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這一整場比賽下來,誕生了很多年輕有潛力的選手,如已在春晚亮相的張舒越、尹頌,在《挑戰不可能》裡出現的田靖華等等,讓我們能夠在今後很多央視的節目裡看到新鮮血液的注入。總決賽結束了,綜藝類蔡紫、新聞類鄒韻獲得金獎。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也有人說,這場比賽,她們是贏家,康輝和董卿也是贏家,特別是董卿,她的點評總能一針見血,總有其獨到之處,其表達總是那麼有高度又那麼恰如其分,看到有報道說第五季中華詩詞大會錄製時正好碰到主持人大賽總決賽錄製,時間上撞車了,最終她選擇了擔任主持人大賽的點評嘉賓,所以也讓我們看到了龍洋主持了最新一季的詩詞大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取捨,董卿這種選擇,讓我感受到,作為前輩,懂得放手,懂得給機會年輕人成長,也是一種寬容和睿智的表現。董卿作為主持人讓詩詞大會增添無限光彩,但也許總不能一直都陪伴左右,所以能夠適時的放手,讓一些新鮮血液注入,也許會讓我們看到更多的東西。當然,最大的贏家當屬央視了。

比賽結束了,相比於文藝類,其實我更喜歡看新聞類選手的比賽,特別是最後的總決賽,個人感覺比文藝類難度會大一些,觀賞性也高一些,更能考驗選手的心理、能力、表達等。鄒韻,從開始就是我特別喜歡的選手,九年的國際記者經歷,讓她的每一次講述中都透露著國際格局和視野,而從她的表述中還可以看到她的知識貯備量是那麼大。有時候,面對同一個選題,也許兩個選手都很優秀,但是如果你的語言更具張力,你的格局更高一些,那你的分數也許就會高一些。以下,主要回顧鄒韻比賽的一些歷程,(文字轉述於大賽視頻,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第十二期,新聞類總決賽。第一輪,辯論。白影和鄒韻一組。規則:兩位選手商量好同抽一題,交替發言,分別有1分和一分半鐘的發言時間。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白影(一分鐘):應該言之有理,還是言之有物,我想,都很重要,但是物比理更重要,因為物是理的基礎(理論支撐點),理是來自於某一樣事物。這不是誰告訴我的道理,這是我通過多年的實踐得出來的一個經驗。主持人大賽進行到現在,每一次我們都會帶出一個鮮活的故事給大家,在我工作的七年主持經歷當中,我的追求,是希望能夠把那些採訪當中看到的人,遇到的夢想,感受到的力量,說給大家聽,大家自己去感受,我相信啊,

道理就像城市裡的高樓大廈一樣,是冰冰冷冷的,是整整齊齊的,但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會像我們從早市上買回來的一條撲騰普騰的活魚,會像一捆小青菜,上面還有這露珠,你有100種烹飪它的方法(比喻,講得很通俗易懂,對於受眾能夠很好地接受)

鄒韻(一分鐘):謝謝白影!著名作家梁曉聲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現實家園,唯有書本可以構建一個精神家園。”(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在大腦搜索出這樣的名句,也是不容易的,可以看得出思維敏捷,知識儲備量很大,反映很快)而在我看來,一個主持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更應該構建一個豐富的、深邃的精神家園。而在這個精神家園當中,物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理反而是更加重要的那一個部分。為什麼,因為主持人啊,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新聞事件的觀察者,也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記錄者。主持人,好的主持人,一定要懂得把事實去收集,一定要懂得講出這個物質後的道理、內涵,和一些更加深邃的東西。在傳播學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叫做,新聞是歷史第一卷手稿(書中的那些知識總是那麼輕易地就能夠被她說出來)

