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和波黑,誰才是正統的前南斯拉夫繼承者?為何?

刺蝟易安


1、塞爾維亞延續了南斯拉夫時期的獨立國家原則和南斯拉夫特有的人文基因,是南斯拉夫的繼承者。

2、黑山基本上是全盤西化,雖然有些不倫不類。

黑山是當年美國勢力介入下分裂出去的,由於黑山地處地中海,也阻斷了塞爾維亞通往地中海的陸上通道。黑山的獨立並依附西方國家,讓俄羅斯追悔莫及,真是當年俄羅斯的退縮放棄了支持,使得俄羅斯失去了地中海的立足點,俄羅斯現在不惜一戰也要死保敘利亞,因為再失去敘利亞,俄羅斯海軍在地中海再無立足之地,被徹底封鎖在黑海里。


道法自然80868


要論誰繼承了正統,一方面需要看地盤和人口比例;另一方面則更要充分考慮到國家意識、政治外交領域的傳承。

如果看人口比例的話,在南斯拉夫解體前,塞爾維亞人大約佔了45%左右,聚集地區的面積也相對大些,能勉強算是“主體民族”。

而再往前追溯,我們可以發現,塞爾維亞人口的佔比,一直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這是因為,那些個穆族(波黑的穆斯林)、阿族(科索沃的穆斯林)的,其實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南斯拉夫政府參照信仰和地域的劃分,從塞維亞人中分離出來的“新興民族”。

在當年的南斯拉夫境內,並行著三種官方語言,公民們主要信仰四種不同宗教——東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但卻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或者宗教能雙雙佔到絕大多數,從而形成全民都能接受的民族認同和民族意識。

咱們喜聞樂見的南斯拉夫,全稱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類似於蘇聯的結構形式(當然,規模上小的多),由幾個全為“南——斯拉夫人”的民族作為“加盟共和國”,組成的統一聯邦,用一個主權國家“南斯拉夫”,來領導和代表所有的加盟共和國。

像咱們經常提及的什麼穆族(波黑的穆斯林)、阿族(科索沃的穆斯林)、克族(克羅地亞)、塞族(塞爾維亞),論種族的話,他們都毫無爭議的屬於“南——斯拉夫人”。

尤其是在波黑分佈最廣的族穆,其實就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塞爾維亞人。

這一族群源於當年南斯拉夫“官方”的劃定——1971年,按鐵托他老人家的意思,把改信了伊斯蘭教的部分塞爾維亞人分離出來,正式建立了一個帶有現代民族概念的新民族---穆斯林民族。

只是,沒成想,所謂的“民族平等、信仰自由”的一番好意,反而給20多年後的慘烈戰亂、血腥的屠殺,埋下了伏筆。

早年奧斯曼帝國時代,土耳其統治者曾經使用各種手法離間、分化當地南斯拉夫人。比如,對皈依伊斯蘭教的當地人進行稅收減免、公務員考試政策傾斜等等。

結果,一通利誘和忽悠下,部分塞爾維亞人就真改信了伊斯蘭教。但長期以來,這些成了伊斯蘭教信徒的南斯拉夫人和基督教鄰居一樣,但自我認知上,主要還是以地域為基礎的,比如,自稱“波黑人”或“波斯尼亞人”,而非什麼穆族、克族、塞族,這就有點像於咱們會用河北人、河南人、廣東人來歸類自己的出處一樣。

也是在鐵托創造“穆族”的同時,還很有“創意”的從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民族。

馬其頓和塞爾維亞都主信東正教,同用基里爾字母。原本,馬其頓人和波黑人一樣,在民族上,僅僅自認是“南斯拉夫人”,最多隻有地域意識,即認為自己居住在馬其頓地區的南斯拉夫人,而不是什麼“馬其頓民族”。

還有科索沃地區,也屬於這個激情時代被刻意創造出來的民族。當年,南斯拉夫中央政府直接從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領土上“摳”下來這一塊穆斯林聚集區,特意規劃成的“民族自治省”,甚至南斯拉夫官方還強行廢止了當地的塞爾維亞語地名,統統以阿爾巴尼亞語取而代之。

