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前因何才聞名從而被引薦的?

笑非殤


劉備三顧茅廬尋訪諸葛亮,用今天的話說,其實就是老闆主動上門招聘人才。今天我們找工作,就算是西裝筆挺,簡歷完美,做了大量的精心準備,也未必被老闆相中。可是人家諸葛亮不一樣,老闆頂風冒雪主動登門來請,居然可以閉門不見,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三國志》裡記載,諸葛亮是山東臨沂人,自幼父母雙亡,十七歲的時候來到荊州,一個人帶著弟弟和兩個姐姐艱難度日。就像他自己在《出師表》裡寫的一樣,真的是“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這個時候的諸葛亮,遇到了養家餬口和找工作的雙重壓力。那麼,諸葛亮到底用了什麼策略,在如此被動的情況下,讓自己有這麼大的職場魅力呢?除了我們大都知道的成功要具備的能力、機遇因素以外,還有重要一條,那就是:包裝。正是在自己的精心策劃包裝下,諸葛亮最終讓自己在二十七歲時登堂入室,一舉成為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

那麼,諸葛亮又是如何圍繞“三顧茅廬”來包裝自己、達到成功求職的呢?總結起來,有三條比較典型的策略。

第一條策略

藉助口碑,借力冒尖

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他深深地知道:一個沒有門第後臺的青年,又客居他鄉,縱有天大的本事又能如何?所以,他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經歷去結交荊州當地有影響力的人物,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進入圈子。其中有三個人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一個人是荊州著名人力資源專家司馬徽。《資治通鑑》記載,為了尋訪人才,劉備專程拜訪了他。司馬徽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有臥龍、鳳雛。”一龍一鳳,都是俊傑,太搶劉備眼球了。臥龍就是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諸葛亮第一次進入到劉備的視野,而且是高調進入,由著名人力資源專家強烈推薦。

第二個人是諸葛亮的岳父老泰山黃承彥。黃承彥是荊州著名人士,妻子蔡氏,荊州大將蔡瑁就是蔡家的兒子。這兩個家族都在當時荊州著名的“四大家族”之列,影響力很大。而且,諸葛亮岳母的妹妹嫁給了憑藉蔡家的支持才坐穩荊州最高行政長官位置的劉表,成為了諸葛亮的二姨父。諸葛亮通過婚姻,建立了和黃家、蔡家以及劉表的特殊關係,給他立足荊州,獲得上層社會認可,擴大自己影響力帶來了很多方便。

第三個人是徐庶徐元直,就是俗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那個徐庶。徐庶,字元直,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從小喜歡擊劍,武藝高強而且為人仗義,後因為替友報仇殺人逃難到荊州,從此棄武從文,與後到荊州的諸葛亮成為好朋友。徐庶文武全才,性格堅毅,到新野投奔劉備後深得器重。徐庶很認真地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並說諸葛亮才能勝過自己百倍。劉備之前只聽到諸葛亮的虛名,聽到才能卓越自己又特別器重的徐庶推薦後,頓時對諸葛亮的傾慕指數有了大幅度提高,並且下定決心一定請諸葛亮出山。

第二條策略

差異定位,爭做第一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中,司馬徽對劉備這樣描述諸葛亮:同學們非常用功地專研問題,唯獨諸葛亮只看個大概。在別人學習的時候,諸葛亮抱著膝蓋放身長嘯,說他們幾個人可以做到刺史、郡守(相當於現在的省長、市長),大家問他的志向是什麼時卻笑而不答。

和別人相比,諸葛亮有兩個明顯的不同,一是很強調學習的差異化,用與眾不同的方法學習與眾不同的內容;二是他把自己的職業定位很高,不滿足於做個刺史、郡守。

同時,他又把自己比做管仲、樂毅,這兩位可是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樂毅領導弱小的燕國大敗強大的齊國,接連攻下72座連城,兩個人都是輔佐國君成就霸業的棟樑之材。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不理解了,諸葛亮怎麼能敢如此說大話,甚至過於狂妄呢?前面講過,他有三個條件,一是確實有才能;二是有專家認可;三是有資源平臺。諸葛亮下定決心,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名。在司馬徽、黃承彥、徐庶等人的傳播下,“臥龍鳳雛”兩大人才被廣泛接受認可,而且諸葛亮如願以償排在了第一的位置。

