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篇: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 (六)

彈道導彈潛艇是以洲際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潛艇,又稱為戰略潛艇或 戰略導彈潛艇。彈道導彈潛艇除前蘇聯第一代潛艇外,其餘均為核動力推進。 目前,世界上共有 150 餘艘彈道導彈潛艇,前蘇聯最多,其次是美、英、法 三國。

潛艇篇: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 (六)


彈道導彈潛艇排水量一般為 6000~30000 噸,載彈量為 16~24 枚,射程 達 8000~11000 公里,水下續航力無限。彈道導彈潛艇歸海軍建制和指揮, 但戰略性調防、部署和導彈發射的批准權限在國家最高指揮當局。彈道導彈 潛艇與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一起構成國家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 量。因此,平時主要遊弋於水下,對敵實施戰略核威懾;

戰時,作為高生存 力的核反擊力量,負責摧毀敵岸基戰略目標,政治經濟高度集中的大中城市, 主要交通樞紐和通信設施,大型軍事基地和港口等重要目標。

1.前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發展 前蘇聯是最早發展彈道導彈潛艇的國家,也是擁有潛艇數量最多、型號 最多、單艇噸位最大的一個國家。早在 50 年代中期前蘇聯就開始發展彈道導 彈潛艇,到目前已發展了五代,其中常規潛艇為第一代,其餘四代均為核潛 艇。

潛艇篇: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 (六)


潛艇篇: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 (六)


這五代潛艇分別為: 第一代彈道導彈潛艇為 ZV 級和 G 級,是 50 年代中期至 50 年代末期建成 服役的。ZV 級是 1955 年改裝的一型潛艇,為常規動力推進,裝 2 枚陸基“斯 柯達”導彈,射程僅 150 公里,彈長 10 米,重 5.4 噸。1958 年才換裝 SS-N -4“薩克”彈道導彈,它是前蘇聯第一代潛地彈道導彈,射程 350 海里,彈 長 15 米,彈重 20 噸。

ZV 級艇水下排水量 2600 噸,艇長 90 米,水下航速 15 節。G 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是 1958 年專門建造的一級艇,裝 3 枚 SS-N -4 導彈,同級共建 19 艘,分 5 個改進型號。

第二代彈道導彈潛艇是 H 級,1958 年建造,1962 年服役。H 級是前蘇聯 第一代核動力導彈潛艇,水下排水量 5500 噸,水下航速 22 節,自給力 60 晝夜,潛深 300 米,裝 3 枚射程 1200 公里的 SS-N-5“塞爾布”導彈。導 彈命中精度 2 公里,彈頭當量 60 萬噸,艇首、尾分別裝 6 個和 4 個魚雷發射 管。H 級潛艇共有 3 種改型。

潛艇篇: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 (六)


第三代彈道導彈潛艇是 Y 級,1968 年建成服役。該級艇 1967~1976 年 共建 34 艘,1978 年後有 5 艘改成攻擊型核潛艇,其餘 28 艘導彈潛艇中除 1 艘裝 12 枚 SS-N-17 導彈之外,全部裝 16 枚 SS-N-6“索弗萊”導彈。Y 級潛艇水下排水量 10000 噸,水下航速 30 節,自給力 60 晝夜,潛深 400 米。

導彈射程 2400~3000 公里,命中精度 1.8 公里,可攜 3 個分導式多彈頭。 第四代彈道導彈潛艇為 D 級,1973 年開始建造,目前仍是重點發展的型 號。D 級潛艇是前蘇聯導彈核潛艇艦隊的中堅力量,到目前共發展了 4 個型 號。

D-1 型共建 18 艘,1972~1977 年服役,水下排水量 11000 噸,水下航速 25節,裝 12枚SS-N-8導彈; D-Ⅱ型1973~1975年服役,水下排水量13000 噸,水下航速 24 節,人員編制 134 人,共建 4 艘;裝 16 枚 SS-N-8 導彈; D-Ⅲ型和 D-Ⅱ型性能基本相同,共建 14 艘;D-Ⅳ型 1984 年開始建造,到 1990 年已有 6 艘服役,並仍以每年 1 艘的速度建造。

潛艇篇: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 (六)


潛艇篇: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 (六)


D-Ⅳ型艇水下排水量 13600 噸,採用雙殼體結構,裝 16 枚可攜 10 個分導彈頭、射程達 8300 公里的 SS -N-23“輕舟”型導彈。 第五代彈道導彈潛艇為“颱風”級,1980 年開始建造,到 1990 年已有 6 艘建成服役。“颱風”級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級潛艇,水下排水量達 29000 噸, 艇長 270 米,寬 23 米,水下航速 24 節,潛深 450 米,人員編制 150 人,可 裝 20 枚攜有 7 個分導彈頭、射程 8300 公里的 SS-N-20 導彈。

2.美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發展 美國於 1957 年開始建造第一代彈道導彈潛艇,到目前共發展了四代:

第一代是“喬治·華盛頓”級,1961 年服役,同級共造 5 艘。該級艇水 下排水量 6888 噸,水下航速 30 節,潛深 300 米,可裝 16 枚射程 2200 公里 的“北極星”A-1 導彈。 第二代是“伊桑·艾倫”級,1963 年服役,其水下排水量 7880 噸,水 下航速 30 節,潛深 400 米,可攜 16 枚射程 2800 公里的“北極星” A-2 導 彈。 第三代為“拉斐特”級,1967 年服役,共造 31 艘,水下排水量 8250 噸, 航速 30 節,潛深 530 米,可裝 16 枚“北極星” A-3 和“海神” C-3 導彈, 射程分別為 4600 公里和 5900 公里,分別攜 3 個和 10 個分導彈頭。 第四代為“俄亥俄”級,1976 年建造,1981 年服役,1990 年已有 11 艘 建成服役。

潛艇篇: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 (六)


潛艇篇: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 (六)


該級艇是美國排水量最大的一級艇,也是世界上裝彈量最多的一 級艇。其水下排水量 18700 噸,艇長 170.7 米,水下航速 25 節,潛深 300 米,人員編制 133 人,可攜 24 枚裝有 14 個分導彈頭、射程達 11000 公里的 “三叉戟”Ⅱ型導彈。

3.英國和法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 英國彈道導彈核潛艇只發展了一級 4 艘,目前正在研製新的一級“先鋒” 級,預計 90 年代中期服役。英國現役“剛毅”級是 1967~1969 年服役的, 水下排水量 8400 噸,水下航速 25 節,裝 16 枚美製“北極星”A-3 導彈。 新的“先鋒”級水下排水量達 16000 噸,艇長 150 米,裝 16 枚美製“三叉戟” Ⅱ型導彈。

潛艇篇:世界各國的彈道導彈潛艇 (六)


法國彈道導彈核潛艇共發展了三代:第一代為“不屈”級,共建 1 艘, 1979 年建造,水下排水量 8920 噸,裝 16 枚 M4 導彈;第二代為“可畏”級, 潛艇性能與第一代基本相似,只是載彈不同,改攜 M-20 導彈,該級共建 5 艘;第三代為“凱旋”級,目前正在建造,擬於 90 年代中期服役。該艇水下 排水量 14200 噸,艇長 138 米,潛深 300 米,主要裝射程 10000 公里的 M5 導彈。此外,還裝有“海鱔”魚雷和“飛魚”反艦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