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公好還是事業編更好?

梅梅7194


肯定是參公好。下面具體分析一下。

1.參公人員工資待遇與公務員一樣。

參公人員的工資待遇與公務員是一樣的,他們享受車補和各種津補貼,同一時期上班的參公人員和公務員的工資是一模一樣的。

而事業編的工資卻比公務員少很多,他們沒有車補,沒有各種津補貼,總體來說工資水平比同等條件的公務員少五六百元。

2.事業單位改革以後,參公人員可能轉為公務員。

現在正在進行事業單位改革,對於一些行政執法類事業單位涉及到一些參公人員,他們的身份也會由參公人員轉變為公務員,這樣就實現了身份和性質的改變。

有人可能會覺得參公人員直接轉為公務員有些不符合規定和政策,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參公人員當時參加考試的時候就是參加的公務員考試,他們的試題和考試模式與公務員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他們進入這個系統的途徑與公務員是一樣的,並沒有比公務員缺少什麼,那麼他們享受的待遇當然也應該是一樣的,只是當時他們去的單位性質屬於事業單位而已,但是這些參公人員的本質可以理解為就是公務員。

3.雖然參公屬於事業單位,但是事業人員卻不能隨意成為參公人員。

雖然參公事業單位性質上屬於事業單位,但是普通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卻不能隨意成為參公人員,參公人員必須要經過公務員考試才能具有這種身份,要麼就是通過事業單位調任或轉任,也就是說他們是不能相互流通的,並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隨意。

總之,可以把參公人員理解為就是公務員,公務員的待遇當然要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要好。

歡迎從評論區發表你的觀點。

作者:寫作匠,資深體制內成長導師,用工匠精神專注分享體制生存底層套路。

體制內公開課


就一般情況而言,參公比事業編好是毋庸置疑的。這是因為,參公身份人員即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國家工作人員,也是名副其實的公務員,與公務員的區別僅在於報公務員主管部門登記使用不同的登記表,但由參公身份調入行政機關重新辦理公務員登記手續並無政策制度上的障礙。

從現實情況來看,參公單位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參公管理群團機關,如各級總工會、團委、婦聯、文聯、作協、社科聯、僑聯、殘聯、貿促會、紅十字會、工商聯、法學會等;第二類是參公事業單位,如黨委政府的機關事務管理局和接待辦、黨校、檔案館、疾控中心、地方誌辦等。

這些參公管理單位的領導職務與職級設置與黨政機關基本相同,其參公身份人員提拔晉升與黨政機關公務員執行相同的法規制度,提拔晉升的快慢也取決於所在單位機構規格的高低和領導職數、職級職數的多少,與同級黨政部門的公務員相比差別並不大。

就工資待遇而言,參公身份人員與同地區同級別公務員也無區別,均由政府財政全額撥款保障,享受與黨政部門同級別公務員相同的基本工資、規範性津補貼、交通補貼、住房公積金等。簡而言之,就是黨政部門公務員有的工資福利待遇,參公身份人員絲毫不少、標準一樣。

從工作忙碌程度來看,多數參公管理單位會比黨政部門清閒一些,參公身份人員加班的時候也有,但並不頻繁,職責任務相對輕些,工作壓力相對小些,工作和生活也更有規律,更便於實現工作和家庭兩兼顧、兩不誤。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也並非所有事業編都沒有參公身份好。如公立三甲醫院、高校等事業單位中走專業技術崗位等級晉升之路的事業編人員,其工資收入、等級晉升、發展空間等反而比很多參公身份人員更好,而且還是靠技術立身、憑本事吃飯,從長遠發展來看也更為有利。

目前,不少人還是對參公身份抱有憂慮,主要是擔憂這些參公管理的群團機關和事業單位畢竟使用的也是事業編制,雖然其工作人員目前實行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但今後有可能會在機構改革中轉變身份,由參公身份改為事業編人員。其實這種擔憂大可不必,從以往的機構改革來看,身份改變只會往好的方向轉,逆方向轉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單位性質改變,也會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確保參公人員的身份和待遇不變。

歡迎關注職場李論,更多精彩內容期待與您分享!


職場李論


我是職場贏家,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然是參公比較好,不過也有人更在意事業編,關鍵是各自的需求不同。

所謂參公,就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雖然身份仍然是事業性質,但因為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所以可以享受公務員的工資待遇。

一般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與當地公務員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就以教師為例,在我們當地,跟同級別的公務員相比,二者一年的收入相差在5萬元左右,所以參公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旦轉換身份,就可以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此外,轉為參公,根據相關規定,可以增加流動性,可以交流到其他參公單位,也可以調入黨委部門或政府部門,職業前景更加廣闊。雖然大多數人會一直在同一單位幹到退休,但是畢竟有了這種改變的可能性,只要擁有可能性,人生就會感覺到有奔頭。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成為參公人員,比如有些收入較高的事業單位,比如電視臺、報社,其人員總體收入高於當地公務員,所以他們不願意改變身份。

這是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擁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她們也不願意成為參公身份。這是因為,對於公務員來說,女性的退休年齡是55週歲,而擁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在事業單位可以到60歲才退休。

