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此話該怎麼理解?有什麼內涵?

戀愛情商課


農村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此話怎講,有什麼內涵?

農村老家裡有一隻十年多的老狗,由於它的年齡大了,它也從以前的警覺也逐漸變得昏痴了起來,最後走路都找不回家了。一天我回到家裡,看到這一情況,就提議把這老狗給賣了,正當我說出嘴的時候,就遭到了爸爸的呵斥,說是讓狗在家裡安度晚年,畢竟養了這麼多年還是有感情的。

還有一件事是,家裡養雞的時候,爸爸在過年的時候總是殺當年的公雞,一些公雞也不能喂到三年以上。當問到爸爸為什麼會這麼做時,老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生靈養久了會通人氣的。畢竟我們年輕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只好詢問了村裡的老人後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顧名思義,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家裡的雞養殖不能超過三年,而家裡的狗養殖不能超過六年,如果養殖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一些事情的發生。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

“雞不三年”

古人們對這種事情是比較迷信的,農村俗語說:“十年的雞頭賽砒霜” ,古人認為越是時間越長的雞,其頭部就有一定的毒性,正是如此,古人們對時間長的、特別是三年以上的公雞是不吃的。

但是我們按照現在的科學解釋來看,由於公雞生長的時間久了,不經意在進食中吃進了含有一些有害的重金屬,而這些重金屬都是吃的進過天長日久後,慢慢的積累到雞頭中。當食用者們在吃雞頭的時候,一些重金屬也被不經意的被食用者吃進去,這樣久而久之,或者經常吃這樣的雞頭,就會引起了使用者的中毒反應。因此來說,這“雞不三年”則是根據這樣的情況才由來的。


“犬不六載”

家裡的狗兒是比較忠實可愛的,特別是越餵養時間越長的狗兒,不僅通人性,對人更是無比的忠誠,因為它們把家當成樂窩,即使是主人家裡再窮,只要能給狗兒一口吃的,狗兒就會不離不棄的待在主人的身邊(當然一些二哈,泰迪等外國犬出外),因此也就有了“狗不嫌家貧”之說。

那餵養了6年以後的犬,為啥不能賣能不能殺呢?

個人認為主要是感情原因,“人物一理”,其實狗狗和人一樣,相處的時間久了對彼此都有依賴心理,而家裡的狗兒也不例外,雖然說在人們眼裡“偏偏喜歡奸臣的貓兒,而討厭忠臣的狗子”,但是在大是大非年前,狗兒的地位也是不低的。特別是餵養了6年以上的狗兒,對人們來說更是離不開了。而一些忠犬救人的事例也是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所以來說,這“犬不六載”意思是主要是感情的原因。


綜上所述

一些農村老人說的俗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這些道理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點點滴滴的生活經驗才累積出的,而農村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更是很好的詮釋了,農村人在餵養雞和狗的時候出現的一些情況,對此來說,老人說的話我們一定要相信,不要盲目的否定而行。


李子說農


看了大家的回答,什麼樣的回答都有,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雞不三年大家還都有統一的說法,比如說一隻母雞如果過了三年以後,它的炒蛋量就越來越少了,這可沒有什麼好懷疑的,我家裡以前就養了很多的蛋雞,實不相瞞都是喂的飼料,產蛋率都在80%以上,尤其是在夏季達到了高峰,那時候雞棚裡的老鼠特別多,我還曾經用手捉過老鼠,當然是帶著手套,感覺搶了貓的飯碗。

但是當蛋雞過了三年以後,無論你給它們吃的多麼好,產蛋量就是上不去而且慢慢滑落,因此雞不養三年是有道理的,那麼三年以後的老母雞可以吃嗎?我告訴你用老母雞熬湯特別的清亮,我前幾天就殺了一隻老母雞,只不過雞油太大了。

而對於犬不六載的說法就存有爭議了,我家的一隻狗養了12年,已經老的不會走路了,也不咬人,最後老死了,而且還是一隻母狗,誰說犬不六載,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葉有人說狗養了六年就會通人性,的確狗的智商很高,養的時間長了他甚至可以聽懂人們說的話,會察言觀色,當然我說的是簡單的語言,因此養的時間長了就會揣摩主人的心理,甚至不在服從我們的命令了,還有人說狗六年以後就不會生養了等等,但因為狗是看家護院的,即使它不再生小狗了也沒有關係。

因為我看到過老狗去世,它們的眼神,它們的步伐看了讓人心疼,如果狗老了,主人心裡也很難過,有的人甚至因此再也不養狗了,那麼如果狗養五六年以後就想辦法再重新養一隻吧!

