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材市場“黑暗時期”已經過去

突如其來的冠狀肺炎疫情,致使開春鋼材需求驟然萎縮,庫存量飆升,壓迫價格跌落,企業利潤大減。目前來看,中國鋼材市場“黑暗時期”已經過去,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復工將會促進需求旺季到來。同時美聯儲放大招無限量QE,也會提振世界經濟信心。另一方面,因為境外疫情高峰尚未到來,及國內龐大新增產能的投產,年內鋼材市場行情壓力仍存。

鋼材市場遭遇“黑暗時期”

一場突如其來的冠狀肺炎疫情,打亂了新春開工節奏,主要經濟指標急劇跌落,需求驟然萎縮,致使鋼材庫存量飆升,由此產生市場行情很大壓力。蘭格鋼鐵網監測數據顯示,今年3月13日,全國鋼材庫存指數為251點,連續創出了歷史新高,同比(2019年3月15日)上升47.2%。3月25日,全國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38,比今年初下降5.5%,比去年同期下降9.5%;其中長材價格指數分別下降4.2%和10.3%。受其影響,全國鋼鐵企業及貿易商實現利潤普遍萎縮。由此觀之,今年開春中國鋼材市場遭遇了“黑暗時期”。

中國鋼材市場“黑暗時期”已經過去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鋼材市場“黑暗時期”已經過去。

一是中國疫情形勢明顯好轉,逐步迎來鋼材需求旺季。經過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現今全國疫情好轉,剔除境外輸入,全國多數省市已經確診病例為零。在決策部門的全力推動之下,全國復工復產漸入佳境。預計進入二季度後,隨著有關限制措施的逐步解除,消費和投資活動快速反彈,國內鋼材需求出現很大幅度增長,庫存壓力顯著減輕。

不僅如此,疫情衝擊還強化了逆週期調節,致使基建投資增添新動力。據媒體報道,今年僅新基建投資就會達到萬億元。資金方面,支持基建力度不斷加大。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20日,全國各地發行專項債券10233億元,全部用於鐵路、軌道交通等交通設施建設,以及生態環保、農林水利、市政和產業園區等領域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此外,出於強化逆週期調節,經濟穩增長需要,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亦會進一步寬鬆,在全面降準與定向降準的同時,亦不排除全面降息可能。以上新老基建共同發力,預計今年內包括新基建在內的全國基建投資增速會有明顯提高,達到6%以上,從而使得3月份後鋼材需求,特別是建築鋼材需求得到增強,龐大庫存得以消化。

二是美聯儲無限數量貨幣寬鬆(QE),世界經濟形勢將會好轉。先前全球經濟增長趨勢呈現糟糕預期。國際金融協會發布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負增長1.5%,其中美國經濟將萎縮2.8%,歐元區經濟將萎縮4.7%,日本經濟將萎縮2.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也發表聲明說,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損失,2020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負增長,衰退程度至少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相當,甚至更加嚴重。

在此壓力之下,美聯儲放大招,史無前例無限量QE。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3月23日宣佈,將採取廣泛新措施來支持經濟,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支持市場平穩運行。自本週起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不設額度上限,每日和定期回購利率報價利率將重設為0%。同時,美聯儲還宣佈將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便利規模。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美聯儲迄今為止最激進的市場干預行動。

此外,美國還將出臺一項價值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預計其它國家都會積極跟進,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雙管齊下。所有這些措施,將會予以世界經濟很大支撐,並極大提振市場信心。也正是如此,近期美股全線暴漲,道指一度狂飆2100點,創史上最大單日上漲點數,以及1933年以來的最大單日百分比漲幅。據此預計無論是美國還是全球經濟形勢,將比先前的糟糕預期要好很多,其衰退程度不會很大,如果樂觀一些,甚至可能擺脫衰退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鋼材外部需求環境的嚴峻程度亦會降低。


年內鋼材市場行情壓力仍存

中國鋼材市場“黑暗時期”已經過去,市場總體呈現升溫態勢,但不等於今後一帆風順,年內鋼材市場壓力仍存。

首先是境外疫情高峰期尚未到來。由於之前掉以輕心,一些國家失去了及早應對疫情的最佳窗口,現今境外疫情不容樂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5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40萬例。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也表示,目前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裡,有85%來自歐洲以及美國。美國的病例數量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其有可能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震中”。境外尤其是美國疫情形勢繼續惡化,一些企業因此破產倒閉,將引發大量失業和債務違約。受其影響,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市場信心,都會遭遇新的衝擊。

其次是國內鋼鐵新增產能大量釋放。應該說,近幾年來全國又新增了不少鋼鐵產能,今年內就有數千萬噸的新產能投產,致使全國鋼鐵總產能有增無減。在這些新增加的鋼鐵產能基礎上,鋼鐵企業積極增產,始終會成為鋼材市場行情的重大壓力。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數據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市場操作建議,“萊月再生”對使用該內容取代客戶自身決策與判斷導致的後果不負有責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