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後一仗,日本關東軍迴光返照:兩個大隊擋住蘇聯兩個軍

1945年8月9日,蘇聯遠東軍向日本關東軍全線發起進攻。四天後日本內閣正式向盟國宣佈無條件接受《波茨坦宣言》,隨即關東軍司令部命令東北境內所有關東軍放下武器向蘇聯軍隊投降。所謂的“殲滅關東軍”只不過是接受60多萬日軍的繳械投降而已。

二戰最後一仗,日本關東軍迴光返照:兩個大隊擋住蘇聯兩個軍

蘇軍進佔哈爾濱


縱觀蘇軍在滿洲與朝鮮的所謂“遠東戰役”,唯一值得一說的就是東寧要塞之戰,此戰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二戰的最後一戰,而且戰鬥的過程與結果也頗令人回味。


東寧要塞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的東寧縣,位於中俄朝三國的三角交界區,1941年4月《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日軍放棄了原來的北進戰略計劃,在蘇滿邊界對蘇採取防守戰略,東寧要塞區就是這種防禦戰略思想下形成的產物之一。該要塞區共包括11個要塞陣地,防守正面約20公里,縱深8-10公里,以勝洪山和麻達山兩個南北相距20公里的主要塞陣地為基幹,配合一系列永久性地堡群和防禦工事組成。

二戰最後一仗,日本關東軍迴光返照:兩個大隊擋住蘇聯兩個軍

東寧要塞炮臺口


1945年8月9日凌晨,遠東第1方面軍所屬第25集團軍共15萬兵力,在1700餘門火炮,200餘輛坦克裝甲車,2個空軍師的掩護下,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分三路由東向西越過蘇滿邊境界河瑚布圖河,向位於今日黑龍江省東南中蘇朝邊境的三角地區發起攻擊。


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大批關東軍精銳部隊被整師團整聯隊地抽調至南洋作戰,武器裝備和其他軍需用品也被大量抽調。接替要塞區防守的是新編成的陸軍混成第132旅團,屬於日軍二流旅團編制,是在東寧警備旅團的基礎上改編而成,下屬沒有聯隊一級,而是直屬5個步兵大隊和1個東寧要塞重炮大隊,全部共約5000-6000餘人。

二戰最後一仗,日本關東軍迴光返照:兩個大隊擋住蘇聯兩個軍

蘇軍進攻圖示


戰鬥打響後,第132旅團便計劃將屬下的獨立步兵第783和第786兩個大隊留守要塞,牽制遲滯對面的蘇軍兩個步兵軍,掩護關東軍主力轉移。


麻達山要塞之戰


獨立步兵第786大隊負責守備麻達山要塞,大隊長駒井莊五郎少佐。除第786大隊的本部所屬5箇中隊的兵力以外,麻達山要塞還配有東寧要塞重炮大隊的1箇中隊(2門240毫米的要塞炮)、旅團炮兵一個小隊(75人),以及邊境觀察哨所和航空觀察人員,合計官兵660名。


戰鬥打響後,該大隊駐地附近的日本僑民組織了八家子義勇隊(197人)和泡子沿義勇隊(231),進入陣地協助作戰。


8月10日天亮後,蘇軍忙於渡河(因暴雨瑚布圖河水上漲)並未立即對麻達山要塞採取攻擊行動,而是對麻達山的一些地面目標不停地炮擊和飛機轟炸,破壞要塞的大部分地面工事與交通和通信設施,為步兵最後發起進攻奪取要塞掃除障礙。


8月11日拂曉,蘇軍第17軍第384師以坦克為先導,向麻達山要塞發起排山倒海般的猛烈攻擊。待大批蘇軍接近陣地時,隱蔽在殘餘工事內150人的日軍敢死隊突然衝殺出來,肉彈們身上系滿炸藥,撲進蘇軍的人群就拉響手榴彈引爆炸藥,與身體周圍的蘇軍同歸於盡。除此以外,日軍的敢死隊還組成遊動的反坦克小組,趁蘇軍坦克行進時,瞄準坦克行進路線,抱著反坦克地雷躺在蘇軍坦克前與坦克同歸於盡。


