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電車難題”:關於人性、道德和公正的思考

大家好,我是牛牛媽,一名90後職場寶媽!

最近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開始大爆發,我們在通過新聞了解其他國家的應對措施的同時,也對很多的問題開始進行思考,和同事聊天過程中,我覺得有一個問題跟“網易公開課”當年非常火的“電車難題”很相似。


疫情中的“電車難題”:關於人性、道德和公正的思考


電車難題是哈佛大學Michael J. Sandel教授,在“正義公開課”的第一講中,講述的主題案例,它以“電車難題”切入引發犧牲一人救活五人的做法是否被道德所允許。

提問過程中,隨著假定身份的不同大多數人的選擇也在發生變化,當我們假設自己是電車司機時,大部分的人會選擇走向岔路以犧牲一人的代價來保全另外五人,而當我們的假定身份變換為旁觀者的時候,這一道德選擇卻發生了逆轉,更多的人願意眼看著電車撞向五名工人,而不願意將橋上的胖子推到鐵軌上阻止事故的發生。

由此又展開了關於醫生是否該犧牲一人的生命救活五人,以及英國海難案件中吃掉一人來換取其他三人的性命是否應該被寬容的問題。


疫情中的“電車難題”:關於人性、道德和公正的思考

而面對這一次疫情,我們國家有一個非常強大而團結的體系,比如“一省包一市”的做法,全國各地的醫療隊伍和醫療物資都可以向著疫情最嚴重的湖北馳援而來,

包括防護用品的生產,我們不斷地在新聞中看到,生產飲料的工廠不惜代價轉產消毒液,從此這些生產線再也無法生產飲料了;

我們看到五菱宏光,一個平時看上去並不高級的汽車生產商,開始轉產口罩,並堅定的說:“祖國需要什麼,五菱宏光就生產什麼!”

我們看到很多造紙廠、紙殼箱生產廠等都開始改造機床生產口罩,甚至連生產嬰兒紙尿褲的廠家也開始轉產口罩!

它們是為了趁機投機賣高價嗎?當然不是,我們不得不向他們致敬,這些廠家和企業家以及員工,克服種種困難,冒著復工復產的各種風險,加班加點為前線的醫療人員和疫情嚴重地區的人民帶來充足的後援,他們在重要關頭沒有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沒有計較個人的一己私利,一切為了集體的利益,這是崇高而值得讚揚的!這就是中國精神的體現,民族精神的體現!我們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疫情中的“電車難題”:關於人性、道德和公正的思考

然而,我們反觀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國家,有的國家竟然在患者救治上採取了某種“戰時模式”,

由於醫療救治資源有限,不得不率先救治身強體重,存活可能性最高的,而那些存活幾率低的患者則進入了一種自生自滅的狀態,甚至還有人表示,這種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老齡化問題,減少社會的整體負擔。

當然,如果僅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確實是這樣的,這就相當於電車難題裡的你是為了5個人殺死一個無辜的人很類似。

包括美國,鹽湖城的警察竟然在網絡上要求大家不要再犯罪了,因為我們沒時間去懲治犯罪了,這種情況在我們看來完全無法接受,這是不是可以歸結為一種精緻的利己主義呢?

西方國家一直以來自詡為發達國家,自詡為精英群體,自詡為文明程度極高的社會,

然而,當大浪來臨之時,我們看到了到底誰在裸泳,

對人性的尊重,對每一個生命平等的敬畏,才是文明最核心的要義吧,那麼誰做到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