第三條策略

教唱歌曲,宣傳自己

《三國演義》裡“三顧茅廬”寫“一顧”的時候,寫到過一個細節。說劉備等人來到隆中,遠遠看到有好幾個農夫在田裡幹活,而且一邊幹活一邊還唱著歌。歌詞是“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者,高眠臥不足!”劉備問農夫這歌誰寫的?農夫回答說是臥龍先生寫的。看看,諸葛亮雖說是隱居山林,其實他的傳播工作一直也沒有停頓過,而且是從身邊人做起,讓他們主動為他做宣傳。當然,我們相信,在這個細節裡,諸葛亮的角色,一定是自己作詞、作曲,還親自教農夫唱歌的創作型音樂老師。

綜上,本身具備優秀才能的諸葛亮,通過自己精心策劃包裝,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力,又正好遇到正處在事業低谷期、求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一場精彩的大戲就此拉開了帷幕。


梁書記講黨史國史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其實三國演義更具有故事性,很多地方與真實的歷史是有差距的,唯有這方面表現的很符合歷史情景。

劉備為什麼要去尋找諸葛亮出山幫自己?當時諸葛亮是怎麼被人所認識的呢?除了諸葛亮本身才華橫溢之外,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諸葛亮出身荊州大族,父兄都是為官一方,積累了很多人脈。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更是荊襄名仕,黃家本身更是氏族豪強,劉備想要在荊州站穩自然需要拉攏荊州氏族勢力。

其次在漢朝想要揚名,普通人是很難做到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個名仕來幫你說兩句評價,當年曹操揚名也是尋求汝南名仕許邵的月旦評,得了一句“治世之能臣,款是之奸雄”,進而名揚天下的。

由於家族和老丈人的關係,諸葛亮拜在了荊州名仕水鏡先生司馬徽門下,作為師傅當然會為弟子揚名的,正好荊州另外一位名仕龐德公要為自己的子侄龐統揚名,索性兩人作為好友一商量,乾脆一起吧。此後“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便在荊州傳開。

最後在漢代一個人的名望成就,除了家庭師長外,還有一股很重要的力量,那就是朋黨。一個人難成大事,這在古代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徐庶等諸葛亮的朋黨,自然會順水推舟的推薦諸葛亮。

正是由於這幾方面的原因,諸葛亮才能人在家中坐,才名天下楊,劉備才會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助自己成就大業。


想跟你聊故事


諸葛亮早期就被很多人推薦,和當時社會環境分不開,也和他的交往圈子分不開的。當時的情況是窮苦人家的老百姓基本都是沒資格讀書的,有才華的人基本都是上流社會,有頭有臉。這些人又幾乎都認識,在士族的圈子內傳播名聲基本是很快的。尤其是你有真才實學的話,漢末諸侯那麼多,大家也都想發掘人才,而幫忙舉薦一樣是功勞。

所以推薦諸葛亮的人就比較多了,那我們看看為什麼那麼多人推薦諸葛亮。


諸葛亮老家徐州琅琊郡,諸葛亮的先輩都是做官的,諸葛家本身就是個士族,他自然而然的就是士族圈裡人,其後舉家遷到荊州,在荊州還是外來戶。但是蔡氏是南郡襄陽縣有力豪族,於漢朝末年甚為興旺,族內女兒嫁予的都是當世名流,兒子們混的也不錯,直到晉惠帝永嘉末年,宗族仍甚富強。姐弟三個的爸爸是南郡大士蔡諷,姑母是東漢太尉張溫之妻。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為沔南名士,岳母是蔡瑁的大姐蔡氏,黃承彥是地方最高長官劉表的連襟,蔡瑁的姐夫,所以閨女再醜諸葛亮也挺高興的娶了,時人把這件事當作笑話,鄉間有句諺語傳開:“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是一件流量很大,熱搜頭條級別的事件。。全天下都知道諸葛亮是黃承彥女婿。一下特別出名!