就這樣日軍打退了蘇軍兩次大規模進攻,守住了陣地。

二戰最後一仗,日本關東軍迴光返照:兩個大隊擋住蘇聯兩個軍

日軍遺留手雷


8月16日,蘇軍再次調集兵力,不惜代價地向麻達山要塞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攻擊,日軍元氣大傷後被迫轉入地下工事。蘇軍在佔領麻達山表面陣地後,通過通風口和排煙孔向麻達山要塞的地下工事灌汽油,隨即點燃,熊熊大火燃燒起濃重的黑煙,日軍殘部部分人因為隧道封閉,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另一部分人在大隊長駒井少佐帶領下趁天黑衝出洞口,再次展開肉搏戰,用刺刀突破蘇軍的包圍,逃進要塞附近的深山。 直到9月3日,殘留日軍才得知日本政府已經投降。在駒井少佐的率領下,麻達山第786大隊剩餘的39名官兵走出深山向蘇軍集體繳械投降。


蘇軍雖然奪取了麻達山要塞,但也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據蘇軍自己的資料,數萬人的第17步兵軍以及配屬的炮兵和坦克被600餘日本軍隊死死拖在邊境線上,整整一個星期無法繼續向縱深發展,而且傷亡慘重。僅蘇軍公佈的陣亡人數就高達1000餘人,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二戰最後一仗,日本關東軍迴光返照:兩個大隊擋住蘇聯兩個軍

日軍工事入口


勝洪山要塞之戰


負責守衛勝洪山要塞的是第132旅團的獨立步兵第783大隊,大隊長是齋藤俊治大尉。齋藤俊治時年60歲(沒錯!不是筆誤), 45年7月關東軍緊急擴軍25萬人時,因缺少基層軍官才將其徵召入伍。 除了60歲的高齡,還是個高度近視眼並且患有嚴重胃病。


第783大隊下屬5箇中隊,1個東寧要塞重炮中隊(2門240毫米的要塞炮),1門75毫米41式山炮,1門92步兵炮,全部編制內官兵650餘人。除大隊本部人員外,另有挺進隊、僑民義勇隊、慰安婦、50多名八路軍戰俘、隨軍家屬共600餘人,共計1300餘人。

二戰最後一仗,日本關東軍迴光返照:兩個大隊擋住蘇聯兩個軍

日軍指揮部


戰鬥開始後,齋藤大尉下令部下不許還擊,悄悄地放棄了位置較為凸出的勳山陣地(這也是三個星期內蘇軍佔領的唯一陣地),將駐守勳山的第3中隊撤回了主陣地。


由於日軍一直保持沉默,蘇軍誤認為日軍已經放棄了勝洪山陣地。翌日,蘇軍組成了一支20-30人的偵察分隊,趁著清晨的大霧摸上了勝洪山東部的陣地。日軍發現後並未立即開火阻擊,而是待蘇軍全部進入火力圈後,才下令機槍和步槍突然射擊,蘇軍偵察分隊頓時傷亡慘重,留下一地屍體,只有少數幾個人趁濃霧逃回蘇聯國境。


如同對待麻達山要塞的戰術,8月11日-12日蘇軍再次猛烈炮擊和飛機轟炸,為即將發起的攻擊再次掃平障礙。8月13日中午,蘇軍第39軍開始組織力量攻打日軍前沿陣地,第一次攻擊行動的兵力就高達500人,十倍於當面日本守軍的一個小隊,並且有坦克助戰。日軍小隊沒有重武器,只能憑藉其地勢,待蘇軍進攻到山腰時突然開火,狙擊兵對後續的蘇軍射殺。蘇軍損失過半,而日軍無一傷亡。


蘇軍一個步兵營約1000餘人在日軍主陣地前移動時,遭到日軍迫擊炮和機槍突然逆襲,幾分鐘的戰鬥使得蘇軍再次遭受巨大損失,死傷約500餘人,還丟棄了前一天佔領的前沿陣地。

二戰最後一仗,日本關東軍迴光返照:兩個大隊擋住蘇聯兩個軍

要塞隧道


由於蘇軍迅速地向南發展,第25集團軍的前鋒主力已經進至朝鮮的清津港,第17軍也已經攻克麻達山要塞,唯有第39軍在勝洪山要塞面前一籌莫展。蘇軍無可奈何,想起了勸降一招。第二天,蘇軍讓中國老百姓用樹技挑著白旗,向勝洪山日軍送交日本天皇向國民和日軍頒發的投降詔書,詔書是日文版本,另外附帶英文、俄文和中文的翻譯件,但齋藤大尉與手下幾個中隊長分析討論了兩個小時,認為即使日本投降,投降的命令應該由關東軍總部下達,而不應該是天皇頒佈,最後一致認定這是蘇軍的陰謀。