至於說這樣的話有什麼內涵,我覺得對於生老病死,不光是人,世界萬事萬物都一樣,就像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下,週而復始才會充滿生機。


鄉村小二哥


民間就有一種說法,叫做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意思是說人們養一隻雞不能超過三年,

養一隻狗,不能超過六年。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古人認為像雞狗等家畜,長期與人接觸,人們說話它就在旁邊聽著,人們的一舉一動也都看在眼裡,時間長了,這些動物通了人性,沾染了人的靈性,就很容易成精成妖,變成禍害。

《鬼吹燈·怒睛湘西》一書裡也提到這,不過說的好像是“犬不八年、雞無六載”,並提出這話出自《易妖》。在古代,人們的封建迷信思想比較重,三國兩晉之際,出現了一本叫做《易妖》的書,專講世上妖異之象,認為不合常理者即為“妖”。

其實,古代民間,生活水平低,條件有限,家禽牲畜可活的年限也是有限的。一般人們養雞是為了拿雞下的蛋去換錢,養狗是為了看門、防賊,而。雞老了就不能下蛋了,狗老了也不能再看家了,這時候雞狗失去了價值,只會浪費糧食,自然變成了沒用的禍害。所以,古人們養雞養狗都不會養太久。

另外,養久了的動物多少通了點靈性,尤其是狗。我們都知道狗其實很聰明,經過訓練後能聽懂人的指令。可是在迷信的古人看來,能聽懂看懂人的語言和行為的動物是要成精的,是要有災禍的。於是,就有了“雞不三年,犬無六載”的說法。當然,在現代,這樣的話就沒太多人相信了。許多愛狗的養狗人怕是希望自家狗狗能一直陪著自己。


大夢覺醒


老話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話的意思主要是針對母雞和母狗來說的,一個是母雞產蛋的年齡,一個是母狗生育的年齡。

先說:雞不三年,這話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母雞的產蛋週期是母雞開始產蛋起的頭兩年,以後產蛋量會逐漸減少。也就是說,三年以內的母雞餵養最划算,三年之後的母雞產蛋量低就考慮要淘汰了,所以老人們才有了“雞不三年”的說法。

再說:犬不六載,這話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土狗壽命平均是12年,生育年齡可以到10歲,只要沒有遺傳性疾病,生殖系統健康的話,都是可以生育的。一般能生15胎左右,但最佳的生育期是2到5歲,6歲以後生育能力就開始下降了。如果6歲以後讓母狗懷孕生產,就會存在很多風險,6歲以後的狗狗就相當於人的四、五十歲了,年齡越大風險越大,可能難產導致死亡,所以老人們一般都不會讓自己的狗狗6歲以後再懷孕,減少狗狗疾病的發生,延長狗狗生命。其實這是對狗狗的一種愛護。

因此,民間就留下了“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的說法,是勞動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一種智慧,也是遵從生命規律,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值得肯定!


寵愛物語


“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句話其實是告誡人們家畜不可以久養,否則可能會出禍端。

《搜神記》中說禽獸不可久養,養久了恐生禍害。當然不是因為動物真的會修煉成精,但是老人們認為動物養久了可能會中邪,傷害主人。

以前農村經常聽說誰家的狗突然咬了自己的主人,或者誰家的牛撞了自己的主人,或者誰家的驢踢了自己的主人。這些動物一般都是養了比較長時間的,然後突然發狂,彷彿中邪了一般。

所有人都覺得匪夷所思,沒有人能說得清,老人們就認為家畜養久了可能會生出禍端,於是就有了“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的說法。

希望以上解答對您有所幫助。


夕榮Siron


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此話怎麼理解?有什麼內涵?大家好我是農村老俗話,今天咱們也來說說這個三農話題。農村老話很多,很多都是老輩人經驗教訓的總結,但放在今天的環境下來考量,不一定都對都有道理,有的甚至還是封建迷信的糟粕,要學會仔細鑑別。