,我想在這個手稿裡面,事實的部分可以交給記者和其他的人來處理,而在理的部分應該由主持人來去昇華,因為這樣才可以讓這本厚厚的書更加的深邃,更加的豐富,更加的耐人尋味。(這一分鐘相比,雖然白影講得很通俗易懂,但是鄒韻在語言表達上更勝一籌,引用了一些名言,且這些名言的引用恰到好處)

白影(一分半鐘):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話,是著名的網友說的。著名的網友說了,有的人知道那麼多道理,但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感覺白影在這場辯論裡,被鄒韻帶著走了)為什麼?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實踐當中的小故事:二零一七年我主持杭州市道德模範的頒獎典禮,一位老人家八十六歲高齡,他叫做王坤森,他依靠這個撿垃圾資助了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我在臺下跟他溝通,我說:老爺子每個人都得上臺發言哈,這是我們一個規定動作,你需要告訴我,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做這件事情你遇到了哪些困難。老爺子說,哎,我真不想去炫耀什麼,這就是我應該做的。直到一位導演站了出來,跟他說了一番話:他說,王爺爺您看今天現場有一千名觀眾,每個人哈,我跟你數了一下,每個人一塊錢就一千塊錢,可以給這些大學生們,您想想,通過電視轉播還會有上萬名的觀眾都能夠看到,我們的節目能夠幫助到多少人。王爺爺也特別的激動,在臺上搶過我的話筒,說,年輕人們你們要加油,祖國的未來是你們的,你們是祖國的希望。我當時特別的感動,我認為這就是言之有物的道理,其實老爺爺無比珍視的這一個機會,這是我們每天的工作,我們希望能夠用一個故事去脈動一群人的心,結合一群人的心,去做一件對社會、對國家有價值的事情。(白影選的是物更重要,也以自身經歷去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有很好的總結和昇華。在鄒韻沒有發言之前,我確實覺得白影說得已經非常不錯了。)

鄒韻(一分半):感謝白影分享了這麼感人的例子。我是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所以我其實相信物質決定意識。但是我更覺得在主持人的層面,我們應該反應出來的是意識,意識去反映物質(鄒韻的邏輯起點很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主持人要做到的不是我們所有人可以看到那幅風景,我們要解釋的是風景背後的道理,風景背後的事實(這個解釋也很得分吶)這是什麼意思?言之有物的人會說:你叫什麼名字,我說我叫鄒韻。如果他把這個問題去問一位優秀的主持人——撒貝寧老師,他作為一個言之有理的主持人,會說:What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sweet。名字是什麼?就是你管玫瑰不管叫什麼名字,他都是那樣的芬芳。言之有物的人會說這些花兒一樣,這些人不一樣,但是如果你去問言之有理的董卿老師,她可能會說年年歲歲花相似,而歲歲年年人不同。一個人受到了一些挫折,說我被懟(dui,這裡念第三聲)了。我遇到挫折了,

但是如果你去問康輝老師,他可能會說那個字念懟(dui,第四聲)。同時呢,泰戈爾曾經說過,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這三個排比,簡直讓我對鄒韻崇拜了,暗暗驚歎呀!也從中可以看到鄒韻的個人能力是多麼強大,還讓我覺得,為什麼讀書很重要,你讀過的書,總會在某個時候在你的腦海裡出現,如果你運用得好,能為你加分不少!所以,我好好好讀書。)因此在我看來,一個主持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她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言之有理,應該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畢生的追求(結論和昇華也是有高度的)謝謝大家!

