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面前,千万别飘

进入3月份之后,中国之外的疫情开始加速蔓延,特别是欧洲。我经常浏览的一个资讯App上,每条欧美如何狼狈应对以及“抄中国作业”的新闻背后,都会引来无数网友的嘲笑,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你们也有今天!


我隔着手机屏幕都能闻到康师傅牛肉面的浓香。


说实话,从春节前武汉封城到现在,中国在这场“战疫”中的表现确实可以载入史册。放眼全球,可能真的没有第二个政府和第二个人民能够做到相同的地步。


反观西方国家,特朗普一直向公众喊话不必担心,言外之意不过又是一场大流感;意大利、法国、德国等主要欧盟国家也没有拿出比美国政府更好的办法;英国政府干脆放出话来要“群体免疫”,好像置老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东西方政府之间截然不同的应对措施,很容易被放在一起对比。比来比去,就会滋生一种网络优越感:中国干净利落的防控措施,被认为是一种体制的胜利;西方国家自由放任的佛系疗法,则充分暴露了自身体制对新冠肺炎这种黑天鹅事件的短板……


但是,这首先是一场灾难,而且已经变成一场全球灾难。死了那么多人,造成了那么大的经济损失,讨论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本身就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民族自豪感不应该来自于比惨游戏。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就是建立在集体主义原则之上的政府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


先来看两个数据:发生在中世纪的黑死病,杀死了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哥伦布抵达美洲新大陆后不到两个世纪,传染病就造成95%的印第安人消亡。中世纪的欧洲还是封建社会,大航海时代的新大陆甚至还活在部落社会,但毫无例外,当时两个大洲都是自上而下的社会组织形式。So what?


是集体主义的政府还是自由主义的政府,只是表面。本质是实力。


这次中国对新冠肺炎的应对,除了D中央的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正确领导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过去40年积累的强大工业基础。


以本次疫情期间的医疗物资供应为例,中国不仅在短时间内就做到了自给自足,现在还可以对外援助。从一省救一市到一省救一国,是中国制造完整的产业链分工。


疫情爆发之后,中国的很多纸尿裤厂商、电子烟厂商甚至车企都能立即开辟口罩生产线,保证国内口罩的日产量生翻倍增长,就在于从原材料供应到机器设备再到下游渠道,我们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这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又是从哪里来呢?从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来。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九十年代的江浙民企、二十一世纪深圳、东莞的电子工厂,一步步把“中国制造”从青铜推向王者。


改革开放又是什么呢?就是鼓励民间创新,然后政府顺水推舟。民间能搞定的自己搞定,民间搞不定的政府出手。在学术圈,曾有人把中国的邓、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视为同一代人、同一类人,因为他们同时开启了自由市场经济时代。


过去40年,正是因为搭上市场经济的快车,中国才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国抗击疫情的手段体现了中国的特殊性国情,但中国的崛起则是顺应了世界普遍性的趋势。不能用次矛盾的次要方面否定、替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疫情以来,中央几次开会都强调接下来要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这才是治本措施。网上有些自嗨的声音可以消停消停了,带节奏容易把自己带坑里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