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樣板戲劇,你知道都有哪幾個嗎?你看過幾個?

尋日常樂點享美好生活


有《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白毛女》,《沙家浜》,《海港》,《紅色娘子軍》,《奇襲白虎團》,《龍江頌》,這裡面的歌詞曲調戲音我還能唱上幾段子呢,人人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李鐵梅唱的。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揚子榮唱的。飛兵襲擊沙家浜,郭建光唱的。大吊車真利害輕輕一抓就起來,海港裡面的唱詞。總之一唱起革命樣板戲來就有一種回到毛主席時代的親切感覺了,八個經典樣板戲還是有著獨特的時代氣息的


用戶2933723695202中


樣板戲最熟悉的是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七十年代的前中期,在塞外農村,每年冬閒下來,生產隊裡的活潑分子就張羅著拍戲了,在小學的教室,每天晚上聚著一群莊稼漢,男男女女,編戲排戲,鑼鼓琴笛一樣不缺。

村子裡的人祖籍差不多都是山西人,所以人們都喜歡聽晉劇,又稱山西梆子,村子小,人才不多 ,唱好的人寥寥無幾。樣板戲裡排演的都是選段,所以,我們對李玉和,郭建光,阿慶嫂,楊子榮等英雄人物的唱詞也能學幾句。小夥伴們最恨的是叛徒王連舉,最愛唱漢奸刁德一的唱詞,“這個女人不尋常”,土匪座山雕的匪氣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

村裡一戶人家的親戚帶著山西的草臺班子來演出,連演幾天,鄰村上下轟動,沙家浜的全本。我們楞小子注意的是演員別的那把手槍是真是假?而這些樣板戲確實普及了一些革命英雄主義的內容。

京劇的樣板戲主要是露天電影裡看的。包括杜鵑山,海港等都看過,京劇唱腔也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們有所熟悉。這個是客觀事實,到現在,有時也哼幾句走調的京劇唱腔,還是樣板戲裡的。時代風雲,藝術精品,樣板戲一樣不缺。

關於樣板戲是是非非太多了!藝術與政治的聯姻在樣板戲的時代達到登峰造極地步,也是客觀事實。




青霞人文


革命現代京劇應該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方向和標杆。那個年代十幾出戏,既是經典,思想性、藝術系都很高,又是平民化作品,非常親民。京劇本來屬於陽春白雪,經過精心創作,結果雅俗共賞,下里巴人也喜聞樂見。不講空前絕後,至少是空前的。這幾十年沒有出現過這樣轟動的作品。我記得小時候在大浴室洗澡,只見一個農村老漢泡完澡睡在浴池邊,一人扮演一個樣板戲的所有角色,從頭說唱到尾,樂此不疲。這樣的人在那個年代比比皆是。

革命現代京劇就這樣深入人心,陶冶和教育了幾代人。不愧是:

千錘百煉,藝術精品;

古為今用,枯木逢春;

京劇普及,功不可沒;

百姓主角,形象鮮明。


皖南穿山甲


”革命樣板戲”是特殊年代——文革時期的特殊產物。

“革命樣板戲”被叫響,始於1967年5~6月。

《人民日報》等“兩報一刊”稱以下的劇目為“八個革命樣板戲”:

“京劇《紅燈記》

《智取威虎山》


《沙家浜》

《海港》


《奇襲白虎團》,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


《白毛女》,

交響音樂《沙家浜》”。

1968年7月1日,鋼琴伴唱《紅燈記》上演,被稱為“九個革命樣板戲”。

從1970到1973年,又逐年推出了

鋼琴協奏曲《黃河》,

京劇《龍江頌》


京劇《紅色娘子軍》,

舞劇《沂蒙頌》

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

舞劇《草原兒女》

京劇《平原作戰》

京劇《杜鵑山》等作品。


除了鋼琴協奏曲《黃河》外,都被拍成電影。

礙於鋼琴協奏曲《黃河》實在不是“戲”,官方媒體只好含糊的宣佈“革命樣板戲,現在已有十六七個了”。

1975年5月21日新華社提到的《磐石灣》

《紅雲崗》

《審椅子》

《戰海浪》

《津江渡》等京劇劇目,雖然有的已經在電臺播出並拍成電影公映,但是不久文革就結束了,所以它們影響都不大。


千枝萬葉74080886


八個樣板戲是一種叫法,其實有十幾個,只是人們的一種習慣叫法,看過不少還有些深入的瞭解。

《紅燈記》,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十大樣板戲之首,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阿甲、翁偶虹改編成現代京劇,導演沈默君,中國京劇院演出,錢浩亮、高玉倩、劉長瑜、袁世海任主演。

