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中力量懸殊的較量,6門炮對上千門火炮,怎麼做到的?


淞滬會戰中力量懸殊的較量,6門炮對上千門火炮,怎麼做到的?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在其他部隊拼的屍山血海時,一支神秘的炮兵部隊在浦東戰場頻頻出擊,炸倉庫,襲擊日本軍艦,日軍儲煤倉庫被擊中後,大火整整燒了好幾天,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損失,甚至連日本的一個親王在軍艦上都受了重傷,他們是怎樣做到的?

說起來,國軍的炮兵部隊是個挺尷尬的存在。一方面它很重要,甚至被歸類為“特種部隊”,可另一方面,炮兵部隊卻經常被各部隊拆的七零八落,一到打仗,這裡分一點,那裡分一點,光看火炮數量好像挺驚人,其實早已經平均分配到戰場各處,根本發揮不了其真正的威力。

浦東戰場屬國軍右翼集團戰區,歸張發奎指揮,他手下原來有兩個炮兵旅,是國民政府最早成建制成立的炮兵部隊,無論火炮的質量,還是炮兵的整體素質,都是上佳之選,可在淞滬會戰剛開始時,就被東拆西借地弄走了,浦東只留下一個炮兵營,八門火炮,為了防止在戰鬥中全部損失掉,還得留兩門火炮備用,實際能夠使用的,一共只有六門火炮。

淞滬會戰中力量懸殊的較量,6門炮對上千門火炮,怎麼做到的?

浦東一江之隔的日本陸軍至少數萬,還有六十艘軍艦,大小火炮說上千門也不為過,更別提天上還有日本空軍的飛機,這仗怎麼打?

國軍六門火炮產自瑞典,由德國克虜伯公司的工程師監製,博福斯1930式75毫米山炮,如果說起它你覺得陌生,那麼你應該聽說過德國的88毫米火炮吧?德軍倚仗這種堪稱萬能的火炮縱橫二戰戰場,讓很多盟軍官兵至死難忘,而它的祖宗,就是博福斯系列火炮,只不過因為德國軍方嫌它口徑小,威力不夠,才沒有大量裝備。

淞滬會戰中力量懸殊的較量,6門炮對上千門火炮,怎麼做到的?

可再怎麼好也只有六門火炮啊!炮兵二旅旅長蔡中芴沒有集中使用,反而把它們分散,不僅沒有躲在後方,反而拉上前線,有時候就跟日軍陣地隔一條街,一門炮配二三十發炮彈,完成任務,馬上就撤。

淞滬會戰中力量懸殊的較量,6門炮對上千門火炮,怎麼做到的?

看起來兇險,實際上也是做足了準備的。張發奎為了保護這支唯一的炮兵部隊,整整動用了一個團,而且是五十七師主力團,後來在國軍序列中堪稱王牌的七十四師,就脫胎於這支部隊,使用這支部隊中的主力來當炮兵的警衛,足可見張發奎的重視程度。

另外,在打擊日軍時,目標和地點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比如日軍正面防守森嚴的陣地,哨兵警惕性很高,容易被發現,一旦被日軍追出來,很容易跑不掉,平時掩藏在竹林、隧道、或者山洞裡,不管日軍怎麼引誘,死不出來。

戰術上,也靈活無比。黃浦江最窄的地方也就只有幾百米,在這些狹窄的區域,日本軍艦活動空間不足,在附近岸邊發炮,戰果最大。

浦東河汊眾多,在汽艇後面拖條木船,把一門炮裝在上面,出沒於大小河流和黃浦江上,隨時可以襲擊落單的敵船,開炮時,雙炮互為掩護,一炮開炮,撤退時如果日軍軍艦追擊,另外一門火炮開炮掩護,日本親王伏見宮博義王指揮的驅逐艦就是中了這個戰術,中炮受傷,日本媒體雖然說他是輕傷,但是這個倒黴的親王之後不僅被調離指揮崗位,而且第二年就死了,說是輕傷,怎麼都說不過去。

淞滬會戰中力量懸殊的較量,6門炮對上千門火炮,怎麼做到的?

還有一招讓日軍氣瘋,就是這支小巧的炮兵部隊有時會緊挨著租界設陣地,如果日軍還擊,極有可能把炮彈打進租界,引來外交糾紛,所以日軍明知道國軍炮位就在那兒,卻不敢動用重火力還擊。不過這一招還是跟日軍學的,日本軍艦“出雲號”就曾經躲在英租界菸草大樓後面的港口內,只是沒想到,國軍炮兵神勇,居然就像把籃球投進籃筐一樣,讓炮彈越過大樓,掉在“出雲號”上。

為了幹掉這支炮兵,日軍也組織了專門的力量,不止一次進行空中偵察,派漢奸到處打聽,可每次都無功而返,只有一次最危險,一名記者採訪這支炮兵部隊時,把照片登在報紙上,照片的背景裡有片竹林,張發奎早上看報紙的時候,一看到照片,就趕緊命令炮兵營轉移,當天,日軍出動大量飛機,把浦東幾乎所有有竹林的地方全炸了一遍。

然而,不管日軍使用了多少招數,不用多久,炮彈總是會再次落在他們的痛點上,在其他地方,日軍獲得重大勝利的時候,浦東卻是日軍的噩夢,六門炮,攪得日軍雞犬不寧,士氣低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