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怎麼看1.5萬中國小孩子在國外留學的現象?

深海螺絲釘803


如果不是這次新冠疫情,我還真不知道我國有這麼多小孩子在外國留學。

關於小孩子離開父母出遠門學習的事。我還是以前從書上和電視上略知一點。

從書上讀到宋氏三姊妹,從小就被父母送到國外學習。宋美齡當時也就幾歲的孩子。宋氏三姊妹的聰明才智和外語水平顯然跟留學有關。

後來是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媽媽為了一休能學到本事,狠心的把他送到國安寺當小和尚。

可見,離開父母的小孩,沒有父母的嬌慣,生活自理能力強,容易融入集體,開闊眼界見識廣博。更容易學到除了母語以外的其他語言。

我是沒有這個條件,有這個條件或許也會送女兒出國[呲牙]。

1萬5的中國小孩子在國外留學,說明中國富人多了好多,不像明國時期只有宋家那樣的大家族才送得起。以後可能會更多。也可能會減少(如果中國國力富強,教育趕超外國)。

我個人覺得送孩子出國留學無可厚非。

父母可以騰出手來一心一意找錢和享受夫妻感情。至於孩子離開父母的寵溺,是不是真的就成才成龍,也看個人造化了[祈禱]


一葉草73


什麼也別說了!我就想問問留學生還有家長們!中國的疫情剛剛穩定,是犧牲了多少人的生命換來的!你們希望中國的疫情因為你們再次爆發嗎?這個責任你們承擔的起嗎???


羅玉玉88


就沒有考慮孩子長大後回國為國效力好,讓孩子再國外定居,這些家長自私極樂


有緣人65693028


你好,對於這個問題,我不太贊同把小孩子過早的送到國外去留學,有一句話說的好:“我變不成美國人,也早就忘了中國人是什麼滋味兒了。”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國人為什麼熱衷把小孩子送到國外留學。是真的因為中國的教育問題重重,國外更有發展空間嗎?客觀上承認,有一部分是基於上述的考慮,但是

很多時候只不是富人們之間的一場攀比而已。我還記得我小時候,那時候有錢人的媽媽遇到一起,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你家小孩子學的什麼特長,學舞蹈了嗎?學鋼琴了嗎?”現在,普通家庭的小孩子都有機會去上課外特長輔導了。富人們怎麼辦?明明不是一個階層的,當然不能一樣。現在富人媽媽遇到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你家孩子準備去上哪個國際學校?”他們無法忍受的尷尬情景是:在別的的媽媽們談論自己的孩子的海外經歷時,他們插不上話或底氣不足。儘管把孩子送出國門,但是並不是多麼指望他們靠海外經歷飛黃騰達,更多是避免階級下滑的掙扎。

其次,我們來探討下過早把孩子送到國外到底獲得了什麼!

對小留學生而言,他們年齡小,自理能力也相對較差,面對著許多獨立生活的挑戰。除此之外,你認為國外的教育有多麼優秀?醒醒吧,國外照樣是流水線,學習壓力更不比國內少。

更重要的是你們的孩子將會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境地:自己“根”還沒有站穩,就離開了,過多的受到外國文化的影響。可是,畢竟自己又是黃種人,往往不被國外主流文化接受,永遠扮演者“他者”。

而且國外很多利己主義,號稱自由至上的思想,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吸毒,酒駕等新聞也常常被爆出。

而更殘酷的事實是,頂著海歸光環回來的人,薪資甚至比不上一個普通大學本科生,沒有任何數據證明留學生的升值前景就更具優勢。

最後,我想說的是,到底是否留學,請家長們不要盲目攀比,首先因為是考慮你的孩子的發展定位與職業規劃。另外,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樹立文化自信,不崇洋媚外,努力擴大優質教育,相關部門也正在做努力。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請慎重選擇!


小夕老師話成長


一些崇洋媚外的人眼睛裡外國人放屁都是香的,為了移民外國把十來歲的孩子送到外國去上學,從小接受外國反華教育,對中國歷史文化一點不瞭解。對中國沒有一點感情,這些人將來一大半會成為真正的外國人,還有一些會回來做漢奸走狗賣國賊,還想搶佔國家資源,無理要求包機接回來,回來投毒禍害中國人嗎?你們這些假洋人臉夠大的啊!