在我們老家,老輩人說過“雞養三年肉不爛,狗養六年會成妖”,字面意思都能看懂,其實也不是說迷信,家裡養的土雞不是越亂越好,真的會有肉煮不熟煮不爛的現象,而家狗養的時間長了,會通人性,揣摩主人的意思是不是很可怕?但成妖什麼的都是瞎說而已。

這些話題咱們不能往封建迷信上來講,但“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的說法確實來自古代的一些典籍,比如《搜神後記》裡面就有記載,原來的意思大概是說家裡飼養家禽牲畜的不要養的時間過久,不然可能會生禍端,雖然有唯心主義的論調,但做事謹小慎微還是離不開的。

在民間還有關於雞狗的各種說法,比如有說“雞不六載,犬不八年”的,有說三年後的雞肉有毒的,六年的狗會數數的,總之各種危言聳聽,讓人將信將疑。這裡有兩個小故事,說的就是和“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有關的。

和雞有關的,從前有個賢惠兒媳,給自己的婆婆熬了一鍋老母雞湯喝,結果婆婆中毒死了,兒媳被告到縣衙,還好縣太爺公正,拿養過三年的老母雞熬湯做實驗餵狗,結果狗也中毒死了。這個故事純屬無稽之談,不一定對,也不可能養過三年的雞肉有毒。和狗有關的,從前有個老頭養了一條老狗,結果變成自己模樣來禍害家人,被發現後打死了,不過把老頭的夫人給禍害了,夫人羞愧而亡。

放在今天這些傳聞都是無稽之談,但在古代有人信啊。也難怪的是,以前社會不太安寧,人們渴望安定,俗話說“妖由人興”,不過是古人編的故事罷了。這樣的故事很多,比如歷史上農民起義,很多時候都會假借鬼神之說,黃巾軍啊,陳勝吳廣啊,劉邦啊等等,都會假借鬼神之說來樹立自己的威望。現在朗朗乾坤,農民安居樂業,像“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的說辭當做飯後談資就行了,沒有什麼內涵不內涵的。以上就是農村老俗話對這個話題的一些看法,有不同見解的老師和農友可以交流反饋。


農村老俗話


在農村裡有很多民間俗語流傳,這些通俗易懂的俗語,大多是農民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樸素的觀念和認知。他們是在當時社會環境一下人們對於世界的一種主觀認識,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放到今天來看這些俗語,可能存在一定的謬誤,甚至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在裡面。比如說農村老話經常講“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



雞不三年

過去農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雞,而且養雞並不是為了吃雞肉,而是讓雞下蛋。在傳統的養殖經驗以及過去農村糧食比較缺少的情況下,雞主要是通過自己在草地裡面找蟲子和草籽作為主要食物來源,另外再搭配一部分食物殘渣。所以,過去農村養殖的土雞營養並不是特別全面,尤其是又要下蛋的情況下,對於身體的消耗是很大的。一般養殖的農村土雞兩三年之後就會迅速的衰老,其表現在下蛋能力明顯下降。而且此時已經是老雞了,肉質不夠鮮嫩。所以過去農村經常講雞不過三年。

但是從我們現在養殖的經驗來講,三年左右的老雞仍然處於它下蛋的鼎盛時期,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因為現在養殖的條件以及他們所能獲得的營養比過去要高出很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土雞的體質,甚至延長了土雞的壽命。尤其是在科學餵養的條件下統計的下達能力和它的肉質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現在養雞三年,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太大的問題。當然如果是肉雞養殖的話,也等不到三年。因此這句話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才有一定的道理,放在今天的環境中可能就顯得比較滑稽。


犬不六載

農村養狗的家庭也比較多。狗是人類忠誠的朋友可以幫助人們看家護院,甚至在一些山區還可以幫助獵人狩獵。所以在農村狗的價值其實非常高,但是農村人養狗卻沒有什麼講究,也只是把它當做一種牲畜。正常來講,現在一條狗可以活10年以上,有一些狗的品種甚至可以活到15年以上。但是在過去的農村裡面,狗的壽命普遍比較短,活到6年以上的其實就是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一方面是因為過去農村狗的食物來源並不健康。大家都知道,狗其實不能過多的食用食鹽。但是在農村裡面經常給狗喂的都是殘渣剩飯,裡面有很高的鹽分,這是對狗的健康的一種損害。另外過去農村也比較窮,給狗吃的東西也很一般,很多時候狗都需要自己去覓食。說句不好聽的,飢一頓飽一頓,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在這種條件下,狗的壽命將大大會縮減,一般農村土狗養到五六年就去世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


