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股價低迷,股份恐被繼續收購

德國茵創國際併購有限公司,我們是一家擁有近30年曆史的併購顧問公司,總部位於杜塞爾多夫。我們茵創國際同時也是歐洲併購集團(euroMerger Group)的聯合創始人。我們中國辦公室主要負責中歐企業間的併購投資與合資合作,我們會在平臺上與大家一起分享關於中歐併購的新聞動態,同時也會擁有涉及各行各業的眾多標的,歡迎感興趣的用戶關注聯繫我們。

PART 01

戴姆勒歷史遺留問題嚴重

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股價低迷,股份恐被繼續收購

在受到新冠病毒衝擊的這段時間裡,任何一個在戴姆勒Untertürkheim總部與戴姆勒集團CEO Ola Källenius會面的人,都會發現,Källenius精力充沛,甚至有些瘋狂。自從他十個月前成為戴姆勒集團CEO以來,這個瑞典人已經失去了他以前的平靜,他迫切希望領導戴姆勒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汽車公司。但幾乎沒有任何事情是按計劃進行的,戴姆勒正陷入最嚴重的危機。該集團比其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脆弱。

集團發佈的三次盈利警告已經使資本市場失去信心。今年1月,據戴姆勒初步評估,2019年與柴油車醜聞相關的政府和法院訴訟費用為11億至15億歐元。以前利潤豐厚的Van車型業務在財報上形成了數十億缺口。同時梅賽德斯-奔馳在2019年的利潤減少了一半,營業利潤率從2018年的6.7%下降至2.5%。

與戴姆勒相比,寶馬和奧迪的盈利能力顯然更強。甚至大眾和標緻雪鐵龍的表現都明顯好於戴姆勒。

而現在的新冠病毒疫情對戴姆勒又造成了一波衝擊,至少今年第一季度的所有計劃都受到了影響,今年2月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跌了至少80%。

Källenius在近兩週已經停止了大多數歐洲工廠的生產工作;在美國工廠也可能採取類似的措施。這可能會導致很嚴重的財務後果,即使目前尚不清楚此次疫情將對汽車行業造成多大影響。戴姆勒的競爭對手寶馬已經下調了盈利預測,基於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損失,寶馬預計銷售回報率在2-4%之間。

然而集團大多數困難還是來自於歷史遺留問題,這不僅僅是指柴油排放醜聞和Van車型部門的災難。僅在美國塔斯卡盧薩工廠的問題就造成了10億歐元的損失:成千上萬輛豪華SUV的半成品只能停放在倉庫中,其中一些不得不被拆分用作了備件庫。


PART 02

李書福希望與戴姆勒長期合作

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股價低迷,股份恐被繼續收購

與寶馬的聯合項目將繼續進行下去,與大眾CEO Herbert Diess對話尋求合作機會,戴姆勒還與中國的汽車集團也保持著夥伴關係。

吉利集團的董事長李書福現在正在為旗下的沃爾沃尋求幫助。吉利控股集團擁有該瑞典汽車公司100%的股份。沃爾沃目前售出70萬輛汽車,但有時也負擔不起某些技術方面的開支。戴姆勒之所以可以介入,是因為該瑞典汽車公司不再開發新的內燃機,並且甚至未來不想再生產它們。

這對於梅賽德斯來說是個好消息。梅賽德斯可以利用發動機工廠的產能並分擔開發成本,這很顯然是個明智的合作。如果該項目成功,那可能就是進一步和其他合作伙伴組成發動機聯盟的開端。該計劃將從M253開始,M253是沃爾沃將從梅賽德斯獲得的新型三缸發動機。

李書福正在努力爭取更多。他提出了電動汽車的通用平臺,建議兩家公司使用統一的電子架構,甚至希望戴姆勒參與他想要製造的衛星系統。

這位中國億萬富翁有著宏大的構想。一位經常見到他的研發高管表示:“比起五年計劃,這更像是五十年計劃。”“他購買戴姆勒10%的股份,並不只是為了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顯然這位高管認為,李書福入股戴姆勒是為了集團更長遠的發展考慮。

到目前為止,吉利控股已成為一家綜合集團,旗下投資組合包括沃爾沃乘用車,陷入困境的跑車品牌蓮花,馬來西亞汽車製造商寶騰和倫敦出租車,戴姆勒10%的股份,沃爾沃卡車的8%,中國品牌吉利和領克汽車(Lynk&Co)。就像Ferdinand Piëch執掌大眾汽車時所做的那樣,李書福也正在不斷從市場上收購汽車品牌,並希望以此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汽車帝國。

一家德國汽車集團的董事會成員表示,他近期與李書福進行過交流,這位中國億萬富翁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收購那麼多汽車品牌的弱點在哪裡。他正在尋找正確的整體策略,目前一切皆有可能,包括增持戴姆勒股份。李書福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李書福於2018年一夜之間成為戴姆勒的主要股東。他在兩家美國銀行的幫助下秘密購買了市場股票,並跳過了兩個法定報告門檻。這對於斯圖加特的戴姆勒集團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衝擊。但現在該集團已經習慣了。集團CEO Källenius強調,這位來自中國的新股東並不會干預集團日常的業務。

對於另一位中國股東,北汽董事長徐和誼,Källenius有不同的看法。戴姆勒需要與北汽合資才能在最重要的市場取得成功,這也正是北汽可以從戴姆勒中受益的關鍵點。北汽與梅賽德斯的聯盟保證了集團的聲譽,並帶來了資金,這使得首都北京在與上海這個商業大都市的永恆競爭中佔得了一些優勢。當然,對於徐董事長而言,在戴姆勒的持股如果能比李書福高出一個百分點,那就更好了。


