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對高以翔的誤讀

文:李郅

那些年,我們對高以翔的誤讀


那些年,我們對高以翔的誤讀

最近,高高的不少粉絲脫粉,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他的微博粉絲數量的極速掉落。

原因很多,但其中的一個理由,竟然是高高被強加的“夜店小王子”身份。

當然,大家對此的評判眾說紛紜,不瞭解的蟬不知雪信口胡謅,理解的皆能客觀公允作出持平之論。

夜店,對於高高來說,是繁重工作之餘的一個短暫的停頓,也是一個品味生活質感的過程,更是他每次返臺由此重新踏入熟稔生活的一個通例。

那些年,我們對高以翔的誤讀

他攜三倆好友相約夜店,似乎成了從工作轉入生活的固定程序和固定環節。

當跳躍的光圈在地面浮動,真實與不真實同時在他的腳下洶湧,與此同時,他不用考慮自己的明星身份和工作目標。正所謂,此間樂,不思蜀。

他竭力捕捉著那種稀缺的體驗,一旦捕獲就會追隨這種體驗,甚至不捨晝夜。

那些年,我們對高以翔的誤讀

於是,翌日的媒體娛樂頭版一定會是“上流社會貴公子高以翔夜店狂歡”這樣的消息。“夜店小王子”的稱呼自然就不脛而走了。

那些年,我們對高以翔的誤讀

不知道實情的人,就會根據字面意思拼命演繹,高高每次看到或者聽到這種誤讀的時候,頭天晚上剛被夜店治癒的心境,就會再度變成一攤破碎的靈魂。

然而媒體最愛追求別開生面,總愛為高高拉郎配。就像一首詞的兩個部分,往往上闕剛剛為蔡依林“張敞畫眉”,下闕又成了向周迅投懷送抱。

這些不負責任的胡亂解讀,僅僅因為和蔡依林一起去了趟夜店,或者向周迅投去一個紳士的微笑。

那些年,我們對高以翔的誤讀

高高打碟的功夫盡人皆知。每次去夜店,都會花費絕大多數時間用於打碟。

通過打碟,他宣洩著自己的孤獨甚至是失意,在暫時的遺忘中,屏蔽了永遠擺脫不掉的厭倦。

當他聽到,有的粉絲因為他去夜店而心生不快時,高高當即表示,再也不去夜店了,此後他果真就不去了。

那些年,我們對高以翔的誤讀

他在改變中實現著自己的不可改變。他為了不可改變而做出改變。他只想堅守對粉絲不可改變的初心,而選擇了心靈療愈方式的改變。

那些年,我們對高以翔的誤讀

誤讀並非遺憾,遺憾的是,很多誤讀沒有機會終結。希望我的解讀為你提供終結誤讀的機會。

多年後,高高和陳喬恩參加綜藝節目,彼時為終身大事著急的陳喬恩,信口開河說要去夜店找男朋友。

憨厚老實的高高信以為真,竟然勸她不要去夜店找男朋友,而且作為女性,千萬別一個人去夜店。

那些年,我們對高以翔的誤讀

對於陳喬恩來說,一定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暢之感,以她的年齡和閱歷,已經對很多人喪失了信心吧。所以,當一種罕見的美好與坦誠再次在她眼前浮動,她是否暫時性地忘記了娛樂染缸裡的黃塵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