康輝點評:……如果是僅僅言之有理,我們會失了溫度,如果僅僅是言之有物,可能會失了高度。所以確實需要我們把故事、情感、道理以及昇華都融合在一起。剛剛兩位,我覺得你們都做到了。當然我們在這個語言當中,這個表達,需要更打動人,需要這個語言更有力量,需要這個語言更能讓人記住,在這方面我覺得鄒韻剛才這兩段,更稍勝一點。

特別是剛剛她說的,言之有物的人會怎麼說,言之有理的人會怎麼說,那幾個排比,我覺得在語言的表達,語言的這種力度上面,是非常出彩的。

董卿點評:我很同意剛才白影在她講述中的所有論點,言之有物是言之有理的基礎,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鄒韻能夠在這樣一個對抗當中,很快地去釐淸自己的思路,給出一些具體的事例進行反擊。二位剛才的這個論述,真的是特別符合我們說講故事的一個黃金拋物線:設定情節,而後進入話題,而後引發衝突,而後進入高潮,解決問題,給出結論。(我感覺董卿也是無所不懂的樣子)真的是體現了你們相當專業的水準,那如果說更傾向於誰的話呢,可能鄒韻,的確始終有自己的優勢所在,在正整場的這一屆大賽當中,你都能夠很好地體現出自己的講故事的方式,就是把國際範兒和中國味兒相結合,把大家想聽的融入到我想講的東西里當中,做得非常好。(鄒韻能夠把自己國際記者的經歷變成自己的優勢)其實我個人一直認為,白影是有相當好的文藝主持人的資質的,我已經好幾次注意到你在聽別人說話和自己講話就說著說著你會熱淚盈眶,這樣的一種感同身受的能力,或者這樣的一種情感的豐盈,是很能夠讓你站在一個文藝的舞臺上去綻放光芒的。

(在這一輪辯論中,其他兩組選手就不做轉述了。馮碩和田靖華一組,最後田靖華稍稍勝出。馮碩最後的離席發言,我挺感到的,插播一下: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馮碩:……敬一丹老師曾說,人的一生,要走多少路,才能確定前行的方向,在路上要遇到多少人,才能知道與誰同行。我們的路已經在腳下,我們的夥伴就在身旁,那就讓我們努力做好自己,不斷地去學習,講好中國故事,作為媒體人最大的責任。)

(第一輪六晉三中,鄒韻、王嘉寧、田靖華晉級下一輪)

第二輪:圖片縮放題。先呈現圖片部分,講述一分鐘。再呈現圖片全部,講述一分半鐘。

鄒韻的圖片縮放題: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是一個關於善的故事,又或者是一個不僅僅關於善的故事。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感覺鄒韻的政治學得真好)而在近些年,科技不光給我們的物質生活帶來了很多的變化,也讓我們的很多行為,發生了轉變,其中有一個,就是讓我們的善舉,變得更加地電子化、便捷化,原因是有一個平臺的興起,那就是眾籌平臺,像我們圖片裡看到的這位老人,他穿著病號服躺在床上,看來是需要一些幫助,(給自己的表達留有餘地,因為最後圖片可能會翻轉)需要錢來治病,所以他就在眾籌平臺的這一端,去提出了他的需求,而在那一段,有很多人伸出了援手,向他提供了資金的幫助,或者一些其他的幫助,也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希望能夠幫他渡過這個難關,但是真實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來看下一幅圖。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看來這位老人病得沒有那麼嚴重,至少他足夠清醒,就是一邊跟別人要著錢,一邊卻在用別人的錢買房子,而並沒有來治病,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可悲的現象,因為他花的不僅僅是別人的血汗錢給他的治病錢,更重要的是他其實消耗了人性當中那種最美好的東西。就像我剛剛說的,科技創新讓我們這個時代發生了很多變化,因此,我想對這個眾籌平臺的兩端的那些人,也就是不管是求助者還是那些給予幫助的人說三個字,那就是——請三思。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當你想要去提供一些幫助,你的善舉,是值得被肯定的,

但是有的時候眼見不一定為實,有的時候,照片並不一定反映真實的情況,因此想要提供一些幫助的時候,請一定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而在平臺的那一段,當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再去求,而不要去亂用別人對你的溫暖,別人對你的愛心,別人對你的關懷。我們的世界都希望明天可以比今天更美好,一點點兒。其中美好的一個很重要的填充部分是善,這不是一個人的善,不是一群人的善,而是每一個人的善,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謝謝大家。