而在現代社會,狗已經從一個人類的幫手變成了寵物,狗的食物來源可能比一般人的伙食還要好。再加上各種保健護理等等已經讓狗的壽命大大延長,而且它也喪失了一些原始的本能。現在農村裡還有一些土狗存在,而城市裡面基本上都是寵物狗,這已經屬於完全不同的一種概念了。哪怕是在農村,現在土狗的壽命,如果不出現意外情況的話,也能活到8年至10年以上。就像我們家養的一隻土狗已經活了11年了,雖然現在老態龍鍾,但估計還能堅持兩年。

因此這句話在今天的環境中可能也並不是很適宜。所以我們講有一些民間俗語要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了解,如果按照現在的養殖條件,當然雞和狗的壽命都不止三年和6年。以上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和想法,感謝您的閱讀。


三農有理


養雞不能超過三年,尤其是下蛋的母雞,雞頭一年是下蛋的旺盛期,到了第二年,還能隔三差五的下一個蛋,養雞不能超過三年。犬不能養六年,雖然說狗有12年的壽命,但是它的一年是十歲,六年的狗就是60歲了,60歲的狗就是老太龍鍾了,家它都不願意看了,有的時候得點兒病,它會自然死亡。




雞不過三年,農村養母雞目的就是讓雞下蛋,母雞最佳下蛋時間,從出生到八個月長大,八月後就能下蛋了,下蛋的第一年是最旺盛的,到了第二年下蛋就差,雞已經是三年的雞。

因為它們從小到大,是第一年,第二年下一年蛋,這就是兩年的雞了。母雞下一年蛋就應該淘汰,但是農戶人家又留了一年,第二年下蛋,就是隔三天能下一個蛋就不錯,一個月能下十個蛋,一年能下70個雞蛋,你說這還不夠雞的飼料錢。

所以說明這一點,現在養雞,讓母雞下蛋,就是頭一年,第二年的雞就得淘汰,因為超過三雞就不能下蛋了,再說它的肉也燉不爛,只能喝它的雞湯。


養狗不能超過六年,這是農村的土狗,因為從小到大,六個月就成為大狗了,第一年它們就有生育的能力,不管是公狗還是母狗,母狗每年兩次,如果叫它們繁殖,一年可以下兩窩,這樣持續到六年,母狗再也沒有生育能力,公狗也是一樣,它們都進老太龍鍾了,但是現在養狗都是對狗有感情,誰也不願意把它們殺了吃肉,因為它們畢竟,給農戶立下過汗馬功勞,看家護院,母狗還能下很多狗崽,狗崽兒還能賣很多錢,當然了,現在狗崽兒不值錢,尤其那個農村的土狗,沒人願意養這樣的狗,如果超過六年,只能等它們自生自滅了。




真的是這種情況,我家就養一條狗,它是小型狐狸狗,它已經有八年了,它就是一隻母狗,它衰老的更快,已經有好幾年不能生育,但是這狗是通人氣的,也不能把它殺了吃肉,只能在家裡這樣的養著,只能讓它自生自滅,等著驗證,自己到外邊去死亡,看看真有這個說法吧?拿自己家狗做實驗。

三農剛子


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意思很簡單,就是說雞最多活三年,狗最多活六年。其實也不能說的那麼絕對,農村有的是超過三年以上的雞,三年以上的雞就成了老母雞。家裡養的狗,也有很多超過十年以上的。

我們鄰居家有一條老狗,可能有十幾年了,他們老兩口加上那隻狗,像是一家三口,平常兒女都在外面上班,老兩口跟那條狗形影不離。因為他們家的那條狗是個女的,所以每年都會有生幾窩小狗。由於那條狗就是條平常的家狗,不是現代人們喜歡的什麼名犬,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所以開始的時候還能送出去,後來在村裡實在送不出去了,等小狗出了月子以後,鄰居老太太就抱到集市上去送。

