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中藥只要配伍的好就無毒無害,那普通人怎麼分辨中醫開的中藥配伍是好是壞?

82534248


如果不是學過中醫的,確實不知道中藥配伍的優劣。記得19歲那年,不知得了什麼病,請本科畢業的中年中醫師診療後,說是底子虧了,抓藥,每副0.89元,那時算貴的啦,喝後症狀反而加重了。遂又去請本地學徒出身的有名老中醫診療,開了每副0.16元的中藥,三帖下來,不適症狀徹底消失啦,又恢復了能吃能睡的健康身體!


孤鰥閒雲


《神農本草經》裡說:“藥……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這就是配伍的原則。

但是,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無毒無害,只是儘量控制得低一些。

這是因為,所謂的“毒”“害”實際上也是藥物的偏性,而我們是要利用藥物的偏性來治療疾病的。失去藥物偏性,也就失去了藥效。正因如此,藥物的應用不僅有配伍,也有相應的劑量、療程,不可隨意改變。

普通人並無法判斷醫師給出的藥物配伍是否合理。

這是因為,普通人對疾病認識得不夠深刻,對各種藥物的藥性也並不瞭解。

醫師按照藥物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的原則配伍組方。七情配伍關係中,除單行外,相須、相使可以起到協同作用,能提高藥效;相畏、相殺可以減輕或消除毒副作用醫學;相惡是一種藥物抵消或削弱了另一種藥物的功效;相反是藥物配伍後,產生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臨床用藥時,相須相使、相畏相殺是常用的配伍方法,而相惡相反則是配伍禁忌,但有時候,即使是禁忌,也有可用的價值。

這些知識,是醫師通過長久的認知與實踐,逐漸積累豐富起來的。這種事,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普通人並無相關的知識和經歷,根本無法判斷醫師給出的方藥配伍是好是壞。

此外,就如以上所說,還存在著劑量和療程的問題。這與患者年齡的大小,體重的輕重,病邪的猖衰,身體的強弱,氣候的冷暖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臨床用藥如果不注意配伍變化和藥重大小的變化,即使是立法和處方的大原則基本上是對的,也往往效果不理想,甚成無效。

這些就更不是普通人能夠立刻明白的,甚至說,沒有數年的臨床經驗,就算是醫學生,臨證時也與一無所知沒兩樣。我在網上看了這麼例子,親眼看到過很多在職的正規醫師,那水平也是一塌糊塗的。

所以開處方這回事,普通人就不要心存妄想了,那個專業領域,沒本事的人無法涉足。

綜上。

所以現在政策很是反對非法行醫,因為普通人不會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庸醫甚至醫騙給坑了。

惟一穩妥的方法,就是患者去正規的醫院,找正規的中醫師進行諮詢、診治。這對於民間中醫的發展當然非常不利,但考慮到為避免患者上當受騙,也只得如此。


純鈞LHGR


中醫是起源民間,後為皇家服務。古代缺醫少藥,神農嘗百草開始積累藥材。大部藥都是根據豬,牛,馬,羊等動物吃過的植物啟發後實驗成為常備藥材,比如沙棘就是馬吃了長得膘肥體壯後發現。淫羊蒮就是羊吃了性功能活跌後被採用的。中醫是先有藥,後有方。一般有毒性的藥都是通過炮製後才用。用量也是有限制的。至於配伍也是不斷完善。必加甘草中和後使用的。對煎藥的容器都有要求。並試方先開一劑吃了看情況後再來調方開藥。稱一劑知二劑止o


億盞照明


只能相信醫生,要分辨不是那麼容易的,要不然去學,就象西醫西藥,能分辨嗎,吃的每一粒,打得每次針,用所有西藥,都有詳詳細細告訴每丁點的副作用和解決辦法嗎?比如小的,拔牙用麻醉,醫生說了用麻醉會有什麼副作用沒有,再如照X光,再如西醫各種檢查方法,再如治非典時用激素,再如這次有人用呼吸機就沒了,醫生都告訴病者了嗎?平時怎樣對待西醫,就怎樣認為中醫吧,兩個標準有點搞笑


9844紅霞朵朵


普通人是不懂得中藥配伍好壞的。但是我們卻懂得食物的營養素怎樣搭配才能吃出得健康的。那就是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礦物質、維生素等,只有搭配得當,吃了之後才有益健康。

中藥的配伍也是如此。而中藥也是由上述營養素所構成,另外還有生物鹼和水。它們也需要最適當的配伍才能發揮最好的療效。

中藥治病實際上是一種食物療法。就象我們日常吃飯一樣,粗細、暈素要搭配。而中藥只不過講法不同,即君、臣、佐、使,寒、熱、溫、涼,進行配伍的。只有配伍得當了才是無毒的。