據後人分析,認為這可能部分是出於鐵托的“私心”,畢竟他老人家是克羅地亞人,因而致力於打壓人口和地盤相對多些的主體民族——塞爾維亞。

相比之下,曾經的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來自格魯吉亞,勃列日涅夫是烏克蘭血統,但這二位卻都屬於“大俄羅斯主義”的狂熱實踐者,對自己的老家反倒沒什麼“私念”。

好了,再回到話題上。這麼看,原本,在南斯拉夫的區域內,塞爾維亞族能佔到半數以上,結果被官方按照宗教信仰又重新進行了“分類打包”,從自己的族群中分批次“剜掉”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口。幾輪操作下,到了80年代,塞爾維亞人所佔的比例,僅剩了45%左右。

這麼看,早前,信仰各異的南斯拉夫人本來只有地域概念,“自治”的形式就能充分滿足他們。誰知,被按照宗教劃分成獨立的民族後,時間長了,一旦環境出現什麼“異動”,謀求分裂,建立本民族國家的慾望自然會瘋狂燃燒。

好在,冷戰的大環境中,南斯拉夫全境人民都被一個強人統一在了共建社會主義的紅旗下,宗教意識被馬列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淡化,民族矛盾也被偉大的共同理想暫時彌合了,竟然維持了小半個世紀的穩定、發展與繁榮。

然而,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維繫全體公民的共同信仰和理念的瞬間崩塌,加上西方鼓動,原本都屬於“南——斯拉夫人”的公民們,開始狂熱的拿宗教去區分民族,進而放大和扭曲“民族主義”理念,在外部勢力的煽風點火下,就這樣自行摧毀了好端端的國家。

現在看,這真是沒有確切的民族,製造民族也要分裂,自己給自己搞事情,下絆子的“悲劇”。也不知道當今分崩離析、互相反目的情形,讓鐵托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情何以堪。

此外,在簡單說說第二點,國家意識和政治理念上的繼承。

就看地盤和人口也不少的波黑,為了進入北約,已經死磕了6年多,各種的努力,託關係,這顯然跟當年對美國和蘇聯都沒低過頭,拒絕像歐洲其他國家那樣“認老大”的南斯拉夫的理念,背道而馳。

相比牢牢的抱住了西方大腿,爭先恐後加入北約的其他前南斯拉夫加盟國家們,跟北約“有亡國之恨”的塞爾維亞算的上南斯拉夫政治外交的最忠實的繼承者。

更有,南斯拉夫首都就是當今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而塞爾維亞對科索沃問題上的執著和在外部勢力的聯合打壓下,仍然敢做敢說的不屈精神,也頗有些當年“巴爾幹猛虎”的遺風。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告解體,波黑、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國宣佈獨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國組建成了一個新的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史稱“前南斯拉夫聯盟”。


塞爾維亞和波黑的恩怨糾葛

一直以來,塞爾維亞和波黑兩國可謂是矛盾不斷、爭執不休,國際上對於這兩國誰才是真正的南斯拉夫繼承者這個問題眾說紛紜、難有定論。那麼誰才是真正的南斯拉夫繼承者?

南斯拉夫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可以說是排名世界前列的比較發達國家之一,雖然相比於歐美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有所不及,但相較於亞非拉等新晉社會主義國家而言,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強國之列。



誰才是南斯拉夫正統繼承者

就目前而言,塞爾維亞和波黑都是純正的以南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家,波黑位於巴爾幹半島一帶,毗鄰塞爾維亞,首都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而塞爾維亞自從黑山獨立後,近些年以服務業為主體也是發展迅速。


