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逃脱的“真香定律”

杂说百家,雅颂千年。

最近,小编看到一篇报道:西方媒体此前鼓足劲批评中国应对疫情危机的办法。如今,他们却在纷纷效仿中国。网友直呼:真香!


没人能逃脱的“真香定律”


那么真香是什么意思呢?

网络用语真香定律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下定决心不去或去做一件事情,最后的行为却截然相反。主要用来表示某人预计的事情和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的一种心理状态。

没人能逃脱的“真香定律”

"真香"这个词是来自于《变形计》节目中王境泽所说。

该词最早出自湖南卫视《变形计》节目里面城市主人公王境泽初到农村家庭时撂下的狠话,后面又啪啪打脸的搞笑情节。在节目中,主人公王境泽嫌弃农村条件不好,想要回城市。农村家庭的爷爷就一直劝他,生气的王境泽随即说道"我王境泽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但几小时后饿了的王境泽只能在农村家庭吃饭,边吃还边说了句"真香"。配合前面他自己说出的狠话,喜感度顿时爆棚。成为2018年最佳网络语言。


那么真香和打脸都是否定自己的想法或做法,真香和打脸却有细微的区别:打脸带来的通常是不得不承认自己以前不够明智的屈辱感,真香却是一边悔不当初、一边享受现在的幸福感。

没人能逃脱的“真香定律”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真香时刻:当初拒绝得有多猛烈,后来真香就有多香。

这种拒绝指的不是短时间的情绪的宣泄。比如某些球迷,主队一输球就嚷嚷"我再看这群废物的比赛我就是狗",下场比赛开始了还是屁颠屁颠地凑过去"真香"。

没人能逃脱的“真香定律”

这里要说的真香,是起源于对某些不了解的事存在固有偏见

饭桌是重灾区。中国这么大,好多人都对自己没吃过的异地食物有种本能的恐惧:

什么?你们南方人怎么吃肉馅月饼?/你们北方人怎么吃咸豆腐脑?/你们西方人(划掉)四川人怎么吃火锅要蘸香油?/螺蛳粉那么臭的东西怎么吃得下去?……

后来,一旦鼓起勇气尝一下并跟某些食物的脑电波对上了,就是字面和精神的双重"真香"了。

没人能逃脱的“真香定律”

一、真香的两大形式!

其实我们生活中说到"真香"二字大可分为两种情况:

1.事后"真香"

2.事前"真香"


我们先来说说事后真香,这也是真香定律最早的起源。我们先来举一个例子:

小明说自己要坚持健身,但是下午却继续和朋友打游戏,自己笑着说"真香"。

这类真香大多是我们利用梗来调侃自己,从而缓解尴尬。


然而事后"真香"还有另外一种形式:

小明说自己要坚持健身,但是下午却继续和朋友打游戏,朋友笑着说"真香"

而这类真香的基础在于,我们食言了,或者说我们违反了我们的公开承诺,朋友对我们进行嘲讽。


而第二类真香,我们叫做事前"真香",这种情况本质上是在传播过程中演变出来的新的含义,我们也来举个例子

小明上次说自己健身,结果没有去,这次又说自己要去健身,朋友笑着说"真香"

这类真香的表征在于,我们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从而以一种嘲讽的方式,表达自己不认同这一次朋友能够完成他所承诺的事情。


那么这两种不同的真香,其实隐含了不同的心理学原理,我们一个个来看。


二、自我调侃式的真香

这类真香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的体现

心理防卫机制 (Self-defense Mechanism),心理防卫机制的作用是维持人们在精上的稳定, 防止个人在心理层次上产生恐惧、悲伤、惊愕等不安的感受, 是自我的一种功能, 借助于它, 自我可以摆脱由内心冲突导致的不快和焦虑, 控制过度的冲动、情感和本能欲望, 以保持内心的平衡。