康輝點評:我覺得鄒韻非常聰明非常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題目當中可能出現的情況,當這個圖片進行縮放之後,那麼這個圖片當中呈現的信息,也許會和我們看到的,之前的這個圖片呢,會有一定程度的這種反轉,所以她在一分鐘的結尾的時候實際是給自己留了一個餘地,做了一個鋪墊,所以這是非常聰明和非常敏銳的,這種反應語言的組織也是流暢的、準確的,表達的觀點也是清晰的。

董卿:應該說前一分鐘和後一分半鐘,鄒韻幾乎做到了無縫對接,完成得非常好。我覺得今天的這一輪的新聞類主持的考核的題目出的實在是出得太好了。其實不僅僅是慈善募捐,在面對互聯網的可能會出現難以辨別的真相。媒體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今天的新聞人在面對的同樣是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特別是媒介的迅猛發展,他甚至對新聞的生產和社會的運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何我們要始終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保持自己的思考力、辨別力和定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這可能是出題的意義所在,我覺得今天鄒韻完成得非常好。

【插播一下王嘉寧本輪比賽中的題目,以及董卿的點評。因為我覺得王嘉寧本輪比賽表現並沒有那麼好,就不轉述了,但是董卿的點評很精彩,還上了熱搜,所以一起來看看:

這是第一放的圖片(第一眼,感覺好難啊)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這是第二次放的圖片(當王嘉寧看到全圖後,好幾秒都沒有反應過來,確實很難的樣子)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對於王嘉寧董卿的點評:我覺得王嘉寧你真是面對一道難題。但是你還是積極應對。我覺得有一點遺憾,你其實在前一分鐘裡面抓到了一個關鍵詞,就是對立。其實後一分半的圖片出來的時候,你完全可以就著這個對立關係繼續深挖,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我只能暗暗感嘆,董卿的哲學底子真是太好了)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著在毀滅自己。即便你佔盡了優勢,也不可能是為所欲為的,然後你就可以接著說呢,你想到的平衡的問題,一切都在追求一種平衡,健康在於平衡,發展在於平衡,對抗有時候也是一種平衡,對不對?所以如果你想到了這個之後呢,你就最後就,不僅僅是人和熊的關係了,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和自我的關係,人和世界的關係,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那麼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金句,金句,金句啊)】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第三輪,只剩王嘉寧和鄒韻,就是三分鐘論述“我是主持人”。(這個題目賽前選手都知道的,所以是有準備的一個題目)

鄒韻關於“我是主持人”三分鐘講述:

今年是我做記者的第九個年頭,在我做過的很多報道結尾,我都會報尾,比如說:央視記者美國華盛頓報道,又或者是鄒韻,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北京。在過去的九年裡,我的名字和工作單位都沒有變,但是最後這個地點卻一直在變,從中國的主場外交活動,到精準扶貧政策落地的一個小村莊,從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發佈再到颶風“桑迪”的重災區,(這樣的記者經歷,給了鄒韻很大的底氣。所以很多時候,當我們身處“井隅”的時候,不要去埋怨太多,紮實走好每一步,也許也會成為我們向上的奠基石)我從一個個新聞現場,去見證一個個歷史性的時刻。有人說站在這個舞臺,支持人大賽的舞臺,需要一種氣,那就是底氣。我也很認真的想過,我的底氣到底來自於哪兒?因為我不屬於那種站在臺上特別打眼的人,我也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我想我的底氣可能來自於在過去的九年裡,我的報道是我一條一條跑出來,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編出來,一場直播一場直播完成出來的。生命見證過多少真實,付出過怎樣的努力,我希望就會有怎樣的底氣。

