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疫”讓物管從幕後走到前臺 堅守小區的最後一米“防線”

“搏疫”讓物管從幕後走到前臺 堅守小區的最後一米“防線”

金山網訊 根據市疫情防控指揮部14號通告“全面恢復各居民小區正常生活秩序”,這兩天,市區多個小區陸續“解封”,拆除臨時隔離設施。不過,各小區物業管理部門仍不敢鬆勁。“我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公共區域消毒不能停,管控境外輸入關口必須查實小區‘人頭’,防疫物資採購還要繼續跟上……”昨天,我市蓮花物業相關負責人張先生告訴記者。

在疫情防控最為關鍵的一個多月裡,少出門、不聚集、居家隔離成為市民生活的關鍵詞;與此同時,小區封閉管理、公共區域消毒、管控進出人員,守好全市700多個小區最後一米防線的重任,便壓在了小區物業管理部門身上。統計顯示,全市300多家物業服務企業、1.2萬餘名從業人員參與“搏疫”,他們的努力得到絕大多數業主的認可。

一場疫情讓物業

走到“前臺”

疫情期間,餐飲業、電影院、旅行社等多個行業飽受衝擊只能“沉寂”,物業管理部門卻為各自的居民小區扛起了抗疫的大旗,真正從幕後走到前臺,走進居民生活,其重要性日漸凸顯。

京口區物管中心管理著轄區85個物業管理小區、47家物業服務企業。瞭解到物業服務企業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後,該中心積極協調籌措,調配到50只測溫儀,分發出約800公斤消毒液。為了防止病毒交叉感染,多個小區物業“開發”出無接觸電梯按鍵的方法讓居民安心,如用保鮮膜貼住電梯按鍵,每日更換;在電梯間放置一包袋裝餐巾紙,供業主隨取隨用。

居家隔離,業主購物不便,潤州物業管理中心秀山美苑項目經理戴小祥成為業主值得信賴的“跑腿幫辦”。戴小祥得知該小區內有一戶業主行動不便且身患糖尿病,迅即幫忙聯繫藥店,購買指定的糖尿病治療藥物,解決了業主的燃眉之急。小區內部分外地返鎮人員必須隔離在家,戴小祥聯繫到小區周邊仍在營業的超市,組建業主微信群,每日發佈最新菜價和到貨情況,並安排專人上門收取垃圾、送達快遞。

受疫情影響,市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以及對小區公共衛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對物業服務所附加的金融、商事、公共服務配套能力亦抱有相當大的期望值,物業管理部門“應變而考”,努力“答卷”,與業主始終站在同一戰線。

有業主說

“不再拖欠物業費”

在絕大多數居民居家隔離的時候,物業管理人員衝在了小區最具接觸傳染風險的“一道崗”。每天接觸來來往往的居民、來訪人員、快遞小哥,自身的防疫物資還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物業管理部門人員並沒有退縮。

“搏疫”之考合不合格,業主感受很重要。家住丁卯橋一小區的於女士說起自家小區的物業管理服務人員時表示:“這段時間他們都挺認真的,每天保安拿著測溫槍站在小區出入口,保潔人員揹著藥桶穿行於樓道、電梯間、地下室各個樓層,還有幫忙守著門口的快遞,挺不容易。”

部分小區的物業管理部門還為業主提供了“增值”服務。中南世紀城、雅居樂、美的城的業主享受到物業貼心“管家”服務。“管家”通過微信與業主互動,增強了大家的互信理解。蓮花物業堅持每天通過公眾號發佈抗疫信息:“病毒一天不倒下,物業人一天不退縮”“不是物業人不害怕,只是使命讓我們必須向前”“戰場有無數個,但對手只有一個,我們終將一起打贏這場戰疫”……

有業主在微信鄰居群裡交流:雖然物業服務工作仍有欠缺,但是將心比心,他們還是很盡責的。防疫工作繁重,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吧。大家今後及時繳納物業費,別拖欠了,就是對他們工作的認可。

疫情後物業仍需面對

挑戰與不足

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驗,我市物業管理行業亦顯現出應對不足,今後也將面臨更大的考驗。在江浙滬多個物業管理公司輾轉任職的物管“職業經理人”蔡南普告訴記者,維護成本劇增是物業服務行業必須面對的當務之急。作為小區防疫主力軍,物管服務人員所需的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存在短缺狀況,這不僅會對一線員工的健康造成威脅,也是對所在小區疫情防控的有效性造成威脅。此外,這段時期,物業服務企業運營成本急劇增加,物業費收繳率遠跟不上物業服務企業費用的支出情況。

而在後疫情時代,物業服務企業一方面必須考慮服務手段能否與時俱進。疫情防控期間,業主對“無接觸式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將倒逼物業服務企業加快數字化、機械化服務的建設。另一方面,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增值服務是否貼心便捷、是否多元化無死角?比如獨居老人等弱勢群體沒有智能手機、行動不便,怎樣對這類人群提供上門定製服務,為他們解決消毒、代購、跑腿等業務,費用怎麼核算等等,都是需要細化的內容。

而我市法律界有人士提出,其實從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內容來看,疫情防控並非其合同中所列職責。在這樣的特殊情形下,物業服務企業承擔了一定的公共管理責任,是否應當納入社會基層治理體系?相關物資是否應由政府統一調配和保障?這些問題都值得有關部門思考。 (翟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