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4個技巧,擺脫拖延症的困擾


週末跟朋友聊天,她講,自己差點因為拖延症完不成任務而被老闆辭了。

原來老闆週一的時候佈置了任務,要求寫完一個關於員工培訓的ppt,週五的時候必須上交。

朋友想,因為之前自己做過這個,遲點做也沒關係,週一到週三,她依然是上班完成工作、下班後追劇,對於ppt一點都不擔心。

週四的時候,剛開始想做就被其他事佔用了,直到週五,老闆一大早就過來找她要ppt,還沒開始做。跟老闆解釋了還沒做完,老闆下了死命令,必須今天之內完成,要不然就辭職走人。

忙了一整天,把其他的事都放到一邊,終於完成把ppt交了上去,最終保住了工作。

有人認為,我這朋友也活該,一個星期的時間,怎麼都能把這事幹了,非要拖到週五,等到老闆催交才去完成。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老闆佈置的工作,生活中不得不去面對或者解決的事,如果立馬去解決,很快就能搞掂,但是一拖再拖,拖到最後一刻不得不去做,才把事情做完。

這就是拖延症,明知道事情需要去完成,可一拖再拖,直到最後不得不去完成。


掌握4個技巧,擺脫拖延症的困擾


為什麼會有拖延症?


拖延症每個人都有,有些人的不礙事,而有些人嚴重到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老師佈置作業,有些人第一天就完成了,有些人第二天第三天才完成,而很多的人到了最後的截止日期才交了上來。

有些人拖延症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因為他只是在剛接觸那件事的時候,心理表現了大大的不願意去做,他暫時也把這件事放下了。

等忙完其他事後,他想著也沒事可做,反正都要做,先把這件事做了吧。這種是輕度的拖延症,他能通過調節自己的情緒,向大腦發出信號必須去做。

而有的拖延症就像我朋友這樣,直到最後一刻不得不去完成,不完成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她才把其他事都放下,全力做完這個事。

拖延症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目標的不清晰,自我管理的能力跟不上,做的事情沒有得到正向的反饋。

很久以前聽到過這樣一句話:當你很想很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因為對某件事的目標不清晰,沒有認真思考過它對自己的影響會是怎麼樣,大腦最終覺得這件事不太重要,先去做其他的事。


掌握4個技巧,擺脫拖延症的困擾


在知乎上,網友Creamy絡講述了一個學渣的的拖延症的經歷:

剩下4小時時間寫作業,他感覺2小時足夠寫完了,為妥善起見,計劃3小時半來寫確保質量。

他打開了網遊,優哉遊哉的決定打個副本。

他想反正有那麼多時間,玩一會遊戲沒什麼問題。

一玩玩了一個多小時,想著要做作業了,可寫了沒幾個字,剛剛的玩伴又發邀請過來去打一局,想著這很快就能打完,又繼續玩去。好不容易打完了一局,後來又跟人產生了分歧,吵了一會,做了一會作業,覺得難,想找人幫忙,一上群,聊天又聊了大半天。

最後是幾個小時過去了,都還沒寫完。直到天亮,作業也沒做完。於是把作業放棄了~

作者在這件事中講到,懶這件事總是從第一秒開始,直到最後。

其實拖延症也是這樣,從第一秒開始拖,一直拖到最後一刻。


掌握4個技巧,擺脫拖延症的困擾


拖延症怎麼治?


1,明確目標

我們經常都講目標很重要,一定要有目標。

這裡的目標指的是非常清晰而且能立馬去做的事。

比如,我要換一份工作是一個大的目標。我把這個目標分解成:我要找什麼樣的工作?這個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我掌握了哪些技能?寫簡歷、查找公司招聘、寫郵件、投簡歷,面試,應聘成功。

把這些目標寫出來,非常的情緒明確,一步一步去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確定換工作這個目標是不是自己真心想去做的事?看到別人想換工作自己也去,不知道自己想換什麼樣的工作,那這樣的目標不算是目標。


掌握4個技巧,擺脫拖延症的困擾


2,建立良好的環境

良好的環境包括能夠讓自己完成這件的合適環境和能夠去除干擾因素的環境

自己能夠去完成這件事情的環境:學習的時候去自習室、鍛鍊的時候去健身房、工作的時候去辦公室等等

去除干擾因素:把手機關了、把遊戲卸載了、遠離家裡的沙發等等

建立一個良好的習慣,比如打開電腦就知道要工作、坐在電腦桌前就幹活,看到任務立馬思考,把它寫進每日清單,然後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完成時間。


掌握4個技巧,擺脫拖延症的困擾


3,提高專注力

不知道你們有沒這樣的經歷:寫著文章的寫著寫著就看手機,看一下新聞、發一下信息。一篇文章寫了幾個小時還沒寫完。

看書的時候,看著看著就跑去喝個水、上個廁所、打開電視看一下新聞,最後是大半天過去了書本還沒看幾頁。

我這段時間都是這樣做的,把手機的網絡關了,放在一邊。當要開始讀書寫作的時候跟自己講,我要開始讀書寫作了。相當於給自己一個儀式感,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但是我發現自己的專注力有所提了。

在一篇文章寫完之前,只要手機沒有電話進來,我都可以不看手機,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效率。


掌握4個技巧,擺脫拖延症的困擾


4,給予獎勵,建立內在驅動力

大腦喜歡簡單的刺激,特別是正向的反饋,會讓人的情緒高漲,更有信心去做好這件事。

就好像買衣服一樣,聽到別人讚美兩句,自己會很開心。

當做一件事,讓自己越變越好,越做越開心,自然也不會存在拖延。

內在的驅動力就像是慣性的動力,會讓人順著勢向前。


掌握4個技巧,擺脫拖延症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