《沙家浜》是由滬劇《蘆蕩火種》改編,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由北京劇團出演,譚元壽、洪雪飛、馬長禮、周和桐主演。

《智取威虎山》58年上海京劇院首次由小說《林海雪原》改編的《智取威虎山》搬上舞臺,這部戲在南京、上海、蘇州等地的多次公演引起了江青的注意,64年夏來北京表演在江青的促成下,毛主席親自到場觀演並接見了劇組全體人員,毛主席看完演出後對劇本提出了修改意見,由江青親自主持劇本修改,於67年毛主席、周恩來、林彪、陳伯達、江青同觀改編後的《智取威虎山》並予肯定,從而搬上銀幕,由上海京劇院出演,童祥岺、沈金波、齊淑芳、孫正陽、施正泉主演。

《奇襲白虎團》根據抗美援朝金城戰役偵察英雄楊育才的故事編寫,55年首演參加64年的現代戲匯演,72年攝成電影,山東省京劇團出演,宋玉慶、邢玉民、方榮翔、殷寶忠、俞硯霞主演。

《海港》根據淮劇《海港的早晨》改編的,由上海京劇團64年演出,73年拍攝。李麗芳(寧夏京劇團)、餘昌寶,

《龍江頌》湖劇同名文本移植,上海京劇院出演,李炳淑、周雲敏、李元華、馬名群等主演

芭蕾舞劇《白毛女》70年拍攝,72年公映。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由中國國家芭蕾舞團64年首演,周總理直接關注。

其實八個樣板戲的叫法是訛傳,遠不止八個,還有看過的京劇《杜鵑山》《平原作戰》《謠山春》《磐石灣》《紅雲崗》《審椅子》《戰海浪》《津江渡》等等。

江青是文革中樣板戲的發起人,樣板戲是特殊時期的產物,其政治意義遠遠超過了文藝價值,其影響力在文化大革命達到頂峰,是當時整個國家唯一允許出現的戲劇作品,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直至現在仍是具有爭議的話題之一,但其運用傳統和外國藝術形式表現中國現代生活方面確實摸索出了一些經驗,比如服裝、佈景、道具方面改變了傳統京劇的寫意、象徵的假定性特點,以交響樂隊作伴奏、藝術的精益求精有可取之處。










飛哥70240


八個樣板戲劇,我全部看過。它們分別是:《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平原作戰》,《杜鵑山》,《海港》,《龍江頌》。舞劇:《紅色娘子軍》。八個樣板戲劇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熱情的謳歌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不怕犧牲,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京劇《海港》則反映了國內階級鬥爭。京劇《龍江頌》則表現了中國人民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和高尚的風格。舞劇《紅色娘子軍》則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活躍在海南島地區的女英雄們,為解放海南島所做出的歷史貢獻。總之:八個樣板戲劇,在當時那個年代起到積極作用,有很多曲目在今天仍然被大家傳唱著。


老李頭強


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京劇【紅燈記】【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龍江頌】,哇太熟悉了,文革那個年代,估計人人都會唱會跳。

那時候我很小,出生在文藝團體,父母去改造,我們這幫孩子受舞蹈演員姓夏的管理,我們叫他“小夏叔叔”,他交我們唱京劇學跳舞,還幫我們去芭團找好多芭蕾舞鞋,給我改小,跳“喜兒”學京劇。

