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練習武術的朋友,都練什麼?

寧夏王教練


我是延吉市武術協會的,我身邊練武術的朋友很多,其中老年人一般選擇的是練習太極拳,有練陳式太極拳,楊氏的等。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地區練習武術氛圍而言,顯示最多的是中小學生,他們一般學的都是競賽長拳和刀槍劍棍以及段位制拳術。畢竟這裡國家提倡的正規比賽項目。其次個別武術館教一些傳統拳術,比如少林拳,彈腿等。

像我們身邊一些中年的朋友與教練都經常練練散打和擒拿格鬥。畢竟是一種愛好,強身健體而已。

在於學武術中,對於中小學生最大的障礙是家長的態度,都是三分鐘的熱度,很多的都是半途而廢,終無所成,很是可惜。學武術貴在堅持。凡是能堅持下來的都會有所成就。對孩子養成了一種自信,學會了吃苦耐勞,勇於克服困難,堅韌不拔的精神。所以說孩子的堅持很大程度上在於家長的支持分不開。








延邊華哥


我本身就是武術愛好者。從1960年進入專業武術隊,到現在已經是60年了。所以,我身邊練習武術的人還真不少呢。總體可以分以下二個拳種:

一,練習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

大家都知道,太極拳是在中華傳統武術基礎上,融入太極陰陽虛實變化之道理,以求達到以柔克剛、四兩破千斤之力,在中華武林中獨樹一幟。

在現代社會之中,太極拳又以他養生健身、陶冶情操的獨特魅力,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我覺得,作為被全世界相關科研機構公認。健身第一品牌的太極拳,已經走進人民大眾的生活之中,習練者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受益匪淺,太極拳好是大家的共識。

我覺得,太極拳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太極拳是萬萬不能的。

二,大家喜歡的螳螂拳,發展的越來越好。

我覺得尤其是膠東半島的人,對於螳螂拳的熱愛,那可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啊!

我們都知道,螳螂拳是將螳螂捕食,螳螂爭鬥的動作與武術攻防技法相融合,創編而成的一個武術拳種,屬象形拳類。

我們都知道,螳螂拳已經走出國門,受到了國外武術愛好者的喜愛和歡迎。

三,我覺得,武術也要俱時俱進,也要進行網絡教學和傳承。

首先,感謝頭條號給我這麼好的平臺。使我這個72歲的老太婆,可以在頭條號平臺發揮餘熱。把自己60年的武術文化經驗傳授給大家。

今後,我將繼續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弘揚中華武術而努力!

謝謝關注!




杜月英愛武術弘揚國粹


你這個問題,得看自己身處何處環境中。
很多練習武術的人,大多數都是受所在圈子內的人影響並潛移默化。
比如我,從小到大都是生活在苗疆,耳聞目睹的都是苗族老拳師們耍的拳腳,和各種奇怪兵器的功夫,因為所在的農村交通和信息封閉,少林寺電影未上映之前,我根本都不知道有少林、武當、南拳北腿、太極、八極八卦等等之類的門派功夫,老師傅們包括自己父母也從沒有提起過其他門派功夫。


因為封閉落後的原因,所以我們那裡只練習苗族武功。
後來長大了,又適逢改革開放,鄉村開始修建公路,2000年才開始拉上電線點上電燈看上電視。
後來才知道外面有那麼多動作優美而且很好看的武術動作。還有各種江湖賣藝的表演動作,外來武功動作,一下子打破了苗疆武功的平靜。
好多年輕人一下子就開始模仿外來功夫動作來升級苗族武功在表演方面中的不足。
老一輩武術家還是玩固不化地按步就班、老老實實地操練苗疆各種傳統武術。對外來武功無動於衷。
我身邊好多年輕人卻偏偏喜歡上外來那些花枝招展和十分養眼的武術動作及武俠影視作品。
他們學習得幾招三腳貓功夫,就開始輕飄飄起來,在八十年代初期就開始學著外面世界上傳來的幫派,幫會,也開始組建了比如:虎頭幫,十六兄弟、菜刀會,火槍幫等等亂七八糟的幫會,這些名目甚多的幫會,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在各個苗寨。
他們基本上把一個幾千年都保持渟樸民風民俗的苗疆給翻了一個底朝天。
他們劃地盤,拉界線,達到不允許敵人方從本村道路上過境的嚴重狀態。打死不相往來,並六親不認,唯利是圖!