有的人說,早點退休多好,但是要知道,早退休雖然早日享受自由,但代價是收入銳減。有的人家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經濟上要困難一點,所以這少掉的收入就是他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我們當地就有這樣的例子,一位副高職稱的女性,在單位轉變參公之前徵求意見時,她主動要求調離到其他事業單位。


職場贏家


事業單位根據管理屬性,可分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和事業單位管理,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參公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對於參公事業單位來講,雖然單位依然是事業單位性質,編制也依然是事業編制,但單位的管理是按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的,人事、工資管理也是按公務員的職級管理,其職能也是承擔的行政類職能和行政執法類職能。參公人員可以在黨政機關之間自由調動、轉任,不存在其他方面的限制。而事業單位人員想要進參公事業單位,或者是黨政機關公務員崗位,必須是通過公務員考試,或者在事業單位晉升為副科級以上實職,滿兩年後如果年齡不超過40歲,才有資格調任。

由此看來,參公事業單位肯定比事業單位要好。目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承擔的行政類職能劃轉到相應的政府部門承擔,事業單位也就失去了參公管理的依據。中組部2019年9號文件明確,部委層面只保留了黨校、檔案館、老齡委、證監會、銀監會等5個參公管理的事業機構,供銷總社已經明確不再參公管理。根據新的《公務員法》第112條規定,只有法律法規授權承擔公共管理事務職能的事業單位,才可以參公管理。

因此,依照法律規定,再加上上下對應,對於市縣基層來講,尤其是縣區一級來講,黨校參公看來是肯定的,檔案管理職能整合到縣委辦,老齡委的職能已經合併到衛健局,證監會、銀監會並沒有單設,剩下的也只有農業農村、文化旅遊、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五領域執法隊,以及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這一校六執法隊參公管理,其他能不能保留參公管理屬性,甚至能不能保留獨立的事業機構,都是問題。事業機構改革工作和參公事業單位清理工作正在同時進行,到明年6月份基本就可以清楚了。

機構改革後,如果參公的職能和崗位消失,已經取得參公身份的人員,其參公身份和待遇即使能暫時保留,也將在兩年以內調整,與崗位相對應。這就是說,除省考等6類人員外,其他人已經取得的參公身份和待遇,都會有非常大的變化。這樣一來,從改革發展的角度來講,如果目前在黨校或者新成立的執法隊工作,那麼其參公身份是有保障的,如果在其他參公事業單位工作,將來改革後,其參公身份能不能保留,還是個未知數。如果再因參公身份限制,影響了專業技術職稱評定,還真說不上來是不是划得來。


職言管語


一般情況下,肯定是參公編制更好,因為參公編制顧名思義就是說參照公務員管理,跟公務員待遇一模一樣,肯定比事業編好。但是也有個例,某些財政差額補助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比公務員還好。下面我具體說一下,我不說相關政策,只說我瞭解到的各種情況。



首先,參公編制就是參照公務員管理,錄用、考核、晉級、工資待遇、福利等等都跟本地區公務員一模一樣,而且有車補。一般情況下說參公編比事業編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參公編相對來說好晉升。像婦聯、團委、工會、黨校這些都是參公編,在一個參公單位,參公編制不會太多的,最多也就幾十個,以工會為例,大家可以看下圖北京市工會的組織架構,工會內設部室23個,一個部室1個部長1個副部長,有些大的部室是2個副部長,這就50人左右了,就算北京市工會100個編制,一半以上都是領導,這個比例肯定好晉升多了吧,一般你上班5,6年如果表現不錯就能升副科了。但是一般事業單位人就比較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學校,一個高中起碼有2,300老師吧,校長、副校長、年級主任、黨辦、政教處、後勤這些部門所有的領導加起來能有3,40人都不錯了,這晉升比例也就是10分之一,肯定不好晉升。



2.同級參公編比事業編管理崗位工資高。首先參公編有車補,事業編沒有車補;我認識幾個財政局的朋友,他們大概算過,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市,同工齡、同學歷、同級別的參公編跟事業編管理崗位比較,每月拿到手的工資參公編比事業編多600左右,而且五險一金參公編交的也比較多,有些地市參公編每年還比事業編多發一個月全額工資,這樣算下來,平均每個月參公編比事業編管理崗位多拿2000元左右的工資,大家不要噴,這個數據真不真,問問你們的財務人員就知道了。

但是,有以下三種事業編比參公編好,主要是說工資待遇方面。

1. 高中教師。首先,高中教師不是九年義務教育,是可以發課補的,一般一個地級市的高中是副縣級(我只是說一般情況下,也有是正縣級的),副校長是正科級,副校長不光是行政級別是正科級,副校長一般還是高級教師,教師的工資是按職稱套的,高級教師的工資(只說工資)跟縣級幹部差不多一個級別,一個高中正科級的副校長雖然沒有600元左右的車補,但是加上課時費、領導津貼、福利等等百分之百比參公編正科級幹部的工資高,而且高不少,高一兩千都是正常的。

