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村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

新大風歌


作為土生土長的江蘇農村人,目前我們那兒農村存在的問題我總結如下:第一點:農田沒人種。種地的收入太低,不如出去打工,現在木工瓦工日薪都在300元,目前還在種地的基本都是65歲開外的,七十多很普遍,八十歲還在種田也大有人在,隨著這批人的老去,良田荒廢的會更多。以前村裡也嘗試過大面積承包給個人,年租金1000元一畝地其實還是不錯的,但就有那幾個害群之馬不同意

第二點:空巢老人問題。年輕人都受過高等教育,全部都在城裡打拼,結婚生子買車買房,老家的房子逢年過節才回去住幾天,家裡剩下一個或兩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在看家!子女們也嘗試將老人帶到城裡去,可是語言不通,住在高層,飲食習慣差異等等因素,老人住不習慣,只能回到農村去。我遠房一個爺爺,一個在家中風了,等發現後人已經走了。

第三點:大齡剩男剩女越來越多。我們村剩男基本沒有,因為好多都自由戀愛娶的外省的,比如我老婆就是浙江人,我一個發小娶的安徽的,我哥娶的蘇南的等等,但是剩女比較多,本地男性娶外地的容易,但是本地女孩不想嫁到外地去,造成剩女越來越多

最後衷心祝願家鄉越來越好!





雞蛋哥黃磊


目前農村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

我認為目前農村最突出的問題是:要大力發展農村產業,讓農民不出門打工也能掙到錢。為什麼這麼說?我來做以下的分析。

一,農民目前主要收入來源是打工。

目前,就我們這裡來看,農民都蓋上了新房子,裝修得很漂亮,進了家根本就不像農村。到處寬敞,明亮,方便, 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幾乎家家都有小轎車,而且自來水通到家,水泥路也通到家。小夥子、姑娘們出門根本看不出是農村的。 有的人不僅農村有房子,而且在城裡也購置了房屋。他們吃著自家種的蔬菜,自己養的雞鴨魚肉,自己種的糧食,很是讓城裡人羨慕。

然而,這些硬性的基礎設施所用的錢基本上都是外出打工掙回來的。

我們當地農民20~40歲的主要在外地工廠上班。40~60歲的男性主要從事的也都是外地的建築行業。

然而,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放緩,房地產開發的銳減,很多產業的過剩, 就不需要那麼多農民工了。那麼這些人必然要重新回到農村去,而回到農村以後,他們的收入來源靠什麼?

就拿今年來說,由於疫情的影響,現在很多工地都沒有開工,我周圍的很多農民兄弟就很著急了,紛紛說不能就這樣坐吃山空呀!可他們又沒有別的辦法掙錢,只好著急地熬著。

據媒體報道,“湖北兩農民工想到湖南坐車去深圳打工,走了七個小時,結果才知道自己方向還走反了”,“還有一個農民工坐著大木盆渡過長江去九江打工”的事,這都說明他們的家庭急需用錢,才出此下策的。

我們當地工廠,企業單位很少,需要的工人也很有限。一旦這些農民工在外沒活可幹只能回家, 那麼是否要降低原有的生活水平?肯定有倒退的可能,甚至會出現新的貧困戶。

解決這部分人回鄉後的收入問題,我覺得是目前農村重中之重的問題。政府部門要早做決策,早想辦法,不能等到到時出了大的問題,大的矛盾再來解決,那就為時已晚。

二,農民的增收,是解決農村其他問題的關鍵。

這麼多年農民出門打工,積累了一定財富,過上了美好的生活。農村裡很少見到遊手好閒的人了,什麼偷雞的,摸狗的也不見了,農村的社會治安也很好。可農村裡還存在著其它一些問題,如:田地荒蕪了怎麼辦?產業結構如何調整? 農村人養老等等。

農民回鄉了,有了勞動力,田地是捨不得荒蕪的,哪怕抽空也要種上莊稼。現在的荒蕪,是他們在外打工的收入高於在家種莊稼的收入, 才放棄的。

無論農村產業如何調整,只要讓農民有收入,生活有保障,他們也願意聽政府的安排。

只要農民口袋裡有了錢,絕大部分的農民還是很孝順長輩的。不再出門,與老人們生活在一起,養老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三,解決農民回鄉後創收的幾種可行辦法。

