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寶媽你覺得一個人帶娃晚上幸苦嗎?有何感受?

舒夢陽


兩個寶寶錯了一歲奶瓶顏色不一樣都要打架,更別說日常生活那麼多瑣碎事,每天有處不完的小官司,辛苦難免的,更多的是怨恨,累到一定極致就是咆哮


空白169666616


我是支離君,我家那兩小隻的爸!

講講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的感受是:寶媽是最偉大的人,我們這些陪著坐月子的,遠不及她們辛苦!

生哥哥時,我在外面工作,在媳婦發作的當天緊趕慢趕跑到醫院。小傢伙挺懂事,8點鐘我到達產房門口,20分鐘後出生了。

在家待了一個禮拜後,我就返崗。

把她們母子交給家裡人,為了方便照顧,媳婦拉來她妹妹。據說那個月子裡,把她妹妹折騰的夠嗆。

月子裡,小孩子吃和拉,進行的比較頻繁,這邊剛吃完,下一秒就能拉出驚天一出翔,有時剛給他還完紙尿褲,馬上能在你手上灑下一泡尿。

白天還好,都在熟睡中,到了晚上,大人基本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隨時要了解小孩子的一舉一動,所以只能間歇性的眯上一會。所以那個時候,媳婦的形象全無,最明顯的就是那兩個大黑眼圈。

最有意思的是小姨子,有一次睡夢中驚醒,第一反應就是問她姐:寶寶哭了啊,是餓了還是拉臭臭了?已經練成條件反射。

兩個月前,我們迎來了小公舉一枚。

這個月子,我在家全程陪伴,也經歷這無限酸爽的全過程。

妹妹是過年前出生的,關於在哪裡坐月子的問題,我和媳婦有過誠懇但又不做作的交流。之所以沒有上升到正常討論的高度,是因為我選擇了無條件服從。

她說要到丈母孃家去,因為有她媽媽照顧她,這個月子會更順利,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女人的月子千萬不能馬虎。

但其實私下裡,我覺得在家坐月子取熱水會更方便些,小孩子屎尿屁多,如果沒有保護好的話容易感冒,當然這一條於無形中的被輕而易舉的否決了。

回到主題。月子裡的嬰兒不要太乖,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拉臭臭或者尿褲滿了,她都會大聲提醒你,只要護理及時,她絕對配合。

但如果僅僅以此推測她是個“乖寶寶”就大錯特錯了。

出了月子的妹妹,開始不配合了。可能是之前吃了去黃疸藥的緣故,寶貝的肚子脹氣從而產生了消化不良,吃不下排不出,這使得她變得異常煩躁,整夜整夜的開始哭鬧。

這個覺是睡不成了,只有見縫插針,逮到一點時間就是補覺、補覺、補覺。

為什麼我說寶媽是最偉大的人,這段時間我親眼所見,這個愛漂亮、愛裝嫩的女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將自己曾經美好的形象裝入記憶裡。

  • 從早到晚就是吃吃吃,各種雞湯魚湯排骨湯豬腳湯,苗條細腰的姑娘最後成了膀大腰圓的大媽。

  • 整個月不能下冷水,不能洗頭、洗澡,頭髮結成一團又一團,氣味大得常人無法靠近;

  • 每隔2~3個小時就要餵奶一次,如果娃不吃還要吸出來,不然漲奶痛的懷疑人生;

  • 生產的創傷帶來肉體的疼痛,黑天白夜的休息不了,加上需求得不到快速滿足,關懷和理解不到位,分分鐘產後抑鬱;

我儘量接過大部分的職責,學著朝奶爸發展,當然餵奶除外,咱沒有那功能。

現在女兒兩個月了,稍微大了一點的寶貝哭鬧一點也沒有減少,哭的更大聲、折騰更大條,特別是晚上要睡覺的那一段時間。

網上說那是腸絞痛,得飛機抱,得揉肚子,我們一一照做,但,沒用。我嘗試給她念唱兒歌、念古詩詞、做蘿蔔蹲,最後總算哄住了,不是由於這些方法的緣故啊,是因為她哭累了。

嗯,小神獸搞定了,大神獸怎麼能不來刷存在感呢?

