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窮養長大的女孩,現在過得怎麼樣?

01

昨天跟好友聊到“窮養”兩個字。

她說她第一次坐火車是在上大學的時候,20歲之前從沒用過什麼護膚品,偶爾也就塗一塗“大寶”,也沒在外吃過飯,那時聽到外賣這個詞,感覺似乎只出現在電視劇裡。

她第一次交男朋友是在大二,男生是隔壁班的男同學,追求的過程中,男生經常跑到女寢樓下給她送早飯,哪怕只有一杯豆漿和一個包子,那時她也感覺好幸福,不到一個禮拜兩個人就在一起了。

14年的聖誕節,男生帶她去吃麥當勞,給她買了一杯熱咖啡,她從來沒有喝過,以至於現在都對那個味道記憶猶新。那頓飯吃完,她只喝了一杯咖啡,其餘沒吃的,都打包帶回了寢室。

男生問她:“你怎麼不吃”。她尷尬的笑了笑說:“我不餓,中午吃太多還沒消化呢。”

其實當時她很餓,但不敢吃,因為她從來沒見過,不知道該怎麼去吃,那天即使只是看對方吃,她也覺得很幸福,原來這個世界上,是有人會給她買她自己不捨得買的東西。

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世間的美好,以至於後來的很多年,為了維持這份美好和希望,她付出了很多代價;

如今這是她努力奮鬥的第五年,好像什麼都見過、什麼也不缺了,可直面自己的內心時:


發現曾經的自卑感,缺愛、缺乏安全感的人格特徵,似乎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被窮養長大的女孩,現在過得怎麼樣?


02


之前一位博主發的這樣一個問答:你聽過最讓人寒心刺骨的話是什麼?

下面的評論一條接著一條,各自寫著各自的憂傷。其中有一個人的回答猛地一看沒那麼殘酷,可仔細一斟酌,說出了大多數人的真相:

“小時候媽媽一臉哀怨地告訴我,你和別人不一樣,你要懂事,我們家真的很窮了,沒有比我們更差的了,從此母親的一句話深深刻在了腦海裡,不管以後混的多好,內心深深的自卑感和無力感依舊無法消除。”

就像好友接下來跟我說的:

她小時候很喜歡唱歌、跳舞,每次放學都會跑去補習班偷偷看同齡人站在舞臺上展示自己,她很羨慕,自言自語道:如果自己也是其中一員,該多好啊。


一天,她跟父母提出了自己想學跳舞的意願,還沒等她把話講完,父母就打斷了說:“你的學費都快出不起了,每天養你我們兩個就累死累活的,你還要學這學那,怎麼那麼不懂事......”

六一兒童節,女生穿裙子,男生穿背心,裙子比背心貴三倍,她跟父母如實說完後,媽媽想都沒想說了句:這個月我們都沒發工資,沒有錢買裙子,你不是短頭髮嗎,咱們買背心短褲,床上一樣很酷。

當天她跑出去,找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大哭了一場,甚至懷疑自己,不配擁有很多東西。

隨後很多年,她說她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我價值感極低,一開始遇到一個人,對方稍微對自己好點,恨不得把所有的愛和關心都送給他。

因為沒得到過,所以突然出現一個對自己好的人,總會很稀奇,然後越陷越深......


被窮養長大的女孩,現在過得怎麼樣?

03

她說著說著哭了,父母的養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其實窮養也好,富養也罷,錢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關鍵的,應該是給予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我算得上也是一個被窮養長大的女孩,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小時候父母一出門,坐車說走就走了,當時羨慕他們的自由。於是我提前把作業做完,要求他們帶我一起玩,然後從東邊走到了西邊,足足走了3小時,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瀟灑。

講真,那種感覺比我在家寫作業還要痛苦。我問我媽:“你們兩個出遠門時為什麼坐車,一帶著我就只能步行呢?“

我媽是這麼回答我的:坐車需要花錢,這個錢是我和你爸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如果你要想坐車,想獲得更好的條件,你就要去靠自己的努力。”

通過這件事,他們讓我懂得了,要想獲得就要先付出,世間沒有不勞而獲之事,直至現在,我很珍惜我現在所得到的一切。

曾經我跟大多數女孩子一樣,喜歡洋娃娃、喜歡好看的衣服等等,當我跟父母索要時,他們都會說沒錢、買不起;

可後來上學,我喜歡寫作、攝影、唱歌等,我媽沒有不支持的,就算自己不吃不喝,也要給我湊齊培訓費。

在我成長過程中,他們沒有慣著我,而是選擇理性的賜予我一些東西,雖然吃的不夠好,穿的也不那麼漂亮,但我很感謝他們:


想盡一切辦法豐富了我的精神需求,讓我擁有了正確的三觀。


被窮養長大的女孩,現在過得怎麼樣?


04


物質上的貧富決定不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唯有精神上的貧富,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

可以窮養,但父母觀念要對,一旦操作不對,會造成作為孩子的我們,自卑缺愛,格局狹小。

不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只不過是一種手段,我們已長大,父母已老,我們終究還是需要一個人獨立面對生活。


很多既定的事實我們已無法改變,不管你的原生家庭有沒有富養你,但我請你在往後的生活,一定要自己富養自己。

這份“富養”,不是物質的滿足,而是你內心真正的需求。


被窮養長大的女孩,現在過得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