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哪些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它們現在的生存狀態如何?

文史磚家


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特殊的政治形勢,西歐和東歐走了兩條不一樣的道路。在美蘇冷戰時期,雙方陣營內部都相對穩定。因此大多國家都已經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只有極少數“國家”不在此列。在此階段的典型代表是“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的尷尬可以說是殖民地時代的遺留問題(在亞洲、非洲都有很多類似的情況),當時位於地中海塞浦路斯的這個地區先是以一個整體的身份從英國殖民者手下取得獨立,後來其中的土耳其族宣佈佔領北塞並在1983年正式宣佈自治。從此之後便開始了漫長的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歷史。

而現在其他的幾個不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國家主要出現在經歷劇變後的東歐,主要涉及到摩爾多瓦和烏克蘭兩個國家。其中包括“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這三個共和國目前都還很有爭議,本身政治形勢都還不明朗。它們存在著諸多共同點。主要包括都是以俄羅斯族人為主、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俄羅斯的支持、對俄羅斯的認同感較高等。

雖然現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都在謀求與俄羅斯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但在國際社會上卻基本上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幾個“國家”雖然發展情況各異,但想要在短時間內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都不太現實。尤其是2014年烏克蘭國內的這兩個“國家”都是其原國家重要的城市和地區,想要獨立成為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太現實,加上現在本身就還處在複雜的混亂局勢之中,可以預見,其未來存在著諸多變數。

整體來看,歐洲相對於其他大洲還是相對穩定和繁榮的存在。大多數國家都已完成獨立並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而即便是未獲得承認的,目前來看也不存在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


四十五度歷史


到目前為止,除197個被國際社會承認的主權國家外,還存在著十幾個不被普遍承認的準國家,儘管他們擁有成為國家的四大要素-人口、領土、主權和政府,但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加入聯合國。這樣的準國家在歐洲有4個,它們分別是:


1.“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以下簡稱“北塞”),位於南歐地中海東部島國塞浦路斯的北部,面積為3355平方公里(約佔塞島面積的37%),人口為30.2萬(2013年數據),“首都”為尼科西亞(與南部政權共享)。塞浦路斯在歷史上曾長期接受希臘、土耳其的統治,因此在國內形成兩個民族、兩種文明並存對立的局面,這為後來的分裂埋下“伏筆”。



1960年,塞浦路斯從英國殖民者手中獲得獨立,但僅過了3年時間,土耳其族便因政治特權被削弱,發動大規模的武裝暴動,並控制北部37%的領土。1975年,塞浦路斯發生政變,土耳其趁機派軍進駐北塞,並支持它宣佈自治。1983年,北塞宣佈“獨立”。雖然希、土兩族領導人就統一問題多次進行談判,但均未取得積極進展。如今,北塞在土耳其的庇護下已“建國”36年時間,但除土耳其外,並未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


2.“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又稱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外特尼爾斯坦共和國、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因位於德涅斯特河東岸而得名(以下簡稱“德左”),面積為4163平方公里,人口約50.5萬,“首都”為蒂拉斯波爾。德左本是摩爾多瓦的一部分,但在1990年6月摩爾多瓦宣佈脫離蘇聯而獨立後,生活在德左的俄羅斯人卻在俄的挑唆下,公然打出分裂的旗幟,並在同年9月宣佈“獨立”。



1992年,德左與摩爾多瓦兵戎相見,雙方激戰數月,導致約1500人喪生。等到停火協議簽署之後,俄派遣千餘名進駐德左,意在阻止其與摩爾多瓦統一。2006年、2014年3月,德左當局兩度提議併入俄,但均未得到後者積極回應。在俄的保護下,如今的德左“建國”已有29年時間,但僅有阿布哈茲、納卡、南奧塞梯等屈指可數的“準”國家跟它“建交”(俄並未承認它是獨立國家),真可謂極度孤獨。


3.“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位於烏克蘭東部卡利米烏斯河上游、頓涅茨盆地中部,西南與俄羅斯接壤,南臨亞速海,面積約為2.6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62.3萬,“首都”為頓涅茨克市。頓涅茨克是烏克蘭人口最密集、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煤炭、鋼鐵產量均居烏克蘭首位,冶金、機械、化學工業也比較發達。頓涅茨克的居民以俄羅斯族為主,主要講俄語,對俄的認同感比較強烈。



2014年2月,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後,在俄國的煽動下,頓涅茨克的俄族與烏克蘭親俄勢力在當年4月發動叛亂,在5月12日宣佈“獨立”,並聲稱將以併入俄羅斯為終極目標。12天后,頓涅茨克又與盧甘斯克叛亂政權結盟,組建所謂的“新俄羅斯聯邦”,並在俄軍的援助下,與政府軍交火,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頓涅茨克“獨立”至今,僅與兩個同類“國家”-南奧塞梯、果敢“建交”,並未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