PART 03

政治因素阻撓進一步收購

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股價低迷,股份恐被繼續收購

但是對於北汽和李書福而言,將戴姆勒的股權增加到10%以上比開始入股時要困難一些。戴姆勒還擁有梅賽德斯-奔馳銀行,這其中涉及到了政治利益。更準確地說是涉及到了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波恩當局必須批准對銀行的所有投資中超過10%的投資。戴姆勒的一位內部人員表示,這個過程“漫長而複雜”。

在Källenius任職之前,他已與聯邦經濟部和財政部就聯邦政府可能採取的對策進行了多次對話。戴姆勒方面表示,他們目前仍然保持聯繫,但是他們並沒有明確要求聯邦政府提供保護,以防止自己被收購。

那麼聯邦政府是否應該阻止收購呢?Källenius稱中國為“遠離家之外的另一個家”,另一位集團高層則稱戴姆勒與中國為“共生關係”。他表示,該集團從中國獲得的利潤幾乎佔一半。他們無法和中國成為敵人。

在合作中被強大股東所束縛,依賴於前任CEO Zetsche留下的老部下-Ola Källenius一直以來都缺乏掌控力。那麼執掌集團十個月後的現在,Källenius會有所突破,將權力完全握在自己手中嗎?

全世界都應該知道:Ola Källenius希望在未來幾年內盡全力改善戴姆勒股份公司的業績。他在新聞發佈會上多次強調“這還不夠。這不是我所接受的。”他同集團所有已知的阻礙進行了對話,這聽上去是在與前任Zetsche做清算。這位瑞典人現在正在增強自己的滲透力,他與新上任的CFO Harald Wilhelm商談,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目前戴姆勒集團計劃到2022年將裁減15000個工作崗位。但問題是需要支付多少遣散費?例如對於一個E3等級的經理而言,在戴姆勒工作9年後,年薪為24萬歐元,其在快速簽名確認離職後大約能獲得40萬歐元。

Källenius非常瞭解各種不確定性以及其下屬的不安與挫敗感。但他明白,集團的成本必須下降,這是現階段的重點。他表示:“我們不能指望集團會自己變得更好。”“我們如何適應新的汽車世界,如果不能獲得更多的資本,我們要如何繼續投資?”他希望集團團隊最遲在2022年完全支持他。然後他希望能夠實現此前所承諾的6%的銷售回報率。


PART 04

未來重點是軟件項目

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股價低迷,股份恐被繼續收購

Källenius迫切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成功。目前他正在重新定位旗下的AMG跑車品牌。AMG在世界各地都有粉絲,尤其是那些喜歡寬輪胎和八缸發動機轟鳴的人們。他們願意為這樣的高調支付更多的錢來購買AMG,戴姆勒由此獲得了數十億歐元的利潤。

Källenius很快將用四缸發動機取代C63發動機,並將混合動力與強大的電氣單元相結合。這裡的“很快”大約是兩到三年的時間。他還將設置專門的電動跑車平臺,他告訴開發人員,他很快就會成為“電動汽車巨頭”,而不是“汽油汽車巨頭”。

以保時捷為榜樣:Källenius正在計劃對AMG跑車品牌進行重設,即運用電動運動架構以及多種混合動力車型。這參考了是保時捷CEO Oliver Blume的電動汽車戰略。

如果有可能將AMG帶入電動時代並使其成為“保時捷第二”,那麼Källenius就可以在集團全體職工中獲得加分,並得到分析師的更好評估。集團兩位中國主要股東之一的李書福也會很高興,如果他旗下的跑車品牌蓮花也能使用該電動跑車平臺。

然而這只是未來計劃要實現的。而集團全體職工,分析師和主要股東更重視現在,即EQC電動SUV的問題以及新型S級轎車的延期問題,這些問題現在已經在市場上出現;由於疫情導致的2020年銷售數量大幅減少問題;以及如果梅賽德斯未達到CO2排放標準將受到處罰的問題。

但至少我們很快將看到另一個重大項目:汽車軟件公司。Källenius允許其位於柏林的開發人員研發集團自己的軟件體系結構,即全新的梅賽德斯操作系統。該系統應該在2024年問世,並隨未來的MMA模型結構(下一代A級和B級)引入。該模型結構將來靈活適用於內燃機和電動汽車。

巧合的是,大眾CEO Herbert Diess也在大眾汽車公司開始了類似的項目。大眾已經為新的ID.3電動汽車使用了類似的操作系統,但是新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該車預定在今年夏天開始銷售。Diess已經成立了獨立的軟件子公司Car Software Org(CSO),以便將來向其他公司提供新的操作系統。

本週二在沃爾夫斯堡舉行的年度新聞發佈會上,Diess宣佈大眾汽車集團將在2025年之前為集團的軟件研發投資超過70億歐元。他們還將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在去年聖誕節之前,與零部件供應商大陸就其入股CSO的談判宣告失敗。

據悉,目前大眾和戴姆勒正在考慮進行軟件合作。據德國媒體報道,雙方已經進行了有關合夥關係的初步討論,大眾的CEO Diess和戴姆勒CEO Källenius都參與了商談。至少Källenius希望與大眾集團進行合作開發汽車軟件,這已經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