八個樣版戲的芭蕾舞,我們全學過。京劇在文革期間都叫京劇歌兒,因為傳統的東西要改變,讓當下的人們能聽懂一些、好唱一點兒。所以基本倒背如流,什麼“沙奶奶”“阿慶嫂”“李奶奶”“李鐵梅”的唱段等。

回答問題:都看過也聽過,那個時候電影都是這些,收音機裡除了新聞就是樣版戲,再熟悉不過了……@


蘭竹ZLZ


“樣板戲”的全稱為“革命樣板戲”,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個特殊的詞彙。分別是: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

大家較熟知的是巜紅燈記》和巜沙家浜》,其中的一些唱段可以說是耳熟能詳。芭蕾舞劇巜紅色娘子軍》更是火遍國內外,多次為外國元首訪華獻禮演出。1972年尼克松訪華就在江青的陪同下觀看了此劇。法國某芭蕾舞團曾翻排《紅色娘子軍》,雖然扮像有些令人走戲,但演員的認真表演和技術能力還是讓人喜歡的。

本人因為工作原因都看過這些戲,還曾看過當年新疆歌舞團用維吾爾語翻排的《紅燈記》,令人耳目一新,也為藝術家們的創造折服。可見當年八部革命樣板戲對中國人的影響。

時過境遷,拋開一些因素単從藝術上講,這八部戲是一個很難跨越的藝術高峰。


丁弌


革命樣榜戲是經過多年的錘鍊,很多藝術家長期的精心打造出來的精品之作,一改長時期以來佔居舞臺的才子佳人的舊局面,使人民的舞臺面目為之一新!樣榜戲歌頌的是人民,英雄和我們偉大的黨!詞作精煉,完美無缺,唱腔優美動聽,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自打出世便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幾十年沒有創作出這樣的力作了,唱來唱去還是那麼幾個傳統劇目,還在啃老,沒有創新發展。但不可理解的是有不少人還在貶低誹謗別人!戲劇要改革要發展,再搞幾個新的樣榜戲供人民分享,那就功德無量了!能超越嗎?趕緊努力,只有超越人家才有資格說別人的不是! 我們喜歡樣榜戲,我們愛聽樣榜戲,我們愛唱樣榜戲!


用戶18505574912


樣板戲是京劇現代戲不可迴避也不應迴避的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說它是最重要的絲毫不誇張,樣板戲是由國家層面牽頭組織,彙集全國京劇界精英編演而成,算得上是舉國之力了。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而且至今大部分劇目仍具有鼓舞、振奮人心的正能量。比那些“手撕鬼子、包子雷”之類的神劇更有教育意義。

八個樣板戲都是哪幾出?看過幾個?說說我的個人經歷:

1:八個樣板戲都是哪幾出

真正的樣板戲是1966年12月26日,由《人民日報》一篇題為《貫徹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首先提出的,該文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以及交響音樂《沙家浜》等八出劇目並稱為“革命藝術樣板”,“樣板戲”一詞由此而來。這也就是八出樣板戲的具體名錄。

2:這八出樣板戲我都看過,不止一遍

我是60後,上學的時候學校組織的,這幾齣戲看了不止一遍,一是票價便宜,學生票5分。二來是學校組織必須要看,當時來講,看樣板戲是政治任務,不能不去的。

3:除了看電影,半導體聽過不計其數

當時沒有電視,只有半導體,大概有5-6個臺,除了新聞外,文藝類節目樣板戲佔據絕大多數播放時間,除了到晚上停止播音後,想聽隨時都能收聽。

4:學校也組織學唱

學校都有文藝宣傳隊,一般除了唱歌外,也有唱樣板戲的。同學們臉上畫的紅紅的,一看就是正面人物、好人。呵呵。

5:只有上述八出叫“樣板戲”

除了這八齣戲之外,同時代先後還有很多出戲劇,如《杜鵑山》、《平原作戰》、《磐石灣》、《龍江頌》、鋼琴伴奏《紅燈記》等,均不在“樣板戲”之列,統稱為“革命現代京劇”,不要搞混了。

上述幾齣戲也都看過若干遍。我的回答不知提問者滿意嗎?

明揚51,個人淺見,歡迎指正,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