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民幣》很難?四個方法幫孩子輕鬆突破重難點

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它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

《認識人民幣》很難?四個方法幫孩子輕鬆突破重難點


在一年級孩子已有生活經驗和掌握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有三個方面。

  • 使孩子們初步理解人民幣的基本知識,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
  • 使孩子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 為以後的學習尤其是小數的學習做些鋪墊。

在每年二月份開學前的家長會上,提到新學期學科內容時,一年級的家長常常會聽到數學老師在臺上提到認識人民幣,希望大家能夠提前預習這部分內容。

言外之意就是,這個知識很重要,還很難,你不提前幫助孩子預熱,到時候學習這部分內容,孩子可能囫圇吞棗,不知道味道如何。

《認識人民幣》很難?四個方法幫孩子輕鬆突破重難點


認識人民幣為什麼這麼難呢?

1.難在缺乏生活經驗。

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 ——約翰·杜威

從支付寶到微信支付,不管是足不出戶還是出門採購,一個手機就可以實現買家和賣家的需求,貨幣被智能化,錢不再是一張一張用數學知識計算好交給收營員,而是二維碼一掃,不找零式付款。

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對人民幣的認識幾乎為0,對買東西找零錢的過程認識為0,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認知常識,走進課堂,他不能理解的東西就有很多很多。

《認識人民幣》很難?四個方法幫孩子輕鬆突破重難點


2.難在第一次

在這個單元,孩子們要經歷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知道一個概念有三個單位,一個叫單,兩個叫雙,三個及以上就是多了。三個單位對孩子們是考驗,不管是辨認不同單位的人民幣,還是後面的單位換算,緊接著的解決問題,知識逐步深化,難度漸漸增大,前面沒走穩,後面易摔跤。

這兩個主要因素構成了孩子難掌握,老師操心多,家長一頭亂麻的景象。

《認識人民幣》很難?四個方法幫孩子輕鬆突破重難點


這個單位到底學點什麼,有哪些重要知識點呢?

整個單元有7個例題。從七個例題來看,

  • 孩子要學會辨認人民幣。例1例3。
  • 能根據單位進率換算人民幣。例2例4例5。
  • 會進行人民幣的加減運算。例6。
  • 會解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會買東西,找零錢等。例7。


《認識人民幣》很難?四個方法幫孩子輕鬆突破重難點


知道了這個單位要學習的內容,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個能切實幫助孩子輕鬆掌握的方法。

1.給孩子準備好學具。

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和形的自然科學,要讓小學兒童把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量關係轉化為數學中的數學符號表達式,靠什麼轉化?靠的就是學具。

人民幣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特殊商品,所以,讓孩子認識人民幣,不能空空無物,如果讓學生用現實中的人民幣進行學習,一方面有貨幣安全風險,一方面也有衛生隱患,所以建議家長給孩子準備買模擬人民幣使用。

《認識人民幣》很難?四個方法幫孩子輕鬆突破重難點


2.去體驗買東西的過程,讓數學知識迴歸到日常生活中。

很多老師在教授這部分知識時,會在課堂上安排孩子們玩買東西的遊戲,有的老師甚至課前準備了大量的道具,待新授環節上完,就開始鼓勵學生上臺買東西,一人買,其他孩子看。這就是還原場景,幫助孩子思考。

但教室畢竟是上課的地方,情景還不夠真實和有趣,如果家長們能夠在週末帶孩子去商場買東西,親自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孩子不僅能深刻理解付了多少錢,物品價格,找多少錢,三者之間的關係了,還能體驗數學的樂趣,更能促進親子關係呢!

《認識人民幣》很難?四個方法幫孩子輕鬆突破重難點


3.鍛鍊孩子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學具也用了,商場也逛了,孩子怎麼有時明白,有時糊塗呢?原來,孩子的確看到了人民幣,體驗了知識的生成過程,但孩子沒有去深刻理解呀。

怎樣深刻理解?很簡單,讓孩子當小老師把過程說一說。說一說怎麼辨認人民幣,說一說為什麼這樣換算,說一說買東西賣東西的過程裡有著怎樣的數學知識。這才是不能漏掉的環節呀。

《認識人民幣》很難?四個方法幫孩子輕鬆突破重難點


4.從現實生活迴歸到作業習慣。

以上三點方法運用之後,孩子基本掌握清楚了,掌握了生活經驗就一定會做題嗎?不一定。還要讓孩子在題目中感受經驗轉化成文字後,仔細分析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和題目條件之間的關係。

完成後,除了有必要的反思回顧之外,還要提醒孩子答題規範,書寫完整。

孩子可能出現以下問題

解決問題時寫算式單位忘帶。

換算單位時看錯單位。

這些細節裡都有不可漏掉的數學知識。失之毫釐 差以千里,數學之所以讓人周密,就在於這細枝末節的考驗中。

以上就是我對《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的經驗和見解,如果對您有幫助,點贊評論轉發,多多益善,多多支持!我是@棗棗,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