勸降不成,蘇軍繼續進攻。根據蘇軍的資料,從8月18日到27日,九天內總計消耗的航空炸彈和大小炮彈高達7000餘噸,如果以75毫米炮彈單發重量為計,相當30萬發炮彈的數量,平均每個日本守軍頭上挨300發炮彈。持續的炮擊和轟炸把勝洪山一帶的地貌都改變了模樣,山體的岩石平均被削平了1米多,最深的彈坑深達10米。日軍厚達3米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碉堡全部被炸燬,許多地下隧道被炸塌,滿山遍野都是水泥工事被炸燬後遺留的一米見方碎塊。


即便如此,但只要蘇軍步兵一出動,子彈就會從日軍偽裝巧妙的暗堡射孔裡準確地飛到蘇軍腦袋上。由於日軍射擊準確,再加上射孔非常隱秘,還有各種側射口,蘇軍步兵雖然人多,但難以接近日軍主陣地。不但如此,齋藤大尉經常在夜間組織了小部隊主動反擊,夜戰逆襲蘇軍陣地,切斷通訊線路,向蘇軍指揮部扔手榴彈,偷襲蘇軍火炮陣地。


8月18日深夜,日軍第3中隊出動18名官兵,由第3小隊小隊長山野少尉帶領,摸下山來偷襲蘇軍的一個連級炮兵陣地,打了蘇軍一個措手不及,給蘇軍的炮兵和重炮造成了巨大損失,自己卻無一傷亡。

二戰最後一仗,日本關東軍迴光返照:兩個大隊擋住蘇聯兩個軍

日軍碉堡


8月24日,第25集團軍主力此時已經進入平壤,而在東寧勝洪山要塞的第39軍卻連一個對方據守的陣地都沒有攻克,指揮官受到集團軍總部的嚴厲斥責。


蘇軍打聽到到在延吉附近關押日本戰俘中有個曾在關東軍第3軍擔任過參謀名叫高野貞夫的日軍中佐,此人曾在東寧要塞服役過,有可能與獨立步兵第783大隊的齋藤大尉或其他官兵相識。得知這一消息後,蘇軍立刻派人去了戰俘營,將此人用飛機接到東寧要塞,由高野中佐親自前往勝洪山說明情況,勸說勝洪山的日本守軍投降。


8月28日上午,高野貞夫首先要求蘇軍停止對勝洪山的攻擊,佩戴上中佐肩章,帶著天皇的投降詔書以及關東軍總部的投降命令等文件,舉著白旗,來到勝洪山的日軍前沿哨所。見到文件後,齋藤大尉表示服從天皇和關東軍的命令,放下武器向蘇軍投降,但條件是需要兩天的時間說服全體官兵、處理死者屍體和傷員、以及一些善後工作。如果蘇軍不能給予理解,第783大隊全體將士寧肯“玉碎”,也不投降。 蘇軍無可奈何,只得答應日軍條件。

二戰最後一仗,日本關東軍迴光返照:兩個大隊擋住蘇聯兩個軍

要塞炮兵

8月30日中午12點,激戰了近三個星期的勝洪山要塞最高點的觀察哨所上升起一面白旗。日軍處死了50多箇中國戰俘,又用手榴彈把60多個日軍家屬和僑民家屬全部炸死,銷燬了所有資料文件。


以齋藤俊治大尉為首的殘餘日軍,洗乾淨臉,颳了鬍子,把肩章全部埋掉,抬著105名死者的屍體,按照與蘇軍約定的順序,非戰鬥人員在前,然後軍官、軍曹、士兵,五人一排走出掩體,向蘇軍投降。


勝洪山的血戰最後的結果是蘇軍勝利,但是數萬人的第39步兵軍以及配屬的炮兵和坦克被600餘日本軍隊死死拖在邊境線上,整整20天無法繼續前進。按照蘇軍的戰報,蘇軍在勝洪山要塞的20天苦戰中,傷亡5000餘人,其中陣亡1500人,付出了驚人的代價。日軍第783大隊總體傷亡情況不詳,根據坑道中抬出的屍體和火化估算,陣亡應該100-150人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