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蚋遭扇打,全因嘴伤人

苏子瞻在《颖大夫庙》中说:

“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

世人争曲直,苦语费摇撼”。

这话说得就是劝人之难,说浅了,没有效果,说重了,造人忌恨。就像韩愈,早上刚把《谏迎佛骨表》递上去,晚上就给贬到八千里外潮州去了。公允的说,这事韩愈也是有责任的,有话不能好好说,为啥非得说信佛的皇帝都没有好下场,这不是咒人家唐宪宗吗。怪不得人家说,进谏之纸未干,进谏之人头已断,不会好好说话,不砍你,难道砍狗啊。

就像东坡说的“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世上有几个人愿意听批评,想当年东坡还不是被佛印的一个“屁”字,气得大发雷霆,怒气冲冲的过江来找佛印理论吗?

有两篇文章堪称会说话的典范,一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是《触龙说赵太后》。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就是不僵硬的说大道理,更不板着面孔训人,而是善于将心比心的设身处地替领导考虑,语言温和绝不尖锐,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建议一语中的,真的能替领导解决问题。

蚊蚋遭扇打,全因嘴伤人

先看邹忌,他本身很漂亮,但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如城北徐公,于是他接连问三个人,他的妻子、小妾和朋友,“吾与徐公孰美”。答案惊人的统一,“徐公何能及君也”,后来,他偶然邂逅徐公,发现自己远远比不上徐公,他思来想去,想去思来,终于明白,妻子是偏袒我,妾是畏惧我,朋友是有求于我。接着,他就跑到齐王哪里去了,把这件事原原本本的说给齐王听,并且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说大王啊,您后宫佳丽没有不偏袒您的,朝廷上的大臣没有不惧怕您的,国境内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很深了,齐王一听很有道理呀,而且邹忌的态度也很谦和,就愉快的接受了。

蚊蚋遭扇打,全因嘴伤人

接着看触龙,他是怎么说服赵太后的呢,他先是从自身衰老说起,说自己的脚有病,不能快走,所以很长时间没来拜见太后了,希望太后不要怪罪,太后的年纪跟我差不多,我也很担心太后您啊,所以就来看看太后。太后一见这个老家伙,心生怜悯,态度就变得缓和,说自己也不能走了,只能乘车,他又问太后您的饮食怎样啊,太后就说,老人家了,只能吃粥。这一番对话下来,触龙言语温和,态度谦恭,对太后关心备至,太后当然心下高兴。太后一高兴,触龙就开始求太后了,说自己最疼还的小儿子舒祺还没有工作呢,希望趁着自己还活着给他谋个差使。太后觉得有点好笑,就问你一个大男人也疼爱儿子吗?触龙一看太后上道了,马上说;“简直比妇人还要疼爱”。太后呵呵一笑,说,“还是女人疼爱孩子多一点”。到这个阶段,完全是两个老人谈论自己的孩子,舐犊之情溢于言表。触龙马上卖个关子说,我以为太后您更爱您的女儿而不是儿子,太后大笑,你错了,我更爱我的儿子长安君呀。

触龙这时候才开始真正的提建议,他说,父母如果真爱孩子的话,一定要为他的将来考虑,当年您把女儿嫁到燕国的时候,虽然送她的时候痛哭流涕,觉得她嫁的太远,可是每年祭祀的时候,你都祈祷上天千万别让她回来,不就是希望她的子孙世世代代当燕王吗?太后点头称是,触龙不慌不忙的问道,三辈以前,甚至到赵国刚建立的时候,那时候的赵王的子孙后代还有为王为侯的吗?太后老老实实的说,没有。触龙又问,那其他的国家您听到过没有呢?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啊。触龙这时候才说,这就对了,并不是这些天潢贵胄们不好,只不过他们享受太多却对国家没有贡献,万一那天您老人家驾鹤西去,谁来管长安君呢?太后一定这话说得没错啊。马上派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去了。

你看,邹忌和触龙轻轻松松的用几句话就搞定了棘手的问题,我们不能不反思一下,都说情商高、情商高,表现之一就是要会说话,有话要好好说。有人总是喜欢标榜自己刀子嘴豆腐心,其实这世间太多的事坏就坏在这刀子嘴上,《金瓶梅》中就说得明明白白“蚊蚋遭扇打,全因嘴伤人”。

还是要好好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