就如今來說,前南斯拉夫的首都地區就是今天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而且塞爾維亞在同科索沃的爭執問題上還是比較執著和堅持,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當年南斯拉夫人的性格特徵有所相似,所以說塞爾維亞為正統更加合適一些。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就是塞爾維亞人,因此南斯拉夫的繼承者當然是塞爾維亞而不是波黑共和國了。提起南斯拉夫,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當年的巴爾幹之虎。那麼,我們就來說一說歷史上南斯拉夫的兩次解體事件,以及塞爾維亞共和國的誕生。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為南聯邦)是由共產主義戰士鐵托在巴爾幹半島上建立的一個社會主義大國,曾經叱吒風雲一時,阻止了超級大國蘇聯向地中海滲透。

塞爾維亞就是當年南聯邦的核心主體部分,就相當於俄羅斯是構成蘇聯的主體部分一樣。

南聯邦由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波黑共和國)、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六個國家組成。其中,佔全國總人口約45%的塞爾維亞人是南聯邦的主體民族,但沒有形成絕對的數量優勢。再加上南聯邦各加盟國矛盾重重,民族矛盾激化,最終在1992年發生瞭解體。

在鐵托執政時代,南聯邦的各加盟國雖然矛盾重重,但並沒有發生劇烈的衝突。但南聯邦領導人鐵托晚年過度放權給各大加盟國,導致作為主體民族/國家的塞爾維亞一直無法起到主導作用。

在鐵托死後,他的後繼者無法建立起集權的中央政府,導致南聯邦的各大加盟國各自為政,埋下了分裂的隱患。在隨之而來的十年動盪期中,經濟崩潰、國家衰落、政治動盪,刺激了各加盟國謀求獨立的野心。

1992年,南聯邦受到東歐劇變和北約介入的影響,先後瓦解為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波黑共和國)、馬其頓、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其中,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為南聯盟)由黑山和塞爾維亞兩個國家組成,其中沒有波黑共和國的加入。這就表明,塞爾維亞是以南斯拉夫的繼承者自居的。

在南聯邦解體以後,塞爾維亞作為主體民族/國家,再次和黑山共和國組成了一個新的國家,這就是南聯盟。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也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它由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同組成,但它只相當於過去南聯邦的一部分。

不過,這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也未能長久,起因是南聯盟的科索沃自治省起來鬧獨立。南聯盟為了鎮壓叛亂的科索沃自治省,先後出動了大量的部隊和軍警開進科索沃,此舉被北約集團標榜為違反人權和人道主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人道主義的旗號,發動了針對南聯盟的科索沃戰爭,對南聯盟的塞爾維亞和黑山進行了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迫使南聯盟放棄科索沃地區。

戰後,科索沃取得實際獨立,而組成南聯盟的黑山和塞爾維亞兩國也在2006年分道揚鑣了。至此,南聯盟先後解體成了科索沃(未被我國承認)、塞爾維亞、黑山三個國家。

曾經的巴爾幹之虎,如今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虛弱的塞爾維亞。喪失了海岸線的塞爾維亞已經收縮成了一個內陸國家,近來很少出現在國際的視野裡。


世界人文通史


也可以這麼說。因為南斯拉夫首都就是現在的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在南斯拉夫中又是最強大的。

南斯拉夫民族的主體民族是保加利亞人(信奉東正教)、塞爾維亞(信奉東正教)、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都曾經是奧匈帝國的出海口,經濟比較發達,跟宗主國奧地利信奉天主教)、黑山(信奉東正教)。

南斯拉夫是一個混雜民族聯合體,是一戰時期,塞爾維亞戰勝奧匈帝國,強硬將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波黑、科索沃、馬其頓吞併,而成立的一個南斯拉夫王國,二戰後由鐵托組合為南斯拉夫共和國,整個國家的數十個民族混亂無比,宗教、語言、風俗習慣、文字完全不一樣。

保加利亞人也是南斯拉夫民族,但一直獨立,因為他戰敗,所以被希臘和塞爾維亞吞併了不少土地。希臘人和羅馬尼亞人自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土耳其是古代突厥民族。




布穀看世界


塞爾維亞無論是從國家領土還是國際影響力都遠遠大於波黑,而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也曾是南斯拉夫的首都,所以塞爾維亞更有能力繼承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目前並沒有加入歐盟而是與俄羅斯關係更好,這一點更能提升了塞爾維亞在東歐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