養生陳老師


醫生開化驗單

你去不去呢

不去

醫生看完化驗單開了藥

你吃不吃呢

不吃

你身體都檢查了

不吃藥

身體何必去查呢

吃了藥

病好了自無話講

病重了

或許要加重藥

或許要進手術室

你可以選擇

到此為止聽天由命

就當前事都未做過

難受就讓它難受

痛苦就讓它痛苦

另一條路

該吃病就吃藥

該手術就手術

醫生不都是神仙

藥物不都是神藥

病症之下無貧富

貧者不一定都會死

富者不一定都能活

如果信醫

至少還有一線生機

如果不信


書海無塵


在周星馳的電影裡,有一個超級科學家曾經研製出一樣武器,叫做要你命三千,就是把西瓜刀,啤酒瓶,雙截棍等等捆綁在了一起,看上去很唬人,可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其效果比起另外一樣武器簡直不值一提,那個武器沒有那麼誇張的名字,它叫手槍。

好的中藥配伍就是會像手槍那樣的,它準確,精煉,簡單,每一個組成都有依據,相互之間又巧妙配合,所以明確而高效。

壞的配伍則完全就是一個要你命三千,看上去面面俱到,實際上卻不得要領,根本沒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似乎是這也能治那也能治,其實是一團亂麻,對自身的危險遠比給敵人的危險大。

需要首先說明的是,中藥配伍再好,都沒有辦法就無毒無害了,儘管可以通過配伍使得降毒增效,但完全就無毒無害,也就基本意味著同時也無用了,這不是藥物的目的。

中醫方劑裡很多經典方都充分體現了配伍精當,效用突出的特點,比如三黃瀉心湯,六味地黃丸,六神丸等等,配伍很好,但絕不是就無毒無害了,而是突出了治療效果。甚至好像處方中並沒有直接針對主訴的藥物,但是它主力解決這一方面問題的時候,另外一方面的問題會不治而愈,所以有些配伍是簡直有點藝術性的,如同齊白石的國畫,大寫意裡卻有細微的生動,畫幾個蝌蚪卻能聽取十里蛙聲。

普通人怎麼來判斷配伍好壞呢?一個好的醫生,通過望聞問切之後,就會基本確定了要如何配伍,你這個時候再說一些別的細節的時候,基本不會影響他了,他會讓你先喝兩副藥看看情況,再決定是否增減。

因為配方里每增加一味藥,就需要考慮與前面所有藥味的相互作用,就好像手槍不會輕易改變哪個零件一樣,哪怕是槍管長短半個公分,都會影響精度一樣,藥方改變,需要相當的謹慎。

凡是一個方子裡藥味過多,基本就可以認為你遇到了“三千型”醫生,得到了一個要你命三千,通常是為了掩蓋他沒有看準病因,只好見招拆招,腳痛醫腳,你說哪裡不舒服就整幾味藥進去,反正撒下一張大網,說不定哪樣就管用了嘛。


藥師三郎


這個問題明顯是衝著黑中醫來的:

1、只要配伍得好就無毒無害是哪位中醫說的?

2、能分辨出中藥配伍得能是平常的普通人?

我將你的原話改一個字反問你,你看看這問題是不是本身就是帶偏見的。

西醫說西藥只要配伍得好就無毒無害,那普通人怎麼分辨西醫開的西藥配伍是好是壞?

常常聽到很多人把科學掛在嘴邊,請問科學是什麼?科學是衡量世間萬物的工具嗎?科學可以用來求證未知但又真實存在的事或物,但是不能說你無法解釋的就是不存在的,因為你不是至高無上的,科學也還不斷在進步。這世間真有很多現在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但是他就存在,對不瞭解的,我們也不去反駁,不信,遠離他就行,用不著要去貶低它!


長壽微友圈


“中藥只要配伍好的就無毒無害”這個論調在中醫傳統經典中沒有這麼說。也不知提問者是聽那位“大俠”說的或是在那裡廣告上看見的,亦或你自已悟到的,不得而知。

中醫強調的是“是藥三分毒”,沒有說配伍好就無毒無害。明確“藥”是有“毒”的。這個“毒”不僅是人們普通理解意義上的直接傷害人體器官組織的毒,也包括診病不準,配伍不當或服藥過量引起的不適和無效。

中藥對能直接傷害人體器官組織的有毒藥物都明確標明瞭“巨毒”,“有毒”,“微毒”。中藥對有毒的藥物在用量上有嚴格的限制。中藥有一系列的技術讓毒性降到最低或徹底去除毒性。如:炮,煅,炒,焙等等。藥物配伍讓其相生相剋也是減低或去除一些有毒中藥毒性的技術之一,不能說所有的有毒中藥一經配伍就沒有毒了。比如鶴頂紅,無論與什麼藥物配,無論怎樣配,其毒都能致人於死命。”中藥只要配伍的好就無毒無害”這種極端論調是那些惡黑中醫的“大俠”們故意散播出來汙損中醫的陰招謊論,世人不可聽信!


老浪179048365


可笑至極!中藥配伍好就無毒無害?中醫連什麼毒性成分都不知道,如何通過配伍、炮製、君臣佐使去毒?通過什麼標準能把毒素中和?減輕到何種程度?九蒸九曬到什麼程度?中醫大咖們誰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都以經驗或毒副作用尚不明確一言以蔽之,中藥導致的肝腎中毒還少嗎?去食藥監總局網上查查已經禁了多少草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