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节水优先 努力将东江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写在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0 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安全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人民健康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其中,“节水优先”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的首位,就是要善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分清主次、因果关系,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建立科学的节水标准和定额指标体系,建立完备的节水评价制度,使节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省东江流域管理局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配,于2008年10月起率先在省内实施流域水量调度,汛蓄枯放,蓄丰补枯,逐步建立健全了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机制,实现了东江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分配、统一管理和有序调度,有力保障了东江流域及对港供水安全。东江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推进,计划用水工作日益强化,2019年东江流域主要取水户(河道外)实际取水量46.49亿立方米,比计划取水量51.65亿立方米少5.16亿立方米,深圳南山、福田,惠州龙门和东莞松山湖建成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市、区)(全省共10个),以明显成效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中“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的实践要求。

推动新时代东江流域管理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及“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的基本原则,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抓好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把节水优先融入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工作中,全力推动流域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将东江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是以节约用水为重点,切实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积极参与流域内有关的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广东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完善节水制度,加强节水宣传,强化节水监督,做好本单位节水型机关建设相关工作,组织完成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各地级以上市水利(水务)局节水机关建设验收,使节约用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

二是以落实《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为重点,统筹抓好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组织实施东江流域全年度水量调度和下游河湖闸坝联合调度,积极参与确定东江生态流量(水量)管控目标和推动出台《广东省东江水量应急调度预案》等工作,不断提高流域水资源科学调度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水资源保障。

三是以落实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为重点,协同推进流域河湖治理保护。进一步发挥好流域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召开流域联席会议,推进解决跨界河湖问题,开展东江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编制东江流域巡河巡湖辅助图册,夯实河长制工作基础,提升服务省级河长湖长巡河巡湖能力。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理,发挥“护河志愿者”作用。加大对省级碧道试点建设的指导,探索推进体现“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三水合一和统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个方面富有东江特色的万里碧道建设。

四是以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为重点,建立健全水旱灾害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推进东江流域防洪监测及预警响应机制建设,坚持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值守、应急响应、防汛安全检查、重要水工程监控与洪水调度监督、物资管理调运等工作,扎实开展流域水利督查和水事综合巡查,不断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五是以建设安全实用的“智慧东江”为重点,着力加强流域管理信息化建设。全力完成国家水资源监测体系东江流域示范建设、水利部智慧水利广东先行先试工作任务(东江水资源动态管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智慧水利支撑和应用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