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自古不產鹽,鹽都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運到貴州的?

貴州自古不產鹽,截止民國,食鹽基本由四川運往貴州銷售,民國16年以前,貴州還不通公路,所以,運輸方式基本是人挑馬馱,部分路線可以依仗水路運輸,可是由於水路時寬時窄,加之水流時漲時落,運輸起來諸多不便。

貴州自古不產鹽,鹽都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運到貴州的?


可能現在的人不太理解當時食鹽在普通百姓人家的珍稀程度,舉個例子,當時老百姓吃鹽,不是按自己的口味來任意增加或者減少食鹽的數量,而是將食鹽用一根繩子懸掛在灶臺上方,食用的方法又分兩種,其一,用餐的時候,用舌頭在吊著的鹽塊上舔舔就算是吃鹽了;其二,把鹽塊放在鍋裡浸一下,然後在放蔬菜進去翻炒。俗稱“吊鹽”和“涮鹽”“打滾鹽”。由於氣候,戰亂等各種原因使得鹽巴不能順利入黔分銷,有時“鬥米不得斤鹽”的狀況時有發生,原因是商人大量囤積,導致供不應求。

貴州自古不產鹽,鹽都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運到貴州的?


古時由川入黔的食鹽運輸,最開始是用貨幣結算途中的運輸費用,形式分為銅錢和碎銀,這裡不由得吐槽一下,現在某些影視劇動不動就從衣袖裡摸出一錠銀子,還重達50兩。事實上在民間,老百姓基本用的是碎銀,其價值也分銀子的純度而有不同。鹽稅由銅錢最後要統一核算為銀兩,將所有碎銀統一重新融化澆鑄為官銀,收歸地方財政,然後在上繳國庫。

貴州自古不產鹽,鹽都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運到貴州的?


貴州在周西城執政以前,川鹽入黔的路線基本有四條路線,從不同方向將食鹽運往不同的地區,在四川境內基本都是水路運輸,到達川黔邊界大部分路段改為陸路運輸,這四條道路分別是仁岸一線,合江經赤水-猿猴-土城-二郎灘-馬桑坪-茅臺村-鴨溪-刀靶水-扎佐-貴陽;茅臺-金沙;金沙-爛泥溝-安順。綦岸一線,江津-桐梓-松坎-遵義;石磕鎮-正安的安場。涪岸一線,涪陵-龔灘河-沿河-江口-思南。永岸一線,永寧-敘永-畢節(畢節分別發往威寧,水城,盤縣);敘永-大定(大方縣)瓢兒井-大定,普定,織金,納雍等。

貴州自古不產鹽,鹽都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運到貴州的?


自從貴州平遠縣(今織金)人,晚清名臣丁寶楨任四川總督以來,決定改革鹽稅制度,將食鹽的產供銷實行壟斷,既榷鹽法。派遣專人前往貴州整頓鹽務,雖然在丁寶楨的一生中,此舉並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項政績,但對於貴州的鹽運史卻有著重要的影響。當然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還是他發明的“宮保雞丁”這一菜餚。

貴州自古不產鹽,鹽都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運到貴州的?

丁寶楨親自委派貴州遵義人唐炯督辦鹽務,唐炯又推薦華聯輝(華家原籍江西臨川,其先輩於康熙年間入黔經商,定居於遵義團溪,世代運鹽販賣,積累豐厚家產,華聯輝系咸豐年間舉人)協助。在四川設置鹽茶道暑,在自流井設置官運局,一切招商引資均在官方監督下進行。商人需按約定的食鹽銷量向官府納稅,實行認購認銷,禁止食鹽在民間的自由流通。本質上雖然增加了朝廷的稅收,實際換湯不換藥,食鹽到老百姓手中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但是這一制度的施行直至公元1949年。解放前貴州的相當一部分財政收入就是靠鹽稅,當然,最有利可圖還是煙稅。

貴州自古不產鹽,鹽都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運到貴州的?


現在的食鹽都是細顆粒的晶體狀,當時為了減少在運輸中的損耗,將食鹽製成塊狀。民國時期,一包井鹽大概為180斤重,為了避免各個地方在價值換算中由於流通的貨幣不同,從而造成無法準確估算的情況,通常運輸期間無論是水運,陸運,儲存等形成的成本均以食鹽作為一般等價物,例如,一包180斤的食鹽,途中沒有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到達貴陽,折算下來,途中的運輸成本約為84斤。根據路程、時間、人工因素各地標準約有不同。

貴州自古不產鹽,鹽都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運到貴州的?


既然食鹽在產銷過程中存在較高的利潤,資本的嗅覺自然靈敏不過,較長時間內,貴州的食鹽運輸、銷售並不是貴州本地人把持,為了扭轉這一局面,貴州本地的官僚資本自是不會袖手旁觀,事情的轉機還得從何應欽的胞弟王伯群說起,王伯群為了籌集在官場上的資金,與貴州本地商人合作,首先由商人創辦永岸鹽號,然後通過本地錢莊運作成商業銀行,王伯群則通過與何應欽的關係,與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經過幾番討價還價,爭取到部分仁岸一線的食鹽購銷份額。王伯群在其創立的“聚康銀行”佔乾股(500萬法幣)。鹽號正式命名為“貴州仁記利民鹽號”。當時吳鼎昌任貴州省長,吳與其他鹽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本地商人聯名申請和上層共同運作,終於得到仁岸一線部分購銷權。

由於沿途山高路遠,時常有土匪出沒,每條線路都會組織私人武裝沿途護送,確保貨物的安全抵達。

貴州自古不產鹽,鹽都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運到貴州的?


貴陽市有一地名,至今也與當時的食鹽貿易息息相關,那就是位於雲巖區小宅區的鹽務街,如今還是鹽務集團的辦公地點和家屬院。可見這條不足1000米道路,見證了多少歷史的更迭和逸聞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