2. 個別差額補助事業單位。一般是指能收錢的差額補助事業單位,比如住建局下屬的工程質量監督站,市一級的大部分是財政全供事業編或者參公編,但是縣區一級的有很多是財政差額補助單位,這個工程質量監督站能收錢的,收上來的錢一部分上交,一部分留用,雖然每月的工資跟其他事業單位人員工資都差不多,但是人家年底還發的有,而且發的還不少,住建局的朋友應該心裡都明白,一年的工資收入比參公編人員的收入高很正常;還有以前衛生局下屬的衛生監督所、各地市的農科院,都是財政差額補助事業單位,工資都比較高。



3.個別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各地市都有城市建設投資公司,雖然叫公司,實際上是政府單位,這個城投公司下面有好多事業單位都是自收自支的,像什麼水務投資公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文化旅遊產業開發公司,這些都是自收自支單位,收入不是一般的高,每年光房產收租都夠他們發工資了,我認識一個在武漢城投下屬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據他說每月工資比同級公務員高2,3000很正常。


公職人員那些事兒


參公比普通事業編好,這點毋庸置疑

首先釐清參公和事業的聯繫和區別。

參公,顧名思義就是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屬於事業範疇,其人員和普通事業編制人員一樣,使用的都是事業編制。不同的是,參公人員使用的雖然是事業編制,但不執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而是按照公務員法管理,享受與公務員同等的工資和晉升待遇,實際上與公務員無異。而普通事業編制人員執行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按照崗位性質定職定責定薪,收入因崗位和編制供養方式不同存在較大差異,但總體來看都比參公和公務員要低出很多,比如車補,比如年終績效獎,參公人員可以享受,而普通事業編則沒有。

再比如提拔和晉升,參公人員可以和公務員一樣享受更多的機會和渠道,再不濟也可以職級並行,享受相應待遇。而普通事業編特別是基層單位管理崗位人員,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在九級職員崗位上原地踏步,幾乎看不到希望,職業存在明顯的“天花板”。

至於社會地位、行政資源等,事業編更無法和公務員或參公人員相提並論。

綜合比較,參公事業編在各方面都優於普通事業編。當然,參公事業編也有缺點,比如可能面臨改革的風險。目前,事業單位正在推進改革,參公類的行政事業單位已經全部被取消,或改公益或併入行政。其人員隨單位劃轉轉隸,併入行政的改公務員或保留參公身份不變,隨單位改公益的,暫時保留參公身份和待遇,逐步消化清理。其他的如執法類機構絕大多數也是參公單位,目前暫無改革統一政策,但下一步肯定會改,怎麼改,如何改,改了以後原來的參公人員怎麼辦,以後機關裡還允不允許參公身份人員的存在,這些都是未知數。這也是參公人員的唯一變數。除此之外,參公人員絕對比普通事業編要強不知道多少倍。


80後小公


1.參公就是事業編

2.參公和公益類事業編還有其他事業編區別很大。公積金,車補什麼差很多,因為參公待遇和公務員是一模一樣,一毛不差的

3.參公和公務員最大的區別是單位的不同。但是像科協,團委,黨校等這些正局級的單位比大部分行政要好了。省直,直轄市市直,或者省直直屬的參公處以下是順調的。上調研員也不難。但是事業編就區別大了。醫院,高校等的還是不錯的。有能力那都行,nb人都是去企業的


街哥v


當然是參公更好。


參公全程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雖然是事業編,但卻納入公務員考試的範圍,考試內容為行測和申論,大多崗位要求英語四級。可以說參公除了和公務員的編制不同,其他的各方面和公務員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而事業編相對於參公就稍遜一籌了,事業單位一般參加的是市直考試,考試內容一般為公共基礎知識,大致相當於公務員考試行測中的常識知識,難度要低上不少。

雖然都是事業編制,但是事業編和事業編還是不一樣的。參公是有較大的機會轉行政編的,而普通事業單位基本沒有這個可能。

參公是各類待遇向公務員看齊,比事業單位還是好上許多的,而且參公的崗位大多是如同銀監會、證監會之類的監管部門,對於部分事業單位有著監督作用,如此一來,高下立判。

所以說如果要考事業單位編制的話參公相比普通事業編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當然競爭壓力也會更大,畢竟好的崗位大家都想去爭取一番不是。

對於參公和事業單位的區別,你瞭解了嗎?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萌之帆


感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

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您,參公要比事業編制好。

一、參公待遇看齊公務員。



參公管理事業編,顧名思義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編。也就是說這類人除了編制不是行政編外,其他和公務員待遇完全一樣。參公編制的考取要走公務員招考路線。

二、參公人員可以調任公務員。


參公管理事業編制人員,可以調任機關行政編制單位,而不需要重新參加公務員考試。事業編制則基本不可能調任到行政編制。

三、參公編制待遇更好。


第一條說了,參公編制參照公務員,也就是說,參公人員享受公務交通補貼,同時參加全市績效考核領取績效考核獎。以上這些都是事業編制暫時沒有的。

從以上幾點很容易看出來參公要比事業編制好多了吧!


公務員感悟和知識分享


我們是參公單位,人員是參參公,在這改革中一部分人員劃入參公單位,一部分人員劃入一類公益事業單位,不知道今後個人待遇是不是保留參公原有的工資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