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民對養豬並不積極,之前的養豬戶也都沒有重操舊業,為何?

新大風歌


以前我母親在我們小的時候每年都要養一頭豬,當時農村基本上家家都養,說實話,養豬在當年並不賺錢,只是個聚錢罐,在2000年左右,我家也不養了,我母親的經歷也是農村養豬蕭條的過程。

後來養殖戶興起,開始豬價穩中有漲,市場好,投資養豬人也多,大家都分了一瓢羹。現在為什麼不養了?我個人意見,在最近5~6年,就是2016年由於市場供給過大,豬價低迷大半年,後來豬價一直穩中有升,這個對養殖戶是大利,所以投資越來越大,突然非洲豬瘟爆發,養殖戶一夜回到解放前,損失慘重啊!再加上前期政策調控,撒一部分養殖場,在環保要求下,關一些養殖場,所以市場供應失調,國家現在轉過來鼓勵養殖,只不過是想恢復市場供應,但市場居高不下,從新養殖成本也高,養殖戶從陰影中還沒有恢復過來,也不敢投資了,畢竟是自己的掏真金白銀,市場政策變幻無常,傷不起了![不看][不看]




行百里471


這兩年,對於養豬行業的人來說是喜憂參半,由於豬瘟疫情的影響,運氣不好的生豬養殖場,全軍覆沒,陪個底朝天,運氣好的,到年底順順利利的賺了個盆滿缽滿,這就是去年年底的結果,養殖戶是喊苦叫窮的一半兒,樂的偷偷笑笑的也是一半兒。

我家老舅就是養豬的,往年他們家都是養繁殖母豬的,一年就靠買豬仔,但是去年由於疫情影響,生豬價格飛漲,他就把所有自己家豬下的豬仔全留下了, 做育肥豬出售,好在人家的豬場也是安全的度過了風險,最後到年底40多頭生豬全部出欄,穩穩的大賺了一筆。


今年他還繼續擴大了養殖規模行成了一個小的養殖場,由於自己養了好幾年,有技術和經驗,又有去年賺的底子,自己家也有母豬,這豬仔就不用愁了。技術有了,經驗有了,成本也降低了,只要養好了,今年生豬肯定還是賺錢的一年。

那麼說現在對於農民養豬並不積極,之前的養殖戶也並沒有重操舊業,這是為什麼?接下來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當前豬仔價格太貴,成本太高

今年過來到現在,豬的疫情是很大程度的控制了,現在豬肉的價格也得到了很好的調控,都有大幅度的降價,但是今年的豬仔價格卻是高的離譜,像我們老家那裡,一頭普通一點的豬仔1400~1600元不等,條形啥的好一點的,再稍微大一點的,都有2000多的,這樣的價格是往年的兩三倍了,這就給農村養豬的人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成本太高,都不賺錢了,也就對養豬的積極性不高了。


第二:養豬的風險太大,對去年的情況還是心有餘悸

養殖生豬不像養殖牛羊那樣不愛得病,生豬養殖多了稍微不注意,它就會得病,而且傳染性還特別強,要是豬一發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那就會虧損很大一筆錢的。再加上豬瘟疫情沒有完全的過去,害怕又會重來,一般現在的農戶,由於今年的價格影響,也都是大多家裡養殖一頭作為年豬吃肉的,也都不多養。

第三:對於農村養殖戶來說,沒有價格決定權,不一定賺到錢

現在隨著大型生豬養殖場的修建和興起,農民養豬就顯得很被動,尤其是價格方面,根本沒有價格的話語權,而且現在這幾年環保也查的特別嚴,好多農戶都不讓養殖,大家都轉行做了其他行業,所以對養殖生豬的積極性也就不高了。


說之前的養殖戶沒有重操舊業,我覺得這是其中的一部分生豬養殖戶,那就是陪了錢了,本來上一年是大量的虧損,再加上今年豬仔價格這麼高,他們是很難起步的,所以這一部分人就很少養殖了。

但是在去年養豬的過程中賺了錢的,那麼他們今年一定會養殖的,就像我舅他們那樣的養殖戶,現在養殖場有,技術有,資金有,母豬有就代表著有豬仔,不用花大價錢購買,這就節約了很大一部分成本,只要養殖好,今年肯定還是賺錢的一年。

總結

養豬行業這兩年確實讓大家眼饞,但是眼饞歸眼饞,想要養殖生豬的,還是得提前做好一切充分準備,這樣爭取將風險控制到最低,才會有賺錢的可能性。


渭水三農人


現在農村對於養豬不積極,很多人也不重操舊業的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原因:

