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的D-Day:跨越科技硬件的“英吉利海峽”

歷史上有很多成功的軍事戰例,有資格擁有自己專屬名字的卻不多。1944 年 6 月 6 日的諾曼底登陸,就是其中一個,被命名為 D-Day。

用 D-Day 來形容硬件市場的現狀,也是恰如其分的。

如果說科技廠商長期目標是進入並牢牢控制主流市場(歐洲),就需要尋找到一個細分且極具戰略性的目標市場(諾曼底海灘),跨過從早期研發到成熟市場的鴻溝(英吉利海峽),登陸之後佔領灘頭陣地(D-Day),抓住時機持續擴張範圍(其他領地),直至獲得整個市場的支配權(解放歐洲)。

荣耀的D-Day:跨越科技硬件的“英吉利海峡”

3 月 22 日,科技達人@搞機鴨 舉辦拆機直播,9999 元的小米電視 5 Pro 75 寸再次敗給榮耀智慧屏標準版,某種程度上也是榮耀智慧屏產品的“D-Day”。

引發我們好奇的是,顯然不是小米電視拆機五連輸,而是榮耀是如何渡過橫亙在科技產品面前的“英吉利海峽”。

跨越鴻溝:在極客與大眾之間

“反覆橫跳”的智能硬件

為什麼說一場拆機直播,讓我們見證了榮耀的“D-Day”。

核心在於,每一個科技產品要從早期市場(early market)走向主流市場(main stream market),都需要跨越一道不遜於“英吉利海峽”的超級鴻溝。二者之間的水土風貌差異,並不比“橘生淮南與淮北”更小。簡單總結一下就是:

1. 消費群體與購買決策不同。

主宰早期市場的往往是極客,他們更容易被新鮮事物打動,對新產品中出現的一些小故障也更包容;而主流市場則是大規模的實用主義者(pragmatists),他們更為看重產品的“效率改進”,不會願意成為“小白鼠”,一次次地替廠商檢測並排除新產品的故障。

舉個例子,極客會因為智能電視足夠創新而購買,而後者卻會選擇質量穩定、有口碑的實用性產品。

荣耀的D-Day:跨越科技硬件的“英吉利海峡”

2. 市場策略與商業規模不同。

顯然,極客們不僅在數量上要少於大眾消費者,並且在價格上的敏感度也更高。因為極客們總是覺得技術都應當是免費或者低成本的,而且會不斷地尋覓新玩意兒,他們常掛在嘴邊的是“性價比”。

而大眾消費者由於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使用,則更關心產品質量和支持服務是否值得信賴,更願意為了頂尖質量的產品支付適當的費用。

3. 品牌忠誠與邊際成本不同。

如果說極客奠定的是一款科技產品的創意高度,那麼大眾消費者的青睞則會幫助企業獲得長期的增長回報。因為一旦得到後者的信任,他們會對品牌非常忠誠,並讓產品口碑不斷帶來銷量增長,從而幫助企業攤薄研發成本。

極客與大眾消費者之間的“英吉利海峽”,就很容易讓一些不夠謹慎的企業馬失前蹄。

比如此前多次拆機直播中,儘管小米電視曾拋出了 75 寸大屏、量子點屏幕等“概念”,但無論小米電視 5、小米電視 5pro 還是小米電視 4 75 寸,在畫質、解碼、投屏、交互等綜合體驗上都敗給了榮耀智慧屏。誰能率先登陸到更大規模的主流消費市場,不言而喻。

搭建渡海的船帆:榮耀的品質攻略

榮耀實現諾曼底登陸的關鍵,顯然不止於技術創新,而是瞄準了“品質”這一要素,作為它展開行動的基礎。

至於它究竟是如何鍛造橫渡海峽的桅杆?其實早在 3 月 16 日的一場“雲參觀”,就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總的來說,榮耀式品質主要是由三個要素支撐的:

一是強研發支撐的技術矩陣。

榮耀的核心技術,不是靠供應鏈方案整合而來,而是通過自研芯片、AI 深度學習、交互技術、性能加速等技術堆棧,實現了底層能力的創新。

在雲參觀中,榮耀就邀請粉絲和網友走進了產品實驗室,首次公開了研發、測試等消費者平時“看不見的技術細節”。

比如在華為西安研究所的榮耀射頻實驗室,才能看到榮耀手機測試 SAR 值的過程。研發人員結合天線軟方案、天線佈局和技術,設計出了 AI 智慧天線,以及 AI 智能基站選擇技術、AI 智能選擇上網卡等創新,讓榮耀 9X 手機實現了比行業標準更低的輻射值。