當時在荊州和他一起玩耍的小夥伴是圈內的青年才俊,諸葛亮岳父黃承彥是劉表親戚,諸葛亮平時結交的也都是名士,太尉崔烈之子崔州平,南郡名士龐德公和他的侄子龐統,潁川名士司馬徽,諸葛亮的姐姐嫁的也好。。。長姊嫁給襄陽望族蒯氏蒯祺,二姊嫁給龐德公之子龐季。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諸葛亮是位能力超強品德高尚的人物。 能力背景德行都有了,士族圈子就那麼大,就當時而言,全中國認識字的恐怕也就幾十萬,士族圈子更小,諸葛亮這樣的強人能出名不奇怪。


有李行天下


《三國演義》諸葛亮沒有出茅廬前

一,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

1,諸葛亮是一個善於包裝自己的營銷大師

2,諸葛亮管理國家是一流的。

3,諸葛亮軍事才能一般。

雖然水鏡先生的評價是:臥龍與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這是很高的評價,但名不副實。也是因為和水鏡先生關係好,更是營銷做的到位,客氣客氣。

二 圈子文化

1,諸葛亮隱居,讓人感覺高人之舉,選擇隆中是很講究。

2,雖然在隆中,交通四通八達,外邊信息暢通。

3,隆中交友頗多也很有分量,這個地方可以與徐庶,崔州平,交往甚密,他們都是當地的翹楚,可以互相推薦。

三 家庭背景

1,劉表和諸葛亮是親戚

2,諸葛亮的祖上也都是士族出身,漢代是很看重出生的。

3,諸葛亮的哥哥乃東吳重臣

這就是我對諸葛亮的分析。





靈魂閱影


在三國演義的劇情當中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的諸葛亮,但是i真正的事實並非如此,早三國演義中主要還是為了烘托劉備愛才的一點,以及謙虛的一點才有這種劇情的,真正的事實是諸葛亮去找的劉備的,而且是打算前去一試的。

劉表奏表劉備領豫州牧,進駐新野,協助劉表劉備就同意了劉表,然後劉備回新野之後就開始四處的招賢納士,這個時候諸葛亮正好在水鏡山莊做客,然後聽說了劉備招賢納士的事情,然後諸葛亮被水鏡先生鼓動一番後才打算前去一試的,劉備這個時候是在等人,後來諸葛亮前去拜見的時候說明了來意,劉備自然而然的就同意了這件事情。

真正的事實並非是史書上所寫的,三國演義是在諸葛亮去世幾十年之後編寫的,在三國志中是沒有這樣的劇情的,因為打算添加這種劇情的時候被諸葛亮拒絕了,三國演義的編寫跟多的是為了寫完一本小說,可供後人閱讀,在內容上和三國志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三顧茅廬無非是突出劉備的人物形象,增加對劉備的好感,同時也說明諸葛亮的實力。

最後,劉備三顧茅廬的事情其實是沒有史實依據的,諸葛亮用一個詞彙形容就是毛遂自薦,他能夠再後來發揮那麼大的作用和他自己毛遂自薦有很大關係的,在古代的時候消息傳播是很慢的,所以很難有一個人很出名,然後被很多人知道的事情。


農村孫哥


首先要說明的是,諸葛亮的隱居只是不出仕為官,而不是像小說《三國演義》或者某些武俠小說一樣躲在草廬裡不見人。諸葛亮在隱居時一直保持著正常的社交,甚至在三顧茅廬前可能就與劉備有過接觸。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曾擔任過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則擔任過豫章太守,都是當時的名士。老師水鏡先生司馬徽是曹操核心班底潁川士族的成員,姐夫龐山民則是荊州士人代表龐德公(龐統叔叔)的兒子。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則在東吳為臣。而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庶都是荊州北方流亡士人的代表,與益州士人也有來往。 正因如此,諸葛亮的社交圈涵蓋了中原、荊州、東吳、益州的士族士人集團。在與這些士人交往的過程中,諸葛亮掌握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在掌握信息的前提下,才華無雙諸葛亮當然能“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


奔跑的蝸牛楓葉


電視劇《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了,三顧茅廬也是《三國演義》中大家最津津樂道的一段。劉關張三兄弟三次來到臥龍崗拜訪諸葛亮,最後一次,才得以達成心願,成就了一段流芳百世的君臣佳話。

劇中也是從這裡才開始詳細介紹諸葛亮的事,那麼三顧茅廬以前諸葛亮是什麼樣子呢?名氣如何?這就是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