1、養殖風險

養殖業屬於市場價格波動大的行業,尤其是近年來隨著苗種、飼料價格的上漲,大大提升了飼養成本,壓縮養殖利潤。小規模養殖效益收益少,不如打工;大規模養殖,投資大,風險大。

2、環保風險

很多地方對養殖業進行控制發展,因其氣味大,汙染環境。雖然現在非洲豬瘟影響,政府放開養豬業管理,對養殖的區域限制進一步放開。從長遠看,國家對環保還是嚴。

3、疫病風險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非洲野豬、歐洲野豬等)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該病也是各國重點防範的一類動物疫情。

非洲豬瘟徹底改變生豬養殖也發展規律和週期。

現在養密度大,環境相對較差,消毒也不不嚴格,環境中的病原多。加重了所飼養生物感染病菌的壓力,為後期疾病爆發埋下隱患,使得農民們蒙受經濟損失甚至遭到破產,因此這使得疫病成為養殖行業的最大的風險因素。




華中小漁夫


現在農民對養豬並不積極,之前的養豬戶也都沒有重操舊業,為何?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針對您的問題,並通過本人的七八年的養殖經驗來分析,總結了以下兩點:

一、疫情嚴重,收入不穩定

去年開始流行的非洲豬瘟徹底的把一部分養豬專業戶給坑的賠的底朝天,那還有餘力補欄;而且現在仔豬價格持續增長,再加上飼料也在漲價,養豬的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低,雖然生豬價格很高,但同時擔的風險也比普通年份要高很多。導致養豬專業戶的補欄動力不大。

我在我們本地瞭解過部分養豬戶的想法,就目前這個行情來看,都想補欄,但同時資金壓力太大,所以有不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二、國家政策影響

前期國家政策出來後,淘汰了很大一批農村小型養殖戶。現在留下來的養殖戶也是被地方環保局給逼的難受。在這裡說下我們當地的情況,如果想繼續養豬,首先要處理好豬糞、豬尿的問題,不能像以前似的找個坑存起來。環保局會不定期用無人機檢查,查到就罰款。所以首先需要建一個化糞池,不說化糞池的費用是多少,再說普通農戶還能建多大的化糞池。所以即使建了化糞池也不夠養豬場一兩個星期的用的,到時候滿了怎麼辦?所以我們這邊養豬的都是自己買個一頓到兩頓的塑料罐,用三輪車自己往外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吐槽!

【關注養殖達人,談天說地話養殖。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告訴我!】


養殖達人1997


農民養豬不積極,除了市場預期,一方面是仔豬供應吃緊,大多是繁育場肯定樂意把批量的仔豬供應規模化的養殖場;另一方面大概是心有餘悸、有心無力

非洲豬瘟肆虐讓農民心有餘悸。非洲豬瘟一旦發病,無藥可以、損失慘重。到目前為止,防止非洲豬瘟的辦法也只有事前隔離一種,病發則沒有治療方案,只能無害化處理。單仔豬的初始投資成本就能讓農民傾家蕩產,自然就不敢逆風而動。

巨大投資成本讓農民有心無力。最終導致生豬有價無市、一豬難求。去年生豬價格一路衝到20元/斤,巨大的利潤空間把仔豬價格也拉上歷史高點,1800元、2000元,養殖成本讓很多農民望而卻步。


盈利空間和市場預期壓力。按照目前的綜合養殖成本,生豬的保本收購價達到令人吃驚的14元!以18元的預期收購價來算,一頭230斤出欄的生豬,利潤在1000元上下,看似不錯,分散到半年的養殖週期,養少了還不如打工賺錢。

目前,從用地到環評再到補貼,扶持政策可以說是誠意滿滿。但對農民來說,仔豬價格過高,疫情風險是主要的“勸退”因素,經驗和理性告訴我們,現在並不是進入養殖的最佳時機


歡迎關注“四時農諺”,探討更多鄉村話題!


