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境外輸入病例持續增加,我們應該怎麼辦?

市氣象臺23日官宣,天津入春了。2020,也該是希望萌發、活力回暖的時候了。

我們正面臨什麼?

這場始於新年的全民戰疫,同樣由冬寒轉向春暖。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武漢宣佈4月8日起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天津也已持續27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

但與此同時,全球疫情卻快速蔓延,進入“大流行”的關鍵時期。國際間人員流動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輸入性疫情的風險,我國也將防控策略調整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截至26日11時,本市已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5例。特別值得大家警惕的,是23日公佈的這組數字——全國新增4例本土病例!其中,除武漢新增一例為湖北省人民醫院醫生外,上海、北京各新增1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廣東新增1例省外(湖北)輸入病例!

這說明,我們正面臨嚴峻的境外輸入病例和關聯病例考驗,需嚴防死守,決不能掉以輕心;同時社會上可能還有“漏網”病例,內防反彈需引起高度重視,防止疫情“死灰復燃”。要進一步完善數據共享、信息通報和入境人員核查機制,航空運輸、口岸檢疫、目的地送達、社區防控要形成閉環。無論如何,決不能讓我們萬眾一心拼下來的“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發生逆轉!

我們在做些什麼?

命運與共,大道不孤!從物資到經驗再到醫療專家,中國在抗擊本土疫情的同時,已向82個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需要展現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道義與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需要中國擔當!

攜手戰疫,風雨同擔!作為北京國際客運航班入境點之一,連日來,濱海國際機場已迎來15架航班。我市制定專門工作方案,成立專項工作推動組,對入境進港航班設定指定機位,建立風險評估、口岸檢疫、航班接駁、應對處置等各項機制。機場、海關、疾控、邊防、外事部門不捨晝夜、連續奮戰,為的就是“精準嚴密有效管控”,構建全流程閉環,對輸入型疫情風險隱患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不落一人、不留死角。天津正在竭盡全力牢牢守住防境外輸入第一道關口,扛起天津的職責擔當!

持之以恆,共克時艱!境外航班每天仍在入境,23日,為進一步加強入境來津人員管理,切實加強防範境外疫情輸入擴散,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鞏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市防控指揮部再出臺四項“硬核”舉措,規範入境來津人員行為,明確各社區(村)職責,細化全市各交通場站工作,重申相關管理法規。

“外防輸入”需要全社會的努力擔當,也希望廣大居民和外籍人士主動配合,自覺遵守我市各項疫情防控規定。

我們還要怎麼做?

事實證明,我們這麼做,絕不是沒有根據的。北京市今天通報了首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的相關情況:患者劉某某3月10日出現相關症狀,23日診斷為確診病例。患者樓下鄰居李某3月5日由英國抵京,居家隔離觀察,9日發病,12日診斷為確診病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劉某某與李某兩人近期均有走樓梯的情況,劉某某可能接觸了李某3月11日之前所汙染的樓梯環境致病!

由此可見,防控類似情況的“境外輸入關聯病例”天津沒有捷徑,更容不得僥倖,因為3月18日0時之前回津的境外人員,更多是採取居家隔離措施的。更重要的是,可能還存在一些從其他口岸入境,當時沒有症狀,現在輾轉入津的人員。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我們各條戰線的防控工作,不能再大水漫灌或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應該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

嚴防境外輸入——需要全市各場站口岸,打起十二分精神守好入境第一道關口;需要各用人單位,特別是有入境員工或有外事接待的,嚴格落實報告制度和防控規範;需要各街道社區村鎮,做好轄區入境人員信息查驗和政策解讀;需要入境人員自身及其家屬,及時、如實上報信息,嚴格遵守集中隔離等各項規定。

外防輸入,戰疫未停,我們全面梳理各基層管理空白點和薄弱環節的勁不能洩,進一步加強入境來津人員管理工作的度不能松。全民戰疫,提高警惕,把精準防控做到家、做到位,消除一切管理盲區、防控盲區、心理盲區。

這個時候——於國、於津,仍在拼盡全力;於家、於我,更該心中有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