445107828


這麼多小孩去外國讀書,我也是現在才知道,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現象不能說是對還是錯,只應該從多方面去看待去認識,決不能主觀去定論。

第一、出國留學,在近代史上大有人在,更不說是今天。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老革命家周恩來、朱德、陳毅、鄧小平、劉伯承……等都在國外學習過,還有錢學森……等不少的科學家也從外國學成歸來,他們這一大批人才都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只不過小孩出國讀書我只知道民國時期的宋氏女子,那可真成了才女,文化知識和能力可不一般。這就說明我們對留學不可隨意評說對與錯,留學只是一個學習知識的途徑。

第二、單從小孩出國讀書,我們不能只在貧與富之間說事,當然無錢是沒有條件出國的。重點要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待此問題,說明我們的教育存在問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都需要改革、改進和改善。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基礎不牢固後兩者就無從談起。小孩子成了家裡的小皇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姨娘等幾代人圍著孩子轉,這是家庭教育缺失的要害。歷代的名人貴族都是有家風、家訓、家教的,偉人、名人、聖賢的誕生決不是天命所賜,必定是從小成長而成的;2、學校教育:學校教育雖然是關鍵的一環,但必須要與家庭和社會教育緊密配合,否則教育的效果很難提高。有些家長把孩子不成才或惹了禍端歸罪於老師,這是不明智的。當然,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的教育方法特別是教育制度確實還需要改革、改進和改善;3、社會教育:我借李蘭娟院士的話"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導向“。的確,當前的某些社會現象、人們的行為和意識形態確實需要李院士的這句話。當今的青少年尤其是兒童成長的目標比較迷失,崇拜明星、崇拜金錢、崇拜地位等,這是極不正常的。對於少年兒童的教育方法或模式,可否向德國日本學習一部分,特別是他們教育孩子自立自強、尊老敬老等方面,不可否認別人的先進性,請不要提高到社會制度說事,更不要說是崇洋媚外。還有關鍵的一點,網絡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造成不利影響,絕大部分青少年都當了"埋頭族",這些埋頭族親近手機比親近父母孩子要強。……不說大多了。總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教育領域三要素,必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第三、關於1.5萬孩子回國之事,國家自有正確的決定,作為國人只能談點個人看法。我們國家在外國的華人華僑有幾十萬人,不是單純對這一萬多孩子怎麼怎麼?孩子當然有其監護人,因此我們應該視情況一律作為華人對待。綜合起來可以概括為這幾類;一是多年移居國外的老華僑,他們的很大一部分都為我們的民族解放事業做過貢獻,我們應該感恩他們;二是為國家在外國從事外交、外貿、外企等人員,這些人都是祖國母親的好兒女,我們必須要幫助支持他們;三是近些年發達了成了鉅富移民國外的,這些人大部分有崇洋媚外的思想,認為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有一句民言:"兒不閒母醜,狗不閒家窮",這一部分人就是背判祖國母親的不孝之子,沒必要遷就甚至同情他們,直接可以將他們拒之國門之外;四是純外國籍的外國人,因公在中國或者在中國留學的這部分人,應該按國家的對外政策辦事,外國領館和我國海官都應嚴格執行。

總之一切都應該執行國家的大國外交政策,只是在新冠病毒防控方面必須要嚴防嚴控,不管什麼在外人員回國都必須按中國的防疫規定執行,和中國人民一視同仁而且更嚴一點,決不能讓病毒再次擴散,否則中國政府和人民近幾個月的付出和取得的成果就要前功盡棄,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後果。


萊園子1651


中新時評:海內外皆同胞 同理心可化“干戈”

歐洲時報

昨天 11:33 · 優質國際資訊領域創作者

當前,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逐步得到遏制,國外疫情發展態勢卻日趨嚴峻,不少華僑華人和留學生因生活學業以及在海外遭受歧視等問題,考慮到自身安危,選擇回到中國。

中新社報道,然而,類似“家鄉建設你不在,萬里投毒你最快”的輿論近幾日開始在網上發酵,意在影射回國的僑胞群體。

這種論調,不僅於情理法失據,否定了僑胞對祖(籍)國的貢獻,而且片面將他們視為病毒載體,更傷害了同胞情誼。

華僑華人和留學生直呼委屈,進退兩難:住在國成為“留不住的他鄉”,祖(籍)國成為“回不去的故鄉”。

就在昨天,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研判當前國內外疫情,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要加強對境外我國公民疫情防控的指導和支持,做好各項工作,保護他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俗語云“家和萬事興”。因為同胞歸國避疫,輿論吵得不可開交,其實大可不必。無論是故土鄉親還是海外遊子,皆是手足同胞,如若都能秉持同理心,就會多一份包容與理解。