简而言之,自我防御机制就是指,当我们的预期和行为出现了矛盾,为了保证我们自己心中不会出现各种不好的感受,我们会试图通过一些方式来解决问题。

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共有22种,其中有一种方式叫做:幽默

幽默 (Humor) , 讲话方式通过诙谐有趣去应对个体焦虑慌张的不安情绪与内心本我的性欲望。幽默方式对付困境, 既保护自尊, 又不伤和气


这种"真香"也是知乎大部分答主讨论到的真香。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态度和行为的不协调、尴尬紧张的场面,才通过幽默的方式得以缓解。而相对应的,幽默则是缓解心理压力最好的方式,真香这个名词也是在这个层面上存在着最大的意义。


相比于我们之前讨论到的自我调侃式的真香,接下来的两种的情况,更可能是我们生活中使用真香的常态。那么这两种真香又如何解释呢?

二、即时性嘲讽式的"真香"

我想用一种比较阴暗的态度来解释这个行为。首先我们有一个大前提叫做,社会地位。这个社会地位和我们日常中的社会地位有一点点差异,指的是任何社会关系(只要有2个人或者2个人以上,包括虚拟的,在脑子中构想的人物,都可以构成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看到当别人失败时,我们偷偷窃喜。这种"幸灾乐祸"虽然会受到我们在道德意义上的批评,但是本质上能够让我们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这种提高,让我们缓解了自身的羡慕或妒忌的情绪,增加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在"真香"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说这个词汇,可以让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突然间的提升,让我们的自尊得到很大意义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舒适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让我们有了说真香的想法和欲望。

三、预期性嘲讽式的"真香"

那么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我们的"真香"(事前"真香")又因什么而存在呢?

在我对身边很多位朋友的观察以及问询之后,我发现这种嘲讽的对象往往集中于那些曾经承诺做相同事,但失败了(真香了)的人。

回到我们的例子,例子中的小明正是如此,他曾经承诺过健身,但未完成。这种影响在他的朋友的那形成了一种持久的印象,因而在期望中,推定了他的行为必然失败,从而产生了预期性的嘲讽。

四、我们为什么会"真香"?

除了关于"真香"这两个字,我们为什么会真香呢?我认为有盲目乐观的和虚假独特性影子在其中。

盲目乐观( illusory optimism):人们总是认为不好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虚假独特性(flase uniqueness effect):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正是因为,我们总是对我们自己的能力,对我们的意志力过于自信,我们才会总是"真香"

还有一种"真香",则是来源于拒绝在生活方式上有变动。

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据网友反映,家中长辈起初听到养宠物的建议时,都是强力拒绝的。

理由一大堆,基本都是觉得会干扰到自己的正常生活,恨不得扬言"你敢把它带回来我立马就给它扔出去"。

结果——

没人能逃脱的“真香定律”

没人能逃脱的“真香定律”

一旦爸妈发现了猫猫狗狗的好,那恨不得"真香"得比亲生子女还香。

没人能逃脱的“真香定律”

其实,大多数人都在沿着固有的一套路径和习惯生活,也就是很流行说的"舒适区",并且倾向于不打破它。

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文化和社交网络的影响下,人更容易和持有相似观点的人抱团取暖,强化原有的认知方式、增强安全感,导致人们更容易变得"固执己见",坚持某个路线不动摇。

所以在遇到某些需要抉择的机遇或是人生的岔路口时,第一反应是拒绝那个自己不熟的选项

打死我也不会去做XX工作;

我一定不会离开XX城市的;

我宁可在学校里读一辈子也不想进入社会;

我绝对不会喜欢啥样啥样的人……

这样的预设都指向,自己本来的生活步调一定会被打乱。


说到底,那些"真香"的时刻往往带来的都是"原来还能这样"的惊喜感,和一种解锁了在生活里的新姿势的快感。

虽然中国人的老话相信的是"以不变应万变",但有的时候,主动接受变化也是一种应对生活的方式。

尤其是切身体会过"真香"之后会觉得,以前的有些固执实在是没必要,只是在耽误我早点享受不一样的快乐嘛。

所以那些勇于"真香"的人,体会到的大概是这么一种感觉:

生活确实是一盒巧克力,可当它递到面前的时候,我们也得主动伸手去拿啊。

没人能逃脱的“真香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