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被按下“暫停鍵”兩月有餘的武漢,復甦的氣息日益強烈,解封不等於解除防控,還有人在繼續堅守在一線崗位上,“00後”女護士堅守ICU病房80天。

在武漢市肺科醫院ICU病房,誰曾想到一位剛滿20歲的女護士劉鳴,參加抗疫已有80天了。

在疫情開始時,她才工作半年,第一次穿上全套防護裝備時,她感覺很悶,不舒服,擔心是否還能護理好病人?既害怕又有壓力。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劉鳴和同事在ICU內護理上了ECMO的患者 孫笑天攝

而如今,她與同事配合給身上插滿管的患者翻俯臥位,為患者清理創口,監測ECMO、CRRT等生命支持儀器,做護理記錄……沉穩、專注,像是久經戰場。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劉鳴在記錄一名患者的生命體徵信息 孫笑天攝

她在奮戰中默默度過了自己20歲的生日。

她也想回家見見爸爸媽媽,抱抱妹妹。

但她依然堅守在疫情戰況最激烈的陣地,抗爭到底。

誰也沒有想到,剛入職場就遇到這麼大的事情。但無論是年紀輕輕的劉鳴,還是所有的醫護工作者們,她/他們都奮戰在最前線,經歷了恐懼,承擔了壓力,鍛鍊了自己,拯救了患者,都是最美的,又是最堅強的白衣天使。

漢口火車站的C位消毒“指揮官”

最近網絡上有一段關於消殺視頻走紅,而站在C位,揮舞手臂的指揮員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網友們紛紛留言“消毒都要這麼帥的嗎?”“前面帶隊的也帶帥了吧!”“C位指揮的人好帥”……他就是山東藍天救援隊的隊長王驍宙。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大家要知道,這一路比劃的手勢可不是隨便來的!消殺工作艱難,在語言無法溝通、視野能見度有限的情況下,隊員們身背二氧化氯消毒液,手持雙管脈衝彌霧機,該如何才能準確的按照指揮工作呢?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隊長王驍宙想到了用手勢做指揮、傳達指令。他借鑑了特種兵、直升機任務員的手勢,與隊員們一起商量,最後定出了一些手勢,比如隊列、隊形、注意、方向、嚴格消殺、停止消毒、熄火等等。經過30多天工作中的磨合,大家才漸漸熟悉了這套手勢。

而我們看到漢口火車站那麼有次序的展開的消殺工作大片,也是他們這段時間的成果展示。7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藍天救援隊隊員每天雖然是帶著全面罩,但還是會吸入特別多的氯氣,一個個嗓子都啞了。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藍天救援隊隊員們靠著自己專業的知識,以及多日來的經驗積累,為武漢的復甦還原了一個個乾淨安全的出行場所。再過幾天,他們就要從武漢撤離了,感謝他們為武漢做的一切,致敬!

用雙手堅守的醫廢處理“幕後英雄們”

抗擊疫情,我們不能夠遺忘那一群群醫廢處理的幕後英雄們!疫情前,武漢市醫療廢物產生量是每天44噸左右,隨著武漢病例增加,最高峰時達到240多噸。醫廢處理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醫廢工作者們便是除醫護人員外,離病毒最近的人。如果沒有他們,絕大多數的醫院將會面臨停轉。

1月29日位於襄陽市的中油環保(全稱為湖北中油優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主動請戰,截止當前,共93名工作人員奔赴武漢,承擔起市內幾乎所有醫院、醫療機構的醫廢轉運。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疫情期間,工作量的暴漲,醫廢工作者們都在超負荷的工作。汗水溼透衣服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而他們全靠自己的一雙手搬搬抬抬,不停歇地收集所有急需處理的垃圾。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他們只是武漢萬千醫廢工作者中的一個縮影,選擇醫廢,可能是出於使命與責任,也可能僅僅只是工作。為了肩上的責任,他們選擇奔赴危險,為了保護家人,他們選擇自我隔離,吃住在廠區。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幸運的是直到現在,93位馳援武漢的同事沒有一人出現異常反應。

他們知道自己將如何抉擇,也明白,疾病不應該讓人逃避,恰恰相反,它應該成為人類相互取暖的機會。他們也只是普通人,但此刻並不平凡,也因為他們的付出和保護,我們此刻才能更快去享受健康的生活。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這場疫情,讓我們看懂了人性!

武漢之所以是英雄之城,因為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在無私奉獻。醫護工作者們無怨無悔的治療病患;志願者們堅守崗位維護社區安全與生活;普通民眾自覺地居家隔離不給國家增負擔;患者們聽從治療,滿懷感恩......

武漢經歷了太多,接下來的復甦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