哥哥從小比較黏他媽媽,妹妹出生後變本加厲,為此我們特地啟用了家裡的樓梯上下床,這樣既能照顧,又能安撫。

我們家的睡覺順序是這樣的:哥哥—妹妹—媽媽—我。

首先給哥哥講故事哄睡,只有他沒出聲,妹妹才能安靜下來。只有妹妹睡著,媽媽才能休息。最後全天下安靜了,我才能有時間做點自己的事。

帶娃這件事,痛苦並快樂著!


支離君


一入娃坑深似海,從此周公是路人。這句話應該是所有寶媽的現狀吧。懷胎十月,一朝分娩,自此姑娘變大媽,從前的時髦女郎不見蹤影,每天與屎尿屁做鬥爭,讓一個女人成長起來的不是什麼心靈雞湯,是生了個孩子。

如果說男人在外面上班辛苦,那女人帶孩子就不是辛苦兩個字可以形容的。從娃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寶媽們時時刻刻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娃餓了,娃尿了,娃拉了,娃哭了……一天24小時不會給你閒著的機會。白天還好,熬就熬唄,到了晚上,是真困呀!

月子裡的娃娃兩個小時吃一次奶,不定時的拉尿,剛喂完奶,尿了,換尿片,換完尿片拉屎了,繼續換尿片,折騰下來娃不睡了,抱著哄,一會兒兩小時過去了,接著餵奶換尿片哄睡的循環,前三個月就這麼熬過來的,別說睡覺了,連安安靜靜的休息一會兒都是奢望。家裡有人幫忙帶孩子還好一點,一個人的話真的會瘋掉,不管生之前多麼開朗的一個人,生完後都多多少少有產後抑鬱症,這不是矯情,帶孩子會把你的腦力體力都耗到極致。

寶爸們,多體諒體諒那個為你生孩子帶孩子的人吧,如果沒有愛和體諒做後盾,一個人帶孩子會讓人絕望到發瘋。


喵說天下


親愛的,你好。

我也是一位媽媽,讓我與你分享一下我的帶娃感受

第一個階段:

0-6個月的時候,寶寶晚上醒的次數比較多,而自己晚上真的很困,而且還腰疼,非常辛苦也非常累,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也容易影響母乳,這時一定要另一伴參與進來,辛苦一下。如果晚上要餵母乳就自己,如果是奶粉,多買了一些奶瓶,備好冷開水,這樣寶寶很快就有吃了。整體來說這個階段是比較辛苦的。

第二階段:

6個月到1歲的時候,慢慢給孩子戒夜奶,情況要好些,媽媽們可以多睡會兒了。恭喜媽媽們晚上可以相對睡好點,這樣白天也精神好些。但如果遇到晝夜顛倒的娃兒,那還需要慢慢調回來,整體而言,這個階段比上個階段要好得多了。

第三個階段:

1-3歲的孩子,這個時間,在睡前孩子們吃飽,睡前讀繪本,孩子們可喜歡了,特別喜歡,還會要求反覆讀,2歲多的時候,要求會越來越多,也會加入自己的理解了,這時候讀到喜歡的地方,孩子們會哈哈大笑,但更多的時候是孩子要重複讀,甚至上百次,累累累。靜下心來會覺得挺好玩的,晚上9點鐘按時睡覺。

第四階段

(連篇略一萬字,說來話長

總結:如何做到育兒不累,或者媽媽帶娃晚上不那麼累,我的建議是:一定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幾點幾點要做什麼,要安排好,特別是吃飯睡覺這兩個問題,不能任性。