1、大力開發綠色農產品。各種有機的綠色的蔬菜,雞鴨魚肉,新鮮的水果是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通過這次疫情,人們健康觀念一定會更強,城市居民希望買到更多健康的安全的食品,這也是未來健康生活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為農村優質的農產品銷售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2、大力開發中藥產業。全國各地農村廣闊的天地裡都有自己地方上獨有的天然藥材。隨著中醫的恢復、發展、創新,不僅被廣大的中國人接受,還被很多外國人士青睞,相信中草藥的種植,開發,生產,會是一個持久的產業。

3、重視農村花卉苗圃的發展。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越來越重視美化自己的家園,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花卉苗木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這也是一條發展的路子。

4、有技術的搞些特色養殖。

搞特色養殖也有錢可賺的。像養山雞,養狗、養野豬,養駝鳥等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養殖對象。

5、一些有能力的人,可以做農村的經紀人。由他們牽頭,成立各種合作社,搞項目搞銷售,發展規模農業。

6、其他:像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開發;農家樂的創新和發展;農村電商平臺的發展等等,都可以增收的。

總之,讓農民不出門打工也能掙到錢, 是搞好三農工作的根本,穩定了農民,才能穩定農村發展,並可持續發展。讓他們在自己的天地裡發揮他們的聰明才幹,美麗鄉村建設才能發展的更美麗,更有後續之力。

這些純屬我個人看法,希望大家參與討論,為農村發展獻計獻策。


皖西奶奶


最突出的問題,農民收益低,呆在農村生活難以為繼。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要確保農民在農村,收入有保障。

國家農業部分應該利用大數據,根據以往的市場需求,推算市場缺口,收集農場品需求量和供應量,調劑需求和供應,供過於求的產品減量生產,供應缺口的產品,加量生產,基層上報的產量數據應相對準確,農業部門求購端定單的統計數據,也應相對準確,調劑生產和供需平衡,給相對的收購底價,讓農民有目的的生產,確保收成


阿材7


我認為現在農村最突出的問題是人口就業問題。有一句話非常適合現在農村的場景,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工作。

農村勞動力大量過剩,不僅影響農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而且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穩定與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穩定與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解決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已成為當前農村工作的當務之急。

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是農村改革之後長期累積起來的問題,也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一種必然現象。我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既要借鑑已有的成功經驗,還應結合新的形勢,探索新的辦法,關鍵在於創造出一種與農村相適應的,能夠變“包袱”為財富的勞動力資源開發模式。

一、繼續組織勞務輸出,開闢區域外就業天地 ,就尚處於欠發達地區而言,在目前二、三產業不夠發達、城鎮化水平較低、剩餘勞動力不能就地有效轉移的情況下,繼續積極組織勞動力到我國東部發達地區和西部大開發地區務工,無疑是解決農村過剩勞動力就業的一條既便捷又經濟的途徑。

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我們應該看到,當前勞務輸出既迎來了全國經濟開始復甦,西部大開發開始實施等重大機遇,又面臨著打工人數增多、素質較低、服務滯後等嚴峻挑戰。要想繼續走好依靠勞務輸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這條便捷途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黃土地裡的一枚種子


現在農村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小夥子結婚的事兒了,由於男女比例失調,大齡男青年越來越多,因為找對象難,女方的條件就越來越高,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如果沒有幾十萬媳婦兒是娶不到家的


馮老漢1


目前農村誰想把地租出去就租出去,國家證用也是把錢給了個人,土地歸集體所有完全變成一句騙人的鬼話,真不知給以後帶來的後果有多大。


春光明媚183282681


集體經濟家底流向權力人的腰包,思想意識淡化,向錢看,農村的錢多不起來,糧食太偏宜了。


用戶2867481495108


很多問題!小孩子上學校有問題!大男孩兒娶媳婦難!等!


jia雲水心


空房閒置,土地閒著,村落冷輕,發展產業盲目,腳痛顧腳,手痛顧手。


蘭漢軍


農村最突出的是養老問題,經濟來源問題,好容易收了點糧食卻又不值錢,而且成本還高,年輕人不種,老人又種不動,愁死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