看過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劉備最初的謀士是徐庶,深得劉備信任。怎奈曹操耍陰謀軟禁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沒辦法才離開劉備,臨走前向他推薦諸葛亮。

諸葛亮在此之前一直隱居襄陽城西20裡的隆中山裡。從公元197年一直到207年

他一直隱居在這裡。在這期間他結識了當地以及外地流落到這裡的志士名流,和這些人縱談天下大事,日夜苦讀兵法,天文,地理,治世文集等等增長才幹。

他結交的這些名士有襄陽大名鼎鼎的龐德公,龐德公的侄子(可能是遠房的)號稱“鳳雛”的龐統,“水鏡先生“司馬徽,漢南名士黃承彥,還有北方的石韜,徐庶,孟建,崔鈞等等。俗話說‘居必擇鄰,遊必就士’,有了這些名流志士,諸葛亮的名氣也漸漸大了起來,和龐統合稱:“臥龍鳳雛”。

此外,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大姐嫁給了荊州名門望族廬縣的蒯祺,二姐則嫁給了龐德公之子龐山民。而他自己又娶了黃承彥之女為妻(還挺機智的嘛)。這樣諸葛亮完全擠入了荊州上流士族社會,併成為中堅力量,遠近聞名。

總之,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偶然,既需要自身足夠努力,有時也需要一點點的運氣和貴人相助。哈哈。。


阿匆大叔影視窩


這要從徐庶離開劉備說起。

話說,徐庶是劉備的第一任軍事,此人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謀,幫劉備策劃過大大小小的戰爭,都獲得了勝利。所以,劉備對徐庶特別偏愛,說實話,就是離不開這個稱職的謀士。

天有不測風雲,曹操的智囊之一程昱,以徐庶朋友的名義時不時問候徐庶的母親,從她那裡騙得了徐母的筆跡,模仿她的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召他去許昌,徐庶得知母親被曹操軟禁,被逼無奈地離開了劉備。

在臨別之際,徐庶看著淚眼婆娑的劉備,忽然覺得對不住自己的前主公,於是他推薦了諸葛亮。

諸葛亮在早前和徐庶已是好友,還有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他們五個人時常在一起談天說地。

徐庶知道諸葛亮目前還沒有出山的打算,主要原因是他比較孤傲。他常常自比管仲、樂毅,一般人根本不能說服他出山。

其實,諸葛亮曾經去過益州,當他看到懦弱無能的益州牧劉璋時,就直接打道回府。諸葛瑾也曾派人來請他過去,被他拒絕了。

徐庶心裡明白,諸葛亮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下,沒有早點邀請他同自己一起為劉備做事,也是怕諸葛亮搶了他的風頭,此時他要離開劉備了,何不做個順水人情,既幫了前主公,也成為推薦好友的伯樂。

儘管,後來諸葛亮專門跑去找徐庶問罪,說他把自己推進了火炕,但從諸葛亮內心來說,他是感激徐庶的。

劉備看著消失在樹影間小路上的徐庶,憤然哭泣,口中飆出幾個字:我要伐掉這些樹!一旁的張飛很納悶,“大哥,為什麼呢?”劉備嘆泣道:“它們擋住了我看徐庶的目光。”

忽然,徐庶想起了什麼,折返回來。他向劉備引薦了自己的好友諸葛亮。之後就拉開了千古的經典橋段:三顧茅廬,也就是從這時起,劉備團隊和諸葛亮的命運綁在了一起,而諸葛亮也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大放異彩,為劉備在三國鼎立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雲中飄舞


你好很高興為大家回答此次問題:

  首先是司馬徽,他在劉備躍馬檀溪到他家避難時告訴他“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徐庶他是在母親被騙至曹營才被迫離開劉備的,當時劉備正為軍中缺乏人才而煩惱,於是他推薦了南陽的孔明先生。

 

諸葛亮的家族是在當地數一數二的,不過他的父親去世的比較早。那麼到後來之後,她只能跟著自己的叔叔去荊州投奔劉表,結果沒想到後來的時候,諸葛亮的叔叔也是因為病情嚴重而去世了,他後來也就日子變得非常的舒坦,他從小的話也是胸懷遠大理想的人,他雖然現在過的生活是在田園裡種種地,沒事喝喝酒,生活過得非常的得意,但是他也不喜歡自己就這樣在田園間生活。

