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1993年,王世襄先生与香港的庄贵仑先生达成协议,以不拆散家具完整性和购房款两项为转让条件,将毕生收藏的79件家具入藏上海博物馆。这段美谈在家具圈中流传甚广,很多人也因为看了这个掌故而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但绝少有人知道的是,

这79件家具的南下之路,可谓惊心动魄。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不管是王世襄先生还是上海博物馆,对这批家具的运送事宜,有着各自不同的顾虑。

王先生是怕从北京运往上海的途中遭到损坏,而上海博物馆方面对这批家具的价值知根知底,担心北京方面知情后,会劝阻王先生改变主意,设法留在北京,不允许运走。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1974年,王先生的好友朱家溍先生的家族,将家藏十几件极为珍贵的明清家具无偿捐献给承德避暑山庄。园中领导得知朱氏捐赠家具,派司机开一辆有篷布卡车去京运回,万万没想到,运送过程中,货车司机为了拉私活儿,司机把卡车上的家具全部卸下,堆在客店院中,只把篷布盖上,并未找人看守。待他干完私活儿后又扔上车运到了承德。结果,这批托运的珍贵的家具摔损散佚惨重。更离奇的是事后竟没人对此负责,不了了之了。

有了朱家溍先生的前车之鉴,王世襄先生真的被吓怕了。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朱家溍先生捐赠给承德避暑山庄的家具

博古架牙条磕碰,坐墩牙板遗失

因此如何把这批珍藏妥善运走,别重蹈朱家那批家具的覆辙,毁于一旦,成了他最最关切的问题。

王世襄先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要找专门的运输公司。先后联系了两家之后,公司办公室的脏乱样儿和调度员粗野的言行做派,把王老给吓了回来。

显然,当时国内的长途运输公司没有一家能令王先生放心。

后来,找到了大通国际运输公司。那时,该公司在霄云路设有办公室,好像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国际运输公司。经联系后,发现人家的业务级别很高,主要从事国际空运,对国内的业务并不太熟悉,也不太合适。王先生一开始就对藏品的运输极其上心,通过这几次与货运公司的直接接触后,更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无奈之下,王老找到英国驻华大使麦克•洛瑞恩,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探讨可否以国际外交货物的名义,找一个可靠的国际运输公司来运送,以期做到绝对的安全保险。

作为接收方的上海博物馆,对于藏品的运输同样充满了担忧,不过上博方面从不担心运输的安全,而是担心这批藏品怎么运出北京。因为上博太了解这批家具的重要性和珍贵程度,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北京市政府和文博机构没有出面阻拦此事。因此心里犯嘀咕,担心这期间若北京方面醒悟了,这批古家具就出不了北京。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若当年北京市委和文博系统中哪怕有一位领导人,能意识到这批国宝家具的哪怕是一半的价值,而且人家仅给了王先生区区一百万美元,肯定都会想方设法说服王先生将之留下来,绝不会让这批世界闻名的精品就这样给一锅端运出北京。最后,是上海博物馆决定,由馆方来人亲自赴北京负责接运。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对此,上博马承源馆长真是费尽了心机,他巧妙地采用了“曲线”搬运的方法——

先将王先生的七79件家具从家中快速地运到了一个北京极安全可靠的中央大机关,此机关与古代艺术品无关,在那里放了一段时间,仔细包装后,上海博物馆派来了人员和至少一个排的武警战士,负责装车和跟车押运。

光是这样的阵容,完全打消了王先生心头的疑虑。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而据一名当时去京点收这批家具的上博工作人员回忆,上海博物馆当时是委托中国革命博物馆将家具运到上海的。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而据田家青先生回忆——上博馆方是晚上出发的,大约在夜里十一点钟左右,上海博物馆负责运送家具的人打来的电话。他仿佛紧张之后长舒了一口气,又轻松又兴奋:“我们已经出了北京的地界啦!”

言语之中,听得出来他们的激动之情。

从1993年入藏上博,当今日将近30年,王老的这批家具在上海极受欢迎。据馆方统计发现,在上博诸多的专项展馆中,以参观家具馆的人流量最多。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那么王世襄先生为什么没有把他的家具留在北京而全部给了上博?

其实王世襄先生在对待家具的态度上,是固执且简单的,他不愿意拆散家具中的任何一件单独卖掉。

初始,他想将这份珍藏捐给北京,并寄望于政府能补偿一套舒适的单元楼房,颐养天年。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正英非常同情王世襄的境遇,亦钦佩他的愿景,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为王世襄与他的家具奔走呼唤,终于从北京市政府领导那里弄到了一纸批文。

她的秘书孙雪涛,曾协助王世襄前往北京市房管局办理相关事宜。无奈的是,当时的相关机构里没人认识得到这份厚礼的分量,将此事放置不管。

按照孙雪涛的回忆,当时出了房管局的大门,王世襄拿着市领导的批文解嘲似地说道:

“都说领导的批示大有学问,横着批写与竖着批写结果不同,竖着批肯定办,横着批肯定不办,咱们的批件就是横着批的,我原来不信,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偌大一个北京城,没人认识这79件家具的价值?王世襄先生找不到一块养老的容身之所。


王世襄79件价值连城的家具上海之行惊心动魄,留给后世一个美谈

这天底下的事儿就这么奇怪,来得容易的,都不会珍惜,看来这是个永恒的真理。

而后来的事情也都证明,王世襄先生选择上博是正确的。他甚至把好友杨乃济归还的一件黄花梨交杌一起归了上博,凑了整整80件。

这些家具相比于之前窘迫局促地堆挤摞放在一起,现在有了那么宽敞华美的展览大厅,在温暖柔和的博物馆专用灯光的照射下,显出傲岸的气派,将优美的线条和珍贵材质的质感,完美地展现给观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