4.“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位於烏克蘭最東部、北頓涅茨克河兩岸,北部和東南部與俄國接壤,面積約為2.6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24.7萬,“首都”為盧甘斯克。盧甘斯克是烏克蘭重要的重工業區,以煤炭、鋼鐵、機械製造和化工為主,並盛產小麥、蔬菜和乳肉畜產品。當地居民雖然以烏克蘭族為主(佔58%,俄羅斯族佔39%),但超過68.8%的人講俄語,對俄的認同感比較強烈。



2014年2月,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後,在俄國的煽動下,盧甘斯克的俄族與烏克蘭親俄勢力在當年4月發動叛亂,4月28日宣佈“獨立”,並聲稱將以併入俄羅斯為終極目標。26天后,盧甘斯克又與頓涅茨克叛亂政權結盟,組建所謂的“新俄羅斯聯邦”,並在俄軍的援助下,與政府軍交火,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盧甘斯克“獨立”至今,曾要求聯合國予以承認,並向15個大國提出“建交”要求,但並未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回應。


文史磚家


世界上有好幾個地區擁有政府,領土等一系列成為國家的要素,甚至,他們也自稱自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但實質上都是一些地區分裂勢力,在國際上,只有背後操縱他們獨立的大國,承認他們主權國家的地位,除此之外,應者寥寥。在歐洲就存在四個這樣所謂的國家。

首先是“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

一看這個國名,我們其實就能夠知道它的背後金主到底是誰了,就是最近有點搞事情的土耳其。這是一個歐洲的袖珍地區,畢竟,塞浦路斯共和國都不算一個大國,更何況只是佔據塞浦路斯島37%面積的北塞浦路斯呢。

這個地區人口只有30萬,遠遠不如上海一個行政區大,要知道,在上海的楊浦區可是有超過百萬的人口的。

為什麼會造成塞浦路斯南北分裂呢?這是有歷史淵源的,塞浦路斯曾經長時間被土耳其或者希臘佔領,兩個民族分別在塞浦路斯島上繁衍生息,由於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明,使得兩個民族在島上極為對立。這也是促成塞浦路斯南北對峙的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1960年,塞浦路斯擺脫了英國的殖民,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然而,好景不長,由於土耳其族不甘心自己的特權受到削弱,於是發動了暴動,佔領了目前北塞浦路斯的地盤。隨後,土耳其軍隊就尋找藉口接踵而至,武力保護北塞浦路斯。1983年在土耳其的慫恿和保護下,北塞浦路斯從自治變成獨立,塞浦路斯正式分裂!雖然這個地區號稱建國已經有三十多年,但是,除了土耳其之外,再也沒有獲得過哪怕一個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屬於國際社會的棄嬰。

  剩下來的三個所謂國家,和北塞浦路斯情況差不多,他們所謂獨立的路徑也是驚人的一致,在背後大國的挑唆下,以民主獨立為藉口,行分裂主義之實。而且他們背後的金主也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北極熊俄羅斯。

  俄羅斯在分裂他國領土的這件事上,和美國人不相上下,可謂50步笑100步。

我們先來說一說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所謂的國家簡稱是“德左”。

它也是一個袖珍國,面積只有4163平方公里,人口比北塞浦路斯多一點有限,只有50萬人口,這個地區是摩爾多瓦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劇變之後,摩爾多瓦獨立,但是生活在德左的俄羅斯人卻在俄羅斯政府的暗中挑唆之下,在同年九月就宣佈獨立。

這種赤裸裸的分裂國家的行為,引來了摩爾多瓦政府的武裝討伐,當雙方付出1500人的生命之後,終於達成了停火協議,就在這個緊要時刻,俄羅斯粗暴插手了他國的內政,派兵進入德左,擺明是要分裂摩爾多瓦,彰顯了俄羅斯人的強硬。

不過搞笑的是,德左雖然倒向俄國,但是俄國人卻看不上他們,在2006年和2014年,德左當局都向俄國提出要加入俄聯邦,但是他們的要求都彷彿泥牛入海一般,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所以這個割據政權只能不尷不尬地繼續存在著,在他們的朋友圈裡,只有阿布哈茲,南奧塞梯這些同類國家,在國際社會上地位很尷尬。

隨著烏克蘭倒向美國,俄羅斯人毫不猶豫地侵佔了烏克蘭的領土克里米亞。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頓涅斯克以及盧甘斯克兩個地區搞風搞雨,分別建立了頓涅斯克人民共和國以及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這兩個傀儡政權。

頓涅斯克對於烏克蘭來說,是人口最密集,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他們的煤炭,鋼鐵產量都在烏克蘭首屈一指,這也難怪他們當地的足球隊被稱為頓涅茨克礦工隊。

俄羅斯人對於這個重工業發達地區早就垂涎三尺,只是目前還不敢犯天下之大不違將其吞併,不過估計這是遲早的事情,根據俄羅斯人的性格,從來沒有不吃送到嘴邊的肉的道理。盧甘斯克的情況也差不多,這裡也是烏克蘭重要的重工業區。當然,他們這裡的農業也比較發達,目前頓涅斯克和盧甘斯克組成了新俄羅斯聯邦,這兩個叛亂地區都以加入俄羅斯作為最終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