媚雨傳說


我全職差不多2年了,放棄了工作,我個人覺得辛苦,我是順產側切刀口痛了整整3個多月,後半個月子基本是我自己一個人帶小孩,出了月子,老人就回老家了,老公天天晚上加班到11-12點,孩子到1歲斷人奶,這期間,和老公分房睡,說影響他休息,白天,晚上都是一個人,帶娃,搞衛生,做飯,那種辛苦,只有我自己才有體會,有點抑鬱,每天晚上都要醒來餵奶,晚上睡眠質量很差,整個人非常憔悴,真的累,老公也沒有時間去關心我,夫妻之間感情越來越淡,更不用說分擔帶小孩了,想和老公離婚,覺得活著沒有意思……家裡就一家三口,除了老公,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那種經歷,實在不想再經過了,可悲的是,我意外二胎了,我真為我自己默哀阿,後悔也沒有用,打了傷身體,第一胎辛苦熬過來了,現在兒子1歲11個月,意外二胎5個月,真的高興不起來,沒有條件生二胎,主要是沒有人幫忙,經濟也一般般,想想又要3年後才能上班,之前是私立小學老師,其實我想工作,感覺自己與社會脫軌了,看著曾經的同事進步,自己在原地帶娃,太多無奈了


冰蓮霧


你好,我有一個寶寶,不過現在已經快大學畢業了,以前帶她的時候,她每晚都哭,她爸爸抱上半夜,我抱下半夜,沒大人跟你說應該怎麼帶怎麼弄,她是為啥哭的,都是兩個人摸索的,真的辛苦,太辛苦了,有時她哭我也哭,一晚上睡不了幾個小時,第二天又準時起來上班,那時就是少睡了覺精神也挺好的,可能每天看著她心裡總是甜甜的,有希望有陽光,再苦再累也不怕,總是互相安慰,長大就好了!等上到幼兒園就好啦!


四季瑪奇朵


做為一個寶媽一個人晚上帶孩子我知道很辛苦真的很辛苦。有的孩子小時候乖寶媽晚上還好一點,有的孩子吃奶粉晚上還哭幾回,還得把屎把尿,還得衝奶粉每天晚上把人熬的不行,再困還得提起精神晚上閉著眼睛還在摸孩子,害怕孩子凍著涼著了,有時候孩子生病了不舒服孩子更吵更鬧…………總的來說孩子從出生到三歲這個時間段寶媽付出的可以說是半條命的精力,所以有的孩子不聽話做媽媽的特別生氣。


喜洋洋


我是一名寶爸,家裡兩個孩子,老大12,老二10個月

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媽媽了

我由於工作需要老出差,家裡媳婦看著兩個孩子,老大還好些,畢竟大了,但是督促輔導孩子功課是一項大工程

再說老二,不說遠的就上個月,孩子出幼兒急疹,發燒39℃多,連著四天,哭著鬧著就得抱著,尤其到了晚上放不下,孩子媽媽抱著孩子在客廳裡來回溜達,一走就是一晚上,到了凌晨四五點了不鬧了,孩子媽媽才敢小眯一下,所以說孩子媽媽在家帶寶寶真的要比在外上班累太多了,上班還有下班呢,寶媽是24小時全天候


阿頓


辛苦是肯定的,帶孩子沒有不辛苦的,我全職媽媽三年,我兒子還好,小的時候夜裡也醒,醒了我就喂,躺著喂,他吃飽了又睡著了,一般一晚上兩三次吧,好的時候一次,熬過那幾年我也覺得還好,沒有特別累,在這個時候孩子爸爸應該多幫妻子分擔一點,這樣對媽媽對孩子都好


麥兜的世界2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一個二胎全職媽媽。我比你幸運點不用做家務有老人分時間段幫忙照顧倆娃。晚上倆娃基本上跟我睡的,辛苦和幸福並存吧。我也是兩個娃離的比較近的。

辛苦:

1)同時哭鬧 要求抱抱時,接近崩潰,情緒有時候會控制不住

2)小寶要夜奶,不喂哭鬧的厲害,晚上基本上醒兩三次,沒有辦法休息好

3)午睡時間,要先哄完一個再哄一個,如果不順利一個沒哄完,能把另一個吵醒,前功盡棄

4)如果同時搶玩具,吵鬧,哭鬧頭疼的很

5)自己生病,沒精力照顧兩個寶寶,但是又木辦法不照顧

6)小寶粘人,基本上八個月到現在還是基本上認我。走開看不見我就哭過去看。直到我出現

幸福

1)見證他們的成長。

2)始終和媽媽是最好的。特別是奶聲奶氣叫媽媽的時候

3)你的教育方式影響她一生,而我們在這條道路上一起成長

4)用我們自己方式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