他們家的那條老狗究竟活了多少年,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在我的印象裡,起碼不止十年了,走路都很慢了,看上去感覺老態龍鍾,真的有點兒像老人的樣子。前幾天,我們正在門口挖菜窖子儲藏白菜,老太太神情莊重的推著獨輪車從門前經過,車上放著一個蛇皮袋子,看樣子裡面裝著什麼東西。打過招呼以後才知道,老太太家的那條狗死了,蛇皮袋子裡面裝著的就是那條狗,老太太說要找個地方把狗下葬。說話的時候,老太太一臉的悲傷。這條狗跟老太太在一起生活了十幾年,已經成了他們家庭中的一員,狗的離去對老太太是一個陰影。



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我理解的內涵有兩個內容,第一,動物跟人一樣,生命都是短暫的。雖然人的生命不至於像小動物這樣只存活五六年,但是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的生命應該比動物的生命還短暫。在人世間走一遭,不管是否留下印跡,終將化為烏有。所以活著的時候,很多事情不必太在意。

第二個內容是,小動物的生命如此短暫,在人間不過逗留幾年而已,它們很快就會消失在你的生命裡,人類應該多一點兒愛心,不要無辜傷及動物。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一個看上去挺漂亮的女孩子,卻用慘不忍睹的手段暴虐一隻小白兔,場面的殘暴,簡直是令人髮指。這段視頻發到網上以後,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口誅筆伐。



這句話最深層的意思,應該是說,生命何其短暫,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應該愛惜生命,對生命心存敬畏。動物雖然沒有人類的思維,但是它們跟人一樣是有感情的,只不過它們不會用語言表達而已。


靈子


過去農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雞,而且養雞並不是為了吃雞肉,而是讓雞下蛋。在傳統的養殖經驗以及過去農村糧食比較缺少的情況下,雞主要是通過自己在草地裡面找蟲子和草籽作為主要食物來源,另外再搭配一部分食物殘渣。所以,過去農村養殖的土雞營養並不是特別全面,尤其是又要下蛋的情況下,對於身體的消耗是很大的。一般養殖的農村土雞兩三年之後就會迅速的衰老,其表現在下蛋能力明顯下降。而且此時已經是老雞了,肉質不夠鮮嫩。所以過去農村經常講雞不過三年。

但是從我們現在養殖的經驗來講,三年左右的老雞仍然處於它下蛋的鼎盛時期,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因為現在養殖的條件以及他們所能獲得的營養比過去要高出很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土雞的體質,甚至延長了土雞的壽命。尤其是在科學餵養的條件下統計的下達能力和它的肉質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現在養雞三年,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太大的問題。當然如果是肉雞養殖的話,也等不到三年。因此這句話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才有一定的道理,放在今天的環境中可能就顯得比較滑稽。

犬不六載

農村養狗的家庭也比較多。狗是人類忠誠的朋友可以幫助人們看家護院,甚至在一些山區還可以幫助獵人狩獵。所以在農村狗的價值其實非常高,但是農村人養狗卻沒有什麼講究,也只是把它當做一種牲畜。正常來講,現在一條狗可以活10年以上,有一些狗的品種甚至可以活到15年以上。但是在過去的農村裡面,狗的壽命普遍比較短,活到6年以上的其實就是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一方面是因為過去農村狗的食物來源並不健康。大家都知道,狗其實不能過多的食用食鹽。但是在農村裡面經常給狗喂的都是殘渣剩飯,裡面有很高的鹽分,這是對狗的健康的一種損害。另外過去農村也比較窮,給狗吃的東西也很一般,很多時候狗都需要自己去覓食。說句不好聽的,飢一頓飽一頓,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在這種條件下,狗的壽命將大大會縮減,一般農村土狗養到五六年就去世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

而在現代社會,狗已經從一個人類的幫手變成了寵物,狗的食物來源可能比一般人的伙食還要好。再加上各種保健護理等等已經讓狗的壽命大大延長,而且它也喪失了一些原始的本能。現在農村裡還有一些土狗存在,而城市裡面基本上都是寵物狗,這已經屬於完全不同的一種概念了。哪怕是在農村,現在土狗的壽命,如果不出現意外情況的話,也能活到8年至10年以上。就像我們家養的一隻土狗已經活了11年了,雖然現在老態龍鍾,但估計還能堅持兩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