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監測體溫?低燒、高燒各是幾度?


如何自我監測體溫?低燒、高燒各是幾度?

如何自我監測體溫?低燒、高燒各是幾度?

目前市場上退熱藥的主要成分是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會引起肝腎功能損傷,不建議同時服用,不能擅自加量,頻次也不能過高。

為加強發熱門診篩查工作,上海將在已有117家發熱門診基礎上,增加建設18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篩查工作離不開市民配合,也需要市民進行自我監測。今天,就正常體溫和發熱等問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治醫師馬玉燕給了我們答案。

如何自我監測體溫?低燒、高燒各是幾度?

發熱指標與測量部位有關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這個問題和測量部位有關。據介紹,接觸式測量的人體部位主要有3個——口腔、直腸、腋下。口腔測量是臨床上最推薦的方式,正常體溫範圍為36.3—37.2℃,37.3℃及以上是發熱,37.3—38℃屬於低燒,38.1—39℃屬於中燒,39.1—41℃屬於高燒,41.1℃及以上屬於超高燒。與成年人不同,兒童發熱經常達到39—40℃高燒,家長不必過於緊張。


對於嬰幼兒和部分老年人,需要用肛表測量他們的直腸體溫。這個部位的溫度比口腔溫度高0.3—0.5℃,所以37.6℃及以上是發熱。腋下體溫屬於體表溫度,比口腔溫度低0.2—0.4℃,所以37℃及以上是發熱。腋溫測量的誤差比較大,會受到沒將體溫計夾緊、衣服厚導致溫度偏高等因素影響。


如何自我監測體溫?低燒、高燒各是幾度?


“因此,公眾監測體溫首選口溫。”馬玉燕說,測溫前半小時,有一些避免誤差的注意事項,如不能運動,不能進食、飲水,因為運動會讓體表產生熱量,容易導致“假性發燒”,而進食和飲水會影響口腔溫度。

人雖然屬於恆溫動物,但體溫會小幅變化,也是公眾需要了解的知識。一天內,凌晨和早晨的體溫會比較低,到了下午會升高一點,變化範圍不超過1℃。有些人早晨量一次體溫,下午再量時發現溫度升高,以為自己有“發燒趨勢”,其實很可能是人體正常現象。對女性來說,經期體溫較高。當然,如果口溫達到37.3℃及以上,就是真發燒了,需要引起重視。

如何自我監測體溫?低燒、高燒各是幾度?

捂汗不可取,吃藥有禁忌

發熱原因有多種,如病毒感染(最常見的是普通感冒,其他包括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細菌感染、風溼性疾病、部分內分泌疾病等。市民發現自己發熱後,應持續監測體溫並採取一些退熱措施;如果超過39℃,應儘快就醫。

馬玉燕表示,38.5℃以下的發熱,可能是普通感冒引起,建議物理降溫為主,如適當減少衣物以保證散熱,洗溫水澡,冰袋隔衣物後置於腋下等大血管處等。還需多飲水,不建議積極吃退燒藥。“民間有蓋被子捂汗這種所謂的降溫方法,臨床上是不提倡的,這不利於散熱,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如果伴隨明顯全身痠痛、頭痛等不適,可以口服退熱藥緩解症狀,並及時就醫,前往醫院發熱門診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

如何自我監測體溫?低燒、高燒各是幾度?

一般體溫超過38.5℃,可以先用退燒藥。目前市場上退熱藥的主要成分是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都是非甾體抗炎藥,會引起肝腎功能損傷,不建議同時服用,不能擅自加量,頻次也不能過高。這兩類退燒藥,成年人和兒童都可服用。還有一種退熱藥叫吲哚美辛,可以肛塞,肝腎功能損傷、白細胞減低等副作用比較大,且服藥後出汗較多,容易脫水嚴重,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所以建議公眾慎用,須遵醫囑。

如果服用退燒藥後體溫反彈,或體溫超過39℃,建議市民儘快就醫。39.1—41℃屬於高燒,容易出現意識模糊等腦功能障礙,病因很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新冠病毒、甲流、乙流等毒力較強的病毒感染引起,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找出病因並做退熱處理。41.1℃及以上的超高燒則很罕見,由嚴重感染、藥物過敏、中暑等引起,應第一時間送患者去醫院接受救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