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什麼現實意義?

十里春風喜相逢


天時一般指氣候、時節等,還包括國家政治等方面。

地利主要是說地理位置

人和指內部人員的氣氛、人心向背等因素。

三國時代。曹操佔天時:皇帝在手,朝綱獨斷是天時。東吳佔地利:長江天險,廣袤的江東。劉備占人和:漢室宗親的名義,又不受曹操轄制,民間人心思漢。

但在戰術上就不能套用這句話了。典型的官渡之戰:曹操上有皇帝搗亂,袁紹四世三公的名號有極大影響力,天時上曹操落下風;地利上,袁紹兵精糧足,北部四州之力,又沒有天險阻隔,曹操還是落下風;人和上,曹操治下,世家大族多與袁紹暗通,同樣曹操落下風。但最終還是曹操戰勝。這裡面就是人謀起了關鍵作用。

不過“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這話本來就是指戰略層面的,如果用戰術層面來看,當然有問題。不過問題不在這句話本身,而是應用的地方錯了。

現實運用方面,就是一個人想發展好,首先要人和,也就是要讓大部分人對你心服口服,要讓大部分人在關鍵時刻能夠支持你幫助你。最後才是天時,也就是機會。只要你有人和,天時早晚回來,而且你錯過了一個天時(機會)你的人和也會讓你又有新的機會。總之有人和就基本上贏了。


歷史凌玉龍


在職場上,如果有遇到過崗位競爭,就能更加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看完其他人的評論,會覺得都是哲學家出身,沒有體會過老百姓的苦衷。

在職場中,剛好有一個領導崗位空缺,小黑和小白是兩位潛在的繼承者。由於小黑在當地生活的更久,積累的客戶資源、人際關係更多,並且工作經驗和能力上也比小白強。所以,同事們都認為小黑最大概率能得選。

而結果呢?會寫這個例子,顯然是小白獲得了那個崗位。為什麼呢?因為決定崗位給予哪位員工的領導是小白的隱形親戚,或者他是小白之前的“師傅”,等等因素。

反正小白得選了,因為他的人際關係。這就是所謂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當然,並不是說明這個社會多麼黑暗,而是就事論事。職場人士,除了會做事,必要的人際關係也是在所難免的。最關鍵的是,要學會追隨領導。


書中夜問


兵法有云:兵敗如山倒。淝水之戰,號稱百萬之眾的前秦為什麼會敗給東晉八萬多人?說到底就是將士離心所致,前秦有很多鮮卑人和羌族人從內心底根本不服符堅,因而才導致淝水之戰的失敗。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文章從兵家的角度來說明對於一場戰爭來說擁有好的天道和時機,不如利用地理優勢來抗擊敵軍有勝算優勢。而利用地理優勢來取得戰爭的勝利則不如有一群同心同德的虎狼之師有優勢。

此文的巧妙就是孟子從軍事角度來通俗的說明在一場戰爭中的取勝因素,然後再由一場戰爭來引出一個國家戰略問題。再從國家戰略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結論,然後以此為推論來勸說統治者實行仁政。

雖然,孟子的目的在於推行仁政,但他的這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光說出了兵家必勝的因素,還說出來國家興盛的根源。






夢歸秋塵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孟子的一句經典名言。

那麼孟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這樣說有意義嗎?意義又何在呢?要解釋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天時?什麼是地利?什麼又是人和?

所謂天時其意有二:一者天象,即日月星辰風雨雷電也;二者天命,即種種非人力所能為的安排。

所謂地利其意亦有二:一者地貌,即山川河流四方八位也。

所謂人和同樣其意有二:一者人與人之和諧之關係也;二者人與社會大同之融合也!

天時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非常重要,誰不希望風調雨順四時和暢呢?但天有不測風雲,非人力可以控制和改變。

地利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非常重要,誰不希望土壤肥沃,交通發達,但地理根本上講亦非人力可以控制!諸如地質災害等這都不是人類可以決定的!

而人和是我們人之間對待彼此的態度,是我們對待社會的態度!這個我們能做到!

即使擁有天時地利,但如果人心渙散,道德敗壞,那我們也不會生活安寧的!

同理,即使沒有天時地利,只要人心團結,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其實天下家國都是一理。我們要運用人類智慧努力的利用天時地利來為社會國家服務,但最根本的還是要發揮人的能動因素,懂得民心所向,明白“家和萬事興”的淳樸道理。從而使我們能夠和諧快樂的生活!

只要我們做到了“人和”,即使遇到天災或是地質災害,甚至遭遇外來戰爭,我們都可以勇敢的面對這世間的一切。

我們擁有“人和”,即使面對死亡,我們也不會恐懼!所以我們要修身,要與他人建立和諧關係,要與社會建立和諧關係!團結一致,天下大同,才是致勝世間一切的王道!

一點淺見,或引方家一笑!


萬境自如


玄學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先天的命運固然排在前列,後天的風水也緊隨其後,但是人改變命運的方法卻還有7種。天時地利固然重要,但是人定勝天。這個世界是人創造的世界,所以不論什麼時候。哪怕身陷困境,都要記得周易裡面的開篇的第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何退之


孟子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分析論述天時地利人的,而且是觀點鮮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時”又次之,正是從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出發,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這就把問題從軍事引向了政治,實際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談”的“仁政”話題。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 國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閉關鎖國是沒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開放,要提高自己的國力,讓老百姓安居炙業。 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會“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極點,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會順從歸服。那就必然會出現孔子所說的那種情況 ——“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論語·子路》各國人士 都來申請留學,申請經商,甚至攜帶妻子兒女前來申請移民定居 哪裡還用得著“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趕也趕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這樣成了名言,以至於我們為 現在還常常用它來評價國際關係,譴責霸權主義者。 當然,“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樣是名言,而且, 還更為廣泛地應用於商業競爭、體育比賽尤其是足球比賽的狂熱 之中。這充分說明它所蘊含的哲理是豐富、深刻而具廣闊的延展 性的。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誰說“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財呢?


長春翟國軍


人心齊泰山移!人類之所以能在自然中走到今天這個位置,靠的就是區別於其他物種的思維,也就是人心所想。比起天時地利,中國人更相信的是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奮鬥,自己的努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而靠人類自己,最大的難度就是人心齊,只有統一了目標,一起努力,那麼再難的天氣可以克服,再差的地理環境都可以改變,這些外在的因素都可以克服,團結起來就能辦大事。而人不齊,各自為政,力不統一,不往一個方向走,那再好的客觀條件也沒用,即使最終也能達到想要的結果,但也一定會耗費更多不必要的力氣,不是最優解。


生活來點閒


因為在古人看來,人的因素最重要啊。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般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十三豆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見《孟子•公孫丑下》。

天時:天氣的陰晴寒暑。地利:指高城深池,山川險阻。人和: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這兩句大意是:(在作戰中)有良好的天氣,不如佔據有利的地理形勢;有有利的地理形勢,不如深得人心,同仇敵愾。

〜兩句知名度高,它不僅說明在戰爭中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就是做別的事情,也應爭取群眾支持,深得民心,才能把事情辦好。 作者用層層遞進的方法,突出地強調了“人和”即得民心的重要性。

欲得民心,就必須行仁政,行仁政就能無敵於天下;反之,不行仁政,失掉民心,就必然失敗。這是孟子的本意所在。


李修鵬lixiupeng


人是自然界的主宰者,為什麼?在我看來是因為有文化有思維,從王陽明天道的理論,也可以證明人定勝天。天時地利都只是外部的條件,是加速你的成功或失敗的概率,但是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還是人心即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