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四大名著合適嗎?如果要學,有何建議?

天馬行空1


小學生學習四大名著合適嗎?如果要學,有何建議?

如果是“青少版”,那麼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是“原著”,那麼已經不僅僅是合不合適的問題了,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是能不能夠讀得下來的問題。

一般來說小學階段多數孩子能夠堅持讀下來的也就是《西遊記》了,高年級的小學生尤其是部分男生可能會對《三國演義》、《水滸傳》比較感興趣一些,而《紅樓夢》基本上不太可能讀得下來的。

個人建議不要直接給孩子書去看,這種方式極可能會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畢竟這些書對於小學生來說讀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低年級的建議先從一些比如動畫片、比如音頻故事等等入手讓孩子先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例如比較流行的《凱叔講西遊記》、《凱講將三國》、《平說三國》等等音頻。

電視劇個人不建議了,假期有時間看看也是可以的,但是平常看電視個人覺得還是挺奢侈的一件事情。

《水滸傳》個人覺得小學階段就算了。

不過可以就一些典型的人物故事讓孩子瞭解一下,比如說武松、魯智深等等。

我並不是因為“少不讀水滸”才這麼說的,而是我個人(僅代表我個人)儘管比較喜歡裡面的一些人物,但是並不認可這本書的諸多情節和邏輯。

它還是適合年齡大一些的人來看。

而《紅樓夢》就把更不用說了,文學底蘊比較低的階段去讀連個“熱鬧”都看不進去的。

個人認為《紅樓夢》適合高中階段學生看。

建議不著急給孩子看四大名著,先看看那些適合孩子的書籍培養一下閱讀的興趣、提高一下閱讀能力,名著這些東西不是說“看過”就行了,我們看的目的不是隻為了“看”而已,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給孩子看他們喜歡的、積極正面的、能夠讀的懂的書是最佳的選擇。

除非自己孩子想要看,或者我們知道有一些老師會領著學生們看,否則個人不建議太早給孩子看。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其實我們都知道四大名著的內容,好多都是成人化的,文言文版更晦澀難懂,那麼這樣的名著適合孩子看嗎?

很多學校老師要求孩子看四大名著或者我們讓孩子多瞭解,但是孩子適合看這些嗎?

又有什麼好的建議呢?【因人而異】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不可迴避的環節,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紅樓夢這四大名著一直是家長們鼓勵孩子閱讀的假期讀本。

不過,對於小學生是否適合閱讀四大名著,卻存在很多不同的聲音。

有些父母擔心小學生是否能讀懂,有些父母擔心讀懂了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有些父母甚至完全不提倡在小學階段閱讀四大名著。

一、看?還是不看?

莎士比亞有句to be or not to be,在小學生閱讀四大名著的問題上,也同樣存在看還是不看的爭議。

小編覺得其實沒有什麼書是必須讀的,也沒有什麼書是不能讀的。尤其是四大名著在中文世界當中的文學價值無可比擬,如果你要讓孩子瞭解漢語的美,如果你要讓孩子瞭解中國傳統文化,這都是絕佳的選擇。

很多家長都對水滸傳與紅樓夢頗有微詞,擔心孩子學梁山好漢到處打架,學寶玉黛玉開始早戀,其實這大可不必,現在的電視,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早已超過書籍,而且現在的小孩早已懂得分辨,因此,除了紅樓夢外,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的連環畫或者白話本,都可以讓小學生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將為孩子以後閱讀真正的原著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連環畫?白話本?還是原著?

對於小學生來說,小編並不太鼓勵直接閱讀原著,畢竟這個階段還無法有效的閱讀任何一個完整的篇章。因此,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建議從連環畫開始閱讀。如果孩子進入了小學高年級,就可以開始閱讀白話版本的四大名著了。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豪華版、收藏版的四大名著連環畫,其實是給大人發燒友準備的,給孩子看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為。當然,如果你打算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孩子或者親朋好友的小孩,是可以選擇豪華版的。

三、建議:怎麼配合孩子看四大名著?

什麼?還要做父母的配合?不錯,不要簡單的認為買了套書,就丟給孩子完事了。父母有責任也有義務,來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這些內容。孩子們(特別是小男孩)都喜歡看妖魔鬼怪、打打殺殺的部分,因此西遊記、水滸傳和三國都非常受用,他們經常會問的問題如:

1、“張飛和關羽到底誰厲害呢?”

2、“為什麼孫悟空要聽唐僧的?”

3、“孫悟空為什麼不一個跟頭飛到西天去,為什麼還要走啊?”