四時農諺


你好,我們是三農領域優秀創作者:洺曉溪農產品,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第一,農民與專門飼養售賣生豬的企業工廠不同,農民在養豬領域的專業知識、技能、條件環境、工具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沒有專業人士指導,自己摸索難免產生偏差,很容易造成極大的損失;

第二,農民本身不富裕,難以承受養豬的風險。現在豬仔的成本也不低,要想通過養豬賺錢只養幾頭十幾頭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大規模養殖,但是豬本身很容易生病再加上農民在養殖環境和養殖技術各方面有所欠缺,就更容易造成豬的大規模生病死亡,一不小心就會血本無歸;

第三,相比起費心費力風險高的養豬,如今的農民大多更傾向於只耗費體力風險又低的打工。


洺曉溪農產品


首先,去年養殖戶運氣好的人,在年底肯定賺了。他今年,還會再養,因為他手中有上游的買家,就目前供需,消費等種種因素來看,不愁自己的肥豬賣不出。他手中有種豬,母豬,降低了買豬仔的成本。只需要保持去年的養殖規模,今年也會賺的。

其次,對於養殖散戶來說。養豬不賺錢,風險高,養一兩頭自己吃,改善伙食還可以。養多了,風險太高,賠了,一年的辛勞全栽進去了。同時,農村養豬都是忙裡偷閒,帶著養的。豬吃食,一天三頓是少不了的。同時,有時候,如果出趟遠門,家中無人,還要找人幫忙餵豬,人情不大,但也是個人情。


大山裡子孫


小豬太貴!成本太高!就算自己繁育,母豬從養成到產仔一年左右,仔豬喂成標豬最少也要半年。時間太長,價格不可控,風險太大。

非洲豬瘟疫情還未散去,很多養殖戶心有餘悸。

規模一下的養殖戶基本都是親力親為,又累又髒,失去很多自由!


高樓大帝國


現在農民對養豬並不積極,之前的養豬戶也都沒有重操舊業,為何?這兩年豬價的過山車行情打擊了部分養殖戶的積極性。

一、最近3年,養豬業遭遇了大起大落的過山車行情,很多養殖虧損。

由於受2015年開豬價高位行情的刺激,人們養豬熱情高漲,紛紛入市養豬,最終在2017年出現了產能過剩,價格低迷。最低的時候,豬價跌破5元的關口,養殖戶都是虧損狀態。隨著豬價的低迷,熬到了2018年,豬價終於有所回升。不幸的是,2018年8月份,我國開始遭受非洲豬瘟疫情的襲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非洲豬瘟疫情席捲了全國各地,導致了生豬大量被撲殺,或者低價出售,養殖戶幾乎是血本無歸。

正所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很多養殖戶被這種起伏不定的市場行情嚇怕了, 從此不再敢涉足養豬這個行業了。

二、部分受過非洲病毒侵襲的豬場目前還不能養殖。

由於非洲豬瘟病毒潛伏期長,雖然經過消毒撲殺,但還是存在很大的風險,因此部分遭受過病毒入侵的豬場無法復養。在本人的果場旁邊就有一 個養豬場,去年開始想復養。結果,陸陸續續的,豬還是出現了問題,無奈只有放棄。其他一些想復養的人看到此情景,也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重新建設一個養豬場,又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並且風險還很高,因此部分有心養豬的人也只好放棄這個念頭。

三、目前仔豬成了緊俏貨,價格昂貴。

由 於這次疫情不但是導致了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能繁母豬的存欄量也大幅下降,導致了目前市場上的仔豬一豬難求,價格漲到了1000多元一隻。加上飼料、人工等價格上漲。雖然目前豬價仍然在高位,但部分養殖戶看到如此高的成本投入,心裡還是不踏實,不輕易投入。


華南農小白


最近下鄉也搞了一次農村養殖業的調研。農戶養殖生豬的積極性確實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養豬風險高。農村老話說得好,家有萬貫,帶毛不算,在家庭財產統計時活畜禽是不在範圍內的。疫情風險,價格風險,新增糞汙處理設備等投入風險,造成農戶不敢養,不想養豬。二是競爭劣勢。國家對規模化養豬場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在防疫,飼料供應,定點銷售屠宰等方面,農戶處於明險劣勢,農戶養殖成本又要高於大型養殖企業,造成農戶怕養豬。三是農戶養殖技術落後。農戶養戶一般都是家庭傳統養殖模式,自家生產的糧食和飼料,人工餵養。而工廠化養豬,飼料計算機配比,定時自動按豬重量不同上料,人員只是巡查或看監控,農戶乾脆不養,寧可打工掙錢。四是特色養殖價低沒銷路。有的農戶也有養黑毛豬、農家笨豬和人工養殖野豬的,由於養殖週期長,農戶又找不到合適銷路,特色養殖積極性也不高。各地區自然條件不一樣,養豬碰到的問題也不相同,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