這條路真的很難追,我也有過動搖,這也是為什麼在2015年我去劍橋讀書的時候,沒有選擇讀跟媒體相關的專業,而是選擇一個最容易轉型的商科。但是讀完書,我反而更堅定的想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因為我太想念那種在一個國際場合,我,做為一箇中國記者去努力的獲得一個提問的機會,來去發出中國的聲音;我太想念,不管是在三都澳的魚排上,還是在寧德的茶園裡去跟國際的觀眾分享那些有趣的事,有趣的人的那種緊迫感。今天站在這個舞臺上有很多話想說,康輝老師曾經說過,從記者到好記者到主持人,再到好主持人,這是一個媒體人很紮實的路徑。在過去的九年裡,我努力地實現從記者到好記者的轉變,而在今天,在這個舞臺上,我希望可以邁出,從好記者到記者型主持人的轉變。這個轉變註定艱難,但我想我會拼盡全力,因為畢竟鄒韻走運,支撐起她的不是運氣,而是越努力越走運。在未來,我希望,在這個國際化的語境中,可以有我的,小小的一席之地。我想我會努力的去成為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人,始終打開聆聽各方聲音的大門,但是不忘自己的中國根。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寫出更多的鏗鏘有力的中國文,為我們的祖國在國際話語體系上加分。(始終有世界胸懷,國際格局)

以上是總決賽中鄒韻各輪的情況轉述。接下來,讓我們再來回顧總決賽前的賽程中,鄒韻的表現吧。

新聞類走出去實戰考核(每位選手5分鐘講述,這5分鐘是由選手自己定題,自己採訪,自己剪輯等完成的)

鄒韻:大家好,歡迎收看《環球新瞭望》,我是鄒韻。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停了幾秒鐘的時間)(這個懸念設計很贊,對於受眾,激發他們聽下去的興致)就在我剛剛停頓的這幾秒鐘裡,在非洲可能就會有人因為飢餓離開這個世界,飢餓在我們看來已經是一個有些遙遠的話題,但是在非洲,卻仍然這樣的真實和殘酷,飢餓的問題在近些年,得到了一些改善,而其中一個重要的貢獻因素,是中國和我手中的雜交水稻。今天我們就帶您,聚焦一個非洲國家,和一個來自中國的科研團隊。馬達加斯加,這個在我們很多人眼裡,是一個夢幻般的地方,當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團隊在2006年去到那裡的時候,卻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有點骨感。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視頻:張立軍:“沒想到這麼艱難,我們的基地沒有水,很遠的地方有一口井,用大鐵桶把它集中以後,用一些明礬來沉澱兩天,然後再燒開了才能用。當時有一個翻譯,到那個參贊家裡去洗澡,參贊夫人看到小翻譯真的是都哭了,因為他身上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全身都長滿了小圪塔,因為那個水不乾淨”)

生活上的困難,團隊成員們可以克服,可是當他們滿懷熱情告訴當地人,我們來自中國,來幫你們種雜交水稻,這種水稻的產量至少可以翻倍。這個國家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視頻:張立軍:“不相信,不理解,不瞭解,當地人普遍都把中國雜交水稻稱為是“魔稲”,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團隊成員還要面臨很多之前沒有想到的技術性問題,比如說青蛙,在我們的稻田裡,它是吃害蟲的,可是在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就有這麼一種青蛙不愛吃害蟲,更愛吃水稻,再比如變色龍,他們稍微好一點不吃水稻,可是呢,喜歡在成熟的稻田上爬行“衝浪”,會壓倒大片稻田,導致減產。像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袁隆平的團隊,就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去攻克,一位農民一位農民手把手地去教課,一粒米一粒米地播種收穫,如今團隊的農業專家,和當地人在一起的時候,在膚色上已經不分伯仲,

而這種堅守的背後,還有一位靈魂人物的支持,那就是“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視頻:袁隆平:“它當地的水稻產量,每公頃2.5噸,我們已經有兩萬公頃了,平均產量是七噸,那不是翻番將近兩倍了。”(袁老的出現,很是驚喜。看得出鄒韻這次是很用心的。)