引發孩子的發散思維去思考,這樣孩子看書的過程中產生了問題,都是非常好的現象,因為代表他開始獨立思考,這就是應試教育的大環境所不能給他的。

所以你應該為這些可能讓你都有些難堪的問題感到高興,並且也要認真的準備好如何去回答孩子的問題。真誠的面對孩子的提問,鼓勵他自己思考問題的答案,或者讓他看白話版本甚至原著來尋找答案。人類的進步在於無止境的求知與探索,孩子的問題就是最好的體現。



公子蘇摯


我認為小學生應該學習四大名著,從淺顯的普及開始,建議分階段學習,在小學中年級學習《西遊記》,在小學高年級學習《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理由有三點。

第一,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為它們承載的文化價值總的來說體現了真善美的標準。真善美是所有民族在生活實踐中的基本度量衡,也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具有基礎意義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外歷史上,能夠穿越時空隧道大浪淘沙積澱流傳下來的經典名著,一般都是具備真善美的品質。四大名著雖然有一些不符合現代社會價值的封建糟粕,也有一些不適合兒童的血腥場面,但總的來說是健康的,深刻的,符合真善美的基本價值觀要求的。

第二,讓兒童儘早走進本民族的經典著作,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美國核心知識運動的發起人赫希教授,就把曾經影響美國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著作,推薦給從幼兒園到高中各個階段的學生。英國的教育行政部門提出,在小學階段(7-11歲),要觀看和閱讀莎劇的刪節本,閱讀、表演、討論莎劇中的對話和演講,在老師和藝術教育工作者指導下演莎劇,併到劇院看莎劇。相對而言,我們對中華民族的優秀作品和戲劇的教育,還有很大的差距。他們並沒有以莎劇中有不少爾虞我詐、暴力情殺等內容為由,不讓孩子走進莎士比亞。

第三,兒童的眼光與成人是不同的,經典名著的閱讀是需要成人指導的,兒童的閱讀是需要成人陪伴的,應該從兒童的興趣出發,對閱讀的過程進行引導。蒙臺梭利說過,“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的偉大,在於用一雙沒有遭受汙染的眼睛在看這個世界,用一個沒有任何功利的大腦在思考這個世界。所以,兒童看《西遊記》,會接觸到禪心佛教,但是會更關注孫悟空的本領,關心那根神奇的金箍棒,關心孫悟空如何打妖怪,關心大大咧咧好玩貪吃的豬八戒。兒童看《三國演義》,會接觸到爾虞我詐的計謀,但是會更關心英雄的故事,戰爭的驚險,諸葛亮的聰明智謀,以及“桃園結義”“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生動精彩的場面。兒童看《水滸傳》,會接觸到打家劫舍、佔山為王,但是會更關心武松打虎的英雄豪情。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要不要讓孩子讀經典,而是老師和家長如何與孩子一起讀經典,如何指導孩子讀經典。建議從淺顯的普及開始,從孩子最喜歡的《西遊記》開始,讓孩子走進四大名著。我們主張,在基礎教育階段,中小學生應該根據身心發展,根據認知規律,儘可能早地走進經典,以正確的方法,閱讀這些代表中國文化傳統與精神的著作。





風中聼雨


學什麼都可以,學了有做,不做是浪費時間,古代的男孩12歲就當家做主,現在有的孩子三十歲還要父母管。



舂暖花開133567001


肯定是合適的。不能說是學,而是閱讀,瞭解。畢竟四大名著所表達的內涵,對於小學生來說,有點難度。

可以適當的閱讀,瞭解,對以後的作文,肯定是有幫助的。


黑龍江鐵錘妹妹


合適!建議從簡版的開始看,有圖畫,有拼音的那種~大人適當加以引導,對小朋友的啟發還是很大!


JamiLin


小學生一定要看名著,傳記類,文史類。四大名著看西遊和三國比較合適


互聯網金葵花


當然不合適。有的初中也不適合,比如紅樓夢。


天一開畫


適合的,不過得看青少版的,淺顯些的


說E說


六年前,我兒子小升初考民辦,考點是有四大名著的。

怎麼讓我兒子看四大名著呢?

三年級開始,我買了三國少年版給他看,但他看不下去,這三國演義的吸引力,不如皮魯魯啊。

他不看了,考試又要考,怎麼辦呢?

我想起我小時候。

我小時候,中午12點,電臺就有小說連播,每天半小時。中午聽完,晚上六點我還聽。不知不覺,到了五年級,我就可以流暢的講出108將,什麼外號對什麼人物。

我可以聽的津津有味,不知道他如何。

我去淘寶買了一臺播放器,40多塊。

去淘寶買了一個有三國演義評書的U盤,在他上床之後就放給他聽。

放了一段時間,效果還不錯。

三國聽完就西遊,西遊聽完就水滸。

紅樓夢呢,因為我家是男孩子,我是覺得男孩子嘛,別去弄太多脂粉的東西,就沒讓他去聽。

唉,沒想到,2013廣州市小升初,小聯盟的語文題,考的就是紅樓夢,氣煞我也。

三年級開始聽,聽了三年的三大名著,三大名著居然也聽的滾瓜爛熟了。尤其是三國。

到了高中,那些古文閱讀題,只要涉及漢末三國的內容,都輕鬆過關。

有朋友問我,聽評書,不看紙面文章,對閱讀寫作能力,有幫助嗎?

好不好,是不是真的行,我們看結果。

我家孩子現在大一,閒來沒事,會在今日頭條寫文章。隔三差五的,能得到青雲計劃的獎。

二月份疫情放假在家沒事幹,就寫文章,寫了9篇,得了七篇青雲。還拿了一個月度的青雲獎。

看樣子,聽評書學四大名著,學的輕鬆,效果嘛,還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