一方面,面對疫情,海外僑胞和留學生目前的處境,正是國內民眾剛剛經歷過的,對恐慌心理下的狀態想必感同身受。非常時刻,僑胞在海外承受的各方面壓力加劇,而祖(籍)國是安全感所在,部分人選擇回來,無可厚非。

更何況,新中國成立70餘年來,作為群體,海外僑胞從未缺席中國的發展和改革,事實情況是“家鄉建設一直在”;尤其對於此次中國抗疫,華僑華人和留學生群體更是第一時間應援,中國今天抗擊疫情成果的取得,有他們的功勞。

面對這樣桑梓情深的血肉同胞,國內民眾本應珍惜;如今同胞有難,國內民眾更當守望相助。

另一方面,近期確實出現了極少數華僑華人不遵守中國國內防疫規定,甚至要求特殊待遇的情況。這也是僑胞歸國避疫輿論風波的導火索。

要知道,中國目前的抗擊疫情成果來之不易,國內民眾為此做出了巨大犧牲。在境外疫情輸入已成為當前疫情防控突出風險的當下,國內一些民眾出於自我保護的心理,難免對輸入型風險警惕性增加。對此,廣大僑胞也要秉持同理心給予理解。

由此,如若經過多方權衡,包括充分考慮旅途風險,部分華僑華人和留學生選擇此刻回到中國,當務之急是做好防護,同時自覺遵守中國國內防疫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這不僅可保自身周全,也會減少疫情擴散風險,顧及自身也顧及他人乃至全球防疫之大局。

面對疫情,全人類都是“命運共同體”,更何況是血肉同胞。國內與海外,皆有同理心,推己及人相互包容,豈會有言語“干戈”?

1111閱讀


潘家園pjy


孩子小的時候就到國外去讀書!是有什麼目的?無非就是認為外國什麼都好比國內強。國家要規定甚至立法所有中國公民必須要讀完九年義務教育!然後反對外國人超國民待遇,不要外國人哪怕是假洋鬼子都要高一等!上名牌大學國內國外的學生同分數線錄取!例如北大清華國內的學生七百多分!外國人哪怕是黑人和假洋鬼子只要二三百來分甚至更低!這公平嘛?


手機用戶58885653752


根據報告提供的數據,被調查的中國家長對於小學階段留學的意向達27%,中學階段為29%,高中階段為24%。與此同時,低齡留學的目的也更加多元。

未成年階段學子,其自我保護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較弱,這也是最讓家長傷腦筋的問題。低齡留學是指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學生到國外讀書。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低齡留學成為一些家長的選擇。在這些家長看來,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才”。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能夠讓孩子提早掌握國際通行的交往能力,提早“看看世界”。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申請美國公立學校的12年級(相當於國內高三)就讀一年,獲得美國高中文憑,以圖申請美國大學時增加一些優勢。

與此同時,近兩年中國學生申請美國私立中學的現象也在增多。範先生的兒子在美國讀高二,談到孩子低齡留學的原因,他說:“低齡留學可以豐富孩子的人生經歷,開拓其視野。留學經歷能夠幫助孩子日後申請到國外大學和感受不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在國外的教育和就業壓力。”專家建議,如果決定讓低齡學生住在寄宿家庭,那麼,在孩子出國前家長就要培養他(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和能力。

這個建議說起來容易,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許多中國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學業關注較多,對其性格、習慣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關注不夠。專家建議:對於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孩子,家長可以先送他到親戚、朋友家,或者到某個學校住宿一段時間,觀察一下孩子的反應和表現,也實際鍛鍊一下孩子的獨立能力。如果孩子年齡過小,最好要有老師或者家長跟隨陪讀。

總之,讓低齡孩子出國讀書,有利有弊。還是要看孩子、海外學校、寄宿家庭等各方面的具體情況。





上海華少哥


現在買高價機票擠破頭往中國趕的這些留學生(平均年齡十四歲的自費生)去英國唸書是幌子,十年後自動取得英國國籍,伺機最大限度進行利已操作是真,現在勻許這些人回中國,但181天之內不許離開中國半步,你問問他們同意嗎?(在英國居住,打工,留學滿十年者,自動取得英國國籍,在這期間,可以離開英國,但不能超過18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