華為投資 2000 多萬元,建立的 5G 場景化測試實驗室,也讓榮耀 V30 系列在 5G 芯片、性能上領先行業一年半的時間。

2999 元的榮耀智慧屏,在體驗上超越售價 8999 元的小米電視,背後華為自研的鴻鵠 818 智慧芯片,鴻蒙系統就是核心支撐。

正如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方飛所說:“品質問題本身也是技術問題,沒有領先的技術支撐,沒有先進的自動化測試實驗室,品質保障也就無從談起。”

對銳科技的堅守,才有可能鍛造出“品質”這塊金字招牌。

荣耀的D-Day:跨越科技硬件的“英吉利海峡”

二是竭盡全力的質量保障。

如果說技術決定了桅杆的高度,那麼供應鏈質量管理,則決定了桅杆的強度,也成為榮耀產品順利進入主流市場的有力武器。

在“雲參觀”的鏡頭下,就有幾十萬網友親自監工了榮耀旗下產品的苛刻品質要求。

在研發、生產、測試、封裝等多個環節中,榮耀與華為高標準的技術和質量體系同氣連枝。比如華為西安研究所中僅終端無線性能實驗室的硬件投資就超過 2.5 個億,榮耀智慧屏需要進行長達 30 萬小時的 beta 用戶測試;為了避免冬季乾燥產生靜電會損壞手錶產品,榮耀在研發階段對一臺樣機的 ESD 能力測試(靜電放電能力)達到 3 萬多次,放電次數達到行業法規的 40 倍。

無論是硬件生產上的高強度投入,還是系統、算法等看不見的“隱形成本”,都是考驗一款產品品質好壞的維度。而正是擁有這樣的“千錘百煉”,以及不敢“降低預算”的敬畏之心,才有了能滿足用戶品質訴求的榮耀產品。

荣耀的D-Day:跨越科技硬件的“英吉利海峡”

三是不斷豐滿的 IoT 整體策略。

要成為消費者選擇中最耀眼的一個,還需要充分將整體產品的槓桿作用發揮出來。打個比方,攻佔了諾曼底這座小城,接下來的還需要解放整個法國。

在榮耀 2020 年的戰略佈局中也曾提到,要結合分佈式操作系統,圍繞智能家居、智慧出行、移動辦公、運動健康、影音娛樂等場景,與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最好的全場景體驗。

所以在榮耀的品質體系中,全品類的品質維度就成了更長期的遠景,也是其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去規劃的對象。

還是拿雲參觀中提到的來看,比如為了保證可穿戴設備在健康等維度上達到專業級別效果,榮耀成立了專門的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參照國際和國內實驗室資源配備,與國家體育總局 - 體育科學研究所聯合掛牌成立。為了保證榮耀獵人路由的體驗效果,榮耀還邀請高校戰隊在複雜網絡環境下進行實戰體驗……

特德·萊維特(Ted Levitt)曾說,沒有“商品”這種東西,顧客真正購買的不是商品,而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從這個角度看,榮耀堅持高標準鍛造的“5G+IoT”,恐怕才是消費者真正想要的“完整方案”(whole product)。

1944 年,令聯盟軍大獲全勝的 D-Day 策略,也幫助榮耀順利征服了主流市場的大眾消費者,獲得了更廣泛的市場認可,跨越了從早期市場到主流市場的“英吉利海峽”這道鴻溝。

登陸之後,榮耀的 D-Day 還將繼續

一場拆機的“諾曼底登陸”,並不是故事的結束。按邏輯來梳理,接下來榮耀將引發的強大連鎖反應可能更會讓人感到驚訝。

首先,榮耀的“品質驅動”能夠幫助其創建一個堅固的大眾消費基礎。不同於只關注銷售量的品牌,榮耀首先確保的是用戶對產品品質完全滿意,並且提供一個 5G+IoT 的完整組合,這種可靠且具備成長性的承諾,讓榮耀得以收穫顧客的口碑傳遞。

佔據“質價比“的高地之後,得以加速收穫新的市場機遇。因為實用主義者(主流市場中的核心群體)總是傾向於從市場領導品牌手中購買產品,大量消息靈通的個體消費者會基於榮耀產品的口碑與品質來作出購買決策,“品質牌”會滲透到榮耀的全場景智慧產品之中,向各個市場滲透,又進一步鞏固了榮耀的市場地位。

荣耀的D-Day:跨越科技硬件的“英吉利海峡”

至此,“D-Day”的諾曼底登陸才有了其終極意義。筆者認為可以用四個步驟來形容榮耀的戰略選擇,在恰當的出擊點(核心技術),以正確的跨越位置(品質),合適的前沿陣地(手機、智慧屏等全場景產品),投擲出了關鍵的一記絕殺。

迎合消費者不斷上升的產品標準,是一項永無休止的挑戰。但值得期待的是,榮耀的桅杆,由千錘百煉鍛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