 

劉備之所以能夠得到諸葛亮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當時劉備被曹操追殺的特別的嚴,劉備也是處於落魄的時期,他非常需要一個有人才的人幫助他成就自己的事業,那麼他的手下向他推薦了當時的諸葛亮。結果沒想到他去拜見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還並不予理會,他還是三次拜訪諸葛亮,才同意了與劉備的一個見面。

 

諸葛亮被劉備的三次誠意所打動,才會跟他見面,商談國家大事,而且他給劉備講的是自己心中的抱負,對天下當時的局面的理解。他是這樣對劉備說的,他說劉璋,他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手中資源很多,卻不知道怎麼去用。曹操現在很厲害,但是現在也非常的驕傲自大了,荊州的劉表現在雖然看起來特別的大,但是他又本性是個懦弱的人。

 

劉備之所以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先生出山是因為當時劉備正為軍中缺乏人才而煩惱,所以才三次請諸葛亮。在後續的征戰中諸葛亮也體現出了他驚人的智慧與才能。




華冠影視


準確來說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沒有一點才名。諸葛亮能被如此重視,完全是鋪墊的好。

下面從《三國演義》來看:

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

這是第三次要去見諸葛亮時,張飛的話。張飛和關羽是一對比較有意思的人,關羽看不起文人,但愛護小兵,張飛恰恰相反,張飛是經常打小兵,但比較敬重文人。而張飛這次直呼諸葛亮為“村夫”,後面還說直接拿繩把諸葛亮給劉備綁過來,諸葛亮此時如果多少有點才名的話,敬重士人的張飛應該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從後面對待龐統的事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201年——207年髀肉復生

201年劉備從官渡戰場撤下了,跑到了劉表這裡,然後被安排到新野,中間除了202年坑了夏侯惇、于禁一次(就是火燒博望坡),演義中把這個功勞安排到諸葛亮頭上,而實際上這時21歲的諸葛亮還在種地,還沒有見過劉備。然後就是閒下來跟劉表侃天說地的幾年,感嘆髀肉復生,直到207年,也就是劉備到新野6年後才去拜訪的諸葛亮,如果諸葛亮有才名,劉備也不會在新野那麼久都不知道吧?!


諸葛亮出場鋪墊,層層疊加,一群人把劉備唬的一愣一愣的,但諸葛亮本身也真的是有實力,有水平的。


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演義中是劉備馬躍檀溪之後,迷迷糊糊碰到了司馬徽,然後司馬徽就沒頭沒腦的說了這麼一句,下面劉備再問就啥也不說了。專門吊胃口的。然後半夜又跟徐庶合夥演了一齣戲,劉備就有點坐不住了,大半夜的沒好意思起來問。這事就算懸在劉備心裡了。


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然後就是徐庶出馬了,正史上只說劉備非常器重徐庶,並沒有什麼具體事蹟,演義中就比較熱鬧了,不但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還輕鬆取下了樊城。在演義中,徐庶已經讓劉備完全傾倒了,因為劉備之前完全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人才啊!結果被曹操這個大騙子給忽悠了,就在徐庶去而復還時給劉備再次舉薦諸葛亮,其中最大的一句話就是上面這句“天下一人也

”。之前司馬徽還把臥龍鳳雛並列,這次直接把諸葛亮提到了天下第一,雖然還加了個大概也許,但那種渴望之情已經是蓋不住的了。

下面就是“很好,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然後就是劉備一而再再而三的到隆中拜見。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這是諸葛亮的最後一擊,前面鋪墊的太好了,現在只要不是一回頭嚇死一頭牛的狀態,基本問題就不大了,包裝一下還是有必要的,如果把龐統放到這個時候恐怕就沒有諸葛亮受重視,畢竟龐統因為外貌問題被孫權劉備嫌棄了多次了。也得肯定諸葛亮的外在形象也很高大,讓人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沒有被坑,才讓46歲的劉備拜倒在了26歲的諸葛亮的腳下。

在跟隨劉備之前,諸葛亮的確沒有什麼才名,因為畢竟是在種地的“村夫”(非貶義),就是在跟隨劉備後,有了這個平臺諸葛才正式起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