後來因為他們所學的功夫都是江湖賣藝混飯吃的功夫,結局大家想想就知到了,那一幫人大多不是從地球上消失就是現在還正在吃牢飯或被打殘。
練習那些老掉牙的苗族小夥伴們經過腥風血雨後,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民族的武功文化。
這一類練習苗族武功的人大多都是武德雙修,尊循苗族三教三不教,三打三不打的古老規矩。所以他們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兒孫滿堂,事業有成,正快樂地活到現在……安享晚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3c782f64add4ad4af4dd0d0d75a9193\

苗族武功傳播


很高興聊聊這個話題:我身邊練習傳統武術的人很少,練習養生太極、八段錦之類的東西,每天只有練習表演性質的套路(基本純粹是忽悠外行人的表演)和長時間的站樁(姿勢還不正確)。現在很多喜歡練武術的朋友,辛苦鍛鍊多年,卻沒有什麼效果,這固然是跟個人努力不夠,也跟所學功夫不正有關,但是更多的原因是沒有打好基礎。很多人一學武術就直接上套路,不僅僅學一招一式,而是整個套路一起練,練一個套路不夠還練幾個套路,一天下來一個式子都沒能練幾遍,這樣怎麼可能練出功夫來?更何況現在很多練武的人連內功都不信了,這固然是很多人自己不刻苦修煉,自己做不到就以為都是假的,但是跟很多功夫已經走偏,沒有了內煉有很大關係。原來練傳統武術講的是窮文富武,國內都丟下很多傳統文化,好的武師都去國外掙錢了。國內傳承沒有相對穩定的環境所以說好的東西都被外國人學走了,形成了斷檔不知道國粹何時能夠迴歸。


心海雲花開


我身邊練武術的朋友很多,年輕時以外家為主。做一個普及,中華武術分內外兩家,也就是少林武當之分。俗語,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年打少壯。所以年輕人以外家為主。歲數大了之後,筋骨比不上年輕人。逐步就以內家 為主要的鍛鍊方式。當然,沒有學過內家如何呢,以活動筋骨為主。不在進行大幅度的套路練習了。

我們保定尚武之風,自古有之,而且保定門派眾多。內家功夫有,形意,八卦,太極。在我身邊都有練習。保定外家功夫也是有不少,少林拳,大小查拳,戳腳,八極。詠春也是外家功夫。猴拳,螳螂,醉拳在我身邊也有高手。保定武館也是在全國最多的。自1983年,中國第一家中華武館的成立,掀起了改革開放後中國武術的一次高潮。


古城奎叔


我練過陳式太極和武當。所以身邊也有一些這樣的朋友。我更傾向於武當這種傳統武術。太極應該是源於武當,取法乎上。

奉勸喜歡武術的新人朋友,找老師一定要貨比三家再定。不要隨便盲目認定一個老師。咱們的錢不能白花。特別時間更珍貴。這個圈子混子很多!而且貴的也不見得好。就看你的緣分啦!


明中書畫院


武術,擁有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實力。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生存技能,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止戈為武。


武,是擁有維護自身安全和權益的實力。

我們修習武術,是讓我們從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滿安全感,精壯神足,具有安然自勝的實力。這是我族歷代沉澱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寶。

身邊人聯繫太極的不在少數,因為太極沒有年齡限制,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太極拳運動,能幫助女性提高免疫力,呵護女人的健康與美麗。很得女性朋友的青睞!



太極拳是全身性的運動,練太極拳能調養血氣,暢通經脈。它不激烈,不使人透支,合乎生命運動規律,不損害人的身體。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望採納,謝謝!


靠譜最重要


在佛山,能看到練習武術的有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這種拳養生的比較多,年輕人基本上都練詠春,蔡李佛有專門的教頭教……,至於大小洪拳和傳統南拳都在南海、高明、三水村子裡存在,多為世傳。


說品天地


散打、武術、跆拳道、泰拳。

我覺得散打實戰性比較強。挺好的。


是個小美麗呀


有,我自身就是習練傳統武術的太極拳。在我們縣城習武風氣很重,全部都是太極拳,畢竟是太極拳的發源地。小孩子上小學都開始學習。所謂的全名健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