少有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