用產量和事實說話,如今當地人再提到雜交水稻的時候,會說“擦拉貝”,也就是當地語裡最好的東西。從“魔稲”到“擦拉貝”,這種轉變源於雜交水稻十幾年出色穩定的產量,讓他們相信這種水稻可以幫助馬達加斯加共和國近兩百萬的饑荒人群,吃上飯保住命,這種轉變來自於2017年的一場水災,馬國的農業專家划著船去看稻田,發現當地的秧苗都倒了,只有我們中國的雜交水稻還屹立在那裡。十幾年的光陰,這些水稻不光立在了稻田裡,也立在了人們的心裡。十幾年的付出,中國的雜交水稻,不光在馬達加斯加,而是在非洲的十六個國家都結出了金黃的稻穗。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如今雜交水稻還登上了我手中的這張馬達加斯加面額最大的紙鈔,並被列入國家的發展國策。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其實我們採訪袁老的那一天,他已經工作了一個上午,有些許的疲憊,但是當我用英語問他,“What do you want to promote hybrid rice in Africa?(您為什麼要在非洲發展雜交水稻?)”袁老立刻就有了精神,“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畢生的願望之一(用英語回答的)。”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我想,這句英語的回答,不光我們聽到了,我們的國家觀眾也聽懂了。其實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可能都曾經吃過袁隆平院士的米,這些水稻不光讓我們牢牢地把飯碗端在自己的手裡,更讓中國從一個世界糧食救援的接收者,到國際糧食安全的保衛者,這是一群人的努力,是幾代人的堅持,更是一個國家的擔當。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非洲的孩子,吃上袁隆平爺爺的米。我想,我們要感謝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更要感恩那些面朝土地心懷世界的播種者們。謝謝大家。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康輝:再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而且成熟的記者,當走進這些新聞故事,你的態度你的表達,我覺得五分鐘非常完整,而且鄒韻已經在這個大賽的過程當中,講故事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升,從開始給我們設的那個懸念,真的當你停頓幾秒鐘的時候,我一下子心提起來了,我說是忘詞了嗎,其實是一個設計,而且這樣的一個設計呢,一下子就帶給了我們繼續去看你這個新聞故事的那樣一種興趣,而這中間也提供了很多的細節,這些細節都是非常能夠說明問題的。而你對袁隆平院士的採訪,雖然這個時長的限制,中間展示的部分不多,但是幾乎每一段話都是能夠讓這段新聞故事,能夠點睛,能夠破題,能夠提升它的這種穿透力的這些地方,所以我對這五分鐘,真的非常滿意。

董卿:

鄒韻在這幾場比賽當中的表現,所有的選題都很有國際視野,今天也不例外,這是你的特別大的一個優勢。你的這個採訪,首先袁老的出現,就給了我們很多的驚喜,而且他還願意用他這個,他經常自嘲說自己的英語是“蹩腳的英語”(“但其實說得非常好”,鄒韻),他還用了英語來回答,又讓我們看到了他很隨和的這樣一面,科學家的這種人格的魅力,真的也是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精神的食糧,在滋潤著我們的內心,這些都是記者下了功夫,我們看不見功夫的地方,非常感謝你把這個選題帶到了賽場。

第八期 經典節目《一年又一年》

題目: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崔志剛:一年又一年,特別是到除夕這一天,在咱們中國人的心目當中,這是最為重要的一天,無論是身在外漂泊的這個打拼的遊子,還是在家中望眼欲穿期待兒歸的父母,都是希望能夠在這一天,能夠有一個美好歡樂的團聚,我們中國人每年的節日,都要講究這種濃濃的儀式感。我們今天將要展示給大家一個什麼樣的儀式感呢?我們看一下我們給出的信息題目:

接下來就要看我們的待考選手鄒韻,根據我們所給出的兩組信息,給我們現場以及我們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來描繪一下我們中國人過年有著什麼樣的儀式感。

鄒韻:(3分鐘)《一年又一年》,我們陪您過大年,在這裡呢先給大家拜個年,祝您好運連連,在新的一年不缺錢,同時高興的事,能夠多到樂翻天。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春節期間,那些變與不變。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首先大家請看右手邊的這兩幅圖,在河北保定就有這樣的一家人,他們都到過年都會有一個不變的習慣,那就是在大年三十那一天,拍一張全家福,但是在這個不變的習慣堅守背後,我們卻發現了很多變的元素,比如說兩張照片從黑白照片變成了彩色照片,從十一口人變成了十八口人,從曾經破舊的房屋變成了現在窗明几淨的大瓦房,兩張小小的照片,二十多年的縮影,不光是體現了一個家庭的

變與不變,它更反映了我們國家在過去幾十年發展的一個巨大的提升。

鄒韻是怎麼一步步獲得央視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的?

但是在物質文明發生變化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也在發生著變化,請大家在看左手這張圖,在湖北的羅田縣,我們知道在中國這些小一點的縣城,其實年味總是特別足的,但是今年在這個地方除了我們經常知道的年味、餃子味、鞭炮味等,當地的民眾,還會體會到一種新的味道,那就是書香的味道。當地的圖書館決定在春節期間不放假,免費地向民眾去開放,這其實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人民對於精神文明更高的追求。這種更高的追求,如今已經不僅僅體現在,一線二線三線的城市如今它已經落實到像羅田這樣更小一點的縣城。春節是一個各種情感,親情、友情、愛情,相交匯的日子,但是現在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它更是

一個變與不變元素相交融的日子,不變的是我們對家、對習俗、對根甚至對祖國的堅守,而變的是我們對新事物的包容。也正是這種變與不變的融合,讓我們的春節過得更加的多元和幸福。一年又一年,喜氣洋洋中國年,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有那麼多的夢想,我們曾經以為是遠在天邊,但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如今它卻近在眼前,在我看來,不論是變與不變,不論是回家團圓,還是堅守,就像崔志剛老師曾經在詩裡寫過的那樣,只要過的是我們傳統的中國年,不管怎麼過,那都是家國興旺。謝謝。

崔志剛點評:我們鄒韻經常做海外報道啊,我們《一年又一年》更多的是聚焦我們國內的民眾,能夠把你帶有海外視野的那樣一種國際洋範的目光,收回到我們國內這種民眾普普通通通的甚至是帶有一些溫馨氣息的這樣的一種感覺上來,這個轉換整體做得還不錯的。另外你在當中抓住了一個核心關鍵詞叫變或者是不變,其實在這個變字上做文章,對於我們電視人來講,已經是得了一個非

常高的分了。

康輝:鄒韻的三分鐘我覺得完成得很流暢,把握得也很準確。我是覺得在這三分鐘裡,你的情感的那種飽和濃度應該更強一些,如果你能夠再興奮一點,那這一段就會更加趨近於精準和完美的表達。這是一點點小遺憾,但是我仍然對鄒韻充滿了期待。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好的記者,她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持人。

(最開始的一期因為之前已寫文記錄過,就不再重複了。)

(如此高質量的一期綜藝類節目,終將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十二期看下來,自己也產生了些許的思考,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主動或被動去蛻變,有時候適當地參加一些比賽,可以加速我們的成長,讓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到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思考角度。這次比賽,讓我感受到不僅僅是結果,還有他們對於職業的那份責任、堅守和熱愛,沒有這些,是不可能走到最後的,具備這些,還需要有自己不斷地積累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思考,用一些合適的方法呈現出來,也許才能使你自己成為贏家。有時候在面對同一個選題的時候,也許你的能力比你的對手強一些,但是在表達或者在不抓關鍵信息時,你沒有把握好度,那你就可能輸給你的對手。運氣,來源於努力,越努力越走運。像他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